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231章

最才子-第231章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生们这才同时出了一口长气,身子松弛下去。

申时行正好坐在吴节身边,忍不住小声自言自语:“天家威严如此震撼,方才我只看到一圈明黄的光,连万岁长什么样子也没看清,惜哉惜哉!”

吴节忍不住一笑:这个申时行如今才不过二十五六岁,但胆气比起其他考生却要大得多。在真实历史上,这家伙一入阁就变得圆滑世故,和现在的模样却大不相同。

听到申时行的话,监试官眉头一皱,正要厉声呵斥,就听到“轰隆!”一声炮响,震得他将刚要说得话咽回肚子里去了。

一个监试太监长声吆吆喝道:“颁题了!”

其他考生也都同时一震。

一面大大的黄帛放到监试官手头,监试官看了一眼,立即就大声道:“时务策一道,疆防盐铁茶马要策!”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就北方边防和互市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述朝廷用盐铁与草原民族互换马匹政策的得失。

这样的题目不难,用粮食盐铁换马这一政策由来已久,从西汉时就开始了,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得失种种,自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文章多得很,也有一定的套路可循。

考生们都是读了多年书的,这样的文章不知看过多少,如何不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显然,皇帝并不想在题目上为难中式新人们。在科场舞弊鞍之后,考生们都已经知道事情的原委,知道自己会试的考题乃是皇帝御制。

所有人都是面露轻快,对皇帝更多一分感恩之心。

听到这个题目,吴节却是一阵失望:没变,这题和真实历史上嘉靖四十年殿试的一模一样,看来,我想自由创作的念头算是被打消了。

吴节在以前早就准备了一篇范文,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中的侯方域所作。

侯方域字朝宗,复社成员,宗师级的文章好手。当年史可法给多尔衮的《复多尔衮书》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此人因为做了汉奸,在历史上名声不好。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就以他为主角,狠狠地把这个侯书生给挖苦了一番。

不过,说起文章来,这人却是十分了得的。

他这篇文章用来应付这场考试,自然是毫无问题。

吴节也想过不依靠抄袭,而是自己现作一篇。但问题是这道题目实在简单,一般考生入手之后,肯定会从北防的现状开始说起,指出若不向草原民族输出盐铁和粮食,若是草原上出现饥荒,他们肯定会南下劫掠。可若是输出太多,却又无行中壮大了草原民族的实力。

因此,所谓事行有度,过犹不及。每年的物资输出量必须严格核实。荒年多输出一点,寻常年份则严格控制,并辅以教化云云。

实际上,这道题目作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篇有严格套路的八股文章,其他考生肯定能作得极好。你就算再怎么标新立异,也不能写得更好,还有可能弄巧成拙,被人家给比下去。

吴节只能长叹一声:罢,还是抄吧!可怜我吴节参加了这么多场科举考试,真正靠自己的真本事,却只有几道题。这一路抄下来,抄了个名满天下,惭愧,惭愧!

听到吴节的叹息,旁边的申时行心中奇怪,忍不住看过来。

这科殿试,如果不出意外,状元应该在他和吴节之间产生。这一科除了自己和吴节,却没有人看得入眼。

对此,申时行还是有很强自信的。

说起来,他和吴节既是好友,也是竞争对手,惺惺相惜,彼此欣赏。

“难道士贞不会做这道题,不可能吧?”申时行转念一想,突然明白:“他是在嫌这题实在容易,显不出手段啊!”

像他们这种大名士,偏题怪题也不怕,若作得好了,更添几分卓而不群,出类拔萃,也会让别人输得心服口服。

怕就怕最最普通的基础题,这种题目烂大街了,有了一定的套路,换任何一个人来作。只要依着常理,一路顺畅地写下去,文字上又来得,就是一篇好文章。

偏偏这套路又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要想脱离规制去写,反容易弄得一团糟,也无形中给人戴了一条镣铐。

心中一笑:“士贞也被难住了,哈哈,倒是有趣。”

“看来,要想赢士贞兄,拿到这个状元,就看这个机会了!”申时行顿时来了精神,写了题目,凝神思索起来。

念完题目之后,监试官将那张黄帛放在一快黑漆木板上。

然后,就有四个礼部的官员抬着那块扳子,在考场里四下巡游,让考生们看得清楚。

这张板子,名曰玉榜。

考生们纷纷磨了墨,拿出卷子,在卷上写了题目,然后抬头:臣对臣闻……

这是殿试这道题目的标准格式,开头都要写下这四个字。

到现在,考生已经是事实上的大明官员,自然要称臣。

写完这四个字之后,考生们都停了笔,低头思索接下来该写什么。

殿试没有发草稿字,需一次作完,考的就是新人们的全盘统筹能力。

在以前就有人因为作题的时候不小心写错了句子,或者留下了污迹被降了一等。

吴节感叹一声,却不思索,提笔就开始在卷子上麻利地写了起来,须臾,就写了上百字。

旁边的申时行心中一凛:士贞兄这么快就开始写卷子,根本就是不假思索,好生了得,难道我先前的猜测错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敢再多想,忙用标准有利的魏碑一笔一划地写了开来。

殿试和其他考试不同,除了弥封住考生的姓名籍贯外,不需誊录。因此,考生也不需用那讨厌的馆阁体作文。实际上,无论你用什么书法字体,只要写得好,就有分数加成。

毕竟殿试中的考生都已经有了进士功名,文章好坏考官也不大愿意细看,如果你字写得实在好,让考官眼睛一亮,没准就能给你一个好成绩。

再加上这场考试的题目实在没趣得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成了书法的大比拼。



第三百六十三章抢了个头卷

古人练习书法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

学习书法,需要临摹前人名家字帖。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名家的字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到。不是世家望族,根本就没那个经济实力购买名人法帖。

因此,不少人都以授业恩师为标准,学龙像龙,学虎像虎,学耗子钻洞。而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年龄是五到十二岁。问题是,很多读书人的发蒙老师都是乡下穷秀才,也谈不上什么字体。

别说一般的童生,就算是很多举人的书法,看起来也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统,实在是看不过眼。

为了不让人在看自己文章时产生歧义,很多人都照印刷体字一丝不苟地写,这也是馆阁体在科举场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申时行乃是江南名士,家中也小有资产。再加上他才名极大,交游遍及天下,什么样的字帖没见过,甚至还北等泰山临摹先贤墨宝。

一手魏碑写得铿锵有力,一派大家风范。

看到卷子上的字,申时行暗暗有些得意,对胜吴节又多了一分把握。

其实,书法的事情吴节私底下也琢磨过很多次。他书法本就写得不错,会试前有一阵子用惯了铅笔,退步了一些。发觉这一点之后,他又苦练了一月,总算将丢掉的东西又重新拣了起来。

本来,这次殿试他打算用宋徽宗的瘦金体的。这种新异的书法形式,肯定会让考官们心中震撼的。

可转念一想,这种如此规模的考试,不能太弄巧。瘦金体是好,可这玩意儿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则觉得字体实在太瘦,太陡。不够圆润顺畅。

想了半天。他决定用启功的书法。

启功是现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很是独特,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份。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份”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份”。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这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份。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份”。“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

虽说新异。却显得静穆大度雍容典雅,一派王室贵族风范。

这种字用在殿试考场上,自然最好不过。

除了对书法有要求外,殿试的卷子也有固定格式。除了开头的臣对臣闻之外,结尾出还得写下三个字“臣谨对”,一篇文章就算完满了。

只要格式都对。这个进士就算到手了。

当然,如果你对格式一无所知。那可就是犯了殿试的大忌了,对不起,进士功名没有了,直接发放吏部,授个七品的等职官。

开头结尾有固定格式不说,文章中还不得违式。

所谓违式,不过是遇上“天”及“帝、后、祖宗”等字,须提行,且必高出一二字书写,俗称抬头。

还有,明朝所有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比如朱字、嘉靖二字什么的……

吴节懒洋洋地抄着范文,到中午时分,总算将卷子做完。

转头一看,还有不少考生没有动笔。

这其中,还出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原来,考生们因为没有草稿纸可用。就有不少人提笔在小案上写大纲,写得多了,小桌不够用,有的人甚至还将提纲写到自己的衣裳上面。

监试官们看得又好气又好笑,就有人忍不住喝道:“体面些,都是要做朝廷命官的人,传将出去,百姓不敬,还如何代天子以牧民?”

说完话,就自己笑了起来。

吴节做完卷子,开始吃午饭,反正是免费的,不吃白不吃。

依旧是冷餐,就一碗汤,几块饼子,却多了一盘公鸡。取意金鸡报晓,一登龙门,天下闻名之意。

考生们一大早进宫,大多饿了。反正也不用急着做卷子,也都跟着吃了起来。

一时间,满保和殿广场都是吱溜的吃食的声音。

监试官更怒:“吃相稳当些,不象话。”

说完,几个监试的官员都是忍俊不禁,同时大笑起来。

伙食中另外还有一壶米酒,吃了块鸡肉,没盐没味,吴节就放弃了占皇帝便宜的心思,一仰首将那壶酒干了。提起卷子走上去,笑道:“抢头卷了!”

殿试不限制交卷时间,只要做完,随时可以出场。

就将卷子递给弥封官,弥封官嘿一声:“果然快,不愧是吴士贞,早听说过你的名字了。”

监试官们早就留意上吴节和申时行了,见他交卷,同时围了过来,一看,都交口称赞:“好漂亮的字!”

“了不起!”

“这字也不是什么名家的体制,以前就没看到过!”

“将比来,本官先临下来,带回家好生揣摩。”

好字帖难得,那是可以传给后人的,顿时,就有考官四下去寻纸笔。

见吴节已经作完,申时行心中有些急噪,他本就同吴节有了争雄之心。他没想到这士贞兄表明上看起来一副愁苦模样,但卷子却写得这么快,真真让人佩服啊!

心中走神,正好写到一句“九边遂靖”时,却忘记了在靖字前面提行。也没有避“靖”字讳。

原来,靖字正好范了嘉靖的讳。

发现这一点,申时行心中懊恼,暗叫一声糟糕:光这个错误,状元就丢了。

吴节站在监试官身边,见弥封用将自己卷子上的姓名给封了,盖了一大堆印章,两骑缝章也没落下。这才肯定卷子不用誊录之后,这才向各官员一施礼。转身退场。

经过广场时,考生们纷纷向他竖大拇指。吴节微笑着点着。一提衣服下摆,抬着头,背了了双手,潇洒地向遥远的午门走去。

交头卷可是一种难得的荣誉。其实,光这一点也能替吴节在考官那里有所加分。

吴节的背影消失在太和殿那边之后。其他考生们这才平静下来。吃饭的吃饭,作卷子的作卷子。

申时行心中郁闷,大概计算了一下。光这一个靖字。就会让他从一甲上刷下来。

直接被点进翰林院的机会是错过了。

看来,只能想办法将接下来的部分做得尽善尽美,如果还有可能在二甲中名列前茅,或许还有被点庶吉士,进翰林院的可能。

这次考试,只要不犯大错。人人都是进士。关键是能不能被皇帝点翰林,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将来在官场上能走多远。能有多大造化,甚至能否入阁为相的关键。

没有翰林院出身,头上就一一透明的天花板,无论你再怎么能干,做到封疆大吏就算是到头了。

要想为相,想都别想。

至于严世界藩以国子监出身入阁,那是特殊情况,大明开国两百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位,还声名狼籍,为世人所不齿。

“罢,再不能走神,是成是败,就看接下来的了!”申时行一咬牙,将心绪平静下来,也不吃饭,慢慢地作起文章来。

他却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自己本应该中状元的。就算在这个时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