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战斗准备工作。
作为共和国最优秀的将领,裴承毅只能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问题。
1点15分,也就是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后大约1个小时,裴承毅让部署在共和国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预警机、战咯侦察机、电子战机等支援类作战飞机起飞前往山南市与帕米尔高原上空,监视印度东部与西北地区的印军调动情况。
这些支援类作战飞机都是全电动飞机,能够在前线巡逻数个小时,对后勤保恐的依赖程度最低。为了不与战术航空兵挤占前线空军基地,所有支援类作战飞机都部署在二线与三线基地。为了延长这些飞机的巡逻时间,空军调动了8架电力供应机,在西南与西北地区上空分别设立了充电空域。如此一来,所有支援类作战飞机的巡逻时间都延长到了12小时以上,足以为首轮空中打击提供全程支援与掩护。
即便在和平时期,用预警机、战略侦察机、电子战机监视敌对国境内的军事调动与部署情况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更何况在战争已经爆发的情况下,所以裴承毅此时派支援类作战飞机监视印度军队的调动情况,既不是军事入侵行动,又不会让印度军队过分紧张。按照裴承毅的猜测,轰炸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后,印度空军肯定会提高警备级别,并且认为共和国空军将立即打击印度境内的军事目标。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印度空军在北京时间凌晨1点前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根据预警机发回的报告,1点30分左右,出现在印度东部与西北地区上空的战斗机超过了400架,而且都是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战斗机。
对手选择了战略防御,而不是战略进攻,裴承毅松了口气。
印度空军的行动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并不认为战争会在31日爆发。换句话说,印度队为战争将在8月1日爆发,因此各项准备工作比实际晚了大约24小时。只有如此,印度空军才会选择战略防御。
此时,裴承毅能够做的就是等待。
各级参战部队在0点20分左右开始进行战斗准备,即便是反应最快的部队也需要数个小时才能进入战斗状态,更何况,海军的战斗还没有结果,是否需要按照计划对印度发起全面空中打击还是个问题呢。
裴承毅在等待,袁晨皓却在忙着计算即将爆发的空中战斗。
30日下午,军事侦察卫星就发现了到达甘吉布勒姆(位于印度南部,距离金奈大约90公里)空军基地的加油机群,断定印度空军将把加油机派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支援正在东印度洋上活动的舰载航空兵。因为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也是F…46I,而美国海军战斗机采用的都是软管加油装置(主要是海军的伙伴式加油吊舱是软管加油系统),所以印度从欧洲采购的KA…370加油机配备的是软管加油装置,能够为印度海军的F…46I补充燃油。虽然软管加油系统的输送效率不如硬管加油系统,但是24架加油机足以为一支舰队的所有舰载战斗机提供燃油补给。
这一情报映证了海军的推断,印度海军准备封锁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
因为与海军的作战计划基本吻合,所以裴承毅没有在30日下午干预海军的作战行动。
袁晨皓在计算即将爆发的空中战斗时,却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
印度空军只有24架加油机,如果这批加油机到达北部战场,肯定会对印度空军的作战行动提供很大的帮助。关键是,30日下午到达甘吉布勒姆空军基地的加油机能够在31日夜间返回北部战场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加油机的调动工作比战斗机还要麻烦。
如果印度空军打算把加油机派往北部战场,首先要将地面燃油补给系统送往北部地区的某座空军基地。加油机的地面燃油补给系统比战术战斗机的复杂得多,也庞大得多,运送工作非常麻烦。如果用运输机进行空运,1个加油机中队(8架加油机)的地面维护设备需要12架战术运输机,或者6架战略运输机。印度空军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也就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动加油机。更重要的是,在战争的威胁下,印度空军不大可能把加油机派往北部地区的空军基地。
加油机无法往北部署,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加油机北上。
根据这一情况,袁晨皓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就算24架加油机全部北上,支援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战斗机,最多只能支持96架战斗机。原因很简单,甘吉布勒姆空军基地距离前线太远了,加油机往返飞行将消耗很多燃油,能够提供给战斗机的燃油非常有限,1架加油机最多支持4架战斗机。
有了这个数据,后面的计算就简单得多了。
印度空军的制空战斗机不会超过500架(不算少,共和国空军的J…16A的数量只有420架,美国空军的F…42A的数量只有370架),其中包括300架F…46I。F…46I执行防空巡逻任务时的最大巡逻时间为2。5小时,也就是说,在1点15分之前起飞的F…46I必须在3点45分之前返航。算上返航、地面维护、再次赶往巡逻空域所需的时间,这批F…46I最快只能在6点30分左右回到战场上空。实际情况肯定更槽糕,因为印度空军在战争爆发后出动了太多的制空战斗机,地面维护所需的时间肯定更多,加上印度空军地勤人员的素质问题,第一批起飞的F…46I能在7点15分到7点45分之间回到战场就很不错了。如果出点问题,能否在8点15分之前返回战场都是个问题。如此一来,如果印度空军在2点45分派出剩余的制空战斗机,也就是让这些战斗机在3点45分左右到达战场上空,那么在6点15分之后,将出现至少15分钟的防空空隙。解决办法只有2个:一是将剩余战斗机分成两个批次,分别在2点45分与3点45分升空,从而将防空战斗机的巡逻时间延长到7点15分;二是让之前起飞的部分防空战斗机在2点15分左右返航,在5点15分之前起飞,从而在6点15分左右替代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将防空巡逻时间延长到8点45分。
印度空军会采取哪种战术,2点15分之前就能见分晓。
2点左右,在帕米尔高原上巡逻的预警机首先发回报告,部分在克什米尔印控区与印度西北地区上空巡逻的战斗机正在返航。数分钟后,在山南市上空与锡金以北的喜马拉雅山上空巡逻的预警机也发回报告,部分印度战斗机返航。
毫无疑问,印度空军采取了第二种战术。
这一发现为裴承毅随后做出的战术调整提供了依据。
印度空军的反应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的战争警惕性并不高,甚至认为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不然不会在战争爆发后的前2个小时内降低防空巡逻强度,更不应该在随时有可能遭到空中打击的情况下撤走防空战斗机。
对裴承毅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只是,裴承毅没有盲目做出决断。因为预警机的监视范围比较有限,在帕米尔高原上空巡逻的预警机最多能对新德里以北的空域进行监视,而在山南市与锡金北面上空巡逻的预警机则最多只能监视印度东部地区与恒河下游地区,所以那些返航的印度战斗机到底是返回空军基地、还是向南撤退,预警机探测到的情况说明不了问题。
3点15分,军情局送来了最新的卫星侦察报告。
为了配合前线指挥部,军情局动用了所有情报资源,包括调动由其管辖的所有侦察卫星(除了军情局有侦察卫星之外,共和国的其他情报部门也有侦察卫星),严密监视印度的所有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基地。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工作,军情局的数千名情报分析员主动放弃了休假。
侦察卫星在3点05分左右通过印度上空,军情局只用10分钟就完成了分析作业,将最新侦察报告发给了前线指挥部。这个效率,不可说不高。
拿到军情局提供的侦察报告,裴承毅才下定了决心。
印度空军的警惕性确实不高,从返航的战斗机没有及时进行起飞准备就能看出来。
战斗机返回空军基地之后,如果需要再次紧急起飞,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补充燃油、进行必要维护。F…46I的可维护性并不差,为飞行员配备的生命维持系统也很先进;紧急情况下,维护与补给作业都可以在露天下进行,不需要像上一代战斗机,也就是F…22和F…35那样,必须前往恒温恒湿的机库。返航的印度战斗机没有在露天下作业,而是被拖入了专门为其修建的密闭机库。由此可以断定,这些战斗机不会立即起飞,甚至不会赶在天亮之前执行第二次战备巡逻任务。
具体的分析工作由袁晨皓负责,不需要裴承毅操心。
3点30分,袁晨皓把分析结果交给了裴承毅。
印度空军在3点之前派出去的制空战斗机不会超过80架,在4点之前派出的制空战斗机也不会超过80架,如此一来,7点30分之后,在前线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数量肯定不会超过100架,其中部署在西北方向上的大约有50架,部署在东部方向上的大约有40架。
拿到袁晨皓的分析报告,辈承毅没有马上对作战行动进行调整。
与预料的差不多,没有必要对作战计划进行调整。
当时,裴承毅考虑了两种情况:一是在6点15分之前歼灭印度东部舰队,引起印度空军高度重视,从而迫使印度空军加强防空力量;二是没能在6点15分之前歼灭印度东部舰队,印度空军仍然掉以轻心。
相对而言,裴承毅要考虑的只有前一种情况。
随着印度东部舰队覆灭,共和国的战争意图暴露无遗,哪怕印度空军再不济,也不会掉以轻心。只是,此时做出反应已经太晚了。就算印度空军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在6点15分之后立即派出制空战斗机,也至少需要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才能加强前线防空力量。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到7点15分到7点45分之间,印度空军派出的制空战斗机才能到达西北与东部地区。
前面的情况表明,印度空军的反应速度达不到这么快。
那些已经返航的F…46I战斗机被送入机库,肯定会放掉油箱内的余油,对战机进行全面维护检查。即便印度空军在6点15分收到警报,立即下达出击命令,各作战部队也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才能完成起飞准备。战斗机从不同的机场赶往前线,大概需要60分钟到90分钟,也就是说,印度空军的增援战斗机最快也只能在7点45分到达,最慢则要等到8点45分。因为各处空军基地与前线的距离并不一致,所以分批到达的制空战斗机无法形成联合力量,很难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对共和国空军构成威胁。
对以秒、分钟计算胜负的现代战争来说,任何一点失误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是如此严重的失误。
按照裴承毅制定的作战计划,在海军歼灭了印度两支舰队之后,空中打击将在8点15分之前开始。
半个小时的差距,足以决定最终成败。
由此可见,作为战争计划的制订者,裴承毅非常了解对手。
换句话说,他在巴基斯坦呆的2年没有白费。
作为共和国驻巴高级将领,裴承毅在伊斯兰堡工作的时候,除了与巴基斯坦军队沟通感情之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帮助巴基斯坦军队完善作战指挥系统。为了证明新的指挥系统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巴军的作战能力,裴承毅在2年间参加了数次小规模军事行动,其中就包括针对印度空军的挑衅行动。以2034年10月的“友谊之秋2034中巴联合军事演习”为例,裴承毅作为共和国演习总指挥,制订了一份“突然打击行动计划”,随后中巴空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出动,结果印度空军在3个小时后才做出反应。虽然这个反应速度比起10多年前快了许多,但是仍然远远跟不上现代战争的步伐。要知道,在同样的情况下,共和国空军只需要30分钟就能做出反应,让前线基地的所有战斗机升空,同时派出部署在二线基地的制空战斗机,在90分钟之内就能把前线的防空力量提高数倍,在120分钟之内针对敌人的进攻行动发起空中打击。印度空军仅做出反应就用了180分钟,直到270分钟之后第一批增援战斗机才到达前线,360分钟之后才派出部署在二线基地的制空战斗机,480分钟后才将前线防空力量提高数倍。
如果印度空军仍然以这个速度迎战,在其防空战斗机升空之前,轰炸就结束了。
没有调整作战计划,不等于裴承毅没有任何担心。
印度的背后是美国,而美国的头号假想故就是共和国,只要美国有心,就会为印度提供更大的援助,帮助印度空军建立更加完善的指挥系统。虽然各种迹象表明,印度空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退化,但是战争没有任何假设可言,只有做好了充足准备,才能在突变发生的时候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点30分,裴承毅亲自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