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朝-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鼗游枳盼逅氖郑溲锿睾粜ザ�
朱一刀实在是看不惯他那暴发户般的模样,皇真是舍得下血本,居然连那把五四都让蒋光头给带了出来!难道他不知道,那子弹比金子都精贵,打一发少一发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天降警示,朱千户极有天大之冤情,朕几犯大错!着锦衣卫狼群,将朱一刀带回宫里,不得有误!若有违抗圣旨者,格杀勿论!钦此!”千户朱广海宣读完圣旨,狼群们呼啦一下把朱一刀围在中间,紧密地保护起来,周围的人群赶紧山呼万岁!只有王锡爵一个人,面如死灰地呆立在那。完了,一切都完了!为了皇长子的太子位置,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原本以为只要斩了朱一刀,皇三子没了靠山,皇没了挡箭牌,此事就定下来了!可谁知道就在这关键的当口,居然会出现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多长时间的努力就此毁于一旦!以后有何面目再面对皇和群臣?
坐在马背的朱一刀,到这会儿彻底安全下来时,却只觉得四肢无力浑身发软。当真是从鬼门关走了一回!这日食来的倒也真巧,刚好就在侩子手准备下刀的时候!多亏了它,不然自己还真就死定了!老朱又心怀感激地看了看天,只是不知道,这立太子的事情算不算是彻底地定了下来?群臣们如果要反对,那也只能反对老天爷了,自己当时喊出了那句话,不怕没有有心人听见!想来肯定是有人去报告了皇帝,之后他才派出的狼群,生怕这中间再出什么意外。这回总能堵住所有人的嘴了?这事皇也定不了,可老天爷非要如此,大家还是照办!
这两年大明各地天灾频发,就唯独这一回算是做了次好事!万历的心里也是后怕不已,若不是巧的不能再巧的日食,这个朱一刀只有死的份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145章
王锡爵的苦难日子就此到来。
在午门出了那档子事,虽然大家心里都不说,却还是有很大意见的。且不说这老天爷公平不公平,但你好歹身为朝廷首辅,却如此失态,甚至要亲手把犯人砍了!如此行为,如何为百官之首?况且这件事情原本就应该由你负责,什么三王并封?既然老天爷证明那朱一刀冤枉,自然这事就还得找你了!
于是大骂王锡爵的奏疏再一次雪片般地飞往内阁。赵志高等几人心里其实也有意见,毕竟这下内阁丢人算是丢大了,群臣们心里肯定都在嘀咕,这内阁的大学士就是这么一副操行?这还是饱读诗的文臣么?而且进一步发展到了对王锡爵本人的质疑。
申时行走了以后,王锡爵就如同消防队员一样到处灭火,可惜他一个人终究是回天乏术,还着了皇的道,替他背了一次黑锅。好不容易眼看着逼皇把朱一刀给拉出来顶罪,自己终于可以解脱之际,却莫名其妙地出来一次日食。大家还是对这比较笃信的,尤其是钦天监监正蔡德胜要死要活地阻止皇杀朱一刀,更让大家觉得此事定有蹊跷。
于是关于王锡爵一手策划了这场冤狱的流言开始在京师悄悄地流传开来。他的处境越发地艰难,虽然学生们脸红脖子粗地跟别人争论,说自己的老师一心为了皇,到头来却被众人如此质疑,实在是不厚道。可有句古话说得好,三人成虎,大家都这么说,那就肯定是真的。王锡爵彻底地翻不过身了。
万历十七年七月,王锡爵正式向皇提出了辞呈,要求回家养老去。万历坚决不批。你老人家可不能走,好歹内阁还能帮朕背背黑锅,你要是一走,朕可就真的没办法了!朱一刀那厮现在还不方便出现,这段日子就让他好好休息休息!
可是发生一件事情,彻底断送了王锡爵岌岌可危的前程。
万历十七年正好是京察年,也就是对百官群臣五品以下进行考核的一年,负责主持京察的,是吏部尚孙珑和考功司郎中**星。这个**星是个超级执拗的人物,比起当年的海瑞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人不嫖不赌不好财,唯独重视气节和名誉。让这个人主持京察,大家的好日子算是到了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首先被免职的,是都给事中王三余,另一个是文选司员外郎吕胤昌。大家顿时再没了兴趣研究到底该立谁为太子,因为这俩人官不大,地位却非常特殊:王三余是**星的亲家,吕胤昌是**星的外甥。直接拿自己的亲戚开刀,意思非常地明显:今年谁的日子也别想好过!
果然如此,六部六科还有地方顿时一大批人下马,那是哭天喊地,哀嚎遍野!就连内阁也遭了殃,赵志高的弟弟被赶回了老家,王锡爵的几个铁杆亲信也被迫离职。赵志高比较厚道,也不咋吭声,回家就回家,命苦不能怨政府。可王锡爵就不同了。
在他看来,这是**星故意而为之。明知道他们是自己的亲信,明知道自己是首辅,却还要这么做,居心何在?莫非是觉得我王某人已经没了本事不成?瞧不起我王某人了不成?这件事情定然别有用心!
就算自己再怎么错误,可好歹也是大明朝的首辅!当年老夫和众人一起推翻张居正的时候,你**星还在老娘怀抱里吃奶呢!跟我斗?!
很快在他刻意地安排之下,几个当言官的学生开始阁,对吏部现在的京察以及人事安排表示怀疑和不满。反正就是想着办法挑刺,只要想挑,还怕挑不出刺来?不过这个**星也确实够掘,居然也辩驳,说自己是如何地秉公办事,倒是这些人从中捣乱,企图干扰朝廷法度。
有没有干扰朝廷法度,皇最有发言权。因为万历自己也觉得,王锡爵如今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了,必须要维护他的威信,不然内阁镇不住下面,事情就没法办了。而且次虽然万历没找王锡爵的什么麻烦一,百官们对他的质疑却一直不断。很快,皇就下了圣旨:孙珑罚俸一年,**星官降。
这一下子又激发起了其他言官们的不满。一夜之间,左都御史李世达、礼部郎中于孔兼等人就冒了出来,纷纷疏攻击,王锡爵又一次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大家严词批驳他,刻意地压制官员,对下属官员正确的行为进行毫无道理的打压,应该公开向**星道歉,并且恢复他的职位。这可把王锡爵给气坏了!**星是没有把你们给办下去,要是他京察到你们的头,恐怕你们也不会这么说了?京察就老老实实地京察,不要在其中搞什么幺蛾子!他居心不良,这是他自己应得的报应。
双方顿时唇舌剑,你来我往,赵志高等人虽然没有摇旗呐喊,却也旗帜鲜明地站在了王锡爵的一边。内阁和朝臣们也斗成了一团,这是万历所希望看到的,若是内阁跟朝臣们站到了一个战壕里面,那自己就惨了。不过还是那句话,首辅的威信必须要维护,对别有用心者必须要严厉地打击!
所以万历对那些大骂王锡爵的奏疏根本就没看,却下发了一道奇怪的圣旨:孙珑被彻底免职,**星直接就削职为民成了老百姓。
这一招效果极好。很快大家就都消停了。万历很高兴,王锡爵却很痛苦。经过这么一折腾,他彻底地在朝廷中没了威信,因为大家四处传扬着,**星不畏强权,一心为国,却遭到暴虐严酷地王锡爵惨无人道的和打击!**星虽然成了老百姓,却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威望如日中天,虽然回了家,却经常去有人拜访他。
**星在大家心目中如此正面,那王锡爵自然就是个超级大反派。
这首辅实在是当不下去了……王锡爵再度地回想起了张居正和申时行,他们两个当首辅的时候,怎么就没这么多事,这么多麻烦?张居正的强势,申时行的油滑,都深深地让王锡爵感到惭愧不已。自己不如他俩,远甚!每天光是和六部六科的言官们打嘴仗,都让他穷于应付,这些人的背后往往都有着极为深厚的背景。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内阁不满,只有别有用心地刺探,若是一个应付不周全,让他们抓到了把柄,一夜之间就可能身处万劫不复之地!
现在朝廷的情形实在是不对劲,这被贬职的官员倒成了典型,成就了名声,而在位置的官员却受到各方打压,而且就连一向中立的言官也被人为地分了派别,什么浙党,豫党,京师党……党争一起,事情就难办了啊!大明从此将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之中!王锡爵只觉得万念俱焚,有心无力。罢了,罢了,谁愿意干就干!老夫是无能为力了……
万历年,他被召回朝廷当首辅,万历十七年,他被迫辞职。总共就干了一年。几十年的如履薄冰,兢兢业业,成就了一番大器,严于律己,认真公正做事,苦心积累下的名声,却在这一年丧失殆尽。王锡爵隐隐约约地想起,张居正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首辅是用来干什么的?就是帮助皇背黑锅的!但是既要背黑锅,还要处理好国计民生,这个黑锅要想背好还是很有难度的。难怪他能十年如一日,他张居正是做官做成精了啊!
万历不批不行,只能忍痛允了王锡爵回家养老。可内阁不能没有首辅?于是他让大家好好都推荐推荐,看看还有谁能担首辅之重任。王锡爵走了,能接替的自然就是内阁那几个人,大家研究来研究去,决定让赵志高来担任。可赵志高是厚道人,知道自己远远不如王锡爵,让他去面对凶悍如狼的群臣言官们,不干,打死也不干。可你说不干就不干?皇圣旨一下,不干也得干!于是赵志高极其不情愿地当了首辅。
还没坐这个位置之前,他就已经对首辅畏之如虎,现在坐这个位置了,他只觉得自己屁股下面坐的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的宝座,而是个庞大的火药桶,并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当首辅的每一天,赵志高晚都睡不着觉,做梦都梦见一群言官们慷慨激昂皇,声称此人有罪四百八十条,不仅不能继续干下去,还得把他削职为民,廷杖一百!做官做到如此地步,赵志高可谓大明第一人。
终于平静了下来,万历觉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耳根子总算是清净了。但是好事不常来,坏事不消停,播州锦衣卫的一封八百里加急密信,又把整个大明拖入了麻烦之中。
杨应龙反了。
第146章
朝廷总算是消停了下来,万历的耳根子清净了,朱一刀的悠闲生活也开始了。他又回到了那熟悉的京师右所,又见到了熟悉的江飞等人,很开心,刚回去的一个星期,老朱同志没事到处转悠,漫山遍野的闲逛,虽然山下的官道依然尸骨累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心情,他可以地选择了无人的小道山,看着美妙的风景,耳边是树林哗哗的响声,惬意啊!
晚在军营无事,便给小屁孩朱常询继续讲故事,不过都是一些由现代改编的故事——皇三子的太子地位现在暂时地稳定了,毕竟没有谁会跟老天过不去,虽然跟天子过不去还是很有可能的,朱一刀那天的一嗓子怒吼,让所有人都产生了这么一种错觉,就是此事既然注定,那反对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所以对皇三子的教育就成了大问题。
老朱自认是根本不会讲课的,可在形势如此大好的情况下,皇帝却仍然没有慌着安排皇三子出阁读,于是他就成了小屁孩名义的老师。该讲些什么呢?他不知道,江飞也不知道,只有王石那个小太监天天以对太子的礼仪小心伺候着小屁孩。这件事情让朱一刀头大如斗,他想起了现代一些教授小学生的方法,却全然忘了,小屁孩已经十一岁的事实。一些比较经典的童话故事已经不再适合他,每当朱一刀再次讲起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屁孩都会紧皱着眉头,表示他已经厌烦了。
于是老朱只能挑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故事,比如说由福尔摩斯破案集改编的中国古代版,侦探柯南的中国古代版,甚至包括一些简单的数学天知识,一股脑地讲给小屁孩听,也不管他能不能听懂,并且直接无视王石那哀怨的眼神:你怎么能给以后的太子殿下,未来的皇帝陛下讲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过朱常询却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天极为爱好,央求着朱一刀跟他讲讲。
可怜老朱琢磨了半天,也只有前几十年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能跟他说,只是一些具体的过程都记不太清除了,但就是这些光辉事迹,已经足够让朱常询瞪大了眼睛:这个名字叫三宝,后来叫郑和的太监,真的有这么伟大吗?
有。朱一刀很严肃地道,他不仅彻底地把大明的威严散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还促进了大明与其他各国的交往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传播了我们中华文明到大明周边的国家,不战而屈人之兵,仅凭着这些,就让不少的国家万国来朝。仅凭这一点,他当为史册永远记载。
小屁孩惊讶地长大了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