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566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66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摇手笑道:“这是令明的福分,在北疆也是千载难逢的一次,别人想都不要想。”

刘豹眼里疑色重重,他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子龙,北疆是不是要打仗了?”

赵云笑而不语。

刘冥拍拍他的肩膀,不满地埋怨道:“子龙,我们也不能说?你就透露一点吧。我们绝不乱说。”

赵云叹道:“北疆的现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仗怎么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两位兄弟放心,大将军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征调大漠诸部的铁骑,更不会轻易放弃大漠。”

刘豹和刘冥面面相觑,疑色更重。

“子龙,去年我们受灾了,虽然得到了大将军的赈济,但情况依旧非常糟糕。这场雪灾太大了,这么大的雪灾我还是小时候遇见过一次。由于牲畜死得太多,没有几年时间我们翻不了身。”刘豹边走边说道,“机会合适的时候,麻烦你再对大将军说说,大漠急需休养生息啊。”

赵云点点头,伸手搂住两人的肩膀道:“大家都是兄弟,相信我。”

下午,公主的车驾到了晋阳。赵岐、王邑、许劭、杨奇等晋阳诸府官吏出城相迎。

李弘进城后,在王柔等人的陪同下,立即赶到了晋阳大市。大市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晋阳大市位于城西,方三百步,市楼重屋林立,已经颇具规模。经过三年多的重建,晋阳大市逐渐恢复,但距离繁华还差之甚远。李弘每次进城都要来看看,这已经成了惯例了。晋阳还有东、南、中三市,但规模要小得多。晋阳令杨智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朝廷颁布告缗令开始,晋阳商贾暴增,四市人满为患,尤其是晋阳大市,更是商客云集。

“这两年灾民、流民虽然很多,但由于北疆诸府大力安抚和疏导,晋阳一直没有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大市发展很快。”王柔说道,“如果象过去一样,让灾民流民一拥而入,这大市旦夕之间也就变成废墟。河东安邑的大市今年就遭到了流民的哄抢,直到上个月才勉强开市,而且还是十天一开,元气大伤啊。”

“晋阳大市现在多少天一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商贾纷纷逃到晋阳避祸,大市得以迅猛发展,许劭大人应诸多商贾的要求,递下令三天一开。如果碰到喜庆的日子,还连续开市数天。”

李弘笑道:“为什么不天天开市?这样我们可以多收税钱。”

王柔解释道:“物资匮乏,百姓穷困,一个没有货物卖,一个没有钱买,天天开市有什么用?”

李弘想起北疆的诸般困窘,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

大市里的商贾、百姓看到一群人前呼后拥地走过来,纷纷注目观看。晋阳大市由于名气很大,北疆大吏到了晋阳后,都要来看看,所以这里的人早已习以为常。象赵岐,许劭这样的名士高官到了大市,刚刚开始还能引起轰动,后来大家见多了,也就不以为奇了,看到后也就站起来拜拜,然后该干啥干啥,没人围观起哄了。

认识李弘的人很少。大市里的人看到只有王阀的家主王柔和晋阳令杨智左右相陪,心想这肯定不是什么大官。两千石以上的大官来了,护田中郎将赵岐老大人和太守许劭一般都亲自作陪。既然不是大官,大家看了一眼后,也就各自去忙了。一个卖皮褥的胡商甚至举手招呼道:“大人,你要买鹿皮褥子吗?”

李弘看看那位秃顶大胡子的商人,转身问杨智道:“杨大人,那是乌丸人还是鲜卑人?”

杨智扫了一眼,回道:“那是西域人,西域乌孙人。”

李弘大为惊讶,“西域人?怪不得我怎么看他都不象是乌丸人和鲜卑人。这人大汉话说得非常流利,到我大汉许多年了?”

“这人过去在洛阳、长安经商,还在洛阳购置了宅院田产。”杨智说道,“告缗令一颁布,他立即逃到了长安,想回西域去,但因为西疆叛军势大,他担心路上被杀了,于是又掉头逃到了晋阳。”

李弘一边走,一边连连点头,“这里的胡商多吗?”

“这几年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西域诸国、羌人、鲜卑人、匈奴人、乌丸人、丁零人、扶余人都有。”

一个中年人背着一袋粟米走了过来。李弘上前拦住他,和颜悦色地问他这粟米一斛多少钱。那人见李弘穿着一身皮甲,知道是个军官,急忙跪倒回道:“回大人,一百钱一斛。”

望着中年人匆匆离去的背影,李弘非常感激地对王柔说道:“粮价能下来,要谢谢王大人、令狐大人和晋中的诸多门阀世族。”

王柔苦笑:“大人哪里知道我们的苦楚。我们虽然倾尽库房所有,还通过亲族朋友从冀州运来了大批粮食,把粮价狠狠地打了下来,但我们却因此和河东门阀结下了仇怨。”

这事李弘知道。迫于赵岐、许劭、杨奇等人的压力,晋中门阀这次算是帮了北疆的大忙,他们竭尽全力,一个月之内把粮价从三千钱一斛打压到了三百钱一斛,但晋中门阀这种做法,却严重伤害了河东门阀的利益,双方因此成了仇人。河东卫阀的卫固,还有徐陵,麴忠等人坚决不到龙山,就是为了此事。

晋中门阀的地域优势太明显。晋阳是北疆的军政中心,北疆的显赫人物基本都集中在这里。另外,最近王阀、令狐阀和郭阀纷纷主动向北疆诸将示好,玉石、鲜于银、华雄、段炫、文丑、余鹏、尹思等人先后娶了这些门阀的女儿为妻,晋中门阀在北疆的影响力更大了。

李弘有心要压制晋中门阀,所以对此事一直没有表态。他看看王柔那张夸张的苦脸,微微笑道:“刘虞大人在幽州把粮价压到了三十钱一斛,如果我们也能做到,河东门阀就要吐血了。”

(一斛就是一石。)

第十五节

李弘在晋阳大市转了一圈,然后又到护田中郎将府去了一趟。晋中民屯区主要官吏把有关明年休耕的事作了详细说明。骠骑大将军府考虑到当前黄巾之祸越来越厉害,很难确保冀州明年有充足的余粮供应北疆,所以骠骑大将军府数次建议护田中郎将府重新拟定休耕之策,尽可能再种一部分田地以缓解晋中粮食短缺的危机,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年到三年不等的休耕轮种制度。

议事进行了很长时间。晚饭李弘和护田府的官吏在一起吃的,也就是简单的面饼就菜汤。席间李弘很感慨,说了不少感谢诸吏的话。在今天大汉困苦不堪的境况下,北疆能顽强坚持下来,能保证三百多万百姓勉强维持生存,能保证十几万边军戍守边塞,能保证北疆没有流民暴乱,诸位大人居功至伟啊。

诸位屯田吏看到李弘穿着破旧的皮甲和战靴,和他们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简单的粗食,一遍遍地说着感谢不尽的话,心里十分的欢喜和安慰。

李弘如今已是大汉上卿了,不但位高权重,就是食邑也有八千户,但他依旧象过去一样,衣着简朴寒酸,吃着和士卒一样的食物,住着和士卒一样的军帐,他还把自己所有的俸禄和食邑都捐了出去,什么奢华的物品,豪华的宅院,肥沃的田产,和他都没有关系。在晋阳的门阀富豪中流传着一句笑话,说大汉国的大将军中,孝武皇帝朝的卫青算是很穷的。但今天却出了一个更穷的。卫青好歹还有一处宅院,李弘却连个住处都没有,穷困至极。这种人就是白痴。

李弘听了之后不以为然。大汉国这种白痴还真的不少。前太尉桥玄死的时候家中没钱办丧事,是袁逢杨赐几个老朋友出钱把他安葬的。前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吃住和士卒一样,俸禄食邑也是捐助一尽。他在洛阳的住宅是先帝赏赐的,否则他一家人还不知道住哪。他在任职冀州牧期间,冀州的百姓做歌赞美他,天下皆知。前京兆尹盖勋过去在西凉的时候变卖家财赈济流民,结果自己变成了穷光蛋。太傅刘虞的德行在朝堂上下很有名,但伴随着他这个美誉的却是一辈子的穷困。过去李弘以为他也收受贿赂,后来才知道刘虞是通过这种办法弄钱,然后把这些钱捐助府库,赈济流民或者馈赠胡族部落。象桥玄、刘虞、盖勋这样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官吏在大汉国还是有一定数量的,象皇甫嵩这样和士卒同甘共苦的将军也有不少。

李弘曾经在北疆诸府的议事上说,大司马(刘虞)在幽州穿着布衣赤着双脚亲自下田种地,而我们这里还有人抱怨说自己的俸禄少了,官服旧了。我就不懂了,你们学了一辈子的经学礼仪,难道都白学了?难道过去的圣人就是这样教你们做人治国的?就是圣人们在经书里告诉你们如何去尽情享受?如何去不劳而获?如何去贪赃枉法?如何杀戮抢掠百姓?

有人骂李弘虚伪,有野心,做作。也有人骂李弘是个蛮子,除了杀人还是杀人。但在有些人看来,不管李弘衣食简朴,居胡帐是出于何种目的,但最起码能说明李弘目前有和北疆同甘共苦的意思,这总比他锦衣华服,修建豪宅,极尽奢淫之事要好上无数倍。

北疆官吏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有良知的,都是忠诚于大汉国忠诚于天子的,李弘的一言一行无疑告诉他们,这个人是值得信任的,德行是值得赞扬的,威严是值得尊重的,这让他们逐渐信任和接受了李弘,愿意和他一起拱卫危难重重的北疆。为了社稷和黎民,许多人几年来一直在北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没有这些人,李弘和赵岐他们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扞卫北疆,维持和推动北疆艰难地向前走动。

李弘还是象往常一样,态度谦恭平和,这让熟悉他的许多屯田官吏也敢于畅所欲言。在这次议事上,有人第一次提出了精简边军的建议。

北疆目前有十二万边军,在未来几年里还要再建四万铁骑,但朝廷在未来几年里很难翻身,不会有一个钱送给北疆。仅靠北疆自己的力量支撑这么庞大的边军开支,根本不可能。

今年北疆有十亿钱的财政缺口,但因为朝廷把北疆十年的屯田用资全部调拨了,北疆可以用这笔钱临时支撑一下。今年撑过去了,那明年呢?后年呢?边军军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北疆势必要被它迅速拖垮。

屯田官吏从北疆屯田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李弘把屯田用资挪用给边军使用,以至于让北疆屯田功亏一篑,这一点李弘可以理解,但李弘不挪用屯田用资又能怎么办?

边军军资问题是困扰北疆的一个最大难题。目前北疆军资开支已经进行了大幅缩减,士卒军饷减了三成,军队更换军械的时间也延长了,重要关隘的修缮已经停止了,但就是这样,十二万大军一年至少还需要八亿钱的耗费。八亿钱,失去了朝廷支持的李弘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唯有摇头苦笑,束手无策。他现在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当年卢龙塞大战的时候,卢龙塞只有两千边军了。没有钱支付军饷,哪来的士卒?为了多拿钱,军官们又暗中削减士卒以吃空额,结果边军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堪一击。

过去京畿的南北两军一般保持在五万人,董卓主政后把它扩充到了十二万人(北军十万,南军两万)。董卓再有钱,他也无力长久支撑十二万大军的军资,所以他和李弘一样,马上就要自身难保了。虽然朝廷已经允许北疆自主铸钱,但这钱能随便铸吗?钱多,粮食少,其他物资缺乏,物价就要飞涨,最后北疆还是要倒塌。另外,就算北疆想铸钱,那也要有足够的铜才行,但北疆目前铜产量非常低,铸钱数额非常有限。

唯一的办法就是象过去一样,削减军队数量。这事李弘不是没想过,但大漠刚刚平定,边郡刚刚收复,而京畿危机至今没有缓解迹象,兖青徐三州蚁贼又在闹暴乱,没有军队镇制和拱卫北疆怎么行?

李弘心事重重地回到驿馆的时候,已经夜深了。

小雨、风雪陪着裂狂风还在闲聊。风雪最近情绪非常好,天天喜笑颜开的。她远离大漠来到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除了李弘和小雨,周围没有一个亲人,这让她非常孤独。大哥裂狂风的到来,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快乐。

李弘回来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说笑了一会。裂狂风看看时候不早了,随即起身告辞。

李弘陪着裂狂风走到院内。裂狂风问北疆是不是要打仗了,他知道这类国家大事自己不好随意问询,但他过几天就要走了,这件事一直憋在心里,实在不吐不快。

李弘笑着摇摇头,“我已经对你说过了,对刘豹他们也说了,你们不要担心,只要我在北疆,大漠就不会有事。”

“你不要骗我。”裂狂风狐疑地看着李弘说道,“你当真不从大漠抽调一兵一卒?”

李弘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小声说道:“三年,我发誓三年内不从大漠抽调一兵一卒。我不敢保证太长时间,但三年时间我还是敢保证的。”

裂狂风点头笑道:“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