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第33章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33章

小说: 一寸河山一寸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一瞧,对方营寨空空荡荡,蔡廷锴早就完成了金蝉脱壳的大转身。

撤至第二防线后,中日两军形成了对峙。蔡廷锴在整顿人马,准备重新再战的同时,也非常关心正拟举行的停战谈判。

是不是要割地,要赔款?那是绝对不行的,谁敢这么做,蔡某跟他势不两立。

这么想着,忽然浑身发热,喉咙口疼痛难忍。军医一诊断,才发现是煤炭中毒。

多少天终夜不眠,听报告,作决策,晚上又冷,军部的简陋房子丝毫挡不住寒气,不得不围炉取火。

时间一长,煤火过多,蔡廷锴就中了招。

打仗的时候精神紧张,不知不觉撑住了,现在稍一放松,便给你来个反攻倒算。

蔡廷锴住进了医院,医生要求十日之内不得下床,可是他哪里躺得下来。

前方战事虽停,却成了一个不战不和、不尴不尬的状态,如今日军还占领着上海一大片区域,这是军人之耻。

当总指挥蒋光鼐来看望他时,蔡廷锴紧盯着这位老上司兼老搭档,一字一句地说:如果三天之内,和战问题仍无法解决,我决定向敌人发起反攻!

蒋光鼐却躲开了他的眼睛:

凡事你都不要看得太容易,平心静气听候政府处置吧。政府要我们进就进,不要进就不进,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蔡廷锴咬着嘴唇不再说话,但是等蒋光鼐一走,他就掀开被子,从医院里跑了出来。

阅兵,检阅部队。

蔡廷锴看到,经过这些天的补充,第19路军又呈兵强马壮之势。

他再一次坚定了信心:万一谈判决裂,我仍然可以与敌再战,甚至比以前还要强。

可是蒋光鼐所说的“政府”并不一定这么想。

蔡廷锴是一个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人,某种程度上,他跟自己的部将翁照垣在性格上倒有些接近,只是更内敛沉稳一些罢了。

现在的行政院院长是汪精卫。蔡廷锴生平最讨厌这个人,偏偏汪精卫还要来前线慰问,〖Zei8。Com电子书下载:。 〗作为军事主官,不想陪也得陪。

一共陪了两个小时,对蔡廷锴来说,却犹如过了两年。尤其从汪精卫的言谈举止中,已处处流露出对日妥协的味道,这更让蔡帅甚为不快。

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蒋介石召见他了。此时的蒋介石已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全国军队的当家人。

和“文人政客”汪精卫不同,蒋氏是北伐时的总司令。军人对军人,他一定会像迎接北伐将士归来那样,开心,微笑,然后赞上一句:好样儿的,继续干。

然而没有,都没有。

蒋介石似乎并不高兴,说话时有气无力,临近会谈结束时,最后一句倒很有力,不过却是一句硬邦邦、冷冰冰的话:以后须绝对听从政府命令!

走在回营的路上,蔡廷锴忽然发现他是多么孤独。在领导、同事,很多很多人眼里,自己就是一个狂人,一个完全不顾及后果的狂人。

可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现实让蔡廷锴疼得差点要大声叫喊出来:仗不是我挑起来的,我一片赤诚,为国家争自由,为军人争人格,究竟有什么错?

四周没有回声。

就像那些天的深夜,一个人坐在炉火边。

然而那时候还有暖意,还可以运筹帷幄,现在身旁围绕着的却只有无边的寒冷和寂寞。

这种痛楚,谁能够承受?

停战谈判终于结束了,这就是“淞沪停战协定”。虽然没有割地赔款,但有一个条款对蔡廷锴来说却特别刺目:第19路军调离上海,中国不得在上海及郊区驻兵。

我们的血是不是白流了?

蔡廷锴悲愤莫名,却又无可奈何。

一周之后,在苏州召开淞沪抗战烈士追悼大会,面对着黑压压的悼念人群,蔡帅泪流满面,情难自控。

一切都结束了,生活就是这样。

在英国1964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蔡廷锴被列为世界名将之一,言其以少敌众、以弱胜强,阻击优势日军达数月之久,为世人所一致推崇。

第44章 另一片战场(1)

即使是像“淞沪停战协定”,得来也实属不易,中国驻国联代表颜惠庆出力不少。

“九一八”之后,南京政府“革命外交”面临困境。原先的外交家们躲的躲,辞的辞,外交部一下子陷入了人才荒。

此时一批曾在北洋政府供职的外交家们临危受命,被重新起用。其中有两人最受瞩目,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早年留学异域的上海人,都曾出面组过内阁。

虽然组阁的时间都不长,可你得知道那时的北洋是武人当道,在内阁里混碗饭吃很不容易,里面的人都可算是人中精灵。

两位外交奇才,颜惠庆居于其一。

他赴日内瓦出任国联代表后,很快就显示出了与前任不一样的地方。

在国联打交道,除了公开场合要能言善道,私下拉关系也很重要。一般人就是弄个包厢,请请老大帝国的代表团成员或者国联要员,这个叫做重点突破。还有财大气粗的,索性把整个饭店都包下来,能请的一次都请到,这个叫做全面撒网。

前者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些中小国家知道了没准就要拆你的台,后者是花了大钱,其效果也可能就是收收名片,大家吃完了一抹嘴,第二天脸跟名字还是对不上号。

颜惠庆的做法与众不同。

他做的比全面撒网还要过分。

请客,而且全部请。

人家一般只请代表团的首席代表,至多再拉一个副代表。

他是连秘书助手带工作人员全发请柬,一个不落。

当时的国联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了现在的联合国,但也有60多个会员国,另外国联衙门里还有一帮人千万不能漏掉。

把这么多人请去饭店吃一顿,我估计中国代表团就是把回国的路费都垫上也不够。

可这只是你的想法,因为颜惠庆根本就没打算请兄弟们上馆子。别说馆子,连街上的大排档他都没舍得。

中国代表团有自己从国内带来的厨师,中、晚饭都要做一桌工作餐。颜惠庆一想,反正桌子大(外国的餐桌比较大),几个人是吃,十几个人也是吃,干脆,别浪费了,把外国朋友都喊上吧。

其实,咱们也不要把各国代表团的同志们想得太庸俗了,人家也是在五湖四海混的,见过世面,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再好的饭店,对于他们来说,跟赴个婚宴没什么区别,那菜都吃得没味道了。

嘴里太油腻了,得换换口味啊。

那就尝尝中国地道的家常菜吧。

提起故国国粹,别的不敢乱吹,就是这个做菜水平那确实是没人能比的。粤系湘系淮扬系,你见过哪个国家的厨师能分出这么多流派的。

跟咱们比,老外做出来的那也叫菜?

来宾来了一尝,果然有滋味,有嚼头,这次吃了下次还想吃。

中国菜,very good。

对于各国代表团和国联的这些人来说,中国人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吃饭,这还是破天荒第一回,是把他们当朋友对待,既亲切又上档次。

这一招就叫做拉近距离。

后来老美也学会了,用得最频繁也最有效的是前任总统小布什,经常把人带到他的那个什么农场去吃饭。虽然吃得也并不咋样,可去的人没一个不引以为傲且沾沾自喜——总统家里我都进去过,倍儿有面子!

吃饭的时候,颜惠庆也没闲着。他问这问那,了解代表团和国联的态度,顺势套出了很多正式场合或正常渠道下很难获知的情报。

又交了朋友,又打听了消息,这顿饭就算没白请。

到日内瓦一个多月,颜惠庆以每天请一个团的速度,把该请的都请到了,该混熟的都混熟了。

由于角色进入得快,颜惠庆很快就把国联的各种程序,明规则潜规则,弄得如数家珍。

“一·二八”会战时,颜惠庆要求国联制止日本入侵,但有关提案,他没有交给国联理事会表决,而是交给国联大会讨论。

国联理事会就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安理会,国联大会等同于联合国大会,为什么不找“安理会”而找“大会”呢?

“安理会”的议事原则是需要成员百分之百通过,无论谁在其中投了反对票,决议就得宣布无效。

偏偏日本自己就是“安理会”成员。

你要告我的状,我会理你吗?

正是这条雷死人不偿命的规则,曾经让颜惠庆的前任走进过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出的死胡同。

和联合国一样,当初的国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极其低下且强者独霸的官僚部门,以至于很多弱小国家都处于投诉无门的窘境。

颜惠庆找到的办法是,避开“安理会”,直接找“大会”。

按照国联大会的规定,无论谁是谁非,中日都是“相争国”,要避嫌。中国将为此失去投票权,但日本也同样。

后者正是颜惠庆想要的。

白川从七丫口登陆后,国联大会即作出决议,要求日本停止入侵上海,这对日本政府内阁造成了很大压力,“淞沪停战协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国联大会决议通过之后,一家英国报纸的记者当场说了这样一句话:“颜惠庆可以胜过我们大英帝国最好的外交官!”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当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同时知道,就是我们这样的弱国,曾经依靠一批很强的外交家,愣是在丛棘密布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杀出过一条条血路。

1932年年底,颜惠庆参加了国联对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审议,这是一次外交大战,堪称中日外交家的世纪对决。

两位外交奇才中的另外一位,颜惠庆的上海老乡顾维钧浮出水面。

顾维钧是中国外交界的大帅哥,时称“貌美善言”,其成名之作为巴黎和会。

电影《我的1919》我没看过,只是听说里面扮演顾维钧的是陈道明。仅从形象上来看,我觉得还不是很神似。那谁最像呢?我以为是鼎盛时期的发哥(周润发)。

发哥似乎更能诠释我心目中的顾维钧:高大俊朗,义薄云天,挥舞双枪在弹雨中来去自如,潇洒果敢,身后一群白鸽扑扇着翅膀飞起落下——你只要把背景设想为外交战线就行了。

开巴黎和会那一年,顾维钧刚满30岁,但已经显示出了相当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卓尔不群的答辩能力。

当时日本想代替德国,攫取山东权益,顾维钧说了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诸位代表不是还拎不清中国失去山东的痛苦吗?

想想看吧,有一天,当你们突然失去上帝,或者上帝曾降临的圣地从地球上消失,那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家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世界末日,生不如死啊。

西方人可以不关心孔子和山东,但他们绝不可能不在乎上帝和耶路撒冷。

什么叫经典,我告诉同志们,这就是。

全场掌声雷动,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法国总理以及在场的各国代表都纷纷站起身,向年轻的顾维钧表示由衷的钦佩。

整个巴黎都轰动了。世界从此认识了这个来自弱小国家的杰出外交家兼演说家。

在国联,顾维钧和颜惠庆的对手,是日本首席代表松冈洋右。

提起松冈,这人早年的经历还是蛮可怜的,完全可以被拍成一部苦情励志片。

11岁时,松冈家便破产了。两年后,父亲把他交给做船长的弟弟,希望这个弟弟能给儿子找一条出路。

船长叔叔把他带到了美国。来到这个传说中的西方花花世界后,叔叔给小松冈找的“出路”,就是把他一个人扔在美国街头,让这个未成年的孩子自己去想办法。然后,他竟然就丢下小松冈,拍拍屁股走了。

估计这个没心肝的叔叔本身就是个不成材的东西,原本想趁此机会客串一回人贩子,把松冈骗到美国给卖了,赚点小钱花花,却没曾想有价无市,“鬼畜”不收,一气之下便把松冈给扔了。

可怜啊,才13岁,小学还没毕业呢,就这么被抛弃在异国他乡。一时间,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也是松冈命不该绝,就在走投无路之际,有一家好心肠的美国人看到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就把他收养下来。

第45章 另一片战场(2)

从此以后,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便开始了。

正是这个松冈,在日后得势后,一扫外务省中的亲美英派,促成了德意日三国同盟,并主张对美国“绝不示弱”。

也许刚去美国的那段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导致他对美国没什么好印象。

真奇了怪了,有冤申冤,有恩报恩。你不去恨那个不是人的叔叔,去怪山姆大叔干什么呢。不管怎样,人家是救了你的,又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大恩人啊。

因为经历特殊,这松冈做人做事都有那么一股子“你不惹我,我也要想办法整死你”的狠劲,经常摆出一副肌肉男的造型,很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在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