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20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20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氚姿鸵痈实刍ā;实廴绻歉銮罟獾埃得骰实凼歉霭壮眨换崤樱齑砍季醯茫约悍炊美牖实墼兜悖挡蛔蓟实勰翘炀徒凶约壕枰幽兀坏牵绻实鄄徊钋崤怯质橇硗庖换厥铝耍齑砍季偷锰先ィ呕实刍斓阋踊ɑāH说男睦砭褪侨绱说钠婀郑寺蛘遣宦虻男睦恚彩抢洗沉恕�

众勋贵一听成国公说这话,当下就“教育”起来。

那个说话比较老成一点的,笑了笑,道:“国公,这话可就说得不靠谱了,谁缺银子,陛下也不会缺银子,你如今出门随便扯住一个人问问,说陛下没银子,你看他信么?你见过能拿出一千万两银子去赈灾的皇帝吗?你见过补军饷,一次四百万两不二话的主吗?没有,也就如今的陛下才有如此大的手笔,说实话,我等可都小瞧陛下了,陛下的心,装得有天下啊想弄点钱,容易得很,富有四海,可不是吹的……不似我等这些个苦哈哈……”

其他勋贵立刻跟进,纷纷替皇帝辩白,如今,及连最死硬的人,也都相信,皇帝不缺钱,干什么事没钱了找皇帝,皇帝就会拿银子出来,这事,已经屡试不爽了,以前还闹过一出笑话,东林那帮子人,设计“陷害”皇帝,让皇帝免了一年的白粮,以为自己占了皇帝多大的便宜,以为自己耍了皇帝,还偷偷的摆宴席庆祝了好几天呢,说皇帝不懂事,结果,转眼没几天,皇帝就弄出了千万两白银赈灾的事,东林那帮子人,灰溜溜的再也不提这事了,这事,也成了官场上的笑话。

“唉……,算了,不说这事了,不说了,头疼……,说点别的吧……”朱纯臣给一众勋贵说得头昏脑胀了,连忙告饶。

“说什么别的,今天除了这丢银币的事,还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事?嘿嘿,要我说,不如说说那丢的几十万银币,陛下会怎么办吧,是丢了就丢了,还是让锦衣卫去追回来。”一个勋贵立刻提议道。

众人也来了兴趣了,一次丢几十万个银币,这些银币,已近过这里很多人的家当了,所以,这事,对大家都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咳,这事还用说?明摆着的,肯定得出动锦衣卫嘛,锦衣卫是干嘛的?那些屁民见锦衣卫来问,还不吓得把银币拿出来,丢的那几十万银币,转眼又要回去,谁吃了豹子胆,想到镇抚司里走一遭?”

“这事,我看未必,锦衣卫如今,好像也讲什么‘明’了,不像以前,动不动就拿人,今天押送的不也是锦衣卫的么?还不是丢了银子?嘿嘿,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这狗,是没了牙啊”一个勋贵毫不在乎锦衣卫,开口就把锦衣卫比作狗。

“唉……,话不能这样说……”立刻又人劝解。

朱纯臣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虽然让大家说别的,但是,自己心还在这股票上面。一个人喃喃自语的说道:“不差钱,不差钱哎……”

有人见朱纯臣一个人在那里呆,好像还在念叨着什么,问到:“国公,还在念叨那股票的事呢?”

“唉,不是,……”朱纯臣立刻否认,想了想,然后道:“……哎……,听说,最近可有个新消息,大家知道吗?”朱纯臣想起什么来,立刻用来转移视线。

“哦,国公可有什么好消息?”众人问到。

“听说,如今,有人专门在宝源局换银币,然后卖到山西,山东,陕西,甚至湖广,听说,这里面获利极大……,大家不知道听说过没有?”朱纯臣对钱的消息很敏感,最喜欢钻钱的消息。

“这事?确有其事,是东林那帮子人在搞鬼呢,他们叫了一群江浙的商人,专门在宝源局用收来的散碎银子换成银币,这里面,据说,有好几份的出息呢,不过,我们这些勋贵要玩这个,怕是玩不转,没本钱,这事,要本钱大才行,十几,几十万两银子,根本赚不了钱……”一个消息灵通的人士,爆料到。

“哦,还有这事?怎么就只有东林那帮子人和江浙的商人才能玩得转呢?我们勋贵为什么就不能掺一脚?”朱纯臣立刻追问,这赚银子的消息,他是最在意的。

“咳……,国公,这事,您就别想了,别人玩,那一次就是上百万两银子,没有几百万两银子做周转,这事,玩不了,我们这些个勋贵,看着表面光鲜,其实,和那些人一比,就算不得什么了,还不敌别人小手指粗呢。”那个消息灵通的勋贵继续爆料,也埋怨起来。

“那这里面,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啊?”朱纯臣立刻刨根问底。

“这有何难?如今的银币,谁不喜欢?谁不用它?铸造的精美不说,还一样重,关键是它能吹响,这就做成了一绝了,还可以用来缴税,所以,如今,倒是比散碎的纯银还值钱呢,散碎的银子,一是成色需要估量,二是还得称重,剪碎,称来剪去的,麻烦,用着也掉价,所以如今,银币这东西,很受欢迎,三就是,你用散碎银子缴税,还得收火耗呢,用这银币,据说,就没有火耗……”

“这个本国公知道,说重点的……”成国公见这人说废话,就打断到。

“……,关键也就在这里,天下只有南北二座铸币的地方,所以,要使银币,就必须到这两个地方换,山西,山东,陕西,河南,这些地方,多少散碎银子得换成银币啊?那帮子东西,不是好东西……”那个人说着说着,就骂起来。

“我说,你到底是把关键的说出来啊怎么倒腾银币赚钱。”朱纯臣急了,问到。

“咳,看我这记性,倒腾银币赚钱,其实也简单,在外地收别人的散碎银子,因为散碎银子成色不好,又是散的,所以,在估价的时候,会稍微估低一点,特别是收有些穷鬼的散碎银子,更是估得低,在宝源局换银子的时候,估价是正常的,不亏宝源局就是,这其,刨去宝源局该得的,剩下,就是那帮子东西的……”

“可是,本国公怎么觉得,用散碎银子也可以,干嘛一定要换成银币?散碎银子虽然不好看,也不体面,可是,也能用不是?”成国公不解的问到。

“呵呵,这个国公可就不懂了,别的不说,光说这缴税,就有大学问的,以前缴银子,官府还得把散碎银子融成银锭,好跟上面交差,如今,都使银币了,自然就用不着融了,这火耗自然是不交了,这火耗至少是二成,四五成也司空见怪,但是这兑换成银币,火耗最多一成,甚至几分,您说,这不是省了一大笔钱么?所以,那帮子东西,看准了机会,下手了……”

朱纯臣还是没太懂,问到:“可是,这火耗是有了名的,是官府衙门堂官的私钱,要是都不交火耗了,那那些堂官们吃什么,喝什么?虽说银币可以缴税,不缴火耗,可是,地方堂官,怕是不会轻易放手啊”朱纯臣不解的问。

“哦…,国公可就不懂了,这火耗,向来有些人,就可以缴得少,或者是不交的,如今,有了银币这东西,自然是不会再偷偷摸摸的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再说,朝廷里的那些人在里面倒腾赚钱,下面那些地方官,还能顶着干不成?这乌纱帽还要不要?”

“这倒也是……,那那些堂官们,恐怕……”朱纯臣似懂非懂。

“嗨,国公还怕他们没吃的?那个当官的不是把地皮刮掉一层,没了火耗,难道就不当官了?”

“那倒也是……,他们的事,不说也罢,也罢,……那咱们怎么就不去试试呢?这可是个好机会,他们能做的,我们勋贵为什么就做不得?”朱纯臣提议道。

那个人立刻垂头丧气起来,道:“国公还是消了这个念头吧,这生意,动辄百十万两银子,周转极快,才有赚头,要靠我们勋贵的那点家当,就是把裤子当了,也凑不出那样多钱啊别人一出手就是几百万两银子,才可以赚几分利润,靠的就是量大,周转快,我们要是凑份子倒腾点钱,那个赚不了什么,我们啊和那些个江浙的商人,根本没法比……,唉,那些个东西……,不是个东西啊”这个人一说到江浙的商人,就恨得牙痒痒。江浙的商人抢了他们太多的饭碗,可是,正经生意又干不过别人,歪招也不太起作用,别人在朝,都是有人的,搞不好一通奏疏狂轰滥炸,连勋贵的帽子也没了。

说到这个,这些个勋贵,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如今,光靠地里的那点出息,是过不上好日子的,只有倒腾点生意,才可以多进项一点,可是,生意上,老是受到江浙那帮子商人的打压,一说到他们那些人,这些勋贵,个个觉得晦气。

一群人还正在出晦气,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狂奔进来。

“国公,大事了,大事了……”顾不得什么体统不体统,那个管家高呼道。

“出了什么大事了?这样大惊小怪的……”朱纯臣心情本来就不好,脸色更加差的训斥道。

“是,是,是,国公,真的出大事了,宫里刚刚传来消息,陕西要造反了,陛下正召集重臣去平台议事呢……”这个管家本来是在等宫里的消息,等的是关于那个银币的事,到底怎么处理,成国公要看皇帝的举动来推测皇帝是不是讹他呢,那里知道,这个管家等到的不是银币的事,而是陕西造反的消息,立刻狂奔过来。

“陕西要造反?真的假的?”成国公也是惊讶的问到。虽然造反的消息时常有,但是陕西如今是一个敏感的地方,那地方皇帝丢进去一千万两白银不说,更是连心腹也派过去坐镇,更是还派了新军,可以说,皇帝对那里下的本钱,相当的厚,也就是说,一旦造反,那个地方就是个火药桶,规模会相当大,如今听说要造反,当真是有点惊讶。

“回国公,绝对没错,据说,是有人串联着,明天,也就是处暑这天,要共同举旗造反,要来个遍地开花呢……”这个管家把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你是说,明天才造反?这……,这是怎么回事?”不光成国公感觉到奇怪,其他勋贵,个个莫名其妙,要是知道了什么时候造反,这还叫造反吗?

“回国公,是的,据传回来的消息说,是陛下的新军里一个叫吴三桂的从陕西白水送回来的消息,因该是可靠的,陛下如今,正召集重臣,要在平台议事呢。”

众勋贵个个惊骇,惊骇的不是造反本身,而是觉得不可思议,连大规模造反这种事,都可以让皇帝提前知晓,不得不说,那个梦有神人帮助的传说,越的神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各人的选择

第三百四十五章各人的选择

七月二十二。

平台。

杨改革也正在召集自己的重臣,准备商议一下陕西的事,不管怎么说,这样大的事,自己不可能躲在家里一个人去操作的,得调集各方面的力量,集众人的智慧。

如今来的人,是这个帝国核心的掌管者。

平台里,比外面凉快一大截,杨改革受不了炎热的天气,于是,降温,就成了宫里一项大事,皇帝走到哪里,温度必须降到那里。

内阁,尚书们,在外面走出了一身汗,才进平台没多久,身上就干了,说不出的爽快,大臣们,也羡慕皇帝会享受。

“陕西的事,最终还是来了啊朕虽然早已做了准备,不过,没想到,还是来了啊”杨改革见人来齐了,先叹息了一声,这历史的惯性,实在是强了些,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惜,依旧未能阻止历史的脚步,当然,历史还是有一些偏转的。

“陛下,不用太过担心,文有徐子先在陕西移民,武有陛下的新军在那边,应该是万无一失的。”施凤来劝解道。

“是啊陛下,不用太过担心,……天佑我朝,如今,让我朝提前得知了消息,可以从容对应……”张瑞图也如此说道。

重臣们也是纷纷劝解皇帝,皇帝的脸色好像很差,好像受了很大的打击,在众臣看来,皇帝为陕西耗费了无数的心思,结果陕西还是有人造反,这对皇帝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

“陕西的事,是有所准备,不过,朕还是不希望生灵涂炭啊一旦这些人裹挟了大量的灾民,这事,又是个麻烦事啊”杨改革不住的叹息。自己穿越过来,面临压力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陕西造反,为此不知想了多少办法,事到头来,更是患得患失。

“算了,孙师傅,还麻烦先把陕西的情况说一下吧……”杨改革感慨了一番,心思逐渐的转变过来,开始忙碌正事了,开始吩咐孙承宗介绍陕西的情况起来

“遵命,陛下。”孙承宗如今,也回城了,开始全力替皇帝运作参谋部,替皇帝出谋划策,风已经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替皇帝听风,看风。

“……目前得知的消息,重点是府谷……”孙承宗开始拿着指挥棍,在平台那个硕大的沙盘上面,讲解陕西的局势,其他的众臣,围了沙盘的差不多三边,空出一边多归皇帝一个人站。“……也就是说,这次干旱,遭灾最重的陕北延绥地区,这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