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197章

大唐侦察兵-第197章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允文当即便送上一句马屁:“陛下深谋远虑,考虑周全,实在是我等学习的楷模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看着张允文:“允文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你且说说你对太子的看法!”

张允文心头一跳,这些东西是能随便说的么?当下小心道:“呃,微臣和太子没有过多的接触,对其也是不甚了解!所以也不知有何看法!”

李世民继续盯着张允文:“那魏王呢?”

“呃,魏王性喜文,曾以微臣做过两首歪诗便想让微臣入其文馆,可微臣乃是武将,对着这文事却是一窍不通,所以当场拒绝了!从那以后,魏王也在没有提及此事!”张允文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说起来自己和李泰之间的交往。

李世民沉默片刻,却是看着湖面说道:“这湖水看起来平静得很,谁知道下面会有什么波澜,还是站在湖边好哇!”

张允文一凛,李世民在暗示什么吗?让我不要去加入这已经缓缓拉开序幕的东宫争夺?当下接着李世民的话头说道:“呵呵,正是如此,站在陛下身边,看着湖水映灯,弱柳依依,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拍拍张允文的肩膀:“天色已晚了,允文你还是早些回去吧,莫让我家闺女担心!”

说完,李世民大步离开,留下一身冷汗的张允文站在湖边。

凉风一吹,张允文忽然觉得有些冷了。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定局

 今日的朝会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除了例行的报告之外,也没人提起那军改之事。李世民不提,那些反对的大臣也不提,所有大臣仿佛此事从未发生过一般。

然而散了朝会,当张允文正准备向偏殿走去的时候,房玄龄忽然走到张允文身边,低声道:“允文是要去偏殿吧?”

张允文点点头。

“呵呵,老夫早就应该猜到,那军改之策应该是允文献上去的吧!”房玄龄呵呵笑道。

二人一路说着,一路来到外面回廊。

张允文笑道:“在下好歹也是打了这么多年仗的人了,对于这军中弊病也是有些了解,所以才斗胆上言,请求军事改制的!”

房玄龄却是摆摆手:“这军改之事,老夫颇是赞同。允文能上言陛下,老夫也是欣慰啊!呵呵,允文如此年纪,便能几次上奏决定国家大计,比起我家那些小子可是好多了!”

听到房玄龄提起自己的儿子,张允文忽然想起在李泰的文会上遇到的房遗爱,当下说道:“房相,在下可曾听闻二公子和魏王相交甚密啊,不知你老知道不知道?”

“什么?”房玄龄一脸震惊。随即脸色一沉,口中道了声:“这个孽子!”

反应过来张允文在身边,便拱手为礼:“多谢允文提醒!”

正说着,已经到了偏殿。迈步进入其中,只见已有几位大臣在此等候了,像魏征、李靖。

和众人打了招呼,然后坐在一张几案边上,拿出怀中厚厚的奏章,有些紧张的捏了捏。

这时候,李世民缓缓步入殿中。

“诸位爱卿,朕今日找你们过来,乃是为了这军改之事,想必诸位爱卿也是知道了!昨夜张允文向朕说了一下新的军改方案,现在,就有张允文来逐条介绍此方案。若是诸位爱卿觉得有何不妥之处,尽管提出来!”看殿内人员差不多到齐,李世民面色严肃的说道。

霎时间,殿内众人的目光尽数集中在张允文身上。

张允文拿着那本厚厚的奏章,站起身来,作了个四方揖,缓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在下虽然年幼,然从军十余年,对这军事一道,虽然不如李国公那般用兵如神,但也自恃能知一二。观我大唐军制,在下认为有如下弊端:第一,府兵出征,无粮饷可领,还得自备部分军粮、兵器,时刻提心吊胆,唯恐下次战死的便是自己。故而其战斗积极性不高,同样其战斗力也不甚强。当然,如今我大唐军队百战百胜,却是全赖于隋末离乱练出的精兵。若是这批精兵一去,可以想象,府兵战斗力定会下降一个层次!第二,府兵属于半农半兵,农闲之时操练,农忙之时务农,这本是府兵设立之初衷。然而战争局势,如白云苍狗,瞬息万变。难道农忙之际敌人就不打来了么?相对于募兵专司战争,这府兵作为保卫国家之主要军力,缺乏灵活性、职业性!第三,便是此次军改之根由,土地的集中愈演愈烈,农户失去土地,也就相当于府兵失去兵员,此等情形,定不能让其发生。所以,在下一直主张招募募兵,使大唐军队职业化、正规化,让一批健卒锐士以当兵为职业,由国家供养……”

说到这里,张允文却是顿了一下,拿起几案上的茶盏,喝了一口。

趁着这个机会,魏征沉声道:“若是由国家来养这批军队,可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啊!不知允文你可有对策?”

张允文放下茶盏:“魏大人莫急,听我慢慢道来!”说着,摊开奏章,便开始一条条的讲述起来。

每讲完一条,便停下来,倾听在座的诸位大臣的意见建议。若是认为这些人讲得有道理,张允文便颔首称是,拿笔记录上。若是其建议与自己的意思相左,则是慢慢的解说,引经据典,与之辩驳,直到那提出意见的大臣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为止。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过去,那一旁伺候的内侍添了一次又一次茶水。中途的时候,张允文因饮水过多还去了一趟茅厕。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中午,到了用膳的时辰了。李世民身边的内侍见殿内众人依旧全心专注,知道此时不能出言相劝,当下招招手,唤来一名小太监,在其耳边说了一下。那小太监即刻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只听殿外传来一声尖利的呼声:“皇后娘娘驾到!”众人这才从张允文的讲解中清醒过来。

一见天色,众臣连忙告罪,说是耽误了陛下的用餐时间,还说下午再来,继续讨论这军改之事。

然而这时候,门口却是传来一个女声道:“大家辛苦了!今日便留在这太极宫中用膳吧!”

只见一名身穿淡黄色宫装的女子盈盈走入殿中。这女子正是长孙皇后。

在长孙皇后的身后,一队队捧着玉盘珍馐的宫娥鱼贯而入。

众大臣又是一阵见礼。

张允文瞧着长孙皇后,那气色比起上次看望她时的憔悴模样要好得多,看来孙思邈当初诊断其并非风疾,而是缺乏营养与锻炼,果真不假。

在宫娥们将珍馐摆上几案之后,又是一壶壶美酒送了上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举起酒杯:“诸位爱卿请!”

“陛下娘娘请!”

于是,这一顿宫中之宴就这样开始了。没有歌舞助兴,没有丝竹之声,没有钟鸣鼎食,李世民默默的吃着饭,脑海中回想着张允文将的那些措施。其余大臣尽皆如此。长孙皇后见李世民和众大臣面色凝重,若有所思,知道其心中有事,也没有出言。

待这顿饭一用完,宫娥将盘儿碟儿收下去之后,李世民便示意张允文接着讲。

张允文起身,在长孙皇后带着笑意的目光中,又开始了讲解。

好像是在重复上午的过程,一直到下午申时,张允文合上奏章,这才算是讲完了。

“诸爱卿可还有什么疑问?”李世民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他对今日张允文的表现很是满意。更令他满意的却是这奏章之中提到的各种创新方法。虽然有些办法看起来还是略显拙劣,但是却给众人打开了另一扇门。

众大臣互相对望一眼,齐齐说道:“张大人此奏章条条明理,臣等无话可说!”

“好!”李世民兴奋的一拍面前的几案,“那这军改之事便这样决定了!明日朕便在朝会之上宣布此事!”

“陛下圣明!”众大臣和张允文同时拜倒在地。

听得这话,张允文顿时放下心来。李世民拍板做了决定,加上殿中这些朝中重臣的支持,此次军改,已成定局。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阳

 大唐贞观十年八月二十一。这一天骄阳如火,热风四溢,流云聚散。长安城的居民抬头望天,只见云气奔涌,浩浩荡荡,仿佛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在朝会之上,的确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李世民再次拿出军改方案之后,又有不少大臣出言反对。不过此次李世民好像是铁了心肠,非改不可。无论那些大臣如何规劝,如何陈述弊害,李世民始终不为所动。

每当一名官员说起弊病之时,便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众大臣出来,或是辩驳其辞,或是提出解决方法,一时反倒是让这些大臣说不出话来。

到最后,这改革兵制之事,终于在门下省通过了。当然这诏令中书省还得重新起草。加盖上门下省与皇帝的印章,交由尚书省执行。

眼见一方大印落了下来,张允文心头终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这军改方案一下,从长安到个州县,从关中到四境,从十二卫到地方上每个军府,尽皆出现大的振动。边军、募兵、长征健儿,南衙、北衙还要加上一个宪兵,如此种种,尽数压了下来,倒是让那些精锐府兵们摸不着头脑,这军改到底要怎样改?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这报名加入募兵的府兵并不多。各处军府皆是不太积极,那些拖家带口的府兵尽皆在观望着。

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府兵这边报名加入募兵的不多,但是一批批年纪约莫十七八岁的青年却是踊跃的加入到了募兵队伍之中。

对于这种情况,李世民和众臣也无可奈何。说句实话,他们更想要的是那些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兵,而不是这些还要花大把时间来训练的新兵。

但是,这些少年的加入,却是让整个大唐军队充满了活力,并且为招募募兵做出了榜样。当那些府兵见到官府如实的将田地分出,或是在州县城中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处处住房,这些府兵终于开始行动起来,加入到已经排得长长的队伍之中了。

十月份侦察营扩编,加上军制改革,诸事混杂在一起,着实让张允文忙不过来。当他微微疲惫的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发现家中已经乱做一团,却是两个小家伙发生了矛盾,从开始的争吵到后来动手动脚,竟然打起架来。

李宇让人将他们拉开,正要训斥的时候,张允文便回来了。

“怎么回事?”张允文心头不由微微火起。自己在外面忙得脚不沾地,回到家里,本想好好歇歇,却有两个家伙来添堵,顿时让张允文有些气愤。

李宇一见张允文回来,顿时心头一喜,指着那高阳公主和李慎便道:“妾身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来的时候看见十七妹和十弟两人打成一团!”

张允文一望那二人,只见李慎身体瑟缩了一下,下意识的往一棵树后躲藏,而那高阳公主则是一脸倔强的望着张允文,一双漆黑的大眼睛里满是不平之意。

一看这二人的表现,张允文心头顿时有了个数。虽说李慎饱览诗书,可是一副书呆子气倒也十足,接人待物却是差了不少。虽说如今的高阳公主不过六七岁,但是却是倔强好胜,爱转牛角尖,也不知这性格是如何养成的。二人发生矛盾,定是李慎在什么地方得罪了高阳公主,惹了这个倔强又好胜的公主。

当下梨状隐窝便严肃的问道:“你们二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过来跟我详细说上一遍!”

那李慎看了高阳公主一眼,只见后者垂下脑袋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看了一眼四面围观的侍女和仆役,张允文面色狰狞的厉声道:“谁要是今日将这事说出去,别怪老爷无情,定将其杖毙!”

这些丫鬟仆役哪里见过张允文如此表情,顿时点头如捣蒜,然后飞快的四散开来。

霎时间,整个庭院之中就只剩下张允文夫妇和一种半大的皇子公主了。

张允文收起表情,严肃的对李慎道:“李慎,你先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李慎犹犹豫豫的看了张允文一眼,再看看高阳公主,顿时哀声道:“二,二姐夫,是,是十七妹先动手的!”

张允文一看李慎身上,沾满灰尘,眼眶之处也是微微发红,显然是挨了高阳公主一记粉拳。而高阳公主同样也是满身尘土。

“那她为什么先动手?”

“因为,因为……”李慎垂下脑袋,口中呐呐道。

“哼,男子汉大丈夫,说个话都要婆婆妈妈的,既然说了什么,就要勇于承认!瞧瞧你现在这个样子,像什么话!”看着李慎忸怩的样子,张允文不由微微怒道。

“因为我说十七妹是个没娘的丫头!”李慎听了张允文的话,终于说了出来。

张允文一听,顿时心头一软。

这时候,那高阳公主蓦地分开人群,往外跑去。

张允文见状,狠狠的看了李慎一眼:“看你小子干的好事!他可是你妹妹,怎么能这么说!还不跟我一道去追!”

高阳公主李淑,其母不详,估计在她很小的时候变离开了人世。所以李世民对其也是分外宠爱,仅仅比起长孙皇后生的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