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搅乱三国 >

第273章

搅乱三国-第273章

小说: 搅乱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之前,邓艾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营救乔玄一家的任务上,竟一直未察觉到水城方向的异动。他在接到乔玄一家,听闻祖郎提及孙策和他的大队人马在合肥通往巢湖的河道里拦截、强征船只时,他马上意识到了不对。要说孙策征船是为了帮袁术攻打合肥,是大可不必的事。袁术已攻陷寿春,陈瑀如丧家之犬率二千残兵败逃合肥。此时,袁术已从他辖制的区域调集了四五万人马合围合肥,拿下合肥应该是在弹指之间的事。孙策又何必跑到巢湖和合肥交界的水域征船呢?

邓艾赶紧派人把乔玄一家送往宛陵的同时,派人前往水城打探消息。但在派出不到一日的功夫后,他不但见到了刚刚派出去的探子,还见到了从水城侥幸逃得性命的水城士兵和他们在水城下游发现并抬回的李虎尸首。

所有人一下子都沉浸在悲痛中,邓艾也为此深深的感到自责,但后悔是没用的,他马上要负担起守卫居巢的重任。

李虎在居巢本就屯有一千士兵,其中大部分是板顿蛮士兵,见到李虎的尸体时,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出战,反夺水城,杀死孙策,为李虎报仇。

邓艾深知此时孙策及其军队士气正盛,居巢现在加上他带来的部队,也只有四千守军,如果此时孙策乘胜来攻,他们能否守住居巢还是问题,出兵反夺是万万不能,更别提报仇了。

邓艾在安抚士兵要忍耐的同时,紧急向宛陵告急,要求增兵居巢。

宛陵祢衡等军政官员、将领在得到水城被孙策攻陷的消息在震惊之余,也想调兵及时夺回。在曹智不在期间,失地,这对他们来说是件莫大耻辱之事。但宛陵被曹智带走三万兵马,宛陵的常住部队还有二万,不可能全调走,那样宛陵就会空虚。祢衡在调出一万兵马后,又向秣陵、历阳等县调兵。历阳周仓在带领五千兵马于五日后赶到宛陵接受祢衡调遣,曲阿、泾县等板楯蛮将领听闻李虎生死的消息,悲愤之情溢于言表,纷纷向宛陵请命要为李虎报仇。

祢衡一度控制不住这些哭的双眼通红的蛮族将领,竟同意了泾县朴胡率部激增居巢的决定。在刚要掉曲阿袁约和本就在宛陵的杨车率部参战时,被及时赶回的鲁肃阻止。

两人因此在郡府议事厅大吵一架;鲁肃认为李虎战死,巢湖治所被孙策侵占,的确令人痛心,但调这些情绪失控的蛮军将领绝对对接下来的战局不利,这些人现在满脑子只有报仇,根本不可能贯彻执行主将的战略意图,这样去巢湖,只有徒增伤亡。

鲁肃其实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由于鲁肃和祢衡的宿怨,祢衡死不承认鲁肃讲得有道理。两人相持不下,曹智在分派职权时,有意让祢衡在三人决策中为主,但他主要主持的工作偏政务,而邓艾和鲁肃职权偏军事。所以此时鲁肃对调将领的军事有绝对发言权,但祢衡也不想就此输给他,坚持己见,向王平、雷公等直接负责军事的将领征询意见时,他们也左右为难。他们都知道鲁肃讲得有道理,但如果支持鲁肃,就伤了同属丹阳的蛮军将领的感情,所以都选择不表态。最后只能先让周仓带着增援部队赶往居巢,并带去两人争执的意见,要邓艾做最后表决。

邓艾在听完两人的意见,也冷静的同意鲁肃的观点,蛮军将领悲愤的情绪不适合现在参战。邓艾最终同意祢衡调朴胡来居巢的决定,因为朴胡的泾县不但离居巢最近,而且地处丹阳中部,调走他还不算重要,但不同意调任何一个与其他郡州有接壤的镇守将领,像曲阿镇守的将领和地方官都是蛮军出身,都要来报仇,谁镇守这些接壤的地域,还不被虎视眈眈的邻居们趁机进犯。

而占据水城的孙策也没有停止行动的脚步,他们的计划可不是满足于现状。孙策占领水城的第二日,就由吕范携恭贺表到寿春向袁术道贺,恭贺他喜得巢湖。

袁术此时刚刚布置完合围合肥的部署,他最近诸事都不顺,正要拿住陈瑀出气,袁术曾发誓要将其挫骨扬灰,以泄心头只恨。万万没想到这时那个他随便赏了个讨粮官的孙家小二郎,竟帮他夺了巢湖。不要说巢湖,就是丹阳、庐江都在他袁术的菜单上。但没想到帮他实现这第一步的竟是竟是十九岁的孙策。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对于诸事不顺的袁术来说真是在这段时期最为值得高兴的事。

同时袁术也感慨自己手下能人颇多,但没一个像孙策这么会做人的,把事情悄悄地都干了,还来向他什么没干的人道贺,在表中一字未提自己的功劳,相反说了好多袁术自己也搞不清说过没说过的谆谆教导,说是孙策能顺利拿下水城,全是袁术平时对他的教导有方。

袁术在高兴之余,在寿春的议事厅中对着手下一干谋士、武将叹息着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他也不想想自己才三十来岁,生的出孙策这么大的儿子吗?

袁术一边乱说,一边心情大好之下,就问吕范:“孙郎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吕范照着张纮的预先授意道:“孙策愿代替袁主公解决合肥陈瑀这个叛贼,再为袁主公开疆扩土,出兵庐江或是丹阳。”

这话又说道袁术肚子里去了,他早有意解决丹阳新贵曹家老二和庐江老蛙陆康了,正愁没有先卒过河帮他探路,孙策既然主动请命,他立马就同意了,撤了吴景、孙贲等围攻合肥的大军,拨给孙策三万兵马,要他在十日内提着陈瑀的人头去寿春见他。

孙策利用袁术好大喜功的个性,达到了扩增兵马的意愿又一步成功,而这一切的幕后筹划者自是老谋深算的张纮。孙策此时对张纮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取得围攻合肥的三万兵马后,孙策、周瑜主张立即攻占居巢,扼守住通往丹阳的门户。

其实这两人急着要打居巢,是有点私心的,因为两人的意中人都被邓艾接入居巢。两人一致的想法是乘胜追击,攻入居巢,抢回美人,人如果不在居巢,拿下居巢将来一路杀进丹阳也有了门槛和屯兵的据点。

但张纮反对,他认为现在孙策打丹阳还不成熟,曹智虽说不在丹阳,但他精锐未失,丹阳还是扬州实力最强大的郡所,再说他背后还有他大哥兖州刺史曹操,那人实力更强大,连袁术都败给他,他是不会坐视不理丹阳被人侵占的。以孙策现在的实力,张纮建议利用手上的陆俊先向庐江动手。

孙策这时可说是对张纮言听计从,虽说未婚妻也一样很重要,但孙策此时却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能忍住少年的浮躁之气,毅然听从张纮,选择先进兵庐江。

在夺取水城后的第三日,孙策就取得了围困合肥三万大军的兵符,他一取得兵符,就命令大军南下,只留下五千兵马,继续围困合肥,余下人马直逼巢湖另一军事重镇濡须坞。虽说此时单凭陆俊放置在那两千人马已难坚守住,但凭濡须坞错中复杂的水道,背水一战,大规模杀伤敌军还是可以的。更别说陆康在一听说水城沦陷时,就向濡须坞增兵了。可惜他未迎来和孙策背水一战的机会,就先接到了张纮先行派人送去的一封书信和儿子陆俊的一撮头发,信中张纮告诉陆康的儿子陆俊并未在水城战役中战死,而是被他们俘虏了,陆康想要换回儿子,就撤兵濡须坞,把巢湖彻底给他们,并像郑宝一样承认他们的地位。张纮还保证他们只要巢湖,绝不对庐江越界侵犯一寸一地。

第五百零七章 善于听取意见的孙策

陆康无疑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退出濡须坞,庐江的依仗就没了,不但门户大开,这种互不侵犯的保证在实力不平衡时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他根本不相信,孙策这样一个刚刚有所作为的年轻将领会停止他前进、扩张的步伐。但儿子在他们手中,陆康不得不投鼠忌器。陆康也因为太聪明,达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以至于身边没有一个能提醒他的谋士。这人或许不要太聪明,却要能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提醒一下陆康,那种抉择是正确的。但陆康身边没有这种人,陆康思量再三,选择放弃濡须坞,保全儿子的性命,他老了,培养一个儿子成才不容易,这时他受不了失去儿子的痛苦。

就这样濡须坞在未做一兵一卒的抵抗下,被孙策占据。到此时孙策初战告捷,巢湖郡除居巢还在丹阳控制下外,三分之二的巢湖已在他手中。

张纮的计划再次成功,孙策兴奋地在濡须坞备战庐江。濡须坞水道盘根错节,经过这几年李虎和陆俊的联手治理,已不再是以前的贫民窟样,他们也在有限的陆地上开田建城,辐射到周围百里地域,作为一个县城有模有样的建设起来。这里可以作为直入庐江的跳板,通过水路可直达皖城。这是个绝佳的战略基地,现在为孙策占据,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太好了,一切都太顺了,皖城正在向他招手,他霸占扬州已是指日可待之事。

孙策、周瑜等年轻将领急急的规划起进攻庐江的日程表来。这时,又是张纮、孙静等老一辈人物站出来喊停,他们要求孙策不要着急,打庐江这样的大郡,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张纮要求孙策不要高估自己现有的实力,他还是个半只脚踏进扬州的新丁。

孙策这时的确有些自信心极具膨胀阶段,有了些自大,他对张纮的话有些不以为意,认为张纮等人墨守成规,胆子不像他们年轻人够大,做事畏手畏脚,这样怎么能成大事。

张纮对于孙策这种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表现出这种心态很能理解的,他也年轻过,也激进过。他知道孙策这个阶段很是需要一个他这样有经验的老人在他旁边指导他,张纮这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他问孙策:“你认为准备好了进攻庐江的准备,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攻取庐江?”

孙策自信满满的回答:“从水路!”

张纮道:“很好,那你现在有船只吗?”

孙策梗着脖子答道:“有,我现在有一百多艘船只。”

张纮笑着带着孙策去看他们东拼西凑得来的各类船只,问孙策:“就凭这样的水军能攻取墙高沟深的皖城吗?还有……”

张纮为孙策列举了从军事到粮草、人心、装备、士气等诸多方面孙军的不足,直锐地告诉孙策现在攻打庐江,你是打不赢的。

孙策看着杂牌军似的船只,是不太像样,皖城他去过多次,那样大,那样坚固的城池不是他这只新军所能随便拿下的。五万蛮军加郑宝两头夹击下,都未攻取皖城,可想而知他这满打满算不足四万,且装备不够精良的军队,是不太可能拿下庐江的。

而孙策虽说自大,但在关键时刻,就是能听取善意的意见,这就是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的区别。孙策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度,他非常谦逊,也非常容易一点即通,这也是张纮非常欣赏他的地方。

孙策在综合考虑,详细分析后,最终听取了张纮的意见,先在濡须坞安营扎寨,并治理好得来不易的大半个巢湖,续集粮草,制定稳定人心的巢湖政策,加紧训练手上的新军,让他熟悉水战,为攻取庐江作准备。

而刚静下心来,在濡须坞安营扎寨几日的孙策不久又接到了丹阳邓艾率军反扑水城的战报。孙策急急率部而回,水城依然在他属下的手中。

水城最高的三层郡府被烧毁,厚实的城门有轻微损坏外,其它一切依旧,它还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易守难攻之城,再说孙策在外期间,依然对水城留有重兵和留守养伤的大将黄盖。邓艾虽说夹一万五千之众来犯,但真刀真枪攻打水城又谈何容易。

在这悲愤和混乱的时期,有一件事让邓艾很感动,祖郎放弃了随同乔玄一家撤离的机会,在看到李虎的尸体时,主动要求留了下来。

他虽说还是俘虏的身份,但邓艾见他颇有诚意,加上营救乔玄一家的表现,邓艾觉得祖郎应该没有恶意。更多的是因为同是蛮人的李虎被杀,多少引起了他同仇敌忾的情感。

祖郎和李虎不是同族,但当时在汉帝国统治期间,汉人占绝对优势,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第一人种。蛮人在有地位,甚至为汉帝国建下过不朽功勋的有功之臣,还是处处低汉人一等的。更别说像蝼蚁一样的各蛮族老百姓,在西汉、东汉统治的几百年间,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蛮族一直被汉统治阶级压迫,反抗、镇压也一直不断,所以各蛮族间相应的有一种同病相恋的感觉,见到一方被期负,一方自然生出同情之心。

邓艾在祖郎的感动下,等到了周仓的一万五千援军,后又等来了泾县朴胡的五千士兵,集周仓、朴胡、祖郎三员大将,对水城展开反击。

水城依然坚不可摧,由于船只数量不够等原因,邓艾只能轮番,多层次的对水城发动攻势。

这很难为首次独立指挥做战的邓艾,他也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儒将,他自身甚至不懂武学,但这事让他赶上了,他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