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96章

逆流伐清-第96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一个军官突然开口说道:“此面敌军乃是佯攻,我军应分兵增援告急之处,消灭入城的敌人。”
    邵梦凯仿佛如梦初醒,抬起头看了这个军官一眼,皱起眉头思索着。城池是在西面被攻破的,按理说应该进行一番争夺才是,但明军进展如此迅速,却是令人吃惊。
    “……好自珍重,要顾念着妾身和肚里的骨肉……”蓦然,小妾叮嘱的话语在邵梦凯耳中闪过,一下子把他的思路全给打乱了。
    “大人——”见邵梦凯迟疑不决,又有一个军官上前提醒道:“若是担心情况不明,不如率兵撤向北城,与那里的守军会合,再作计较。”
    邵梦凯目光游离,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就撤向北城吧!”
    ……………
    两次爆破不仅炸开了城墙,更使西城的清军遭到了惨重的伤亡,根本不能在缺口处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明军不受阻碍地涌入,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攻击。虽然巷战使双方的兵力都无法充分发挥,但不断增加的明军仍然比清军强大很多。况且清军显然没有料到如此快便被攻破城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优势明军的攻击下,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降者不杀。”“弃械免死。”……
    熟悉的乡音劝降,在清军越来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腾冲之战结束后,明军有意放回了不少辅兵,以及伤残的俘虏,俘虏政策通过口口相传,已经传播开来。以前还是政治宣传,现在可就真成了动摇人心的工具。
    干过坏事不要紧,有当官的当替死鬼。当兵的这样想,自然不肯卖力。邵梦凯当时也是看出了指良为娼的那几个士兵的心思,才下了狠手的。换句话说,谁也不想做那种别人牵驴我拔橛,别人享乐我背黑的傻x。
    而那些甘陕绿营的俘虏加入明军后,对于顽抗的清军,虽然很多是同乡同土,却是凶狠异常,绝不留情,这种心理和吴三桂等汉歼倒是颇为相似。那些汉歼做为叛臣降将,在满人面前总有点伸不直腰,抬不起头。便只有豁出姓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忠勇和凶狠,才能赢得清人的信任,才能在清朝的权贵中站稳脚跟。
    西城的安定门、永镇门最先被打开,接着是南城的镇南门、龙泉门,然后是东城的升阳门。永昌古城的八个城门有六个向明军敞开,标志着占领和胜利的红旗在城墙上越来越多。
    邵梦凯率领的兵卒狼狈退了回来,在仁寿门外丢下了大片的尸体。环城壕沟,再加上明军挖掘的半月形阻击战壕,彻底封死了城内清军突围的道路。
    大势已去矣!东、西两面的明军已经开始猛烈攻击猬集在北城的清军,北城的通华门已经失守,刚刚插上的红旗飘扬飞舞,还在顽抗的清军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
    轰,轰,轰……几声闷响过后,明军战阵后面腾起了团团白烟,炮弹在空中散花,变成数十个,狠狠地砸在不断被压缩的清军队伍之中。
    在清兵惊恐的叫喊声中,爆炸一个接着一个,烟柱升腾,弹片飞舞,惨叫声此起彼伏。士气本来就濒临崩溃的清军,终于丧失了斗志,有的弃械投降,有的如没头苍蝇般的乱钻乱窜。
    “罢了。”邵梦凯在城楼上看得清楚,一跺脚,将手中的宝剑扔掉,双手一背,喝道:“不要再增无谓的死伤了,弃械投降吧!你们把我绑了,背叛皇明的大罪由我一人承担。听闻岷殿下仁厚,必不会斩尽杀绝,坑杀降虏。”
    “大人——”亲兵队长高呼了一声,他握着一杆长枪,脖子上青筋毕露地望着邵梦凯。
    “甘陕健儿不能尽丧于我手。”邵梦凯脸色黯然,又突然瞪眼喝道:“还愣什么,快传令投降,速绑了我去,能多保些姓命。”
    ………………
    围城必阙,这是孙子兵法所言,但如果尽信书,反倒不如无书。执着于教条主义的理解,却不考虑实际情况,才是庸将所为。
    滇西的清军约有三万,因为要阻碍腾越的明军,所以大头便在永昌。一战而全歼敌军,则滇西清军的数量已经明显地弱于反攻的三师明军,可为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内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明军正挨屋挨户搜抓逃入百姓家中的清兵,宪兵也开始在街道上巡逻,维持军纪。
    朱永兴在亲卫的保护下来到了永昌府衙,便看到明军正在往外抬尸体,原来是永昌知府眼见形势无可挽回,便逼家人服毒,然后上吊而死。
    汉歼,畜牲。朱永兴看到一具小小的孩童尸体,不由得皱了眉头,对抬尸体的明军交代道:“在城外埋了,立块木碑,上面写上汉歼、畜牲两字。”
    “是,殿下。”一个明军军官恭谨地答应,把这些尸体搬上一辆架子车,命令几个辅兵推出城外。
    交代完事情,朱永兴站在府衙门前犹豫了一下,苦笑着摇了摇头,带着亲卫走了进去。战乱年月,哪里没有横死之人,现在可不是讲究的时候。
    厅房已经收拾出几间,朱永兴坐下休息了一会儿,晋王李定国和赵王白文选便分别来到。城中战事基本结束,他们也不用再指挥作战,便赶来与朱永兴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兵贵神速,朱永兴心中惦记着元江,自然希望尽快进兵,北攻大理。晋王李定国与赵王白文选也认为时间很紧,不能给滇省清军重新调动迎战的机会。
    “永昌至大理约三百六十里,我军最快也要六七天,慢的话则需十几天,取个中间数,先定九天如何?”朱永兴估算了一下,觉得一天行进四十里应该是绝对能够完成的,如果定得太高,恐怕兵士疲惫,伤病增加。
    “一天四十里,可以。”晋王李定国点头同意。
    “九天?”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说道:“兴许还能更快些,秋收刚过,粮食尚在沿途府县贮存,我军可少携粮草,急速进军。”
    “未见城内大火升腾,府库兵库应该未及毁去,实是意外之获。”晋王李定国脸上露出了笑容,向着朱永兴拱了拱手,说道:“此皆赖殿下破城之法,使清军措手不及。”
    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晋王过誉了,滚地龙之术早已有之,吾不过加以改进,算不得什么。嗯,咱们暂且等等,等审问完俘虏,统计完战果后再最后确定作战计划。”
    滚地龙,确实就是穴地爆破。按照史书上所述:开地道作葫芦口,直通城下,安放火药在内,再用大竹,空其节,导药线于外,然后堆土填石以塞其口,用时烧其药线,则火药爆发而城可破。
    但在古代,知识传播速度极慢,范围极窄。出了书,买的人,读过的人,能用上的人,少之又少。而成功经验的扩散也是如此,往往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为他人知晓,直至湮没。哪象后世,电脑一点,便能搜索个不离十。所以,朱永兴所说的滚地龙之术,在史书上似乎只有那么一笔可查,便是郑成功破仙游时的事情。
    晋王李定国在攻打新会时,曾经挖地道、燃地雷,炸开过城墙,但缺口小,还需用火炮轰击来扩大,威力自然不可与永昌城下的爆破同曰而语。也就是说,晋王李定国没学过物理,不知道爆炸的原理,就无法增大爆炸的效果,自然也对朱永兴的穴地爆破感到钦佩。
    而且,守城清军明明又泼狗血,又曾驱赶娼记裸身登城,但却起不到厌炮厌胜作用,朱永兴也没什么做法的举动,更令李定国和白文选感到惊奇。
    皇明火德,难道为岷殿下所承继?晋王李定国浮起过这样的念头,但又被自己强行压了下去。这可不是能够胡思乱想,能够对别人说出口的事情。只是,朱永兴越是英明神武,越是功劳赫赫,越是声名鹊起,晋王李定国心中的隐忧便越来越重。
    攻取大理,再占领洱海卫(现祥云县),朱永兴便要率领军队南下蒙化府(现巍山、南涧县),然后顺元江而下,增援那嵩。总的计划是这样,但还存在着不少的变数,时间上也不好掌握,只能希望元江那嵩能支持得越久越好。(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轻取永昌
    看着地图,朱永兴和李定国、白文选又仔细研究、分析,觉得一个月差不多能够完成计划。。朱永兴回忆了一下历史上元江起义持续的时间,又估计着吴三桂此时差不多才出昆明,心中不由笃定了许多。
    “殿下。”晋王李定国似乎有什么难以出口的事情,突然沉吟了一下,才开口说道:“若是滇西得胜,元江亦能重挫清军,我军是否能趁胜攻昆明?”
    赵王白文选的目光闪了一下,若有所思地望着朱永兴。
    朱永兴不假思索地断然摇头,这个可能他已经仔细想过,分析过,绝对是愚蠢之举。
    “攻昆明弊大于利,很可能使我军取得的战果化为乌有,重陷窘迫之境。”朱永兴并不理会李定国和白文选脸上的不同表情,坦然自若地把自己的判断讲述出来,“且不说攻打昆明,我军还力有未逮,就算是能侥幸攻取,又能守住吗?昆明乃名城重地,影响极大,无论在谁手中,都需重兵把守。为一城而困一军,丧失机动作战的能力,得不偿失。”
    停顿了一下,朱永兴继续说道:“若昆明被我占领,清军必调四方之兵前来夺取。如我军坚守,则如这永昌之敌,死守,死守,最后变为守死。如我军撤出,则昆明百姓又经一次浩劫,民心再不向我。若不强取昆明,仍由清军占领,则清廷以为滇省尚可为,不致再调重兵入滇。我军在西,在南,从两个方向对昆明形成压迫。敌向西,则我军北进威压;敌向南,则我军东进胁迫。敌顾此失彼,兵力尽被牵制于昆明,则我军或另辟战场,或养兵屯粮,进退自如也。”
    赵王白文选捋须微笑,赞道:“殿下精僻分析,直令本王茅塞顿开。”
    晋王李定国心中暗自叹息,尽管不能攻取昆明,便不好入缅接驾,但朱永兴的分析和判断有理有据,由不得他继续强行争辩。
    “若是另僻战场,殿下欲往广西,滇西之军想必是要北向入蜀了?”晋王李定国也不是没想过以后的战略走向,滇西获胜之后,若是不能攻取昆明,又不为朱永兴所抽调的话,就只有入蜀一途了。
    “晋王一语中的,正是要入蜀发展。”朱永兴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吾在安南夺地立基,为何有众多土司愿助兵报馈,为何有众多士卒愿领饷票,愿在安南成家立业,皆因土地也。蜀地几经战乱,人丁稀少,土地荒芜,不正可为吾等所用?”
    赵王白文选抚掌而笑,说道:“殿下谋略深远,本王钦佩。入蜀发展,以地为诱,不仅可使士卒得地安心,更能使各土司输民报馈,增我军抗清实力。还有一点,在蜀地东向拓展,可使昆明三面受敌,或收不战而取之效也。”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却很遥远。朱永兴发觉白文选的态度转变明显,处处向着自己说话,尽管心中还有些不解,可却是他很希望的事情。
    晋王李定国当然也觉察出来了,笑着看了白文选一眼,目光中颇有深意。
    跟着我走的,自然有好处;早晚要分道扬镳的,现在可为抗清盟友,以后还是要加以制约和防范。朱永兴脸上表情平和,心中却又重新进行了评估和衡量。
    这时,明军将领纷纷前来报告,打断了三人的谈论。三人也收起各自的心思,认真听取,以便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依据。
    清军总兵杨醇儆埃莘菜担芸赡鼙宦裼谕呃┦校诔瞧频氖焙虮阋幻睾袅恕�
    清军万余,死伤过半,投降的将近四千,其中近三千为甘陕绿营,一千为湖广绿营。
    府库完整,未受损失,这是最大的好消息。功臣呢,竟然是一个叫任大海的清军千总,而且是听从了上司邵梦凯的命令。粮食、金银、火药、兵器、盔甲,这些物资的缴获,立时让邵梦凯保住了一条命,也不枉他想出的办法,预留的后路。
    时间不长,千总任大海和游击邵梦凯便被带到了府衙。既然有功,朱永兴等人便和蔼相待,温言抚慰。敘谈之中,才发现这两位都参加了腾冲之战,邵梦凯没什么出彩之处,任大海却是指挥辅兵布阵,“不动如山”的将领。从这二人的口中,朱永兴等人得到了很详细的情报:比如杨枷蚰睦锴笤沙銮笤嗽钡氖奔洌芪卣虻淖し狼榭龅鹊取�
    “二位且下去,从被俘官兵中挑选百人,最好是家眷在永昌的,吾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朱永兴笑着说道:“另外,你们的宅院和财产皆会发还,家眷也不会被扰,以后放心做事吧!”
    “谢殿下恩典。”邵梦凯和任大海施了大礼,被带了下去。
    “殿下已有妙计否?”赵王白文选望着两个降将远去的背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