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

第46章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46章

小说: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球痛哭,额头鲜血直流,没办法只好下拜接旨。

阳球倒下,桥玄失去了实施计划的有利条件。

太监阵营权势重新鼎盛,曹节典选的人才并不是处处不好,比如只要曹节等人委派的官员,都积极向国家交纳租税,钱财货物明显多于他郡。皇帝每天在宫里,看不到细节,只需要这些官员的业绩报表就足够。历史记载,曹节以太监身份破天荒地荣任尚书令。

尚书令掌管全国典选人才,而曹节是太监,可见他曹节的位置显要,太监身份的尚书令又荒唐到了何等地步。

从此以后,曹节委派的官员纷纷忙于交纳财税,压榨百姓,民不聊生,官员们为了贿赂之用,中饱私囊、贪污受贿,财富急剧聚拢到官府和国库,京都国库从原先的一百三十多座增加到三百多座,帝国经济呈现假象繁荣。午后!书社。

其实是地方官府搜刮全国民财,夺财于民,形成财富倒挂。民众处于水生火热,一场震惊古今的大规模农民暴动已在酝酿。

原本哪边都不待见的曹操,又遭逢曹节掌握尚书府,仕途更加渺茫。另外,曹节知道桥玄是阳球的幕后指使,曹操和桥玄混在一起。

被雪藏的厄运,仍旧继续。

国库丰盈,曹嵩忙得不可开交,大司农一职稳稳当当,自然想到儿子曹操的前途,每次谈到情浓时,曹节只象征性地问问小儿子曹德的学业可好,绝不提大儿子曹操的情况。即使曹嵩寻机提及曹操,曹节也是转换话题,曹嵩只好将话头咽回去。却又不知道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曹节这般不看好曹操。

于公于私,曹操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与失败,生活又回到无所事事的少年时光,难道就这样坐以待老?

而今方知丹心在

曹操像被摁在冰面下的葫芦,一直在寻找出路。在失去光亮的人生旅途中,忘年交桥玄再次为他燃上心灵之烛。

曹嵩似乎对曹操不闻不问,每天忙于政事。

曹操的家庭结构跟大汉帝国经济一样,产生倒挂。年过五十的父亲忙个不停,年少的儿子无事可做。

曹操感觉孤单,心情郁闷,现在就缺像“党人”那样遭到三府连禁,就差在三府备案,除此之外,感受相差无几。

这段时间桥玄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为阳球一事,再次病倒,整日不上朝,虚领俸禄而已。

桥玄日渐衰老,铲除王甫,曾经的知己段颎自杀,左膀右臂阳球遭到贬职,蔡邕流落江海。爱子遭到劫杀,膝下孤单,成晚年遗恨。如今三公串联,明目张胆地跟尚书令曹节共举送礼奉迎之人,不乏士大夫们跟太监暗中勾结成党羽,旁人很难触摸权柄。

曹操在京都谋求发展,显然没有出路。

桥玄决定帮助曹操,从另外的途径获取晋升机会,而且要快。

桥玄家的仆人桥贵来找曹操,说桥大夫病得厉害。

曹操急急地来到桥玄家。

初夏阳光充足,午后闲闲,桥玄要人将矮榻搬到中庭,斜靠在榻上,睡在阳光里,旁边还有一壶糟茶,几碟点心,其中有曹操爱吃的洛阳芝麻素酥。曹操知道这是桥玄为他准备的。

桥玄看到曹操到来,立刻高兴得坐起来:哟,这么快。

曹操细心打量桥玄,满头白发,只有几处略微花白,胡须也全白。脸庞瘦得陷下去,腮帮子突出得厉害。满口白牙也少了几颗,肩膀瘦弱得撑不住衣服。

曹操担心他真的哪天会倒下。曹操关切地问:先生,您……还好吗?

桥玄见曹操这么关切自己,不禁微笑:放心,我还死不了。

桥玄如此这等没有忌讳,曹操微笑。桥玄喝一口茶继续说: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斗倒王甫是我主谋。不过,才只扳倒了王甫,还有曹节未动,我心不甘。他们相互勾结、迷惑皇帝、幽禁太后、诛杀大将军窦武、制造“党锢”之难,使全天下士子几千人蒙受禁锢之苦,百姓流离,水深火热。王甫已经伏法,曹节不死,我怎么能先走一步?我要是年轻力壮,一定会刺杀他,为民除害,为国除奸!

曹操越听眉头越紧,呼吸越急促,什么?原来桥玄竟然为被冤杀的“党人”做了那么多?

桥玄要桥贵把他书案上的一个黑布袋子拿来。桥贵应声而去。桥玄对曹操说:我想,你不能做官,是我连累了你。

曹操摇头:不是您想的那样,您多虑了。

桥玄摇头:你就别安慰我了。老贼已经盯上你。你还没有真正出名,想要重新做官,如今还有一条路。

曹操问:什么?

桥玄认为曹操既然丢失官途,就从民间找出路,让他闻名天下,给曹节等人压力,从而得到再次任命。

桥贵拿来布袋子,桥玄接过来交给曹操:里面是一封我给你写的推荐信。你带着它去汝南平舆找许子将,让他给你出个好的评语,令你在士大夫中有名望,将来好做官。

曹操捧着布袋,桥玄说:你别看,直接将它交给许子将就行。

曹操收好桥玄的推荐信,苦笑摇头。许子将的月旦评,能斗得过曹节吗?曹操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汝南,袁绍去官后回汝南为父母守丧,倒是可以去拜访他。作为儿子,要出门去哪里,自然先得请示曹嵩,曹嵩坚决不同意,人家守孝,你大老远跑去打扰算怎么回事?

上次说了就被拦住还遭到一顿奚落,这次如果再说肯定不让去。曹操没有说出受桥玄之指点前去拜访许劭搞什么“月旦评”。朝廷重臣的儿子去找什么私学先生给什么评语,简直是笑话。

曹操直接给曹嵩的理由是:如果再在家里待着,我会疯掉。

曹嵩想想也是,刘春怀孕数月,丁蕙死活跟曹操貌不合神也离,曹操宁愿跟有孕在身的刘春行房,也不愿沾丁蕙那从头发冷漠到脚板底的身子。还不如放了他出去溜达,好让刘春安心待产。

曹操获得允许,跟对门袁绍家要了他老家的地址,带着桥玄的青玄剑上路。临别时,刘春久久凝视曹操,像要将他的一毫一发永远铭记。曹操一匹快马,一袋干粮,一些钱财,一个人,一把剑,一封推荐信,出洛阳城南门一路向南。

曹操此去,情况如何?

十、名评真相

皇帝昏庸,太监滥权。京城对于曹操再无意义。在桥玄的建议下,他背上行囊前往汝南寻找名噪当时的许劭。当他费尽辛苦来到汝南,排队等候作评的人已经排到十一年以后,许劭打开桥玄的信,看到即将流传千年的名评。曹操前往拜访袁绍,偶遇当年太学教学总长何颙。许劭碍于袁绍不能容人,未敢直接说出过去给曹操的“壮游报告”作的评语。直到曹操告别袁绍等人,才打开何颙给他的竹简。曹操看到迟来多年的评价,作何感想?

田园“学国”别样看

汝南在洛阳东南,约六七百里地。途径永宁,过洛水,经宜阳,绕过轘辕山西南麓,再经过襄城、叶县、古城,便到达汝南。

一路上可谓游山玩水看古城,这是一条不错的黄金旅游线路。曹操走这条路,熟悉了沿途地形。日后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从破败不堪的洛阳到许都安身,就是选择的这条道路。

“朝中无人不做官,野外没名不立学”。在汝南搞月旦评的许劭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出身士大夫之家。他的堂祖父是许敬,许敬的儿子叫许训,许训和许敬都做到三公之位,就连许训的儿子许相后来也做到三公。

许劭看不惯许相巴结太监,又跟堂兄许靖不和,加上大环境不好,一气之下,辞去太学工作,回到故乡汝南平舆。失去太学教授工作,许劭总得活下去,便开办私学教书授课。教学之余,做些“相人”副业月旦评。

“党锢”之风犹在,许劭不敢碰朝廷脆弱的神经。为了避讳,刚开始只对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可挡不住全国很多想要借许劭一语成名的士子、学子。他们带着礼物去拜见许劭,要许劭对自己评价,看将来能朝哪方面发展,或能有什么作为。

这跟算命不一样,受评之人,需要和许劭进行一个时辰左右的聊天,把自己的愿望和梦想以及喜好、厌恶、缺点等都说给许劭,然后再由许劭得出对此人评价。

可许劭苦于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拜访,既影响教学,又打扰他的日常生活,于是只在每个月第一天接待来访者。

且每月名额只有八名。每品评八名受访者后,都要在当晚公布所有人的评语,士人们争相传播被评者的评语。

每月八个名额,从全国来的人何止上千?人们自觉按顺序排队,最远的已排到十年以后。待评的人哪里会等得起?两三年的还能等,五六年的,就干脆先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等到该自己品评的时间到,再按时前来。

等待时间不长的,就干脆留下来投入许劭门下学习,边学边等,也是个好办法。是不是许劭故意弄得紧俏的月旦评,直接成就了他的私学,生源滚滚。

曹操哪里知道许劭的月旦评如此受欢迎,还一路走马看花登轘辕咏高山,可等待他的拜访结果差不多就是白跑一趟。

就在前不久,杨彪向朝廷举荐许劭,无奈许劭的月旦评文化产业的“衍生产品”做得实在是名满天下,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评者带来的财富,能让许劭过得自在逍遥,便不再愿意提着脑袋过日子。

再说他许劭要是想走,追随他而来的学子士人们也不会答应啊,还有那些靠着许劭的私学和“月旦评”开旅馆的、开茶馆的、唱曲的、杂耍的、搭媒拉纤的、卖小菜的、炒干货的岂不都要失业?那些等待评语的人就更不会同意。

许劭终于再次深刻体会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靠近平舆。曹操看见几个肩挑背扛车拉马驮生活行李的人,要去投奔许劭的私学。跟他们搭伴前往。

来到平舆,曹操他们以为找错了地方,整个平舆小县城人来人往,车马不绝。街头商铺林立,市人商贾生意繁忙,沿街叫卖的小贩热闹得很。路上走着三五搭伴的年轻人,胳肢窝里夹着一卷或几卷竹简赶路,即使洛阳太学也没这么热闹。

平舆县更多了几分热闹、轻松和自由,还有这里的人气和学术氛围,令曹操眼前一亮。

靠文化名人带动地方经济,平舆一跃成为“消费型”城市。

曹操和路友严邟投宿到一家叫“客来易”的小客栈,每晚住宿费十钱,每顿三个饭钱,一天共十六钱。

曹操看看自己的钱袋,最多也只能住半个月,还得留下路费回家。当曹操听到客来易的伙计说,许劭每个月才给八个人做评价,惊得大声喊:八个?那我等到猴年马月?

伙计嘴一撇:人家都排队等着呢。

曹操喊道:那你赶紧给我开饭,我要赶去排队。

伙计一看曹操就是新来的,什么也不懂。只顾擦自己的桌子,慢吞吞地对曹操说:急也没用,都有人排到十年以后啦。

曹操脑袋一嗡,看来要白跑一趟了。按下心火问伙计:啊?十年?有什么好办法吗?

伙计轻蔑一笑:好办法?就是交了钱排了号回家等着,等时间到了,准时来就行了。

曹操撇嘴,玩着筷子:准时来?我都不知道十年以后在哪。

曹操感觉沮丧,不再多话,吃完饭就休息,打算明天一早退了房前去袁绍家。

第二天一早,严邟来约曹操一起去许劭的私学看看。他要报名上学,劝曹操先别着急走,既然大老远来了,不妨一看。

曹操来到许劭的私学,为何深感震惊?

此生奢求真理存

曹操和严邟不用问路,就跟着人流来到许劭的私学,平舆县城东门外,这里市井俨然,茅屋相连。众多学子来往街巷,有很多赶去学堂听课。

在一座仍旧是茅草屋顶的高大房子里,四面轩窗,屋内大约能容纳二百名学生,屋外有一块块小石头或者砖头,成放射状排列。

交钱的就有号牌,可以到茅屋里面听课,交不起钱或者报不上名的只能坐在屋外听许劭给学生讲课。

对于蹭课的穷苦士子,许劭并不收费,也不驱赶,尽力开化众生,有钱无钱并不是能不能接受教育的唯一标准。

许劭的班级分上下午,每五天每个班只上两个半天的课,可以有五个班轮换教课,最多可教授一千名左右的学生。

事实上,平舆县城内聚集最多时候达到三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学者,再加上跟随这帮学子前来的家人、仆人、朋友等,何止上万。

自周至秦再到东西两汉,官学资源紧张门槛高,自然就催生了私学经济。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都曾是大名鼎鼎的私学领袖。像许劭、郑玄、卢植这样有在洛阳太学任教,对当时官场熟悉的大儒们,自然就成了“钻石级别”的稀缺资源,寒士学子们对之趋之若鹜。

学堂内二百名学生早已坐定,等待许劭,学堂外面靠近里圈的石头和砖头上也早已挤满人,曹操想要找一块砖头安放屁股,却连插一只脚都很困难。

学堂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