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172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72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1:可能还不止这个数,米纳斯油田可采储量超过10亿吨、即70亿桶,当时国际市场的平均油价一直在每桶12美元之间波动,而且米纳斯油田所产的原油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享受溢价理所应当,而其开采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却只比目前还大都未被发现的中东油田略高,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利润率。此外,本书中因为石化工业提前兴起的缘故,国际油价要比历史上更高,这无疑也会进一步提高米纳斯油田的估值(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章 困境中的摩根财团

      更重要的是,洛克菲勒财团的总资产(1935年时约为66亿美元,考虑到1937年经济危机的影响,38年底的时候即使较1935年时有所增长,也不会多出太多。)要远远超过小洛克菲勒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如果再算上洛克菲勒财团控股的一些子公司,实力就更加雄厚,就算是整个米纳斯油田,他们也未必吃不下去。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在石油行业的老大地位却使得中福国际跟他们谈判时十分被动,哪怕是毛泽民这个外交兼商贸专家也是一样。但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他却另辟蹊径地想到了另外一个超级财团摩根财团。。
  虽然摩根家族的总资产早就被洛克菲勒家族超越,但是摩根财团却依然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金融寡头,没有之一。在当年老摩根不看重个人资产、只看重财团及其阵营实力的思想指导下,摩根财团虽然自身的净资产远不如洛克菲勒财团,却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建立了一个规模惊人的“摩根联盟”,在这个联盟中,以摩根公司为轴进行董事部连锁领导,与大金融资本以下、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互相连结,这样就构成了结构庞大、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
  “摩根体系”中的金融集团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33%,总值近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业的65%。生产事业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业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肯尼格特制铜公司、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大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等,而摩根公司在铁路业上的渗透更是人尽皆知。同时,通讯业方面它还拥有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全美电缆、邮政电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通讯巨头。此外,摩根同盟的旗下还有亚那科达铜山、西屋电气、联合金属炭化物等主要托拉斯企业。上述所有相加。合计所有总资产,扣掉重复部分,大恐慌前的摩根体系拥有740亿美元的总资本。相当于全美所有企业资本的1/4。167名董事从摩根公司走出来,控制着整个摩根体系,执行着由华尔街的摩根发出的指令,其极盛时期对美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另外九大财团之和。更不要说是形同傀儡的美国zhèng fǔ了。。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规律并非只在中国起效,美国的另外九大财团没有一个愿意看着摩根财团继续这样“一超独大”。而美国的历代总统同样对其忌惮不已,虽然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总统不过是资本家的代理人,但同样是代理人,有无数个老板的话多少还能利用其内部的矛盾争取到一点权利,而只有一个老板的话,那就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连一点自主权都没了。
  只是一战之后的摩根财团如rì中天。谁都不敢冒险对其下手,但是1929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却给了大家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虽然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萧条令美国十大财团全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以金融和投资作为主业的摩根财团遭到的打击无疑要比那些主营为实体经济的工业资本家更大,更要命的是,摩根体系相对松散的缺陷也由此暴露了出来。大难临头之下。众多的合作者抛弃了摩根财团这棵大树,使得摩根体系迅速萎缩,而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摩根财团应对这次空前危机的能力
  以洛克菲勒财团为首的美国多个超级财团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在这些实业巨头的支持下,新上台的罗斯福得以顶住巨大的舆鹿力推行在当时的西方看来带有浓厚社会主义sè彩的“新政”。结果罗斯福新政一方面将美国暂时拉出了大萧条的深渊,但另一方面,金融界之外的反对力量则在新政时期联合了起来,并齐心协力推翻了摩根帝国的统治。
  这个反对派联盟包括:洛克菲勒财团;mín zhǔ党内哈里曼家族的生力军;华尔街的新贵犹太投资银行,比如雷曼兄弟和高盛投行;还有排他xìng的族裔团体像爱尔兰天主教徒,生意场上的老狐狸老约瑟夫。P。肯尼迪和意裔美国人、来自美国加州银行的贾尼尼家族,还有摩门教徒马里纳。埃克尔斯,犹他州一家由银行控股的大型建筑公司老板,与总部在加州的贝泰工程公司和洛克菲勒的加州标准石油公司是同盟关系
  这场金融革命的先声由洛克菲勒财团成功吞并摩根的旗舰级商业银行,强大的大通国民银行打响。1929年的金融恐慌后,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的儿子、也即是小洛克菲勒的大舅子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促成了洛克菲勒旗下由他负责的公平信托公司和大通国民银行之间的合并。从那时起,奥尔德里奇就在大通银行里发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到1932年成功赶走了出身摩根的大通CEO阿尔伯特。威金,而由他本人亲自担当CEO。从此,大通国民银行就成了洛克菲勒金融帝国事实上的总部。
  新政联盟狡猾的推动了新政时期1933年和1935年的银行法案,通过这两个法案将美联储改头换面,永久把美联储的大权从华尔街,摩根财团和纽约分行手里转到了华盛顿特区的政客们手里。结果,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被剥夺了把持公开市场cāo作的权力,而由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领导下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公开市场cāo作,地区分行从此只扮演了次要合作伙伴的角sè。
  罗斯福新政实现的另一个货币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就是放弃了金本位,当然是以大萧条时美国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的“紧急状态”为托辞。1933年以后,美国公民已经不再能够把联邦储备银行券和存款兑现成金币,而这对被排挤出了美联储的摩根财团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 股权结构

      PS:感谢书友“废才青年”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虽然被新政联盟落井下石,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193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依然保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尽管很多时候不得不在占统治地位的新政联盟面前低声下气。
  而作为美国历史上除了开国的华盛顿之外最有权威的总统,小罗斯福虽然更重视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实际财富、也更有利于增强美国国力的工业资本,但为了美国的安定团结,他也不会对摩根财团这个巨无霸穷追猛打。而且在对外政策方面,小罗斯福与亲英法的摩根财团意见最为接近,需要利用它的力量来压制持那些亲德或孤立主义立场的大资本家,以完成其利用世界大战削弱欧亚大陆、确立美国世界霸权的宏大构想 。 。
  经济危机中的金融资本最怕的是什么?是有钱却没有可以盈利的项目来供其投资(包括贷款),结果手中的钱成了死钱,而存款利息却不能不付,一不小心就会将银行给拖垮了。而中福国际如今在美国已经成了一个“财富神话”,凡是其投资的项目几乎没有一个不带来暴利,因此与洛克菲勒财团只想购买米纳斯油田的股份不同,摩根财团更希望以此为契机与中福国际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并借此为将来打开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作好铺垫,所以摩根财团愿意开出明显比洛克菲勒财团更高的价码。 。 。
  再加上毛泽民在与李四光等地质专家交流过之后,得知米纳斯油田虽然仍有少量可采储量尚未探明,但已经相当有限,便让一个自己十分信任的属下故意被摩根财团“收买”,告诉他们米纳斯油田还有很大的储量没有探明,而这正符合石油勘探的一般规律。因此摩根财团果然上钩,竟然将收购价码增加到了10亿美元,却不知道因为胡卫东指名方向的缘故、李四光等中国地质学家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探明了米纳斯油田超过九成有开采价值的储量。这在石油勘探史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不过,摩根财团虽然被骗,但他们的一些小动作却令毛泽民颇为困扰,原来摩根财团在向中福国际报价的同时。还开始秘密收购中福股份那些中小股东手中的股票,虽然毛泽民已经与陈嘉庚等相对较大的股东事先通过气,但摩根财团还是以相对较低(注1)的价格收购了市场上流通的几乎所有零散股票。约占中福股份总股本的5%,这甚至比购买米纳斯油田的股份更加划算,因为中福股份名下还有很多别的暴利项目(不包括尼龙等在美国研发出来的产品),幸好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福国际和陈嘉庚等亲赤sè党的华侨华人已经回购了不少股票,否则就真是亏大了。但即使如此,毛泽民也还是由此意识到了中福国际旗下企业股权机构不够明晰的缺陷(注2),而决定对其进行资本和股权重组。
  由于上市之后那些看好中福股份发展前景的股东频繁从市场上收购零散股票。中福股份的股价不但较上市时暴涨了十倍以上(摩根财团开始收购之前),股权结构较之当初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福特公司持有“中美福特股份有限公司”42%的股份,仍为中福股份最大的股东,而福特家族所持有的股份则增加得更多;而中福国际所持的股份比例上升得更快。已经由上市时的30%增加到了36%;第一号与第二号股东的持股都明显增加,广大中小股东持股数量自然只可能减少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2%股份当中华人华侨持有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持股总数超过了200万股(即是说占总股本的比例上升到20%以上),而其中陈嘉庚等坚定支持赤sè党的华侨华人持股总数更是超过了100万股,这就意味着赤sè党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福特公司成为中福股份真正的掌舵人,但值得一提的是,中福股份现在的第三大股东却不是陈嘉庚或者其他亲赤sè党的华人华侨,而是陈嘉庚的女婿、对赤sè党持保留意见、但至少并非像李光耀等“海峡华人”那样“黄皮白心”的东南亚首富李光前
  其实中福国际现在也并非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于中福股份盈利,而拥有了不少自己完全控制的产业,比如最近发展迅猛的造船、集装箱、石油化工等产业部门,而其中在毛泽民眼里潜在利润最大的则是rì光灯与尼龙丝袜这两样新产品,前者胜在市场广阔,这一点想想当年爱迪生是靠什么起家的就能明白,而后者更是掀起了流行的热cháo,这一点只要看杜邦公司以xìng能较次的尼龙66制成的丝袜都卖得脱销就可见一斑了。之所以中福国际不再需要紧抱福特公司的大腿,是因为随着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捷报传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zhèng fǔ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赤sè党的实力,自是不可能因小失大,为了一点眼前利益,干出毛泽民当初所担心的那些伎俩。不过资源行业情况较为特殊,为了减小不必要的阻碍,也为了保持与福特公司之间的“传统友谊”,包括米纳斯油田和新发现的巴东铁矿等大量油田和矿山依然是由中福股份进行开发的
  这些产业如果能够完全发展起来,中福国际即使不算从中福股份获得的分红,年净利润也可以达到数亿美元之多,可惜毛泽民现在却没有时间慢慢等待
  注1:平均每股200美元,因为摩根财团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收购,之前价值一直被严重低估的中福股份股票由单价100多美元猛增至300美元左右,成为经济危机中美国股市最大的亮点。
  注2:其实这本来不能算是什么缺陷,但因为摩根财团最擅长的就是这一套,而毛泽民再怎么天才,也是一年多前才开始尝试资本运作,难保不被他们钻到空子。(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 纵横捭阖(上)

      因此,中福国际出售部分资产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被摩根财团钻空子,中福国际自然优先选择转让主体之外的中福股份那36%股权。但考虑到赤sè党与中福国际和福特公司之间的“传统友谊”,毛泽民特意提前跟其打了招呼,结果福特公司现在的掌门人、美国富二代中最具才华(注1)的埃兹尔。福特敏锐地察觉到中福国际出售这些股票并非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深知此人厉害的毛泽民只得将部分内情跟其道明,结果对美国经济版图更加熟悉的埃兹尔。福特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新方案,不但福特公司能够掺和进来分一杯羹,中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