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本庞大海军的封锁,就算拥有一艘战列舰恐怕也难以打破局面。而且中国距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恐怕难以支援帝国的战争。”德国参谋总长说道。
“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看,中国因为内战问题,协约国盟国的身份名存实亡,否则其也不会和我们德国建交。现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肯定已经得到了协约国阵营的重视。说到底,英法等国都极为重视海军,尤其是身为岛国的英国,中国能够建造先进的战列舰,已经拥有了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强国的资格,这样的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国家,就算不能成为盟友,也尽量不要成为敌人。我们如果不早点行动,恐怕英法就会动手了。”威廉二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威廉二世的嗅觉非常敏锐,德国大使在行动的时候,英法等国也知会本国驻华大使,和北京政府接触。务必落实北洋政府时期的宣战声明,将中国彻底拉入同盟阵营。
英法德大使的上门,一下子让中国政府从边缘跳入局中。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冯庸也感到为难。他没想到一艘没影的战列舰竟然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影响力。
现在西方战争还在僵持,德国如果内部不发生叛乱,肯定还能够坚持很长时间,但是冯庸不敢赌,他不知自己的蝴蝶效应有没有影响到德国境内的民主党派。而且对于他们会不会发动政变没有把握。但是不管德国能够坚持多久,但是其败象已经无可挽回,让中国摆明车马站在德国一方根本就不可能。但是加入协约国和德国绝交,冯庸也有些犹豫。要知道,现在中国境内有很多的德国工程师,专家。有一些是中国招募的,还以一部分是德国政府派遣来的。如果中国政府再次强调对德国宣战,那这些人肯定会流掉很多。如何选择,冯庸有些为难。
对于这问题,北京政府高层的意见也是不同。以冯德麟,李俊为首的人建议中国维持现状,保持半独立状态。但是蒋百里和蔡锷却不同意,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加入一方,将来新世界形成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席之地。双方说的都有理由。自古在大变革的时候,墙头草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最终冯庸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判断。
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生命,确定自己协约国盟友的身份。并答应为西方战场协约国盟国提供一部分的粮食支持。对于中国政府额表态,英法大使大喜,前段时间积攒的怨气也消失了。德国大使很失望。消息传回德国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大怒,认为中国是背信弃义,果断的撕毁了协定,将那些军工专家召回国内,并通电和中国断交。
对于德国激烈的反应,中国也很无奈。现在中国还不具备强大实力,不能按照自己兴趣来,只能审时度势,选择胜利的一方,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既然已经决定加入协约国,以冯庸的性格,自然不会这样糊里糊涂的混日子。北京政府立刻提出将中华关税权收归国有,取消西方诸国在中国的租借。并就中国被协约国诸国侵占的土地展开谈判。
这一系列手段使出来,英法大使立马懵了。中国也太会趁火打劫了。但是想要让英法等国放弃手中的殖民权力,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英法大使以战争年代不宜谈判为由,使出了拖延战术。
英法拖延,中国政府却是丝毫不含糊。中国政府立刻出台政策,抽调官员成立海关部,全面接管中国海关的一切权利,并制定新的关税制度。中国海军也离开渤海,开始巡视中国海域。同时严格禁止像鸦片等违禁品进入中国大陆。
这一系列举措让整个中国再次震动起来。为了敦促这些政策的落实,国防军出动正规军在沿海城市弹压。同时,中国借着这次机会,出兵收回了除了英法美之外所有国家在中国的租界。面对国防军士兵无情的驱逐,西方各国大为震动。好几个同样是协约国盟友的国家发电抗议中国政府的野蛮行为。英法美三国也致电中国,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理性的对待西方诸国租界的问题。
对于这件事,日本人反应最大,因为西方各国的干涉,中国统一全国后,始终没有动那几个南方沿海城市中的日本租界。但是现在不同了。冯庸这次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要不是现在不想得罪英法美,这三国的租界也不会保存下来。日本打出了保卫日租界的旗号,准备武力维权,朝鲜军率先在边界制造事端。中日双方安定了几个月的鸭绿江再次热闹起来。日本朝鲜军兵力扩编到三十五万人之后,一支想要找个几乎检验一下新编练皇军的战斗。现在的朝鲜军包含十二个师团。武器装备也已经得到加强,正是磨拳霍霍,想要一雪前耻的时候。
国防军丝毫不畏惧,这段时间,除了加强兵力之外,在鸭绿江江畔布置了数百门重炮。上千门榴弹炮。日本挑衅部队刚刚出现在鸭绿江上,中国军队就毫不留情的开炮,面对密集的炮火。日军非常狼狈的撤了回去。再加上英法等国及时的调停,日本无奈的撤了回去。但是双反之间在朝鲜的局势再次变得无比紧张起来。
第五百四十一章 红色苏维埃
中国在远东一系列的动作,趁机从西方列强手中抢回了不少的国家权利。虽然这些行动在西方诸国留下了霸道的印象,但是冯庸不在乎。不管西方国家再怎么忌惮中国,最起码几年之内是无力对中国动武的。
西方世界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想要恢复实力,绝对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而且中国对于英法美等三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留下了余地,对于他们在中国的租界没有采取武力收回,而是派出代表和其谈判。面对中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度,英法美也终于开始正式讨论这个租界问题。如果中国正的崛起了,那西方诸国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放弃在中国大陆的租界。毕竟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不可能容许自己国家的领土沦陷在别国的手中,除非双方之间爆发死斗。
如果是前段时间,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也只是忌惮,但自从中国有了战列舰,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就再也不敢小看。就像原本时空的新中国,虽然国力不弱,又在大陆上取得了好几场对外作战的胜利,但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始终得不到保证。直到中国成功研制出核武器,才让中国真正有了保家卫国的筹码。
在这个时期,战列舰虽然还没有后世核武器那么大的威慑力的,但也是战略型的武器,它可以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保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西方战场,协约国大军节节进逼,想要将所有法国境内的德国军队全部驱逐出去。德国军队抵抗的很顽强,但却也难以保住阵地,战线被一步一步的压缩。
面对战场失利的局势,德国政府正在酝酿新的作战计划,想要集中所有的量,来一次大战以挽回颓势,进而取得更大的胜利。对于德国总参谋部拟定的作战计划,协约国情报机构费尽心力也难以取得有效的信息。这对协约国来说是个沉重的压力。毕竟德国参谋体系实在是太过强悍,可以说德国陆军世界第一的称号绝对不是吹嘘。
相比于世界大战的激烈,远东局势的紧张,沙俄内部的局势又崩坏到了极点。沙皇集中了百万大军围剿圣彼得堡地区的叛乱。但是革命者反攻也很激烈。因为对资产阶级革命政府的痛恨,沙皇发出了对这些革命党杀无赦的命令。一时间,血色恐怖笼罩整个沙俄。几乎所有被沙皇控制的大城市都发生了流血屠杀事件。大片参与到革命中的苏维埃党员和资产阶级革命者遭到了血腥屠杀。但是更多的人却逃离了出去,进而辗转进入圣彼得堡。短短半年的时间,沙皇虽然没有剿灭圣彼得堡的叛乱,但去也将革命的势力范围限制在圣彼得堡方地区。总算避免了革命势力在全国全面开花的局面。和原本时空红色苏维埃短时间席卷沙俄全国不同,这一世的沙俄,因为资产阶级表现的比较坚决,而且又在二月革命时期掌握了革命主权。因此,这一年来,苏维埃的影响力反而在革命军中受到消弱。革命军所属的四十多万军队也基本上落入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手中。这些资产阶级革命者很多都是原沙皇政府的官员,对于政治斗争非常在行,红色苏维埃党员虽然一片热血报国,但是因为始终难以取得革命主导权,反而处处受到压制。
甚至沙俄资产阶级掌权派还制造了几次和红色苏维埃的摩擦,让整个沙俄革命势力内斗不休,远远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战斗力。否则以沙俄当时那么好的革命形势,也不会快一年多了还窝在圣彼得堡地区。
红色苏维埃内部意见也很不统一。妥协派始终在苏维埃中占据上风。以列宁为首的强硬派被压制。沙皇为了尽快解决国内的叛乱问题,重回世界大战的圈子,不顾政府疲乏的财力,集结了近两百万大军围剿圣彼得堡地区。
整个革命占领区一片动荡,革命者思想不稳,有很多革命者甚至趁机逃出了国。革命者内部也出现了投降思想,整个革命势力面临着崩溃的局面。
1918年7月15日,在沙俄政府军两百万大军的压力下,圣彼得堡的革命者内部发生了兵变。红色苏维埃强硬派以列宁为领袖,策动整个圣彼得堡的警察力量,发动了武力夺权,逮捕了资产阶级中的所有官员。但是因为这场兵变行动太过仓促,造成几名官员逃出,进而影响军心,导致整个革命军动荡,从而被沙俄政府军抓住机会击破,一战之后,革命军损失过半。
革命军失败让沙俄政府军士气大振,在接到革命军内部兵变的消息后,沙俄指挥官彻底放心,指挥大军横冲直撞,想要一次性拔出革命军这个毒瘤。
面对这种局面,列宁集中红色苏维埃的所有力量,将溃败的革命军改编为苏维埃红军。在列宁的指挥下,红军利用沙俄政府军骄傲自大的机会,利用有利地形进行伏击,一次性干掉沙俄政府军三十多万人。沙俄政府军大惊失色。立刻改变战术,由横冲直撞,变为步步紧逼。
苏维埃红军几次行动,都因为政府军谨慎而无功而返,看着被层层压缩的根据地,列宁最终决定铤而走险,派出红军最精锐的部队夜袭政府军的指挥部。
也许是上天注定红色政权的出现,这支两万人的红军精锐在他们的指挥官斯大林的带领下,竟然奇迹般的绕过上百万的沙俄政府军。更是机缘巧合,直接摸到政府军总指挥部。并一战将其击溃。整个政府军霎那间一片大乱。红军主力趁机掩杀,打破了政府军的围剿。一时间红色苏维埃的名号传遍整个沙俄,被沙皇政府打压的几乎湮灭的革命势力再次抬头。
这一战之后,整个沙俄一片震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死灰复燃的革命力量,不得不放弃自己尽快结束内乱,参加世界大战的念头。并起用一些老将对抗革命者。对于革命运动,尼古拉二世自认从来没有小看过,但是这次,尼古拉二世再次体会到了灭顶般的威胁。这种由红色苏维埃主导的红军以不到二十万人打破两百万人的围剿,这就说明其统帅必然不是简单人物。而且沙皇知道,这一次全面围剿虽然也重创的了革命军的力量,使其损失过半,但却也解决了革命军内乱的问题,更是使得红色苏维埃上台。而且两百万大军的失败让沙俄政府蒙受了沉重的压力。沙俄不得不寻求外部国家援助。远东自然不必想,都是对峙的国家。欧洲世界大战如火如荼,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更别说顾及沙俄了。最终,尼古拉二世将目光看向远在美洲的美国。
沙俄和美国人的接触并没与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对于沙俄提出的战阵贷款,美国并没有刁难。毕竟政府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只要协约国抗住同盟国最后一次的决死反击,那世界大战也就撑不了多久了。而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庞大的军火市场上的,整个美国军工产业和战前相比膨胀了几十倍。看似极度繁华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战争结束,世界军火市场的火爆也就撤离结束。美国军工产品虽然先进,但是西方诸国的也同样不差,而且经过战争检验的战争利器甚至比美国的商品还具有竞争力。而且没有了战争,军火市场必然面临大萧条的局面。美国不想因为战争结束而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
相比于消减军工产业链条,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寻找新的市场,先保证军火市场的稳定,然后再逐步消减。而沙俄的内战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沙俄内部虽然腐朽,但是作为世界领土第一大国,国内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的交战,如此大规模战争消耗,虽然不如一战这么恐怖,但维系军工市场的稳定还是没问题的。如果美国军工产品能够大量涌入沙俄内部,不但可以维持军工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