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鬼才-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济哈哈笑道:“若是张夫人这么没有眼力的话,当年就不会投向我兖州,而应该靠向袁绍才对,而若是那样的话,说不准我们现在还在和袁绍争夺冀州呢!”
乐义点了点头。
徐济冷哼道:“依我看这事情只可能和甄氏家族内部一些不服从张夫人的人有关,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看来我也要写一封信给荀攸,要他对甄氏家族进行监视才好。”
顿了一顿又道:“我倒要看看袁术在冀州到底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现在我两州的世家大族的族兵已经完全被收编。成为州郡的军队。即便是有内奸的话。也不过就是在邺城捣乱而已。”
旋即哑然失笑道:“还有一件更好玩的事情,这个袁术在信里说他袁术乃是天命所归,为了证明这一点,袁术居然请来了不少的大儒。再加上袁氏家族本身的经学人才诸如袁胤,他们已经开始撰写昭告天下的所谓昭旨,说袁术乃是可以配五德君子,又说袁术得土德,他说建立的王朝正好可以替代大汉。”
乐义闻言忍不住破口大骂道:“这个袁术不学无术,没听说过在学术上有什么建树,连首诗赋也不曾见过,和主公比更是连一个脚趾都都比不上,现在居然连主公的五德终始说都剽窃来了。着实是恬不知耻!”
徐济心道:要说起剽窃来,我恐怕比袁术剽窃的还多呢。只不过徐济也知道这种东西争辩也是没有用处,因此笑道:“奋武啊,看来你对这个袁术真是没有好感,这么一会儿已经骂了他好多回了。哼。既然袁术这么想要打笔墨官司,那我便陪他玩一玩。”
乐义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我这就叫人来。”
徐济扫了一眼那个蜷缩在墙角的袁术密使,淡然道:“送他上路吧,算是为袁术在阴间探一探路。”
乐义点头,走过去束指成刀,轻轻地敲击在那个正要惊声尖叫的袁术密使的脑后,那密使眼睛一翻,立时便昏了过去。
乐义抓起这个人,打开房门出去了。
只剩下徐济一个人陷入到沉思中。
徐济一共寄出了四封信。
第一封信寄给荀彧,要他准备、调集兖州所有笔锋刚健犀利之人,在袁术称帝后开始袁术手底下的文人进行口水战。倒也无所谓胜败,只要辨明己方的态度即可。
第二封信寄给张燕,要他继续和袁术合作,继续和袁术大谈特谈条件,以便了解袁术更多的底细。并且提醒张燕,一旦在兖州与袁术作战,策略应该是“管他几路来,你只一路走”,要张燕保持黑山军的作战特点,在兖州的复杂地形中以运动战消耗袁术的分散兵力。
第三封信寄给荀攸,命令是仪明松暗紧,在袁术称帝,张燕诈反的时候要慌做一团,更要主动命令冀州进内的高顺大军挥军南下。
而最后一封信则是以袁术的口吻写给于扶罗的。
徐济在信中写道:“君雄才大略,然迫于形势,委曲求全于平阳小郡,正如圣贤苟且居于陋室,实是名不副实,方今天下大乱,天下英雄无不思欲有所作为,观君移兵西河,可谓良谋,正是攘外必先安内之策,若可一统南匈奴,则并州可定,然吾兄本初,明托贤达,其实不符,与君相安不过勉强为之,现君北上,正是乱并州之举,袁绍新败,所余者不过并州耳。君攻击太原郡,吾兄岂可忍气吞声?故王匡北上,名为击刘虞于幽州,其实去而复返,欲与上党之张扬围攻君于西河,君乃当世豪杰,岂可坐以待毙?为今之计莫如自西河而入上党,与兖州军夹击上党张扬。若可再败兖州军于上党,则大事可成矣。”
后面又写了希望两者联合的话语。
这封信比之袁术的信自然高明百倍。至少于扶罗看完后会立刻行动,绝不会像袁术的信中说的那样难以付诸行动。
四封信寄出。徐济静候消息。
在这期间。长安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牛辅的军师“王玫”见长安城无法攻下。就像牛辅等人进言,与其攻击长安,不如带领西凉兵直奔凉州。以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牛辅此时对“王玫”言听计从。于是十数万西凉兵向凉州进发。才入天水郡,便遭遇到了救援长安的马腾和韩遂的部队,双方现在在天水对峙,一付剑拔弩张的模样,大战一触即发。
随后在西河郡的于扶罗接到了“袁术”写给他的信。原本于扶罗因为他和兖州合作的谣言而大感头痛在,在看到这封信后大喜过望,不说他是否真心归顺袁术,但是袁术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靠山,而且于扶罗也发现袁术给他出了个很不错的主意:出兵上党。攻击张扬。
于是于扶罗放弃了对南匈奴的收复,转而攻击上党。
不过于扶罗却很聪明,他并没有马上进军,而是先给张扬写了一封信,说是自己为了表示并没有和兖州合作。所以准备出兵上党,帮助张扬击退兖州军。
张扬哪敢信他,要求于扶罗不要进入上党,并且声称自有办法对付兖州军。
这正是徐济感到奇怪的地方,张扬这么做一定是受到了袁绍的首肯,若是换了别人,在这种情形下应该放弃上党才对。
看来袁绍还是另有所图。现在徐济唯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
而在此时,扬州战场的战事也终于打响。
孙策以袁术任命的折冲校尉、殄寇将军的身份,带领朱治、吕范、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攻击曲阿。
而那其中,当然有到现在功名还不显于世的周瑜周公瑾。
刘繇早已经做好准备,他听取了部将张英的主意,将手下雄兵屯于牛渚,更积粮十万于邸阁,正在相互僵持。
广陵太守曹操此时非常主动地赶到扬州,协助刘繇防守扬州。
这也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边数所在,因为有了曹操,一切都变得难以预料起来。
不过徐济却知道,这一战就会决定由谁来统治江南,而这个人就是自己统一天下进程的最后一个敌人。
此时的孙策乃是袁术手下的大将,所以人们一致认为攻打扬州乃是袁术的主意。
刘繇乃是汉室宗亲,而且是扬州刺史,更是名声在外的名士,而且刘繇与徐济一向交好,孙策的行为被认为是袁术对徐济的挑战。
人们认为兖州军方不会置之不理。
岂知,孙策和刘繇的大战虽然引起了兖州方面的强烈谴责,但是兖州军方却没有实质性质的行动。
驻兵在下邳的波才大军和乐进大军毫无南下、驰援扬州的举动。
这一下子,可是谁都看出来兖州出问题了。
随即,袁术终于抛出了那个重磅炸弹:称帝。
袁术此举一出,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以袁胤等人为代表的袁氏家族的文人开始公告,昭示天下,一个个谄词如潮,歌功颂德,无非就是什么“四世三公”之类的溜须拍马。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这群文人引用了兖州的新“五德终始说”,生搬硬套地证明着袁术乃是配五德的君子。
这言论一出来,立时引起了连篇的口水战。
率先发难的并非是兖州,而是长安的王允和杨彪,两人虽然和袁术暗中有一些勾结,但是两人的权力来源于皇权,没有皇帝的名义,他们两个人哪里有资格主持朝政?
故此,两人十分坚定的发出檄文,坚决反对袁术的此种行为,并且认为袁术这种行为就是国贼,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那态度的激烈和坚决是袁术难以想象的。
随后,兖州开始在荀彧的带领下开始向袁术展开反击。
不过荀彧不愧是制造有利形势的高手,他并没有简简单单把攻击袁术作为根本目的,而是顺势提出了一个根本的目的: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乃一种人才是真正的配五德的人物。
这消息传到徐济那里的时候,徐济的心中不由得一震,他知道荀彧这谦谦君子是看穿了自己的用心,虽然没有明言但却明显的表现出了支持自己的态度。
现在,荀彧痛骂袁术的檄文就放在徐济的面前。
也正是这篇檄文,为徐济日后的称帝开了先声!
但徐济反而好奇,荀彧虽然早已经对大汉颇有不满,但却始终坚信汉室之中终有明君出现,而这位明君能够平定乱世,这也是徐济在回到陈留之后为何迟迟没有去拜访荀彧请他相助自己的缘故,自己走的这条路最后必然是要称帝自立的,而这却和荀彧一贯坚持的有所违背。
而后来荀彧主动离开颖阴相助自己,徐济虽然心有担忧,但因为这事还远因而并没有在意,但此时看到这偏檄文,徐济的心中又有些许的不安。
荀彧,你究竟作何打算呢?
第二百七十六章口舌
徐济虽然对荀彧如今的心理极为好奇,但眼下他还是无从得知这位挚友如今对自己究竟是抱着如何的态度。摆在他眼前的挚友这一纸檄文,而荀彧的行文也让徐济感到极为佩服,这位挚友高明的没有在檄文中提及自己,反而是在其中将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圣主进行了回忆和对他们开创的盛世进行了赞美,但其言词无一不落实到这些君主乃是君子的身份。
而后便开始对袁术进行奚落和嘲讽,将袁术的出身与其年少时的荒唐行为以及不学无术进行了对比,更对其在天下大乱之后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在这之后荀彧提出了衡量君子的标准。
荀彧更在这檄文中写道:“袁公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短诸侯粮草于酸枣,折孙坚大军于南阳,祸乱百姓于汝南,肆虐宗亲于荆扬,巧取豪夺,骗窃玉玺,忘‘此物还祖龙’之语,竟大言不惭,妄谈天命,文臣无能失于火,武将离心失于金,百姓流离失于土,商贾避祸失于水,强征手工失于木,五德丧尽,安敢称君子?”
看到这里徐济忍不住哈哈大笑,连连摇头,自己这位挚友尽管平常少言寡语,现在骂起人来却是言词锋利,阴损的厉害。比起放在另一旁的孔融写的东西更不知道强了多少。那个孔融写东西倒是言词华丽,也是旁征博引,但是表词达意过于简单,不像荀彧这般攻击的言语十分集中而且主题明确。
最令徐济感到敬服的还是荀彧在他这篇檄文之中处处都带上了刘协,但每一次写到这位少帝之时都是明褒暗贬,看似是再说刘协乃是真命天子,但越是仔细看却越发觉得并非如此。
比如荀彧写道:“今圣天子在位,忍辱负重,得除国贼,不日返京,中兴汉室,计日可待!袁术小丑,不堪一击。自可引汝家粪池之水沐浴更衣,坐以待毙,以谢天下。”
表面上荀彧在檄文中对刘协是毕恭毕敬,充满信心,其实那言辞中却充满了暗讽:忍辱负重?似乎是迫不得已才对;得除国贼,那是王允的功劳,与年幼的刘协有何干?;不日返京?只怕是遥遥无期;中兴汉室,计日而待?方今天下大乱,刘协的那些的文臣武将和袁术手底下的那些人似乎区别不大,刘协哪里有驾驭他们的能力?中兴汉室只怕是“此恨绵绵无绝期”才对。
由此可以看出。荀彧似乎想要通过这一纸檄文告诉徐济他对自己的忠心和支持。但徐济却不敢如此肯定。荀彧的城府也绝对不简单,他如此作势反而令徐济有些疑心,这要么是荀彧真的转变了态度开始全力支持自己,要么就是这位挚友已经决定离开自己了。这可能是这位挚友为自己做的最后一件事。
徐济越想越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要比前者大得多,虽然当今世间真正忠于汉室之人恐怕已经屈指可数,但对荀彧来说这些人恐怕才是他想要辅佐的对象吧?尽管忧心忡忡,徐济却还是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只是等着看。至于说杀掉荀彧,徐济当然也想过,但其一荀彧是他挚友,在这些年里为他所做也着实不在少数,他实在下不去手。其二是荀彧今番这一纸檄文不但令他徐济变为了汉室忠臣更为荀彧自己找了一块“护身符”,徐济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高明之处。
而荀彧在檄文之中却也给徐济弄了一个不小的麻烦,一旦荀彧真的决定投效他人,这一纸檄文说不定就会成为他手里最锋利的武器,明眼人都看得出荀彧这檄文之中说的那个君子显然既不是刘协也不是袁术。那天下还有谁配称得上君子?就徐济来说,以他的眼光看来,这檄文之中的君子根本就是按照他的标准制定的君子标准,也即是说荀彧这檄文里说的那个君子,不是别人,正是他徐济!
不过眼下徐济的担心暂时还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胁,即便是成了真徐济也并不认为对自己来说是个致命的威胁,那不过是稍微有些棘手罢了。
而此时徐济最有兴趣的还是袁术看到这一纸檄文的表情,想必一定会很有趣才是。
而事实上当然也并不出徐济所料,天下在见到这一纸檄文之后具是反响激烈,而且作为学术中心的兖州和长安都先后对袁术提出了抨击和讽刺,那么天下的文人自然也纷纷效仿以彰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