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世家庶女 >

第146章

世家庶女-第146章

小说: 世家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小腰板立起来,他才安分了。

云妈妈就笑着道:“这个月份的孩子,坐不稳,却巴不得自个儿坐。”

端着茶点进来的香桃听见,就笑道:“昨儿把衍哥放在床上,他滚来滚去,竟想自个儿爬着去拿桌子上的东西呢!”

衍哥马上就半岁了,时间过得真快。明玉抱着他到窗前看从后面伸过来的槐树枝,恰好那槐树枝上两只鸟儿上下跳跃。衍哥看着欢喜,挥舞着小手臂要去抓,惹得云妈妈、香桃也笑起来。

周嬷嬷进来说话:“王福进来了。”

明玉把衍哥交给云妈妈,问周嬷嬷:“夫人和夏老还在抱夏说话?”

周嬷嬷点头,叹道:“奴婢刚才瞧了一眼,两个人眼眶儿都红红的。正说起老爷、太老爷的坟墓。”

从直估出发时,是打算在今年清明前赶到南京,怎奈明玉生了衍哥,要在清明赶到,从京都出发就要提前,又怕衍哥年纪小受不住。后来到了淮安,就想着在南京住到明年清明,可是……兴许夏老哪里能打听到些什么。

明玉朝周嬷嬷道:“让王福也去抱夏,我马上就过去。”

别的先不论,把庄子的事解决了再说。

明玉理了理衣裳,到抱夏时,秦氏去侧间净面整理妆容,夏老见明玉进来,就忙跪下行了大礼:“老奴给少夫人请安了。”

明玉忙上前搀扶他起来:“我年轻,哪里受得了您老人家这样的大礼?快起来坐下说话吧。”

夏老慢慢站起身,道:“今儿第一次见少夫人,礼却不能废。”

等夏老坐下,菊香、菊影重新上了茶,明玉便将王福介绍给夏老认识。两个人,一个是楚家的旧扑,一个是少夫人的陪房,都对彼此很是客气。王福更是谦虚,在夏老面前不敢表露出丝毫自大,客气中又多了几分恭敬。

等秦氏整理了妆容进来,就说起正事。

夏老虽年纪大,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南京,对南京的地价自然清楚,王福也已打听过,算了帐下来,一处庄子四千多两。因他说的这一处最大,另外两处却无需这么多,三处加起来一万两多一点儿。明玉带了两万两银票来,买回了三处庄子,要在城里买一处宅子也尽够了。

地契在手里,接下来就等楚家的人和杨老爷一道去趟府衙,这事就算是搞定了。

既然答应了要给银钱,秦氏就让明玉去取了来,今儿时辰晚了,明儿再去趟杨家,没得又被杨家那婆媳三个洗脑。

想到这里,秦氏却忍不住笑起来:“杨夫人还是从前那么个样子。”

夏老却蹙着眉头,道:“无需那么多,另外两处是杨老爷出面买回来的,钱咱们自个儿已出了。”

秦氏和明玉皆愣住。

夏老遂将前因后果细细道来:“夫人是晓得的,老奴从前在铺子做管事,后来老爷才叫老奴去了庄子上。去时,老爷就给了老奴一笔银钱。那庄子虽在杨老爷名下,实则进项杨老爷却一分也不要。后来老奴瞧着杨家日子艰难,杨老爷一时又无别的法子,才收了几年的,等杨家慢慢好起来之后,杨老爷就一分也没拿了。这些年的积蓄都存着,今年年初,杨老爷找了老奴,老奴才晓得夫人、少爷们要回来……”

另外两处,虽是杨老爷出面买下来的,其实钱已经给了。想必,杨夫人、杨大奶奶、杨二奶奶也都知道。

明玉迟疑着问道:“杨家这两年如何?”

夏老却不大清楚:“老奴几乎都在庄子上,逢年过节才进城请安。倒是听说杨大爷这几年买卖做得不错,杨二爷也在城里开了一家酒楼,听来生意也还不错。杨三爷上前年成亲,娶了松江府木家的姑娘,在南京住了一年,带着杨三少夫人去松江府做买卖去了。”

说到这儿,夏老却忍不住细说:“木家就是从前做瓷器的,咱们老爷也买过他家的货,据说这些年生意愈发做的大了,可惜木老爷膝下单薄,家里统共就这么一个女儿。”

这般说来,杨三爷岂不是做了上门女婿?不对,若是上门女婿,也就不会在南京住。

“……木家就这么一个女儿,等双老百年之后,东西也都是这个女儿继承了。”

秦氏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倒是一点儿也不惊讶杨家这般行事。明玉也算是明白了杨夫人打着什么主意,这个杨家还真是有趣。杨老爷刚正不阿,其他人却完全不一样。

说了一会儿杨家的事,总的来说,杨家和楚家一眼,都比不得当年,但杨家还不至于如杨夫人她们三个说的那么艰难。

说完了杨家,话题回到庄子上。夏老有两个儿子,早些年也在外头做些小买卖,后来夏老年纪大了,长子回来帮着打理庄子上的事物。次子在城边区开了个小铺子,都已娶妻生子。夏老本来是掌柜,眼下上了年纪看不出什么,但就凭他说话,就足见是个精明的人。要不,他也未必还留在庄子里,只怕早就同秦氏身前以前那些一一样早被撵走了。话说回来,他能立下,自然也有杨老爷的缘故。

可另外两个庄子,却没立即拿大说安排自个儿的儿子打理。两个儿子,长子帮他,次子也能养活自个儿,用不用他们都无甚要紧,当然,若要他两个儿子回来,也不过一句话的事。其次,他又说自个儿年纪大,长子年轻,比不得王福老练还请王福点拨,态度谦虚恭敬。

夏老比杨老爷岁数还大,今年已七十岁,作为仆人,成亲一般比较迟,却也在二十多岁就娶妻的,他的长子也已四十来岁,孙子都十来岁了,只怕比王福年纪还要大一点儿。

庄子如何管理,还要和秦氏商议,虽然王福得到重用,毕竟对南京不熟悉。夏老这般忠心,少不得是要用他们了。这一点只怕夏老早就想到了,这个人年纪大,头脑却还清晰精明。当年的事,秦氏所知的都不多,只晓得个大概,也不知道他知道多少……

说了两盏茶功夫的话,已到太阳偏西,夏老住在城外庄子上,要回去已来不及,明玉吩咐菊香、菊香去外院收拾一间屋子,王福客客气气地请他去了。

明玉和秦氏说起话来:“娘,您看我们明儿给多少一笔钱?”

秦氏道:“这三处顺利拿回来就不易,虽算下来是四千多两,就给个整数吧。”

明玉心里却有另外的想法:“不如咱们先给三千,后面以后补上如何?毕竟没到年底,进项还没出来……明儿一早叫王福去钱庄兑换成小额银票。”

虽然与杨家人只接触了一两天,可明玉实在担心,那天不留神就被她们洗脑成功了。那杨二奶奶管着家里庶务,自己却也在外面开了铺子。她和秦氏住的三间大屋,里面的东西只怕都是她铺子里的。虽看着簇新,有些却已是早几年淮安都不流行的花样。杨二奶奶还说南京开铺子赚钱,问明玉要不要开铺子。

明玉确实想开铺子,用她自己的嫁妆银子,可眼下却没那个功夫。再者,她要开铺子,也不一定非要盘下杨二奶奶的铺子。

秦氏更了解杨夫人的性子,笑着叹了一声,点头道:“就这么办吧,咱们来来去去也花了不少钱。”

何况,等楚云飞回来,时机成熟,户籍也要迁回来,到时候还要买宅子,倘或不买现成的宅子,也要寻个适合建宅子的地方买下地皮修房子,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第二天一早,秦氏、明玉过去请杨老爷出面去一趟当地的府衙,那地契上是楚云飞的名字,因楚云飞本人不在,就由秦氏出面。自然,在见杨老爷之前,先见了杨夫人,秦氏将数额大小不等,足足三千两的银票送到杨夫人手里。

杨夫人起先还矜持,说了一通不好意思收下的话。后来秦氏又说了现银没那么多,年底庄子进项来了就补上的话,杨夫人这才无可奈何地收下了。

外头天气热,衍哥离明玉久了就不乐意。虽然明玉也不乐意留在杨家,但杨大奶奶、杨二奶奶实在太热情,杨夫人陪着秦氏出门去了,杨大奶奶将明玉领到她屋里说话。

虽然已略采取措施,但还是略有失算,杨大奶奶、杨二奶奶大概觉得三处庄子的钱都会给,算下来一万多,现在给了三千,年底补上七千。她们也晓得楚云飞从军,但军队里能有多少俸禄?若单靠庄子的话,要好几处庄子才能余下这么多。倘或一年庄子进项这么多,这些多年,也积存了不少。

于是乎,杨大奶奶就说了好几家近些年做远洋买卖发家的,虽不如当年的楚家,赶不及如今的徐家,却也极有赚头。可出海一趟不容易,货物少了,即便赚钱也有限,总之投入越多回报越大,可他们杨家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那意思是要明玉入股。

明玉涩笑道:“其实我们本来打算是把直估那边的庄子卖了,要搬回来的话,直估就离得太远。只是,去年并未寻着出价满意的买家。我和婆母先回来看看,多亏了杨伯父,要紧的三处庄子才能这么顺利就买回来。”

说着就满脸感激,起身朝杨大奶奶福了福。

杨大奶奶、杨二奶奶装着不晓得另外两处是夏老拿出来的钱,明玉就因此反将一军,杨老爷说买下就买下,眉头都没皱一下,杨家哪里就拿不出多少钱?

杨大奶奶如何不明白明玉的意思,只觉脸颊滚烫。而明玉,眼神清澈,神情真诚。杨大奶奶不觉蹙了蹙眉头,这两日冷眼瞧来,明玉端庄又礼数周全,文文静静话不多,没想到略一开口,就这么绵里藏针。

“瞧妹妹说的,这般见外做什么?我也听我婆婆说过从前的事,我们家若不是楚太老爷出手相助,还不晓得怎么样呢!那时公爹年纪不大,却一直对楚太老爷的恩念念不忘。后来你们家……”又改了口道,“我们老爷常说,倘或我们家能帮着你们,就一定要尽全力。我们家出海,也是与人合伙……”

是明玉小瞧了杨大奶奶,觉得她不如杨二奶奶会说话,却没想到这也是个伶牙俐齿的。明玉就不明白,她为什么非要抓着出海的事不放?

她说的天花乱坠,好似天上白白掉金饼,明玉承认自己也有点儿动心,好在定力还够,只是微笑听她说,偶尔搭上一两句话。等婆子进来禀报杨夫人、秦氏回来,杨大奶奶才打住。

昨儿是杨二奶奶,今儿是杨大奶奶,幸亏杨三奶奶不在,要不明天就该换杨三奶奶了。本想着这两人都寻她说了那多,杨三奶奶不在就能清静。岂料,这一回换她们两个一道,害得明玉陪她们说了一上午的话。

好容易送走她们,王福进来回话。明儿去坟山祭祀,除了夏老,秦氏都不晓得具体在什么地方,就由夏老带路,马车等都雇了来,明儿一早就出发。又说了另外两处庄子的事,拜杨大奶奶、杨二奶奶所赐,明玉还没来得及和秦氏商议。

明玉暗暗头疼,白问了一句:“杨大爷和徐小爷可谈妥没有?他们是不是要出海?”

王福道:“这个老奴倒是听徐小爷说过,今年不预备出海,杨大爷大概想单独出海吧。只是,听徐小爷那意思,出海却不容易。这些年但凡出海的,还不是靠着那几家,虽消了海禁,却又有别的法令,出海多少受了些限制。”

也就是说,并非想出海就出海……这一点明玉倒是听说过,徐家行不通,就盯上了她?

“徐家不出海必定有什么缘故,难道徐小爷没告诉杨大爷?”

他们两个不是非常谈得来?

王福想了想道:“大概求利心重吧,老奴来了南京,倒也听说,特别是福建,有几家出海都大赚。”

又补上一句:“姑奶奶听着就罢了,杨老爷年事已高,家里的事也不大管的。咱们家不必去冒这个风险。”

“我就问问罢了,这两日杨大奶奶、杨二奶奶一直说这事儿。”

王福轻笑一声,道:“想必是想着姑奶奶京都有亲戚,若是肯出面,就能顺利出海。出海是有赚头,但赔得倾家荡产的也不少。”

楚家早不做买卖,搬去直估,也学着书香之族,只置办了田产地产,楚大夫人、阮氏的铺子都是她们自己开的。[·]

第二天一早,夏老进来请安,陪着秦氏说了一会儿话。

楚太老爷、楚老爷并没有埋在楚家坟山,却是在庄子后面的荒山上,秦氏说正好去庄子上的别院瞧瞧,倘或保管的好,指不定还能住人。

又问夏老一家是不是住在别院里,夏老道:“老奴一家住的都是后来起的瓦房,那别院杨老爷叫人封了,不许进去。”

秦氏怔住,明玉也被夏老这话吸引住了:“为什么封了?”

☆、153:南京(3)

夏老被公爹留在南京,这些年虽有杨老爷力保,若他自个儿不是精明人,只怕保也未保的住。当年的事,作为疼爱妻小的公爹,为了不让妻子秦氏过度忧心,只怕不会细说,而夏老就不一定了。他在公爹眼里,和杨老爷一样,是个可放心托付的人。

夏老目光闪烁,却道:“老奴也不清楚,夫人自是晓得,老奴年轻时跟着太老爷出海,后来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