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你不知道的自己 >

第29章

你不知道的自己-第29章

小说: 你不知道的自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家乡,人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认为,一个从这个县城出去的人如果说省城里的话或者普通话,就是忘本,就是“崇洋媚外”,就是看不起父老乡亲。可能是内心深处比较认同这些看法,所以变成了学习另外一种方言的障碍。他在学英语上,读、写甚至听问题都不是太大,但却总是开不了口。
我自己本来是学英语的,却要到德国去留学。去以前学了四个月的德语,几乎跟没学差不多。德语是一种十分难学的语言,有一种说法,说学好英语要三个月,法语要三年,德语要三百年。话虽然夸张一点,但也确实道出了德语难学的实情。去了德国以后的感觉是,德国人说的简直就不是德语。特别是听与专业有关的讨论,简直一句话都听不懂。一次在跟一位教授交谈之后,他把我着实地夸奖了一番。他说,他非常佩服我的勇气,德语那么差竟然敢到德国来。夸奖得让我啼笑皆非。也许是为了不再得到这样的“夸奖”,我开始拼命地学,每天学七个小时以上,致使十年没有加深的眼镜的度数,在半年时间里加深了整整一百度。学的效果不太好评价,反正后来给一个到德国访问的市长级别的代表团当了二十几天的德语翻译,好像还没有因为我的翻译的问题而影响到中德关系。所以后来很多人问我如何学好一门外语,我都会说,最笨和最聪明的办法都是:把时间堆上去;智力平平如我者都能半年基本过关,更何况象你这样聪明的?
还有一个与外语学习相关的例子。据报载,全国中小学中共有学习不好的差生5000万。我们当然坚决反对给学习不好的学生戴一顶“差生”的帽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使他们在学习上进步,而且还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智力上的问题导致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因为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比如心理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老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等等。这与成年后在外语学习上的困难有极为相似的心理基础。
简单地说,就是你学什么东西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跟这个东西的关系怎样,或者说你喜不喜欢它。你越是喜欢它,你就可能学得越好。一位足球明星在回答怎样才能踢好足球时是这样说的:抱着足球睡觉。他表达的是他对足球的喜爱程度。如果一个人跟英语的“关系”好到可以抱着它“睡觉”的程度,想不学好可能都不那么容易了。
很多人给自己外语不好所找的理由是,“我没有语言天赋。”这显然只是一个借口。要把英语学到让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感到自卑的程度,当然是要有些语言天赋才行。比如北大教授赵元任先生这样的语言天才,他能用一个星期时间学会任何一门中文方言,说得操那一门方言的人把他当成老乡;他从未去过德国法兰克福,但能够把当地的德语方言说得完美无缺,以至于法兰克福人以为他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如此天赋,对一般人而言,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但是,只是一般地掌握读说听写,比如读读通俗小报、谈谈潜显的哲学问题、听听重要新闻、写写公文情书,或者考过英语六级,却并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天赋。你只要掌握了三千个母语的词汇,你就已经具有掌握三千个外语词汇的“天赋”了;只要你不是哑巴,流利地说一门外语的天赋也就早已具备了。
深层心理学还认为,语言和我们最深的心理结构是一样的。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最好地了解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在学习外语上有困难的人,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他可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之外,我们还可以猜测,他可能还是一个有自恋倾向的人。自恋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不管它是好还是坏。成语“敝帚自珍”就很好地反映了有自恋倾向的人的心理状态:扫帚虽然破一点,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所以我要格外珍惜它。换在学外语上,就可能是:我说的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语言,我没有必要学其它语言;外语不好是我整个人的一部分,学好了就是改变了我自己,而我不愿意改变我自己,因为我是最好的。这些想法我们在大多数情形下不一定能意识到,它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动声色却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并且把它学好,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一门技艺而已。这门技艺带给我们的全新的生活体验,已经导致了我们整个人格的震荡。它既是我们因为改变和超越了自己而产生的有益的结果,也是我们酝酿下一次改变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就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着,一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但却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2001…8…16
 
,当然是要有些语言天赋才行。比如北大教授赵元任先生这样的语言天才,他能用一个星期时间学会任何一门中文方言,说得操那一门方言的人把他当成老乡;他从未去过德国法兰克福,但能够把当地的德语方言说得完美无缺,以至于法兰克福人以为他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如此天赋,对一般人而言,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但是,只是一般地掌握读说听写,比如读读通俗小报、谈谈潜显的哲学问题、听听重要新闻、写写公文情书,或者考过英语六级,却并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天赋。你只要掌握了三千个母语的词汇,你就已经具有掌握三千个外语词汇的“天赋”了;只要你不是哑巴,流利地说一门外语的天赋也就早已具备了。
深层心理学还认为,语言和我们最深的心理结构是一样的。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最好地了解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在学习外语上有困难的人,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他可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之外,我们还可以猜测,他可能还是一个有自恋倾向的人。自恋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不管它是好还是坏。成语“敝帚自珍”就很好地反映了有自恋倾向的人的心理状态:扫帚虽然破一点,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所以我要格外珍惜它。换在学外语上,就可能是:我说的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语言,我没有必要学其它语言;外语不好是我整个人的一部分,学好了就是改变了我自己,而我不愿意改变我自己,因为我是最好的。这些想法我们在大多数情形下不一定能意识到,它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动声色却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并且把它学好,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一门技艺而已。这门技艺带给我们的全新的生活体验,已经导致了我们整个人格的震荡。它既是我们因为改变和超越了自己而产生的有益的结果,也是我们酝酿下一次改变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就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着,一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但却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2001…8…16 
温 和 的 自大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自大的和自卑的。既不自大也不自卑的人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是存在,那他也许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但绝不会是一个有生气的人。至于既自大又自卑的人就多了,这些人骨子里可能还是自卑,自大不过是对自卑的掩饰而已。
跟自大的人打交道,你要么会因为这样的人全无自知之明而瞧不起他,要么会被他的自大所夹带的攻击性伤害,总之会让你很不舒服。而跟自卑的人打交道,你可能需要十分谨小慎微,生怕一不注意就伤害了他,而且,自卑的人反抗自卑的方式经常会是贬低他人,这也会让你难受。
选择做一个自大的还是自卑的人,这的确是个问题。
据说,佛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古往今来,上下四维,惟我独尊。
佛传法四十九年,他说的很多话都被追随者视为通往觉悟彼岸的明灯。而他说的第一句话,完全有可能是所有明灯中最亮的那一盏。

()免费TXT小说下载
“惟我独尊”,这是一种很自大的说法。如果说佛性人人都有,那自大也应该是很人性的,或者说是人的一种先天需要。但是,过度的自大,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品质。即便是释迦牟尼这样法力无边的人,一自大可能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我们这里要提倡的,是一种温和的自大。它来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一员的骄傲,也来自我之所以是我的独特性,而不是因为对他人的忽略或藐视。
温和的自大是一种人格的核心之气,它打不死、拖不垮、揉不烂、捏不碎,浑然天成,无需借助任何外在证据,就在那里顽强地存在着。人格中具有这样的特质的人不会让人感到威胁,也不会惹人讨厌,反而有超凡的魅力,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这样的人同样会更经得起人世间的风吹雨打。入世越深,就越会感觉到身外之物的无常和虚妄,也许只有自己对自己的那一份满足和坚守,才是真正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东西。
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傲气是伤人的,而傲骨是我们认真地和坚强地生活的决心。
给自己一点时间和勇气,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温和的自大感的人。如果你要问:我凭什么自大呢?回答是:因为你是你呀。
2002…12…20
心理压力
压力首先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和躯体的感受。胎儿在母体内的成长发育,就要承受四面八方的压力。自然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更是一个需要经受巨大压力的过程。专家们曾经认为,狭窄的产道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障碍,因为如果产道再宽大一点,人脑的容量就可能再大一些,人也就会变得更聪明一些。但是,现在专家已经不这样认为了。现在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婴儿出生时被挤压的过程,就象是一次心理的和躯体的按摩,有助于激活其全部的心理生理功能,增加其对疾病的耐受力。统计数据也表明,自然分娩的孩子,比剖腹产的孩子总体上要健康一些。
躯体能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有形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压力的来源、大小和逃避的方式。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逃避的方法也很简单,下车就可以了。而面对心理压力,就没有这么简单。心理压力经常给人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无处遁形。
心理的压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如未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考试、必须面对的冲突,等等。这些压力的来源,我们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这些心理压力的大小,虽然有一些客观标准来衡量,但归根到底,它们对人的影响,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样一件事,在某些人眼里,简直不足挂齿,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与一个人的人格大有关系。那些对自己要求过多、过严的人,就容易把小事放大,小压力也就成了大压力。
一般说来,构成心理压力的事件,多半都是坏的事件。但是,好的事件,一样可以变成巨大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如职务的升迁。虽然职务升高之后责任和工作量都可能增大,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心理压力的增加可能与责任和工作量的改变不成比例。他们很可能较快地就被心理压力压得寝食难安了。
好事之所以会形成心理压力,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平衡被打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这两者之间会有一些差异,理想的自我一般会比现实的自我要更好一些。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谓“好事”只是好到接近理想的自我时,那承受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好事”好到了远远超过理想的自我,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最大的麻烦在于不相信,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竟然配得上这样的好事。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不太相信自己这个要饭的和尚能有如此好运,以至于有一次在花园里得意忘形,对马皇后说自己怎么就当了皇帝,大有觉得自己不配的味道。事后为此后悔,要杀掉当时在旁边听到了他说那些话的人。这就是把内心的压力转化为攻击他人的极好的例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暴虐的皇帝之一,原因就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并且把这种不信任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不相信自己,于是杀戮就成了对抗来自想象中的、不被信任的心理压力的工具。
即使没有大的事件发生,普通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只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身处其中的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人际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相互竞争,希望自己比别人表现优异;控制他人而不要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