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砖 >

第204章

唐砖-第204章

小说: 唐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僧,觉远僧就曾经去过长安一趟,被陛下拒绝,失望而还,自然对我们这些勋贵抱有一些敌意,可以理解。”

牛见虎说:“这门口连通报的人都没有,我们总不能闯进寺庙吧。”

“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咱们就在这里扎下营寨,我就不信,这些僧人敢无礼到和种地步。更何况,白马寺的道信大师就在少林寺做客,我与檀印老和尚算是旧识,就冲着这一点他们也不会不见我们。”

云烨从板车上下来,吩咐管家开始扎营,自己带着程处默,牛见虎,单鹰一起沿着台阶来到庙门前,叩响了门环,铎铎的敲门声传出好远。

一个四十余岁的僧人打开门对云烨说:“善信士请回,本寺是修行寺,不接待香客,还请善信士去其他寺庙礼佛。”

瞅着僧人那对木纳的眼珠子,云烨说:“我是檀印大师的旧友,这次前来就是拜访大师的,我身上还有一封重要的书信,需要面呈道信大师,还请大师行个方便。”

和尚虽然木纳,却很有礼貌,让云烨稍等,他自去通报。对于大唐时期的少林寺云烨极其有兴趣,侧着耳朵听了好久,也没有听见,那些武僧练武发出的响动,难道说后世少林寺里那些坑都是后来才有的?否则寺庙里为何只有木鱼的咚咚声,却听不见练武的声音。

檀印老僧来了,后面跟着觉远僧,都是老熟人,云烨笑着就上前见礼:“檀印大师,你我麦积山一别已有四载,大师面色红润,想来佛法又有精进,真是可喜可贺。”

“云烨小友不远千里而来,老僧甚为感激,还请进寺一叙。”檀印黑瘦的脸上也没有笑意,只是机械性的邀请云烨入寺,没有半点欢愉之意。

在客舍坐定后云烨又问:“大师已经超然物外,为何还会有忧虑,若是俗家烦恼,尽可告与小侯,想必还能为贵寺进一番心意。”

“小友见笑了,我少林为禅宗一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于文字,若有烦恼,也是魔障丛生,自当见佛杀佛,遇魔斩魔,以期精进,小友多虑了。”

云烨四处嗅一嗅,对檀印说:“生老病死,老和尚还看不开么?你们常说世间万般苦,这位高僧就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你应当为他高兴才是。”

程处默,牛见虎在后面嘿嘿直笑,有病了还把烨子往外面赶,实在是蠢的不可救药。

“玉林大师圆寂就在眼前,云侯就是不念他一代高僧,也当敬他九十岁的高龄,为何出口相机?”觉远到底是武僧,檀印还没有发话,他就怒不可遏的把底掀开了。

第52节 泼皮玉林

云烨见觉远发怒,也不在乎,起身前往方丈的驻锡之地,那里离客房很近,药香领路,转过三两个回廊,云烨就来到了花木深处。

有一个年轻的和尚正在房廊下煎药,手里的蒲扇轻轻扇着松柴,黑色的砂锅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清秀的面容无喜亦无悲。

云烨无理的闯进了方丈室,就连檀印老僧都有了怒意,觉远僧把拳头捏的吱吱响,屋子里随侍的小和尚,起身就要往外撵人,被程处默给拦住了。

坐在云床上结印的玉林僧,忽然睁开眼睛,念了声无量寿佛就对云烨说:“贫僧以为会是谁来,没料到居然是云侯,真是佛祖显灵,贫僧等待多时了。”

云烨不理会老和尚说什么,拎起老和尚的手腕摸一下脉搏,发现脉象刚劲有力,比自己的脉相都好,想死都困难。

“老和尚,你完蛋了,看你的脉象活过一百岁都不是什么难事,现在好了,不死都要死了。”云烨一副幸灾乐祸的神态。

檀印,觉远刚要发话,就被玉林僧撵了出去,程处默也被檀印揪着脖领子薅了出去,连反抗都做不到,牛见虎很自觉,听到云烨说话,就知道事情不简单,把单鹰也拉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玉林僧和云烨。

云烨摊开四肢躺在木地板上懒洋洋地说:“老和尚,吹牛皮吹过了吧,现在你可是自作自受啊,好端端的拿自己的寿年打什么赌,现在人家来要赌注,你怎么交代。”

玉林也打个哈欠,侧卧在云床上,白色的眉毛抖动一下,居然做了一个鬼脸,这个动作把云烨吓了一跳,一轱辘坐起来说:“老和尚,你真的不怕死么?还是打算赖账。”

“贫僧到今年足足活了九十岁,再有三天就要过九十一岁寿诞,多活几年,少活几年有什么要紧,云侯,想吓唬老和尚你还不够格。”

云烨叹口气,谁能想到一代高僧大德现在活得像个泼皮,水火不浸,刀枪不入。

“云侯,只要陛下答应每年给我佛家多发放一成的度牒,我庙产不受俗世侵犯,你马上就可以把老和尚抬去火化,说不定你还能捡几颗舍利子供奉在家庙里,很是风光啊。”

“您上回和陛下说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张嘴佛祖,闭口佛祖,禅机打的高深,话语晦涩难懂,在下愣是没听明白您到底说了些什么。现在说话的方式像个泼皮。何解?”

云烨就搞不懂了,老和尚修为精深,知道自己的死期毫无困难,为何非要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老和尚念佛念了八十年,对我来说,狗屎是佛,泥土是佛,泼皮也是佛,我化身千万,现在是泼皮,你奈我何?”

说完为了表现的像个泼皮,居然把袖子都撸了起来,从篮子里掏出一块枣糕,吃的香甜,云烨也不示弱,也掏出一块,上面的半块两人都没动。

“老和尚,你为何不吃上面的半块,偏偏吃底下完整的。”

“你不是也没动吗,那半块上面沾着牲畜的味道,滋味只剩了一半,老和尚喜欢有始有终,不喜欢断章取义。”

听了这话,云烨手里的糟糕都吓得掉地上,艰涩的问玉林:“您是如何得知另外的半块喂了我家旺财?”莳莳小姑娘只不过掰了半块喂了旺财,没下嘴咬,他是如何知道的,难道说真的有神通?

“你们这些俗世子,就是少见多怪,简单的事情为何总是把他往复杂里想,就不能是莳莳告诉老和尚的吗?那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难得的芝兰钰慧,岂会说谎话。”

云烨的脸涨得通红,的确有些丢人,可是在玉林这样的著名神棍面前,谁不是把事情往复杂里,一定是这个老和尚有了神通,可以观一毫而知来龙去脉,就没想到是别人告诉他的。

“老和尚,你佛家把人家皇帝卖来卖去的,最后没成佛,反而被活生生的饿死,有这种先例在前,那个帝王不对你佛家心存警惕,陛下没有把佛家全部干掉,已经是看在少林寺的份上了,你还敢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以性命相要挟,现在因果轮回,老和尚你还有甚话说?”

玉林第一次面现痛苦之色,念了一声佛号,才对云烨说:“梁武帝之事,的确是佛门的过错,一个笃信佛祖的狂信,就被那些佛门败类为了区区珠玉瓦石,生生的给毁掉了,让天下人对佛门怨念盈天,度门,法源啊,你们是佛门的罪人,原本只要你们帮助武帝让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一个纯正的佛国就会出现,积亿万香火信源的好事,被几枚铜钱生生祸害了,佛门有今日之灾,源于贪婪,一啄一饮,早有定数,现在就是佛门付出代价的时候了,云侯,老僧的臭皮囊偿还不了孽债,如果能够偿还万一,老僧也一定会含笑就戮。”

老和尚现在没别的门路走了,和历史上不同,现在的李二对待佛门更加的强硬,寺庙的庙产都开始需要纳税了,小孩子剃度,罪同拐卖,官府一天恨不得有八只眼睛天天盯着寺庙,那些多年积累的财帛,再加上放贷所得,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尚们只要稍一越轨,就会招来毁寺之灾,这样下去,不出五十年,佛门就得退出中原,更何况道家处处打击,排挤佛门,信徒日渐减少,根基一旦被毁,就再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你佛门占遍天下名山,贞观三年铁瓦林岩寺的修建更是轰动天下,耗费精铁十万斤,雷电击于其上,铁水融融,光耀九州,只此一点可见你佛门底蕴之深厚,能力之强大,老和尚,你佛门太贪财,却对天下没有丝毫助益,陛下不拿你们开刀,拿谁开刀?”

云烨坐了起来,开始正色与老和尚交谈,这是李二和长孙交代的任务,玉林和尚病重,有消息传入长安,李二就想起当初和玉林说起过,如果玉林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死期,就可以考虑对佛门留一线生机,玉林立刻说自己活不过九十岁,现在听到玉林病重的消息,那里会不明白这是玉林在催促他兑现诺言,既然云烨要去少林寺进香,正好把任务一同完成,李二的底线就是佛门必须控制规模,必须缴纳税费,不得参与俗世经营,一心念佛就好。

玉林的面色愈发的悲苦,从云烨的语气中,他听出来李二的强硬态度,就算这次自己如期死去,李二遵守诺言,放开一线生机,可是谁能保证以后会不会更加的严厉,现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经荒草凄凄,兰若之地尽是鬼狐栖身之所,官府,道家煎迫如火燎,佛门的地位一落千丈,再无往日风光。

“无量寿佛,贫僧已经竭尽所能,但愿天下罪孽归于我身,让一团红莲火化尽我佛门罪孽,云侯既然来了,就为贫僧观礼如何?”

说完这些,玉林又恢复了那副玩世不恭的形态,哦,就是他说的泼皮形态。

“谁有心思看火烧老和尚,我前来少林寺是为了求子,云家人丁单薄,如果再眼睁睁的看着老和尚烧死,还捡几颗舍利子回家卖钱,说不定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孩儿了,所以啊,这事我才不管,你爱烧就烧,你的倒霉舍利子,云家不敢要。”

玉林眼中精光乱射,俯下身子悄声说:“云侯乃是聚天下灵慧而生之人,凤毛麟角之辈,没听说过麒麟一胎生七八个的,子嗣会有的,但是绝不会多,只有猪才七八个的乱生,七八头猪自然和一只麒麟无法相提并论,不知云侯有何妙策可以救我佛门?”

听着玉林胡乱比喻,云烨终于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对玉林说:“宗教的本源是什么?你们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在邪路上越走越远,凭什么想有一个好结果?”

“云侯此言差矣,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所以没有所谓的本源,只有虚无。”

云烨没想到玉林会如此解释佛法,不由得大感兴趣,对玉林又说:“按照你的说法,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你如何看那些歪着嘴念经的和尚?似乎他们才是你佛家的主流。寺庙盖得金碧辉煌,佛像唯恐不大,香火唯恐不盛明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污秽横行,老和尚,你不改良佛教,就算你这回逃过一劫,迟早有一天你们会被所有人唾弃。”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玉林和尚似乎又变成了一位高僧大德,坐在那里宝相庄严,让云烨极度的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善变从来都是佛家能够两千年不衰的原因,自天竺出现佛教以来,历经了不知多少风雨,如今依然长盛不衰,佛法东渡,多少道德高僧屡经改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造成我大唐国土之上万法纷纭,人人都有改良的心思,却没有一个人行动,云侯,老僧缺少一个契机。”

“契机会有的,有一个比你还傻的和尚万里迢迢的去了天竺,想要改变现在你说的万法纷纭的局面,我估计,明后年就该回来了,到时候你们如何修改佛经,改良教义,就不关我的事的,这些话出了这个门,我就会完全忘记,只记得自己是来少林寺进香的。”

第53节 扫地僧的传说

“云侯还记得玄奘?他能够成功吗?”玉林站了起来,满怀希望的向云烨求证。

“苦心人天不负,玄奘会成功的,我在荒原上见过他一面,那时候他已经在石国,昭武九姓的人不会伤害一个一心求法的和尚,我换等着看他写的西域游记呢。”

“我佛慈悲,请保佑玄奘顺利回归,佛门的振兴希望就寄托在他的身上了。”玉林僧极度虔诚的双手合十向西方朝拜。

“老和尚,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动不动就把某些巨大的责任压在某一个人身上,自己站在一边冷眼旁观,等待奇迹出现,如果你们都抱着这种念头,不如早点解散寺庙比较好。”

话说到这里,玉林已经基本知道了皇帝的底线,不会灭佛,也不会弘扬佛法,保持压制是他准备继续进行的基本政策,只会对佛门的财产感兴趣,不会对教义大加干涉,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云烨想了一下又说:“不知道大师有没有兴趣在草原上立庙?小子在草原上有一小块草场,牧民已经有了四五千人,很想让他们有一个心灵的寄托,不知大师意下如何?”

“现在立庙当然可以,只是度牒需要云侯费心,贫僧听说云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