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年的慈禧,从照片上透着一股威严的阴狠,不知道是不是能排除后人PS过的可能。面前的慈禧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和真实年龄颇有差异,应该是保养的好的缘故。脸上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很难和阴狠歹毒扯上关系。要不是沈从云是后来之人,知道面前的这个女人是个什么货色,没准真的被这表象上的视觉效果给迷惑了。
凭心而论,慈禧长的还是挺漂亮的,岁月似乎在她的脸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至少沈从云看不到风霜的痕迹,只能恶意的猜度,慈禧宽大的衣裙里面,肚子上的赘肉和松弛的肌肤一定非常的恶心。
一番安慰激励的场面话之后,慈禧问了一些关于战事和谈判的细节,沈从云一一的恭敬的回答,并简单的分析了一下中法之战以及谈判能成功的原因。
半个时辰后,慈禧发话道:“皇上一直惦记着和你好好谈一谈,哀家乏了,先回去歇着了,时候不早了,皇上也别太辛苦了,沈大人一路舟车劳顿的,早点放人家回去休息。”
“恭送太后!”众人齐声高喊中,慈禧离开了。慈禧一离开,光绪皇帝的眼神立刻就活跃了两份,回头朝一干军机道:“翁老师和沈大人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喳!”
这个场面,沈从云见了心里真的是暗暗叫苦,不住的骂翁同龢多事,要不是他在其中搅和出馊主意,皇帝能壮胆留下自己么?
“沈大人的字是叫子归吧。”
“正是!”沈从云急忙站起回话,身后这把椅子,今天说一次话起来一次,真正做踏实的时候几乎没有,骑马旅途已经够累了,现在又这么折腾真叫一个累了。
“呵呵,沈大人坐着说话就是。”光绪的心情看起来不错,按说光绪今年十五岁了,按照清朝的祖制,16岁就要亲政了,难怪小皇帝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
可惜,如果不是有慈禧这座大山的存在,光绪皇帝没准还能是一代有为的皇帝也未必,不过就甲午之后那个溃烂的中国,就当时的局面而言,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局面了,就算戊戌变法得手了,恐怕中国的振兴之路,也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罢了。
第一部…第二部
第二十六章 … 偷梁换柱
慈禧虽然离开了,可是皇宫里头有多少耳目,谁能说的清楚。越是单独面对光绪,沈从云的心情便越是紧张,生怕光绪一激动,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连累了自己就完蛋了。
“臣遵旨!”沈从云顺着光绪的话,慢慢的坐回到椅子上,感觉到有人正在注视着自己,不用看都知道是翁同龢。
翁同龢是科举的出身,文章学问是好的,还写的一手好字。可惜,翁某人的人品胸襟就差了那么一点了,宦海一生也没啥大作为。翁同龢这一生最成功的事迹,可能就是拖了北洋水师的后腿,成功的断了北洋水师的奶,间接的帮了日本鬼子的忙。
翁同龢与李鸿章,后人看来似乎都不是啥好鸟。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李鸿章是合肥人,翁同龢是常熟人,这副对子对仗工整的同时,似乎也在向后人传达了一个信息。至少在翁李二人宦海沉浮的那个年代,世人对二人的评价不高。
沈从云以为,翁同龢将个人恩怨置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无时不刻的想着打压国防力量的支柱淮军和北洋水师,这其中固然有满清统治集团的纵容和刻意而为的成分在内,但更多是看见了翁同龢这个人,缺乏远见和胸襟,对世界格局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翁同龢的拉拢,沈从云敬而远之。
光绪平静了一下情绪,露出有点做作的老成,笑道:“沈从云,你是从西洋回来的,你能不能谈一谈,西洋的为什么强?大清朝为什么弱?要想改变现状,该怎么做?”
这话问的沈从云冷汗直冒了,偏偏皇帝问话,不回答还不行。可是怎么回答呢?沈从云有点犯难了,难道直接告诉光绪,清朝没救了,至少目前的体制下清朝要振兴是没可能的。要改变,就得从体制下手,就得彻底的推翻帝制,就算是君主立宪在中国也未必能行的通。
推翻帝制,这就是要变天,要挖爱新觉罗的祖坟了,这话往外说,直接就能拉到菜市口,斩立决,没商量。
说实话是不行的,是要倒霉的。
皇帝的问题,终究还是要回答的,沈从云思量了一番,恭敬的拱手欠身道:“禀皇上,决定一个国家强大的因素有很多,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
光绪见沈从云有为难之色,不悦道:“沈从云,这个朕知道,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今天说不完,明天接着说。”
沈从云听的头皮发麻,真话能乱说的么?别一不小心说多了,脑袋说掉了。既然不能说真话,就只好给光绪来给乾坤大挪移,来个偷梁换柱好了。
“拿破仑曾云,公理和正义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此言可谓一针见血的剥去了所谓外交平等的华丽的外衣,揭示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弱国无外交啊。观当今之事,列强环伺,欲保大清之国本,首重者当为强兵。大清积弊颇重,要改变绝非朝夕之功,只有军队强了,对外有自保之力,对内则采西洋之长,补己之短,办西学,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慢慢的走上富强之路,切不可操之过急。”沈从云憋了半天,憋出这么一个论调来,最后还善意的提醒一下光绪,不可操之过急,听不听的进去,就是光绪的事情了。
沈从云这一论调,说实话一点都不新鲜,学习西方已经喊的不是一天两天了,李鸿章等大臣办洋务,不就是在学习西方么?可惜李鸿章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去看待洋务,弄出一个官督商办的形式来,真可谓邯郸学步,最后让小日本在甲午年间打的找不到北,落了个黯然下野的下场,一纸《马关条约》更是让世人唾弃。
洋务运动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的这一个致命弊端,沈从云是绝对不能明说的,绕了一个弯子先把强兵之道放在首位,也算是和时下的身份命题相符合。富国强兵,富国在前,强兵在后,只有国富了,才能谈的上强兵不是,沈从云这种本末倒置的论调,偏偏在时下中法战争中凸显出强兵的重要性来,所以也算是一个说的过去的回答了。
光绪皇帝不傻,自然听的多少有点皱眉头,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反驳沈从云的论点,疑惑了一番光绪道:“沈从云,你老实说,眼下李鸿章在北洋办洋务,建水师,真的是治本之道么?怎么有大臣说北洋水师其实不是海军衙门的水师,是李鸿章徒靡国驽,经营他自己的水师?”
提到李鸿章了,提到北洋水师了,光绪似乎给沈从云带的有点跑题了。沈从云心中暗喜,跑题好,跑题好。
沈从云正色道:“皇上明鉴,建北洋水师,是李中堂提议,经六部合议,奏两宫核准后定下的事情。以微臣之见,北洋水师不但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要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大清朝有漫长的海岸线,没有一只强大的海军,便没有海防,没有海防何谈国防?北洋水师还应该加大投入,保持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眼下北洋水师尚未正式成军,朝中便有此等论调,微臣深感忧虑。深以为言北洋水师为李中堂私人之水师者,并与处处限制,若非短见即国贼也。”
沈从云说的庄重,翁同龢听的脸色阴沉,什么叫有的大臣说的,其实就是翁同龢整天给光绪灌输的这些思想,灌输李鸿章拥兵自重的观念罢了。
光绪的脾气再好,也容不得别人当面抨击自己的老师,脸色一沉怒道:“放肆!”
“微臣惶恐!”沈从云赶紧给光绪跪下,不过腰板还是挺直的,目光直视着光绪。
“哼,沈从云,今天你给我说清楚,什么叫言水师无用者国贼也?说不清楚请饶不了你。”
沈从云不怕得罪翁同龢,清流没什么实权,光绪也不会这个时候以这个为借口收拾自己的。所以沈从云抬着头大声回答道:“皇上,远的不说,单说东洋倭国,明治即位时发表的《天皇御笔信》中便称,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试问,日本一弹丸小国,四面环水,怎么开拓?向哪开拓?唯有先图朝鲜,后谋大清,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以微臣浅见,不出十年,中日之间必有一战,(1874年)台湾之事便是倭国图谋我大清的探路石。眼下倭国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海军,无时不刻图我大清,朝中有人偏偏看不到,现在就着急着限制发展水师,当真是荒谬,当真是空谈误国的论调。”
“沈子归,你………………。”翁同龢再也忍不住了,气的浑身发抖,胡子乱颤。
…………………………
“小李子,皇上和沈从云都说些什么呢?都这光景了,还不让人家回去休息?”慈禧微微的逼着眼睛,靠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启禀太后,下面的人说,皇上问了沈从云几个问题,无非就是富国强兵的对策,好像沈从云说了些话不对翁老师的心意,翁老师给气的够呛,皇上斥责了两句,便让沈大人回去了。”李莲英低声回答,殷勤的走到慈禧身后,给慈禧捏着肩膀。
“他都说什么话让翁老师生气了?”慈禧依旧是有气无力的腔调,舒坦的哼哼了两声。
“好像是什么空谈误国,什么北洋水师还没正式成立呢,就找接口开始限制发展,不是没见识就是国贼啥的。”
“噗嗤!”慈禧终于没忍住,破口笑了一下,睁开眼睛一伸手,宫女送上茶碗,慈禧含了一口漱口后,笑道:“这个沈从云,还真是个疯子,这不是指着和尚骂贼秃么?”
李莲英见慈禧心情不错,笑着接过话道:“太后,看来翁同龢拉拢沈从云的事情,算是彻底黄了。”
慈禧脸色一沉,微嗔道:“大胆,掌嘴!”
太监不得干政,李莲英这么说话,对上了慈禧的心思,慈禧也并不是真的生气,就是做个样子罢了。
“奴才该死!”李莲英紧忙跪下,挥掌在脸上轻轻的打了两下。
……………………
走出皇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盛小七正等在宫门之外。迈步出宫门,沈从云的肚子不争气的咕噜的响了一声,心中不由暗暗骂道:“都是该死的翁同龢闹的。”
第一部…第二部
第二十七章 … 勾引
住的地方还是上次馆驿,还没到门口呢,远远的看见大门处唐绍仪站在那里东张西望,看见沈从云出现,唐绍仪面露喜色,一溜小跑上来了。
“大人,您让我找的人,我联系上了不少,他们听说是跟着您干,一个一个的都没二话。这不里面有两个正候着您呢,晚饭都没吃。”
好消息,总算是听到好消息了。沈从云心中一阵激动,唐绍仪这一批留学国外的青年,无疑是国内少有的全面接触过西方文明的新式人物,在国内说是凤毛麟角都不过分。可惜,这些人的留学生涯被迫提前中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注: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新式人才,在中法战争中的马尾海战中,十多年成长起来的洋学生们表现英勇。船政学堂各期毕业的学生,“留美幼童”6人参战,4人牺牲,其中有薛有福、杨兆楠、邝咏钟3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
这些孩子们回国后的境遇,大都还是过得去的,沈从云对于能拉到几个,还真的心里没有什么底气。
“来的都是谁?”沈从云一路往里走,一边开口问。
“吴仰增、邝荣光。”
沈从云听的猛的站住,不由心中一阵狂喜,真是要什么来什么啊,现在正缺冶金方面的人手,就来了两个中国第一代的矿业冶金工程师。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人现在都还年轻,水平到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仔细想想,沈从云突然又觉得不对,这两个人回国后,好像应该在唐庭枢的手下来着,难不成唐绍仪有胆子去挖唐庭枢的手下?
“你老实交代,怎么把他们弄来的?”沈从云笑的跟看见了小鸡的狐狸一般,阴险的目光扫了过来,唐绍仪不由的心里一阵发慌,急忙解释道:“大人派的任务太难,我找的郑大人帮忙,今天刚到地方给大人安排住宿,他们就自己找上门了,说是郑大哥跟唐大人借调的。”
“好,借的好,借的好!”沈从云笑的嘴巴都合不上了,他一个白领,哪里懂得开矿修铁路啥的,还不都指望着这些当代的年轻俊杰们么?不管这么说,这些人借来了,就是刘备借荆州。哼哼!打死人都不会放他们回去,反正唐庭枢貌似也没几年活了,赖到他挂掉就成无头官司了。
沈从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这两人现在的水平如何,今后放在手下自然是要给他们创造出最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让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这个时代的中国,太缺乏这样的人才了。
书房里两个年轻帅气的青年,穿着长袍马褂的样子,让人很难把他们和曾经的十年留洋生涯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