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舒翰四十岁方才仗剑西北从军,为王忠嗣发现其才,自此以后,一路直上,方有今日的地位。对于哥舒翰来说,王忠嗣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对他恩重如山。
按理说,王忠嗣下狱了,哥舒翰应该最是激奋的一个,他是默坐不言,要诸将不气愤都不行。
“瞧瞧你们那样儿?”哥舒翰嘴一咧,讥嘲道:“跟个妇人似的,就知道吵吵吵,吵有个屁用!就是把天吵塌了,能救得了大帅?”
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诸将这不过是发泄不满,至于救王忠嗣的办法,他们根本就没有,个个给哥舒翰说得哑口无言。
“那你说怎么办?”有将领问计了。
哥舒翰并没有说话,而是站起身,甩甩袍袖,大步而去。
“哥舒翰,你去哪里?”
背后一片质问声。
“去长安!救大帅!”哥舒翰快步而去。
“哥舒翰一诺千金,他说救大帅就一定能救大帅!”众将大喜。
长兴坊。李白、焦遂、崔宗之正在清点银两,眼前白花花一堆银子,看得人眼花缭乱。
“共计三百六十余两银子!”焦遂的大嗓门很响亮,大拇指一竖,都快把斗拱捅破了:“开门大吉呀!李将军的主意真妙,游历见闻也能卖银子,还是卖这么多银子!”
《大唐时代周刊》一炮而红,一上市就引起关注,大赚了一笔。
三百六十余两银子虽然不算多,却也不少了,若是换成酒钱的话,足够李白痛饮数载了。
“嗯!李将军的主意真是妙!”崔宗之重重点头,大声赞叹。
“小友的主意多着呢,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李白抚着额头,望着银子,有些发晕。
他的游历见闻,放眼天下,有几人能比得了?就没人想到这也能赚钱,就是他本人也没想过。
李昌国快步进来,打量一眼银子,脸一沉,叹息一声,道:“李翰林,你可知,你大祸临头了。”
“什么?”
焦遂和崔宗之大吃一惊,一腔喜悦化为乌有,死盯着李昌国。
“小友,这话何意?”李白却是镇定自若,打量着李昌国,一点惊慌之意也没有。
李昌国看在眼里,暗中赞叹,李白就是李白,处变不惊:“都是这些银子惹的祸。这报纸一出,在长安引起轰动不假,可是,却也引得李林甫和高力士注意,他们拿着报纸去见陛下了。”
“该死的奸贼!”
焦遂和崔宗之喝骂起来,脸色铁青。
李林甫和高力士是李白“赐金放还”的罪魁祸首,他们去见李隆基,还会有好事么?必然是中伤李白了。
“无妨。”李白挥手阻止二人喝骂下去,道:“小友,你就莫要危言耸听了。说吧,他们又是如何进谗的?”
“你不怕?”李昌国有些惊奇。
“呵呵!”李白捋着胡须,笑道:“小友,这是说笑吧?若是真有事,你早就让我走人了,哪能如此说话,我没说错吧?”
李昌国本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李白精明过人,竟然识破了,不得不赞叹,李白真的是才高八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重重点头,把李林甫和高力士见唐玄宗的经过说了。
李林甫和高力士以前中伤李白,一中伤一个准,眼下竟然没用,李白他们还真是想不到。不过,这是大好事,说明李白虽然离开长安数载了,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仍是不低,他们又是欢喜。
“哎!”李白叹息一声,道:“王忠嗣下狱,这是陛下决心的昭示,攻打石堡城已经势在必行。接下来,就是择将了,择将之后,就是出战。若我能随军出征,死而无憾!”
李白一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眼看着一场大战又要爆发了,他的报国心思更浓了。
李昌国抚着额头,暗自寻思起来:“石堡城这一战,我是必须要参与的。可是,我也不得其门而入。虽说我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有些,却不能说很高,即使我请命,也未必能参与此战。我得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参与此战。”
李隆基虽然欣赏李昌国,李昌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还未达到上奏就准的程度,李昌国要想参与此战,就得提高在李隆基心目中的机会。
要想提高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而是需要机会的,机会在哪里?
很快的,李昌国的机会就来了。
含元殿,群臣云集,个个激动,久不上朝的李隆基终于上朝了。
李隆基身着皇袍,头戴皇冠,端坐在宝座上,威仪四射,不愧真命天子。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高力士尖细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本奏!”
一个大臣,叫吉温出班,冲李隆基见礼,道:“王忠嗣坐拥重兵,拥天下大半精锐,早有不臣之心,欲奉太子!”
第三十八章 太子李亨
王忠嗣自九岁进入东宫,与太子李亨的交情最好,两人经常一起出游,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交情之深厚自不必多说,两人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原本王忠嗣下狱一事与太子李亨没有一丁点关系,可是,这话一出,无异于把太子和王忠嗣捆到一起了。
王忠嗣一人佩四镇之印,坐拥天下一半精锐,这是无上荣耀,放眼整个唐朝,仅此一人。
可是,这也是招忌的事,若有人嚼舌头,说王忠嗣坏话,尽管李隆基对他很信任,可是也不得不有所猜忌,毕竟那是一半雄兵,若是出了问题,天下不会有宁日。
这不是李隆基够不够英明的问题,而是此事的牵扯太大了,谁处在李隆基的位置上也要好好掂量。
吉温这话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让人震惊,李隆基眼中光芒闪烁,一脸的难以置信。
“吉温,你休要信口胡说!”立时有大臣冲吉温呵斥起来:“太子仁孝无双,从无过失,岂容你乱嚼舌头。”
太子在朝中的影响不小,有不少大臣为他说话,指责吉温。
“吉温,可有证据?”李隆基右手一挥,阻止群臣再说下去。
“请陛下过目。”吉温从袖子里取出一物,高举在面前,高力士三步并作两步跑了上来,来到吉温面前,狠狠瞪了吉温一眼,一把夺过,跑回去,呈给李隆基。
高力士是东宫旧人,看着李亨长大的,他没少疼太子李亨,吉温把王忠嗣下狱一事与太子李亨扯在一起,已经让他着恼。要不是在朝堂上,高力士肯定会发火。
李隆基接在手里,展开一瞧,一双眼睛猛的瞪圆了,眼中如欲喷出火来,咆哮起来:“传太子!”
群臣大吃一惊,这是什么东西,让李隆基如此气恨?看得出来,李隆基是龙颜震怒,若无确凿的证据,李隆基断不会如此震怒。
“陛下!”
白须飘飘的陈玄礼上前一步,大声为太子鸣不平道:“陛下,太子仁孝,行事谨慎,从无违法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陈玄礼是东宫旧人,自小没少呵护李亨,视李亨如子侄,此事牵连到李亨,他自然是要为李亨鸣不平了。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马嵬事变”时,太子李亨得到陈玄礼的支持,要不然的话,马嵬事变很难发生。
“陛下,高力士本是内官,朝中之事从未置口,可这一次,高力士要多一句嘴了。”高力士顾不得其他,上前一步,道:“太子断不会做对不起陛下之事,还请陛下三思。陛下,难道您忘了三庶之祸?”
“嗡!”
高力士之话无异于又是一颗重磅炸弹,朝堂上又炸锅了。
因为“三庶之祸”是唐朝的禁忌,是李隆基心中的疼,此时他提起,无异于是在给李隆基伤口上撒盐。
“噌!”
李隆基仿佛装了弹簧一样,猛地从宝座上跳起来,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怒火上腾,死盯着高力士,恨不得把高力士撕了似的。
高力士是李隆基跟前的红人,追随李隆基数十年,从无过失,李隆基对他既是臣,又是良朋,连重话都没怎么说过,像今天这般视为仇人的事,还是平生第一遭,可见李隆基此时的怒火有多么的旺了。
“陛下,陛下……”高力士一时心急说错了话,捅到李隆基的疼处了,也是后悔,想要分辩,却是在李隆基的威压下,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陛下,事情曲直,只需召太子一问便知!”李林甫适时上前一步,冲李隆基道。
这事本就是李林甫指使吉温干的,到头来,他却来当和事佬,缓解危机。要不如此的话,李林甫怎会博得“口有蜜,腹有剑”的评价?
李林甫能阴中人,属于把人卖了,还得给他数钱的那种人,他平生整人无数,却是很少有人记恨他,大多数还要说他好,因为他的白脸唱得不错。
“嗯!”眼看着李隆基就要炸了,经过李林甫提醒,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传太子!”
如此召太子,无异于对质,也就是上公堂。
太子是国之储君,等闲哪能上公堂,李隆基这旨意一下,太子李亨无异于成了犯人,李林甫真够阴险的。
可是,事情如此,谁也不敢多嘴,就是陈玄礼和高力士也认为应该,不敢再说了。
一时间,朝堂上气氛极度压抑,仿佛泰山压在胸口似的,群臣连大气都不敢喘。
没过多久,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快步赶来,一脸的惊惧之色。
此人,正是当今的太子,未来的唐肃宗,马嵬事变的发起者,李亨。
李亨不过三十五岁,却是头发微白,头发脱落不少,有些秃顶了,乍一看,跟个小老头似的。
他之所以如此模样,都是李林甫害的。
李林甫和武惠妃勾结,准备立寿王为太子,为此而设计陷害了前太子李瑛。哪里想得到,李隆基却是立了李亨为太子,这让李林甫很是不爽。
以李林甫要把威胁消灭在萌芽的性格,李亨之立与他意不合,两人已经有隔阂,一旦李亨当上皇帝,还有他好果子吃?为此,李林甫决定干掉太子李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林甫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往李亨身上扯。在李林甫的迫害下,李亨是度日如年,备受煎熬,虽然没被废掉,却是疲于应付。
在这以前,李林甫逼得李亨两次休掉自己心爱的妃子而自保。
久而久之,太子李亨就成了这副小老头模样。
“儿臣李亨叩见父皇!”李亨到来,忙冲李隆基见礼。
“你……”李隆基原本怒气勃发,一见李亨这副小老头模样,心中不忍,语气放缓道:“太子,王忠嗣自小与你交好,你们一起出游,王忠嗣可曾有话对你说?”
李隆基虽是九王至尊,虽是大唐天子,毕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李亨这副模样着实可怜,李隆基就是铁石心肠也是狠不了那心。
“父皇,未曾!”李亨忙否认。
“真没有?”李隆基双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射出炽烈的光芒,死盯着李亨。那目光如同利剑,似在剜心刨肝似的。
“没……没有!”李亨那感觉他仿佛是个透明人,给李隆基看穿了内心似的,一股寒意袭来,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你自己看!”李隆基把李亨这副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大怒,这儿子太不成器了,没有他年轻时的硬朗作风,一句喝问之词,竟然吓成这样,连话都说不连贯了,狠狠把奏本砸到李亨脚下。
“父皇……”李亨捡起,才一浏览,脸色大变,推金山倒玉柱般,直挺挺地跪在地上。
第三十九章 机会来了
这幕好戏本就是李林甫主使的,王忠嗣与李亨交情甚厚,王忠嗣惹恼了李隆基,要是放过这机会,那就不是李林甫了。
因此,他指使他的得力爪牙吉温搜集一些情报,再加入一些虚构之词,上奏李隆基。
奏章上所言大多是捕风捉影、杜撰之言,可是,也有些是事实,李亨一见之下,哪能不惊慌的,哪能不害怕。
李隆基看在眼里,一颗心直往下沉,呵斥一声道:“王忠嗣可曾说过欲奉你为帝之事?”
“陛下,昔年,王忠嗣进京,与儿臣痛饮之后,他说父皇百年之后,儿臣登基……”李亨对李隆基打从骨子里害怕,不仅仅是因为李隆基是皇帝,还在于李隆基雄才大略,英武不凡,在李亨心目中的地位崇高无比,堪比神明。
哪个做儿子的不想有一个英雄了得的父亲呢?
而精明过人,雄才大略的李隆基正好符合这一条件,要李亨不崇拜、不惧怕李隆基都不成,竟然把这事也说出来了。
“好啊!朕还没死,你们就合谋欲要夺朕的江山了,你也不嫌心太急!”李隆基一双眼珠差点砸在地上,恨不得把李亨撕了。
“父皇,不是的,不是的,儿臣绝不敢如此想!”李亨一急,更加结巴了,忙着分辩,重重叩头,太过用力,额头上尽是青包。
王忠嗣和李亨交情极好,自小一起长大,这份感情有多深厚不需要说的,两人久不见面,见面之后,痛饮一番,心情畅快之下,说些两人之间的私密话这无可厚非。
王忠嗣与李亨的交情那么好,而李亨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