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谢陛下隆恩,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郭桓高兴的接受了,掌印太监,这个位子,可难得,宫的二十四衙门,才二十四个掌印太监呢,他如今也是掌印太监了,这,皇帝果然慷慨大方,跟着皇帝的人,都有出息,果然没错。
杨改革点点头,看着这个小家伙,自己或许得再弄几歌了,让他再去“感动”人了,歌曲,在特定的环境下,确实能起到很多东西不能代替的作用。如果自己要光凭着银子收买毛龙,收买毛龙的部下,这个银子,可谓是海量,还不见得讨好,比如历史上的崇祯,花巨资供袁崇焕练精兵,结果,这支精兵差点变成袁崇焕的私人部队,在野猪皮进关的关键时刻,居然会掉链子,扔掉崇祯自己跑回关外,这就是典型的悲剧。光靠银子,显然,虽然很重要,但是有时候会很不靠谱。杨改革坚信,自己不会,也不应该犯历史上崇祯的错误。
杨改革想了想,已经给这个小家伙定下了几个目标了,一个是明末的关键人物,和毛龙一样,有着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甚至比毛龙改变历史的能力更加强力一点。另外就是杨改革准备派合唱团到陕西去一趟,为灾民搞点慰问演出,凝聚一下人心,减轻陕西灾害的压力。虽然陕西很大,但是,却只需要在几个固定的地方表演就行了,因为赈灾是跟着河走的,只需要在一些大河的交汇处,移民的安置点进行慰问就行,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凝聚人心的效果。
“好了,你在外也奔波了几个月,倒是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下去休息吧,待过几日,朕再寻你,再作一些好听的歌,能感动人的,功劳,可不止这些,呵呵,要加油,知道吗?……”杨改革笑着结束了了这次接见。
“奴婢遵命,奴婢告退。”郭桓欢天喜地的走了。
“等等……”杨改革喊道。
“奴婢在。”郭桓准备出去,听见皇帝叫自己,又停下来,恭敬的答应。
“朕差点忘记了一件事,这次,不光是你有功劳,合唱团的其他人也是有功劳的,有功必赏,朕差点把这个忘记了,大伴,赏小郭子一万两银子,小郭子,这一万两银子,你自己拿去,给合唱团的人都分润一点,作为这几个月长途奔波的奖励,是朕的一点心意,为朕办事的人,朕是不会亏待他的,对了,那几个领唱的,可以多给一些,要多加照顾一些,这个,你就自己把握,别亏待合唱团的人就是……,朕将来,还有重用……”杨改革又补充到,艺战线的特殊用途,杨改革如今也算是深得要领,对待艺战线,杨改革是比较看重的,可不是普通人认为跳个舞,唱个歌那样简单。当年“四面楚歌”压垮了楚霸王军队的抵抗信心,自己也是一曲拉回了毛龙,这艺战线,绝不是嬉笑娱乐那样简单。
“奴婢谢陛下隆恩。”郭桓再次欢天喜地的磕头,一万两,皇帝果然如外界传闻的那样“不差钱”,手脚大方,谢恩也格外卖力。
……
郭桓走了,杨改革拿出密匣,翻开里面的信件,这是毛龙给自己的密信,每隔一段时间,毛龙就会写一封密信给自己,说说自己最近在干什么,有什么想法,汇报一下思想工作,工作动态什么的。
毛龙刚拿到密匣的时候,还滑溜得不得了,还有点偷奸耍滑的意思,以为皇帝年轻,好忽悠,朝又没有什么明事理的大臣辅佐,所以,也就有欺心的打算,在信还老是跟皇帝鬼扯,毛龙刚开始得到皇帝每个月拨下来的银子的时候,还嘲笑过皇帝太嫩,不当家不知道油盐贵,拿皇帝的银子很开心,不手软,给皇帝办事,却是打马虎眼。
后来,慢慢的,开始领教到皇帝的厉害了,从京城传回的关于皇帝的种种,让他越来越不敢再皇帝面前卖弄,装傻,开始真心对待皇帝,写信也是毕恭毕敬,踏踏实实。皇帝每个月给他八万两银子,每年百万两银子,他本来以为皇帝不会过日子,用钱太撒,那里知道,皇帝没多久就弄出一个千万两白银赈灾的事,这件事,让他对皇帝的看法改变了,原来,皇帝每个月给他八万两,根本不算什么,皇帝根本就“不差钱”,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皇帝很傻很天真,很嫩好忽悠。
最让毛龙无语的就是皇帝派了一个什么慰问合唱团,一歌,唱得他东江镇的军民个个当场嚎啕大哭,民心、军心彻底的变了,他毛龙除了顺从民意军心,跟着皇帝干之外,再也不敢打不三不四的主意了,皇帝说要练精兵,他就练精兵,皇帝是或要把军队分成几个级,他就分成几个级别,皇帝说要做生意,他就做生意,反正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干,毛龙觉得,皇帝实在太厉害,如果自己再不收敛一点,怕怎么死在皇帝手里还不知道。
杨改革好几天没给毛龙回信了,回信的内容,杨改革一直无法确定,今天,见到了郭桓,杨改革写信的内容,才确定下来。
杨改革写信飞快,用硬笔,在“印钞纸”上面飞快的写着字,做皇帝的,享有一点特权,搞点特殊,奢华一点,也不算什么,这种办公环境,和后世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写完了信件,杨改革以密匣封好,交给王承恩,道:“大伴,送往毛大帅那里。”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
“再给兵部下道旨,着调东江镇毛承斗,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入京接受训练,毛龙以前上了一道奏疏,里面有这些人的名字,朕都用红笔做了标记,你抄下来即可……”杨改革信里写的就是这些东西,准备以密匣和毛龙通通气,兵部的调令会迟一些时间到,让毛龙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以前就和毛龙说过,会调他那里的军队分批上岸接受训练,以便日后和东虏决战时候,大家互相之间有一个很好的配合,再者,日后军队里升官,也是要走新军学堂这条路的,日后即便是各卫所的舍人,也得在新军里接受训练,才可以袭祖上的官,所以,杨改革让毛龙自己选一批值得培养的人送到新军里来“深造”,杨改革惊喜的现,这批人里,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有历史上毛龙手下的“三王”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杨改革毫不犹豫,就点了这些人,当然,为了做掩护,也还有其他一些人,至于毛承斗,那是因为他是毛龙的儿子,也有押作人质的意思,以现在杨改革的强势,毛龙不敢不答应。
“……奴婢遵旨,这就去办。”王承恩答应下来。
吩咐完事情,杨改革用手砸了砸拳,眼睛向上望了望,天空湛蓝,万里无云,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天气。这三王加上毛龙的儿子,自己好好的培养一下,日后,怕是自己的铁杆大将,他们日后能给野猪皮卖命,没有理由就不能给自己卖命,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光的,自己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展现自己的光芒,总会光,自己这个正牌子的皇帝一心要栽培他们,他们还能脱得了自己的手心吗?嘿嘿,日后,三王大战野猪皮,或许就会在这个历史上上演。自己不会犯历史上崇祯的错误,一味的依靠官,打压武官。
【有书友说书的进展太慢,太拖沓,说实话,我自己也感觉到了,除了书里面的太多线索需要写明交代之外,写作没动力也是一个很大原因……,唉,想办法,加快度吧。这本书是没希望拿到月票奖了,也不求月票了,大家有能力的就订阅一个吧,没能力的订个订也感谢。今天是端午节,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过一个好端午。】
第三百三十七章风起
第三百三十七章风起
崇祯元年七月,陕西澄城县西北,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在整齐的行进着,这支队伍,有三十多辆偏厢车,除了这些偏厢车,还有近四百人的骑兵,整支队伍,都在默默前进,严肃而认真,不时的有骑兵飞快的奔驰而来,旋即又奔出。
七月的陕西,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道路上,尘土飞扬,士卒们踏起来的灰尘,似乎也被太阳蒸了起来,缓缓的升腾着。
这支队伍,就是杨改革派到陕西的新军。陕西白水的王二杀了知县王斗耀造反,但是害怕官军围剿,于是,躲进了白水县以北的洛水,在洛水以北的大山里,和官军玩起了躲猫猫,时不时的从大山里钻出去,攻几个寨子,抢几个大户,成了白水附近几个城的山大王。
杨改革把新军的目标定在王二身上,不是因为王二杀了个知县,要给这个知县报仇,也不是因为陕西巡抚拦截报造反的消息而杀巡抚造成了多大的动静,关键在于,根据历史资料,这个王二只有几百人,也就是说,可能青壮不过两百人,也就是说,这是一群标准的“农民军”,没有严格的组织,没有高效的杀伤武器,没有战斗技巧,按照杨改革的说法,能给自己对手投送的“伤害”,实在是有效,是一支比炮灰还炮灰的部队,杨改革有意让新军练练手,不惜遥控指挥陕西巡抚动用一冲步兵营,一冲骑兵营,一共一千二百多人的围剿队伍,为的就是练手。【车营的配置是一百人配四辆车,车营是个大称呼,车营包括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两个大兵种,炮兵包含在步兵营里,在这里,以一冲步兵子营配一冲骑兵子营组成一围剿支队。再,以前在增援陕西的时候说的是五千人,应该是一个车营的人马,六千多人,不然不好配置。】
新军大部人马,则直奔陕西绥德州,根据皇帝的指示,陕北遭灾严重,可能是造反的重区,所以,新军直接开到了绥德,这个日后农民造反最先大爆的地方。吴三桂则带着这一支新军,直扑陕西白水王二,为的就是完成皇帝陛下的交代,让新军率先在陕西白水王二这里练练手。所以,即便情报显示,这个王二只有几百人,青壮可能也就是两百人的样子,但是,吴三桂依旧是按照最严格的新军条例执行作战纪律,哨探远远的放出,探听消息,整支队伍及其严肃认真,时刻准备战斗,没有因为对手是一些“菜鸟”而放轻松,这场战斗的规模和激烈程度虽然不大,但是,却是新军的第一战,许胜不许败,败了,他们这支新军,怕是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吃得好,穿得好,训练严格,饷银最高,从不折扣,如果打仗还不行,怕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样高的饷银,这样好好的待遇,怕是不值当的,所以,众人的神情肃穆,专注,没有因为吃灰而埋怨,只是按照训练的步伐,紧跟上去。
吴三桂骑着高头大马,跟随着队伍,时不时的跑到地势较高处,拿着望远镜去观察前方的高山,观察山里面的动静,观察得仔细而认真,虽然对手仅仅是几百个吃不饱饭的农民,但是,吴三桂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皇帝对新军倾注了多少心血他是知道的,皇帝对新军寄予的厚望,他也是知道的,皇帝对他的期望,他也是明白的,他这个新军老大,如果在这新军第一战里,出了差池,怕什么前程,帝宠,统统都要泡汤了,所以,尽管七月的天气炎热,吴三桂依旧是一身戎装,严谨而认真,丝毫不敢松懈,只有彻底的胜利,他才有资格放松,如今,绝对不是放松的时候。
主官丝毫不放松,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官军们也不敢说什么,所以,整支队伍严肃,严谨,没人嬉笑埋怨。
吴三桂带着一点焦虑的骑在马上,收了望远镜,刚刚,他一直都在观察山上的动静,没有现什么异常,这才放心不少,什么埋伏山道两侧,一声炮响,人马从山杀出的事,经过他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了,哨探也没有现异常,表示,可以进山了。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可是,他依旧是焦虑得很。
自从他靠近陕西以来,就现,这地,是越来越干旱了,即便是官道两边的田地,也大部分干旱了,不少地里裂开的裂缝,可以把脚伸进去。陕西干旱的程度,远他的想象,他如今也明白皇帝为什么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用一千万两银子去赈灾了,为什么要移民,而不是原地救济了,也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派他们到陕西来了。这种程度的干旱,据说还要干旱十几年……,他是不敢想下去,这里的人,除了造反,怕是没有其他的路了。
不过幸好,还有皇帝的移民,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出了一个五百年一出的圣明天子,以一千万两银子的规模移民百万人口,要给陕西的老百姓一条生路。
赈灾,移民是好事,可是,吴三桂他也知道事情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吴三桂也明白他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这种程度的干旱,造反的事,不用考虑,必定是干旱到哪里,造反到哪里,即便是有百万移民,但是,造反的事,仍然是不可避免,吴三桂明白自己的任务,就是把敢于造反的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个世界很残酷,是地狱,虽然还有一条通往天堂的路,但是天堂有路你不走,那就只有请你去十八层地狱了,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