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太史慈-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少自己在短时间之内绝对不会背上历史上的曹操那种欺群被主的骂名。想到这里太史慈对汉献帝道:“圣上,臣下现在之所以急着请圣上回长安主持大局,就是因为长安现在很不像话,不说别的,就拿幽州的事情来说,刘虞大人身死,公孙瓒已经报仇了,可是公孙瓒还把刘虞大人的家人杀了个干干净净,要不是刘和公子回幽州晚了一步,只怕现在也已经是公孙瓒的刀下之鬼了,可是王允大人面对公孙瓒地杀戮行为,不但没有申斥责备,反而派了一个宦官去表彰公孙瓒。”太史慈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要汉献帝能够支持自己去对付王允,毕竟一直以来,王允都是以忠于汉献帝的面貌出现的,自己这次回到长安,为的是和贾诩里应外合,消除长安城的异己势力,可是现在长安城中的几个势力都极为强横,即便是自己用武力解决,困难性也很大,更何况自己现在根本就是分兵乏术,所有的军队全部在外征战,虽然自己的手下有五千特种精英,但那是保命用的,用五千人短时间就能控制长安倒有可能,但是想要守住长安,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当然自己还有贾诩这张王牌,问题是贾诩现在是一身兼二职,既要对付汉中的刘备,又要留意西凉的动向,若是再让他把心神分给长安一部分,那可真的有点强人所难。
所以自己回到长安后,汉献帝要是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么其他势力都不是问题,至少含现地不会去和其他的势力勾结。弄得自己十分被动。那么现在就要让汉献帝知道,王允和杨彪还有吕布完全*不住。
汉献帝心中当然对王允十分看重,更真的希望自己回到长安后用王允来遏制太史慈,在他的心目中,除了刘虞之外,大概这个王允是唯一能*得住的人了吧?但听了太史慈的这番话,汉献帝才发现原来王允也和其他的人一样,是个野心勃勃之辈。眼中闪过寒光,对太史慈道:“爱卿可知道那个宦官的名字?”太史慈知道现在乃是紧要关头,汉献帝正在核实自己说的话是否属实。不过幸好自己已经从严纲地嘴里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全部,故此肃容道:“听说这个宦官名叫段训。”
汉献帝显然听说过这个宦官的名字,寒声道:“王允,你好!”
太史慈沉声道:“圣上,不是臣下搬弄是非。圣上一定还记得长安之乱的时候后,刘备三兄弟刚刚要把圣上带走,可是当时西凉马腾却突然出现,圣上应该知道马腾是谁的人。”汉献帝当然知道,点了点头道:“马氏家族和杨氏家族乃是世家通好。”
太史慈冷笑道:“可是太尉杨彪当时正在和王允合作。王允谋划那么大的事情,圣上居然一点都不知道。那根本就是没有把圣上放在眼里。圣上失踪之后,朝廷政务由王允暂时代理,可是王允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随意发号号施令,更暗中勾结袁绍和袁术,派出杀手追杀臣下,还到东莱劫持臣下地母亲,这些事情还不都是王允的手笔?”顿了一顿,太史慈又道:“杨彪也是朝廷临时的辅政大臣,可是王允却是想抓就抓。没有丝毫的理由,若是任其胡作非为,我大汉只怕会日益衰落,国将不国。”
汉献帝点了点头,叹道:“如此说来,刘虞卿家真的比王允要可*得多了。看来也唯有我刘氏宗族的人才能*得住了。”太史慈冷哼道:“圣上心肠太好了,圣上还记得吗?当日我们杀出长安的时候。最先阻止我们的人是谁?”
汉献帝飞、的脸色又是一变。
太史慈肃容道:“不错,正是益州刺史刘焉的手下张任!”汉献帝恨得咬牙切齿道:“这个刘焉说起来还是寡人地长辈,比寡人高上两辈呢,他的几个儿子在朝中为官,寡人无不多加照顾,没有想到换来的却是恩将仇报!真是狼心狗肺之徒。”
太史慈轻声道:“圣上也应该听说过,这个刘焉之所以到益州去当刺史,无非是因为‘益州有天子气’这句话了。”
汉献帝气的冷哼一声,不说话。太史慈很想加一把火,说这是:“光武遗命”的原因,只要汉献帝一死,刘焉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帝了。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这种事情说了出来对自己绝对没有好处,那样等于在告诉汉献帝自己当时在利用这件事情。
反正汉献帝也知道光武遗命的事情,自己是要稍加挑拨就可以了,想到这里太史慈装出不明白的样子道:“真是不明白,刘焉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难道他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称帝行为变得名正言顺吗?”汉献帝闻言,身子轻轻一颤,显然是想到了“光武遗命”的事情。
太史慈心中偷笑,又道:“说起这件事情,我看那个刘备也难逃责任,若不是刘备的原因,张任怎么可能那么迅速的知道我们在那里逃跑?”这就是太史慈在冤枉刘备了,虽然不知道刘备是不是很希望汉献帝死,但是至少在当时,刘备是不可能有这种想法的,刘备营救汉献帝的行动很有可能是被张任侦察得知,他之所以在张任的面前露出马脚,完全是因为对张任全无防备,毕竟张任乃是刘焉地手下,都是皇亲国戚,而且刘焉的声望又很高,和张任套近乎,那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刘备是聪明人,只怕早已经看出刘虞已经*不住了,才会另谋出路.
益州是个绝好的出路.
汉献帝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当然选择相信太史慈了,恨声道:"刘备这个小人,枉我还认他做皇叔,对了,他现在在哪里?"太史慈心中大喜,知道汉献帝绝对不会站到刘备那面了。
要知道历史上的刘备飘零半生,直到汉献帝给了他皇叔的身份之后才渐渐地风生水起,虽然自己现在拿刘备这个皇叔的身份已经无可奈何,但是汉献帝一旦对刘备心怀恶感,那么对刘备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现在刘备在益州立足不长时间。闻听汉献帝的问话,太史慈连忙道:“圣上,刘备已经随张任回到了益州,现在正在汉中一带对抗张绣的军队呢。”
这句话彻底地打动了汉献帝,这大汉的末代皇帝恨声道:“果然是蛇鼠一窝。”
转过头来看向太史慈,诚恳道:“爱卿,日后你定要为寡人抓到这些乱臣贼子!”太史慈肃容点头,却知道自己已经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了汉献帝。
待日后得到了长安和益州,这个汉献帝再信不信自己,那就没有必要计较了。
太史慈看了看窗外的天空,长长舒了一口气。
天下,我来了!
第三部 一统 第一卷 第一章 消息
太史慈在晋阳城休息了两天之后,便带着汉献帝匆匆上路了。史阿当时也是同行了,看来太史慈和汉献帝说的话起了一定的作用,至少汉献帝对史阿的态度恢复到了从前,虽然不会再和史阿推心置腹的谈所有的事情,却对史阿能够保护自己这一点充满了信任。
不过这个汉献帝似乎还不太明白,史阿的确实会保护汉献帝,但史阿保护汉献帝并不等于支持汉献帝把持权力。史阿史聪明人,当然知道汉献帝若是这么做绝对是自取灭亡之道,有那么多的强力诸侯都拿太史慈毫无办法,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汉献帝呢?所以可以想见,为了保住汉献帝的这条小命,史阿日后会第一个跳出来不让汉献帝当皇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汉献帝的性命。
太史慈一路向南,经过扬城、平阳、再到闻喜,然后向西来到解良再向南来到蒲坂,准备再那里坐船渡河到对岸,再太史慈这段行路的时间里,并州已经展开了行动。先是于扶罗和呼厨泉两兄弟,他们两人带着自己的军队跑到了雁门关,在那里囤积军粮和武器装备,显然是要把这里当成抵御鲜卑人入侵的大本营。
雁门关的军队已经接到梁习的命令,对于扶罗的行为采取默许,不过他们却在对于扶罗的军队进行暗中的监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知道于扶罗会不会反过来勾结鲜卑人?”梁习这么做当然有这种理所当然的理由了。反正于扶罗早晚也是青州的敌人,算是未雨绸缪吧。
至于徐晃,更是带领自己手下新训练的并州军队开始在河西之地准备抵御羌胡。自从丁原身死、吕布这战神离开并州后,并州便成了一块无主之地,张扬和王匡都是无能之辈,因此,并州周围的草原民族无不蠢蠢欲动,现在青州在幽州和草原民族开战。而太史慈发誓要驱逐草原民族到底的豪言壮语不日就会传遍整个草原,那个草原民族一向看不起汉人的草原民族又岂会善罢甘休?
大战根本不可避免。而徐晃新组建的并州骑兵必将会受到这血与火的考验。不过太史慈却对徐晃充满信心,历史上的?“五子良将”又岂是易与之辈?抛开武功不说,但从行军大战来说,只怕还比刘备的五虎上将高尚一筹呢!经过几天的赶路,太史慈的军队此时便已经接近黄河,渡过黄河再向西便是冯翊,那里已经接近长安,算是王允的地盘了。
太史慈渡河当然不会明目张胆,而是分期分批渡河。
在渡河之前。太史慈已经预先联系了一直在长安附近游荡、此时正在自己的对岸、美其名曰是在寻找失踪的自己和汉献帝的徐盛,要他想办法弄船。徐盛在弄来船之后却一阵的犯愁,到底要怎样掩护太史慈的五千军队悄无声息地渡河。毕竟是五千人的军队,太明显了。
王允那个老狐狸一直没有放弃对徐盛这一千人马的监视,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近,但是总明有斥候在远处张望,要是太史慈五千大军渡河的话,一定瞒不过王允的眼睛。太史慈却命令徐威打着过河寻找汉献帝的旗号大张旗鼓的渡河。在晚上要徐威带领一千青州军全部渡河。暗地里却要这一千大军在大船出行不久后下水,悄悄地潜回河岸,在丛林茂密处登陆,以便掩人耳目;徐威只带一些水手渡河。
因为是晚上,所以王允的斥候也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在发现徐威渡河后,便策马汇报,再加上青州军的行动极为隐秘,所以王允完全不知道徐威的大部分军队悄悄上岸。徐盛的军队在回去后便在密林中隐身了,而徐盛在渡到河对岸后,和太史慈相见自然有一番欢喜,但是直到此时不是叙旧的时候。于是便带着太史慈手下的一千人地军队向回返航。
等王允的斥候去而复返继续监视发现后,还以为徐盛那从船上下来的一千人就是徐盛出发前带走的一千人,完全不知道自己中了偷梁换柱之计。如此往返,三天之内便把太史慈的五千大军连同汉献帝都渡过了黄河。
王允虽然对徐盛的行为表示奇怪,但是却完全不明白徐盛的意图,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随后,太史慈便和徐盛在密林内外立下两座营盘,外表当然是掩人耳目地徐盛大营,而密林中的则是太史慈的大营。这样当然可以瞒过不敢十分向前的王允的斥侯。时间紧迫,在自己立营不久后,太史慈便叫徐盛过来,询问长安的事情,毕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当徐盛到来的时候,太史慈正在看一封书信,那张英俊的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徐盛和太史慈一向随便极了,看到太史慈这般高兴,也不客气地问道:“主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了,一定是臧霸大哥和袁绍干上了,然后臧霸大哥把袁绐杀了个大败而回!”太史慈见徐盛进来了,便放下书信,哈哈一笑道:“你倒是机灵,宣高兄的确和袁绍打上了,不过现在双方正在调动兵马,暗中较劲,那个袁建,到现在还没有派上用场呢,到时候,我定要袁绍声名扫地!”说到后面,自然有说不出的自信。太史慈脸上再一次浮现出微笑来道:“这场好戏嘛,那就要交给徐庶去做了,郭图虽毒,但和徐庶的举重若轻比起来那就差得太多了,徐庶这个人,用兵虽然没有奉孝那么出神入化,也不像贾诩诡异莫测,更没有鲁肃的无坚不摧,但是此人用兵中规中矩。而且兵法知道渊博,思路严谨。最擅长破解的就是那些阴谋诡计,而且定会趁势反击,置对方于死地,出手毫不留情。哼,袁绍到现在还有意识到,在豫州北面的阳人的雷薄大军早已经是我们的人,一旦战争打起来,袁绍的老家汝南都无人把守,在高顺大哥的铁蹄之下。有多少能逃脱呢?”徐盛对徐庶不大了解,当然没有发言权,但对高顺地悍勇则是百分百信服,青州第一攻击名将的名声可是用无数地血与火堆积起来的。
不过太史慈却在想徐庶破“八门金锁阵”和在赤壁之战识破“连环计”的事情,虽然是小说家的杜撰,但是对徐庶这个人的评价还是十分中肯的。
太史慈看着徐盛,微笑道:“我高兴并非因为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原本只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