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4章

逆流伐清-第24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鹘肷礁沟陌寰淖急浮�
    经过一天的阻击作战,朱永兴已经心中有数,第一线阵地有五百人应该足以坚守几天,为了保险起见,他在第二线阵地又留下五百人,既能支援第一线的防守,又能接应第一线的撤退。
    正面布置完毕,朱永兴把王旗留下,扰乱清军的判断,然后带着一千明军和一千猛山克族战士组成的联军向山的左翼行进。如果是伏击,这两千人马足以消灭三四千清军;如果是凭险固守,也足以使轻装的清军无功而返。至于右翼,则由寨主央率领的两千猛山克族士兵负责,如此可称万全。
    至于还处于犹豫状态的刀白龙,朱永兴因为不信任他,怕他和手下给正面阻击的部队制造麻烦,便将他和五百名傣族精壮护卫也带上。有两千人马在手,就算刀白龙有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何况他的族人家眷还在后方。
    ……………
    不到一天的战斗,竟然死伤了七八百人,而且敌人的一道防线还没有攻破,可以说是毫无战绩。这个结果多少出乎了张勇的意料,他面沉似水地听着王进宝有些心虚的汇报。
    “……伪宗室留守的王旗就在山上,末将便想着一鼓作气攻上去,擒杀了伪留守,此次出征便算是大功告成了。”王进宝一脸的郁闷,嗫嚅着说道:“现在想来,是末将过于cāo切了,以致损兵折将,请都督责罚。”
    张勇面无表情,似乎在沉思,也似乎在酝酿着雷霆般的暴怒。直到王进宝惶惑不安地流出了冷汗,他才低沉地说道:“伪明宗室会有如此胆气,敢亲临战场?嗯,观其在腾冲大张旗鼓,倒也不无这种可能。”
    “是,末将也是这样想的。”王进宝顺着张勇的话说道:“只是那该死的地势让敌人占尽了便宜,不过,敌人的火铳很厉害,打起来便不停歇,两层铠甲也抵挡不住。”
    “打起来便不停歇,纪效新书曾言火铳兵有单线、双重、多重等队列变化,敌所用当是多重队列,轮流shè击,枪弹不绝。”张勇思索着说道:“火铳最适防守,倒是个难解决的问题。”
    “都督,末将思来想去觉得正面进攻极为困难,但若包抄其后,则可cāo胜算。”王进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于攻险包抄,王过宝还是有过成功的战例的。在攻掠贵州时,张勇和王进宝进军至十万溪,那里悬崖千仞,明将罗大顺扼险屯守。久攻不克之下,王进宝率领一部分精兵攀崖直上,从背后突袭,击败了罗大顺,并因此升迁至经略右标中营游击。
    “沟深林密,山高路险,分兵包抄终是行险之计啊!若是敌人有备——”张勇很是犹豫地轻轻摇头,
    “都督,兵行险招也是致胜之道啊!”王进宝见张勇反对的并不坚决,便接着进言道:“残破明军会聚,能有几多人马?腾冲要留兵,此地要扼守,再加上伪宗室留守在此,必然要重兵卫护,又哪来许多人马处处皆守?我军左右两路轻装急进,包抄敌后,只要有一路成功,则断此地敌军之退路,敌必败矣!”
    张勇垂下眼睑,陷入了沉思。灰坡的险要,他亲自查看过,所以对王进宝的莽撞攻击失利,倒也并不十分责怪。如果按照正常攻击,他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很为刚刚出征便被阻遏感到头疼。
    “敌人日间初胜,必然骄敌轻忽,我军连夜侧翼急进,可出其不意,胜算大增。”王进宝又想出了一条理由,急忙继续补充。
    张勇心有所动,抬起头来,速战速决是此次兴军的首要目的,如果不能重创敌人,即便攻下灰坡,后面各处险要关隘也要费时耗力,这绝对是他所不希望看到的。行军打仗,四平八稳的固然最好,但奇谋诡计也必不可少,兵行险着也是不可避免。
    “两支精兵,每支两千兵丁,分左右两翼包抄灰坡之敌。”张勇在速胜的诱惑下,在灰坡的险要难攻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半夜时分即行动,轻装疾进,勿使敌人惊觉。”
    “末将愿率左翼兵马包抄敌后。”王进宝上前一步,躬身施礼,慨然请缨。
    张勇知道王进宝急于建功,因为他和赵良栋一直不和,而赵良栋已经位居其上,使其心中耿耿于怀。只是,他实在不愿意让手下大将去冒风险。
    见张勇面露犹豫,王进宝急忙再次请求道:“都督,末将首战即败,挫折我军锐气,本该责罚,还望都督给末将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张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显吾,率军包抄时务要谨慎,若敌有备,则即刻撤回,勿要贪功冒进。”
    “都督放心,末将定遵教诲,谨慎为先。”王进宝感激地躬身深施一礼,转身而去。
    ………………
    幽蓝色的星座已经倾斜,夜风清凉,朱永兴在帐篷中突然从梦中惊醒,那是一个噩梦,让他的额头沁满了冷汗。好半天,他的心绪才平稳下来,但却无法马上入睡,只好在脑海里反复思量着以后的行动。
    说实话,朱永兴的信心在高黎贡山的环境中正在减弱,并不是对阻击没有信心,而是开始担心所率军队的意志,以及后勤保障的顺畅。
    ;

第五十章 伏击
    只有身临其境,朱永兴才真正领略到高黎贡山上战斗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山顶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冻得人瑟瑟发抖;山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算是chūn天的气候;而山脚下却烈日炎炎,能大汗淋漓地啃西瓜。在这种季节顷刻转换的环境中,更考验的是士兵的意志,而不是战力。
    而且,这还没到雨季,吃人的旱蚂蝗还没出来,能把美如锦绣的如chūn山腰变得比阎罗殿还冰冷的时候还没到来。雨季的高黎贡山,可远不象平日没带雨伞淋成落汤鸡那么简单。同样是湿漉漉的那身衣服,在高黎贡山就将变成无数人的夺命绞索。
    朱永兴不敢奢望所率的士兵会有日本鬼子那种令人恶心的顽强,更不敢奢望他们会有历史上坚韧、勇气和顽强被激发出来、丝毫不怯于素以敢死著称的日本鬼子的中国远征军。
    令人担忧的还有后勤保障,从腾冲到高黎贡山的路途在雨季会变得泥泞不堪,本就不就特别充足的物资运输将变得异常困难,朱永兴当然不敢想象手下的士兵会象日本鬼子那样靠吃同伴的尸体来顽强坚持。
    思来想去,朱永兴无奈地发现,不管阻击是否有力,也不管清军是否退兵,一旦雨季来临,他最好的选择便是撤退,撤出这既美丽瑰奇,又险恶难测的高黎贡山。
    这叫什么,应该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没有一支敢打敢拼、英勇顽强的过硬部队,就算自己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很多超越时代的战术战法,却无法全力施为。就象太祖,给他一群娃娃兵,也无法发挥游击战的精髓!
    现在也是类似的情况,选择的伏击阵地不是最有利的山顶,而是次之的山腰,就是考虑到气候和环境对部队的影响。尽管朱永兴提前做了些准备,但要让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人们拿出足够的抵御寒冬的衣物和被服,显然是不现实的要求。
    思索着,权衡着,朱永兴不知何时又进入了梦乡。而此时,东方的云霞正在发白,变亮,新一天的太阳即将喷薄而出。
    ……………
    晨雾在阳光的驱逐下散去,周围的景物也清晰起来。草丛中的野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炫耀着各自的色彩,芳香的气味在酷热中溶解挥发,周围却是一片死寂。
    经过半夜跋涉的清军显得有些萎靡不振,鸡肠子似的山路崎岖难行,有的地方还根本没有路,只能砍伐杂草树枝趟出一条路。即便是轻装前进,盔甲也是必须携带的,现在盔甲包背在身上,已经象小山一样沉重,这说明清军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
    王进宝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向着四周观察了一阵,挥手命令士兵继续前进。他何尝不知道部队需要休息一下,但周围的环境并不合适,随身携带的饮水在艰苦的行军中消耗极快,已经所剩不多。他必须先找到水源,才能让部队停下,恢复体力。
    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令王进宝感到迂回包抄将会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任务,在这岩崖如簇、丛林密布的地方,他无法看到灰坡在哪里,只能大概判断他们已经绕过了那里,进入了山腹。
    尽管如此,王进宝并没有失去信心,反倒觉得包抄已经成功了大半,敌人应该没有觉察,否则在经过的那个险要之地不会不设埋伏。
    太阳变得炽热起来,清军的脚步变得更加沉重,地形忽高忽低,小道两旁林密草深,山茅高达两米。有些地段,是低矮的荆棘丛,有的地方是险峻的峡谷。严格来说,它又不是峡谷,而是奇形怪状的两大岩崖的夹缝。
    叮咚的声响隐约可闻,那是流水的声音。富有流动感的哗哗声隐隐传来,在断定不是风吹树叶声后,王进宝暗叫老天保佑,他欣喜地喊道:“弟兄们,前面有一条小河,加速前进哪!”
    希望给疲惫饥渴的清军带来了力量,他们拐进了一条小路,那是一条几米宽的峡谷,高有几十米,长不过四五十米,向上张望,阳光从上面投shè下来,让人目眩心悸。
    再向前眺望,有一条小溪欢快地从山隙中涌出,发出叮咚的声响,青蛇似地蜿蜒着不知流向何方。停步观察了片刻,打头的清兵便进入了峡谷,已经连过险要之地,这里的地形虽然也能被伏击,但在他们心里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等王进宝率领的中军赶到峡谷口,清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穿了过去,欢叫着奔向清澈的溪流。他们的行动无疑给后面的清军带来了激励,作出了榜样,连王进宝都受到了感染。
    朱永兴在几处险要之地都放弃了伏击的布置,照顾明军的心思反倒让王进宝降低了警惕。使他产生了错觉,认为迂回包抄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除了道路艰险外,不会有别的麻烦。
    清军源源不断地涌进峡谷,前锋过去了,中军过去了大半,后卫也开始奔向那令人振奋的甘甜之溪,对于翻山越岭,从古木老林里钻出来的窒闷干渴得要死的士兵来说,小溪的叮咚是一曲最美妙的沁人肺腑的歌。
    突然,一片yīn云遮住了投shè下来的阳光,一块巨石从天而降,把几名正处在兴奋中的清军砸得非死即伤。在惨叫声中,峡谷上面的石头一块接着一块地砸将下来,清军的惨叫声此起彼伏,血肉横飞。
    中埋伏了!王进宝刚刚尝到清澈凉爽的溪水,心中的畅快便被突如其来的袭击驱赶得无影无踪,心头不由得“咯噔”一震,一种带有震惊的恐惧袭上心头,身心仿佛被溪水浸透,冰冷瞬间充满全身。
    石头雨下个不停,不仅屠戮着峡谷内的清军,而且有堵塞道路的趋势。但通过峡谷的清军却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瞅着,因为他们找不到通向峡谷顶的道路。
    “全军披甲,前军准备进攻,冲上山去。”王进宝的吼叫声惊醒了正惊惶得不知所措的清军。

第五十一章 死地则战
    顺着王进宝手指的方向,清军侧转过头,才发现如果要登上峡谷顶,是要从这片谷地的侧面攀爬。那是一片覆盖着低矮植物的山坡,登上去到达山梁既可以继续左转续山腹深处迂回,又能右转直上峡谷顶,打击埋伏的敌人。
    既在峡谷顶设伏,则山坡上也必有敌人防守,退路已断,王进宝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苦战。要么击败敌人,继续实施迂回,要么全军覆没在这谷地之中。虽然他还没有看见坡上的敌人,但却凭着多年征战的经验做出了最快的判断。
    王进宝的判断没有错,山梁上确实是明军的阵地,那里曾是一条茶马古道,早已荒废。由于漫长岁月的人踩马踏,山梁上的古道被踩进地面一米多深,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几公里长、一米多宽的战壕。
    从天然战壕里向下俯视,山谷是一片平地,军事术语叫开阔地。而山坡上的草地密布着缠人腿脚的刺藤,和过膝而又无法提供庇护的灌木。如果是热兵器作战时代,攻方向上则举步维艰,向下则会被刺藤绊倒,成为替阎王拴走生命的死亡之索。
    那地毯一样的绿色,还有着绽放的野花,如果卧满战死的军人,是什么景象啊!凄艳的美丽,朱永兴贫乏的词汇只能想到这个。而且,现在这里不是远征军的火海之途,而是清军的葬身之地。
    有了郑家的帮助,有了熟识道路地形的向导,不亚于得到了成千上万的军队。这种作用在以后还会更加的凸显出来,朱永兴对此深信不疑。望着谷里的清军,他露出了冷笑。占着地利,就是拼人,清军也是必败无疑吧?
    而这时王进宝的头脑正渐渐冷静下来,打消了马上要进攻的想法。兵士疲惫,饥渴,惶恐,以这样的部队一刻不停地投入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