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40章

大唐天下-第40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我向你们提及的李昌国,原先的安西都护府的骁勇校尉,眼下的龙武军大将。”李白为李昌国他们引介。

“亲勋翊卫羽林郎将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方才一见,实是幸甚!”

三人抱拳见礼,对李昌国极是敬重。

“李昌国,这是崔宗之,苏晋,焦遂。”李白指着三人为李昌国引介。

“崔宗之,苏晋,焦遂?这不是饮中八仙么?”

李昌国大吃一惊,久仰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这三人之所以出名,那是因为诗圣的大作《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饮中八仙是指八个嗜酒之人,他们有的是朋友,有的连面都没见过,不过,在诗圣如椽妙笔之下,八人惟妙惟肖,神态传神,因此而留名。

潇洒美少年正是崔宗之,布衣百姓正是焦遂,剩下的一个就是爱逃禅的苏晋了。

苏晋是唐朝诗人,是李隆基的御用文人,李隆基一应旨意,大多出自他之手。此人信佛,是佛教徒,却是为了喝酒,往往来个“爱逃禅”,诗圣笔下,太传神了。

《饮中八仙歌》,李昌国不知道读过多少回,每次读来对诗圣的如椽巨笔是赞不绝口,没想到,今天竟然见到“八仙”中的三仙。

不,应该是四仙,算上李白。

“小友,今日,我是前来与你辞行!”李白抱拳,冲李昌国致谢:“承蒙你照顾,李白无以为报,这里谢过。”

李白囊中羞涩,要不是遇到李昌国,他此行长安必然是过得很艰难,他对李昌国是万分感激,说得极是真诚。

“你要走了?”

李昌国很是意外,眼睛猛的瞪大了。

“是呀!”李白重重点头,道:“此行长安是为访杜子美,寻访多时,却是不见踪影,实是遗憾。事已至此,不得不离去。寻访杜子美一事,还请你多加留意。”

寻访诗圣,李昌国自觉责无旁贷,道:“这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如此甚好!”李白相信李昌国的为人,大是放心,道:“既如此,李白这就告辞了。”

“慢!”李白就要离去,却给李昌国叫住,道:“李翰林,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呵呵!”李白笑得极是畅快,道:“小友有话尽管讲。”

“既如此,那我就直说了,不当之处,还请李翰林不要介怀。”李昌国微微点头,道:“李翰林,你为人豪爽,视金钱如粪土,为了朋友,你可以一掷万金。这固然可贵,可是,也让你陷于窘境。”

李白为人太爽快了,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成,一掷万金不在话下,焦遂、苏晋、崔宗之重重点头,大是赞同这话。

“小友尽管放心,承蒙宗之、苏晋、焦遂不弃,凑了些盘缠予我。再加上前些时间在曲江池卖字所得,能过上好长一段时间了。”李白视金钱如粪土,压根就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纵然如此,只出不进,终有用光之时,这不是长久之策。”李昌国转着念头,决心要帮李白从要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依李白豪爽的性格,就是金山银山很快就会花光,若是不给他解决这一问题,他就会走上老路:晚景凄凉!

第三十二章 指点明路

李白晚景凄凉,生活窘迫,不得不依人为生,重病而亡,令无数后人为之叹息。

诗仙最后一首诗,便是他的《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中充满悲愤与不甘,长歌当哭,让人掩卷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诗仙壮志难酬,空负报国之心,报国无门。

更在于晚景凄凉,无以为生,不得不依靠友人,投靠族叔,四处谋生。

要想让李白晚景不再凄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然,李昌国此番前来长安,高仙芝为李昌国准备了很多厚礼,用来活动,为安西都护府争取更多的援军,李昌国完全可以赠送李白一笔厚礼。

问题是,这是李白,视金钱如粪土,豪掷万金的李白。对于李白来说,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当一回事,说不定哪天就花得精光了。

因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尤为重要!

对李白的性子,焦遂、崔宗之、苏晋三个酒友再了解不过了,对李昌国的提议大是赞同,齐声问道:“将军,你有何妙策?”

三个酒友也是热心之人,若是能让李白有稳定的财源,他们乐见其成。

“这个……”自家事自家清,李白几度腰缠万贯,又几度一贫如洗,连喝酒的酒资都没有,若是能有稳定的收入,他也愿意。

“李白只会吟诗作赋,不会商贾之事……”李白沉吟起来。

他也曾经为了吃饭穿衣而犯过愁,伤过脑筋,却是不得其门而入。

“李翰林大可放心,这事不用行那商贾之事,正是李翰林所长。”李昌国念头转动间,就有了主意,道:“我们坐下来细谈。摆酒!”

高妙丽指挥下人把酒菜送上,李昌国邀请李白、苏晋、焦遂、崔宗之入座。

苏晋、焦遂、崔宗之三人不愧是“饮中八仙”中人,一闻到酒香,眼睛就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李昌国给他们斟上酒,崔宗之端杯在手,动作潇洒飘逸,再加上人又俊俏,真的是说不出的潇脱。

就是有一样不好,老是翻着眼睛朝上望,怪不得诗圣笔下“举觞白眼望青天”,真是太传神了。

焦遂本是一布衣,因嗜酒与李白相交甚欢。一开始,此人没甚出奇之处,不过,数杯酒下肚,调门就上来了,声音很大,真个是“惊四筵”。

至于苏晋,行止中规中矩,没甚出奇之处。

“爱逃禅”这事,在这里无法验证,让李昌国有点小遗憾。

“李将军,可以说说你的妙策了。”苏晋放下酒杯,打量着李昌国。

“是呀!”焦遂和崔宗之二人停杯不饮,盯着李昌国。

李白早就在盼望了,他才名满天下,诗名满天下,却是不善营生,并非他不想过上稳定的生活。

“这事,只需要……”李昌国为他们解说。

一通解说,李白、苏晋、焦遂、崔宗之四人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也能赚钱?”

李白第一个提出异议。

“这能成么?”苏晋有些艰难地问道。

这不废话么?后世早就验证过了的事,怎能不成呢?

“你们莫要不信。”李昌国信心十足,道:“这事由李翰林牵头,还能不成?以李翰林的名声才气,还有什么不成?”

四人一阵沉吟,思索起来。

“我看成!”苏晋第一个赞成,道:“若是别的事,未必成,这事正是李翰林所长。先不说李翰林的诗名才名,光是李翰林游遍天下名山大川,这些游历就足以引起轰动了。”

李白一生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说踏遍大唐的山山水水,其见闻极为广博,不要说在唐朝,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能与之相比者,也没几人。

这些游历见闻,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若是曝光,再加上李白的名气,必然是引起轰动。

“不敢说十成十,至少也有个七八成!”焦遂和崔宗之先后赞成。

“我李白一生好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皆至,所见所闻自是不少。”李白捋着胡须沉吟,道:“这也能赚钱,我还真是没想到。”

“既然如此的话,我就试试!”李白的游历见闻无异于一座宝藏,只是没有人来发掘,一旦给发掘出来,必然是收入极丰。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白就不用为没有酒钱而犯愁了,他也是满心欢喜。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接下来,就是商议一些细节问题。

苏晋、焦遂、崔宗之三人真是热心人,忙着为李白出主意,更是愿意分担很多琐事,这让李白省了不少事。

商议一完,四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自去忙活,反倒没有李昌国什么事了。

不过,李昌国乐见其成。

在李白四人的忙碌下,事情进展很顺利,要不了多久,李白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的晚景应该会不错,李昌国很是期待。

四镇节度使,王忠嗣进京了。

兴庆宫,本是李隆基的潜邸,在李隆基当上皇帝后,把这里改成兴庆宫。

王忠嗣骑着骏马,在随从的簇拥下,来到兴庆宫,只见李隆基在陈玄礼和高力士这两位东宫旧人的陪同下,站在宫门口等他,不由得心头一热,飞身下马,快步上前,冲李隆基见礼:“见过陛下!”

“嗯!”李隆基脸一沉,颇有几分不悦,道:“忠嗣,叫父皇。”

“父皇!”王忠嗣是李隆基的养子,虽然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是李隆基的心头肉,李隆基没少疼他,在他心目中,李隆基就是亲生父亲,这声父皇叫得特别自然,特别真诚。

“呵呵!”李隆基大是欢喜,满面春风,执着王忠嗣的手,轻轻在手背上拍着,极是亲热:“忠嗣,今天父皇不在大明宫见你,而是在这里见你,就是要与你一起重温旧时情形。你父王海滨战死时,你年仅九岁,朕把你接到东宫,那时的你,聪明伶俐,人所难及。小小年纪,竟然与朕论兵法,应对纵横,出乎意表,真是少年奇才。”

李隆基一边走,一边用回忆的口吻道。

在王忠嗣眼里,李隆基既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又是关心他,呵护他,爱护他的父亲,一听这话,儿时情形涌将上来,不由得哽咽起来。

李隆基用手为他擦掉眼泪,道:“忠嗣,那时朕就夸你日后必成名将,果然如是!你不负朕之望,是朕的打虎英雄!”

父子两人极为亲热,陈玄礼和高力士对望一眼,发现对方眼中深深的忧虑。

第三十三章 王忠嗣下狱

李隆基拉着王忠嗣,在兴庆宫里漫步,每到一处,就指点一番,说起王忠嗣小时候的事情。王忠嗣小时情形一幕幕涌上心头,极为激动,与李隆基更加亲昵。

李隆基不厌其烦,把兴庆宫逛了个遍,这才命高力士摆酒宴,要为王忠嗣接风洗尘。

“忠嗣,父皇摆的是家宴,你莫要拘束。”李隆基双手扶在王忠嗣肩头,让王忠嗣坐下。

这是莫大的荣耀,王忠嗣虽然很得李隆基欢心,平生也是少有这等荣耀,激动得泪花闪动,哽咽道:“父皇,孩儿……”

“坐!坐!坐!”

李隆基端起酒端,为王忠嗣斟上酒,道:“忠嗣,你为国征战,劳心劳力,父皇心疼呀。来,父皇敬你一杯!”

“父皇……”王忠嗣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端杯在手,哽咽难言。

“喝吧!喝吧!”

李隆基亲切地道。

“嗯!”王忠嗣一仰脖子,把杯中酒喝光,只觉滋味绵长,是他这辈子喝过酒中最为美味的了。

李隆基心情极好,又为王忠嗣布菜,道:“忠嗣,这些菜都是你爱吃的,你难得回来一次,多吃点。来,尝尝!”

王忠嗣只觉心头为一股暖流包裹,浑身暖洋洋的,欢天喜地吃起来。

李隆基一脸的笑容,看着王忠嗣吃喝,大是欢喜,一脸的慈爱之色。

陈玄礼和高力士两人的目光再度相触,很快分开,不忍看对方眼中的忧色。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李隆基这才缓缓问道:“忠嗣,高仙芝大打下小勃律,安西都护府无后顾之忧,大食震恐,大唐该当如何,你为父皇谋划谋划。”

经过李隆基这般呵护,王忠嗣犹如回到儿时,心神激荡,自觉为李隆基谋划责无旁贷,停箸不食,道:“父皇,高仙芝打下小勃律固然是大唐盛事。可是,西域蛮荒之地,地瘠民贫,口众稀少,给养困难,难以派驻大军,儿臣以为,大唐不宜向西域派驻更多的军队。”

他这话有理,西域人口少,很穷,很难筹集到给养,若是派驻的军队过多,从内地运给养,必然是天下震动。

汉武帝时期,李广利征贰师城,闹得天下汹汹,原因就在这里。

“不派更多的军队,难道就放过大食?”李隆基的眼睛睁大,光芒四射,盯着王忠嗣。

“大食虽然亡我之心不死,可是,以大唐之国力,远非大食所能比,即使大食不死心,也是奈何不得大唐。”王忠嗣接着剖析。

以唐朝的国力,若取守势,不要说一个阿拉伯帝国,就是十个八个阿拉伯帝国也是奈何不得唐朝。

问题是,李隆基要的不是防守,而是进攻,把阿拉伯帝国打趴下。最好是打进中东,弥补唐太宗的遗憾。

“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