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戈达德虽然现在才60岁,但身体却一直不好,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人造卫星上天,戈达德一心都扑到了科研上,甚至都没有顾忌中美未来可能的对立乃至冲突。不过话说回来。由于钱学森的迅速成长。即使戈达德不参与,也不必担心火箭项目无人主持。
胡卫东改名胡杨只是在“911工程”内部通讯中采用的代称,他仍然会时不时用原本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内,以避免引起列强警觉。至于那些参加“911工程”的科学家。其中绝大多数都并没有国际影响(其中某些人如钱老、钱三强等人现在的实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是因为研究的课题都是绝密的。名声方面自然损失巨大。),在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的现在,列强政府还不至于留意他们这些“小人物”的去向。要知道赤色中国现在已经被各国情报部门公认为世界上最难渗透的国家,没有之一。因此外国间谍想要渗透进来很难不说,就算侥幸成功,也肯定是先去搜集那些看上去更加重要的情报。。。。。。
在秘密负责“911”工程的同时,刚刚卸任了政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胡卫东再次高升,出任赤色党刚刚重新设立的西北局的第一书记,这也是此时中国唯一的一个大区书记,地位因此较之当初的中原局书记更高,几乎可以说是常委以下的第一人了。由于“党指挥枪”的原则,作为西北局书记,胡卫东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担任军职,但依然可以指挥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省包括建设兵团在内的一百多万解放军。。。。。。
之所以赤色党中央会突然给胡卫东这么大的权限,一方面是为了让胡卫东能够顺利地将“911”工程尽快完成,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这几个月里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而作出的必要部署。。。。。。
先看太平洋战场,山口多闻虽然很想先将美国(新)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歼灭,但在老谋深算的尼米兹死也不肯让舰队远离己方陆基飞机作战半径的保守策略下,他一时间也是束手无策。虽然其间日军又向东夺取了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等岛群的主要岛屿,但是无论是所花的时间、还是装备弹药与人员损耗,都令日本政府深感忧虑,而且在此期间美国的潜艇愈发猖獗,不但给日本的运输船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就连航母大凤号也被击沉了。。。。。。
由于日本海军反潜舰艇数量不足,对于航母等主力舰的保护因而不够严密,1942年8月15日,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发现日本舰队后在5000米距离外对敌连续射出6条鱼雷,其中一条鱼雷命中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右舷,击穿了前部油舱附近的舰体,造成前升降机损坏。
本来对于满载排水量超过34000吨的大凤号航母来说,这种程度的创伤还不足以致命,但因为前部油舱输油管线中雷时产生破损,燃油在舰体内挥发,密封式舰体加上由于受损而被封闭了的前方升降机,更造成空气流通系统无法运作,使油气难以外泄,在舰体内部弥漫。下午2时27分,因为油气浓度过高,引起前部发生爆炸,5分钟后,引爆前弹药库,舰体开始倾斜。下午4时52分,这艘日本历史上的首艘装甲航母终因伤势过重沉入海底,另有660人阵亡。值得一提的是,该舰舰长在第一次大爆炸发生后便感觉不妙,而要求飞行员立即离舰,结果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令现在还在为合格舰载机飞行员不足而头痛的山口多闻心里稍稍好过了一点。
面对日益猖獗的美国潜艇,日军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加强己方海域的反潜,另一方面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盟军控制下的海域、尤其是美洲与澳洲之间的主要航道上派出了大量潜艇进行针锋相对的破交战,而且其间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也多次出击,表面看是为了阻断澳新盟军的补给供应,实则是想要以此逼尼米兹舰队离开新西兰陆基机群的保护与之在远海上决战。(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九章 魔高一丈
这几个月里日本的反潜能力由于中德的帮助和实战的锻炼而进步神速,而且日军攻占的那些海岛上也先后进驻了日军的陆基飞机,使得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飞机总数超过了6000架,令美英两国必须频繁上浮的老式船形潜艇处境日益危险,仅仅1942年6…8月这三个月里美国潜艇被击沉的数量就达到了26艘,此外还有1艘还没来得及下降就被日军飞机发射的火箭弹重创而被迫投降。但即使反潜取得了如此战果,也还是抵消不了日本海军1艘航母、3艘驱逐舰和79艘运输船,总排水量总计42万吨被击沉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相比之下,反倒是日本潜艇的破交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它们在三个月里一共击沉了195艘商船和18艘盟军舰艇,总排水量超过76万吨,虽然还远不能与德国潜艇相比,但日本潜艇却仅仅损失了3艘,这样的交换比无疑令日本海军深感振奋。
之所以日本潜艇破交作战的交换比甚至要超过经验丰富的德国潜艇部队一截,主要是因为德国潜艇活动的主要区域制空权和制海权都在盟军手中,使得德国潜艇难以摆脱飞机这一头号克星的威胁,除了隐蔽性超强的水滴形潜艇还算安全,老式的船形潜艇大量损失难以避免;而现在美国航母几乎全部损失殆尽,南太平洋上寥寥无几的岛屿又都分布在新西兰附近,加之日本潜艇的航程是各国潜艇中最远的。可以进入南太平洋纵深作战,因此完全不必担心飞机的威胁。即使目前拖曳式声纳还未发明,飞机对老式船型潜艇来说也一样是最大的威胁,因此仅仅遇不到飞机这一点就足以让日军潜艇的损失率至少减半。。。。。。
不过说到底这还得怪盟军丢掉的太平洋岛屿太多,不但几内亚岛上坚持抵抗的万余盟军残兵在所罗门群岛再次易手后因为彻底断了补给而被迫向日军投降,甚至整个南太平洋上也只剩下新西兰附近的几个岛屿和复活节岛等靠近南美洲的小岛暂时幸免,其他所有能够修建大型机场的岛屿全都落入了日军手中,再加上尼米兹舰队仅剩一艘航母而且还不敢轻易出战,导致盟国几乎失去了整个南太平洋的制空权。
不过话说回来,在日本最多时达到11艘航母上的强大舰载航空兵部队集中攻击下。不得不处处设防而分散兵力的美军能够以不满4万人的兵力和明显落了下风的火力让日本人付出总伤亡超过5万、其中阵亡、失踪和永久性伤残的总人数不下14000人、先后有三个主力师团被打残而不得不撤回国内整补的沉重代价。已经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
除了不必担心遇到敌人飞机之外,美军双线作战导致反潜舰艇、特别是具有战斗力(注1)的反潜舰艇相对不足和之前对日本潜艇威胁的轻视也是日本潜艇部队取得如此战果的重要原因,此外氧气鱼雷/过氧化氢鱼雷航程远、速度快、威力大却又像电动鱼雷那样几乎没有航迹的优势也继续令盟国深受其苦。。。。。。
不过盟国方面似乎也有理由感到庆幸,南太平洋相比北大西洋要开阔得多。危险海域也相对较少。使得盟国的舰船对于航线的选择余地远比北大西洋上大得多。这无疑可以大大降低日本潜艇遇到盟国舰船的概率。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潜艇虽然交换比非常出色,但绝对的战果却与德国的潜艇部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不过。日本在南太平洋上除了潜艇部队,还有那包括10艘航母在内的强大主力舰队。。。。。。
山口多闻为了引诱、同时也是迫使尼米兹舰队离开新西兰出来迎战,故意把这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庞大舰队一分为二,然后在南太平洋上一北一南各自活动,由于零式战斗机的航程超远,因而侦查范围也大得可怕,两支舰队这么一铺开,几乎将南太平洋上盟国舰船的航路全都截断,其间更有躲避不及的多支盟国的运输船队及其护航舰队遭到了日军航母编队的攻击。。。。。。
虽说这个时空因为近炸引信和炮瞄雷达的提前出现,使得防空炮火的命中率比历史同期高了何止十倍,这令舰载机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与盾的对抗总会一直持续下去,通过与德军的交流和自己对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总结反思,日本海航也渐渐找到了一些舰载机编队对付防空火力超强的美国舰队的办法。
对于美国人那几乎打不光的海量驱逐舰和那些相对老旧的薄皮轻巡,日本人效仿当初中国空军对付他们轻型军舰的办法,让轰炸机、甚至部分战斗机携带航空火箭弹专门负责攻击那些薄皮的舰船,不过他们并没有采用外挂航空火箭弹发射器的方式,而选择了导轨式,这样飞机射出火箭弹后就可以恢复绝大部分的机动性,无论是参加空战还是逃跑都比带着累赘的发射器要方便得多。当然,精度相对来说要比发射器打出的稍差一点,不过日军飞机的数量比当初抗战期间的中国多得多,完全可以用火箭弹的密度来弥补精度下降的损失。
由于航空火箭弹的射程普遍在5000米以上,军舰的目标又非常大,所以飞机完全可以利用它在进入敌舰大口径高射炮有效射程之前抢先发起攻击,并且不必进入近炸引信炮弹威胁最大的3000米左右距离,因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小飞机的损失率。至于威力,那可是280mm直径的航空火箭弹,对付大型军舰、特别是战列舰可能没多大效果,但是吨位小、装甲薄的驱逐舰中上一发就得遭受重创,多挨几发更是必死无疑。。。。。。
注1:军舰并不是刚造好就能投入战斗的,即使人员都是老兵,也都得先熟悉一下,更不要说是训练都未完成的新兵了,因此美国虽然反潜舰艇的产量已经飙了起来,但新舰形成战斗力的速度暂时还没跟上来。当然,这只是暂时的,随着美国动员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这个问题将会迅速得到解决。。。。。。(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章 新战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航空火箭弹用来对付潜艇更是有着奇效,只要中了就是对穿,潜艇要么进水沉没,要么放弃下潜乖乖投降。而且火箭弹不像深水炸弹那样必须飞到潜艇上方投下,因而可以更早地打到敌人的潜艇,让其根本来不及下潜逃脱,同时潜艇上面没有雷达,必须看到飞机后才能发现,这个时候双方的距离对于航空火箭弹来说已经相当近了,所以精度较之攻击驱逐舰时高得多。
因为航空火箭弹的这些优势,日军飞机普遍使用火箭弹作为主要的反潜武器后,反潜效率顿时提升了好几倍。而对付驱逐舰时因为飞机损失率的大幅下降,从长期来看也同样具有不能忽视的战略意义。只是令日本政府郁闷的是,国产的火箭弹始终不及从中国进口的好用。。。。。。
而对于那些皮糙肉厚的大型战舰(包括年代较新的万吨级轻巡),日本人则更依赖于新近装备部队的过氧化氢航空鱼雷。如果敌人舰队庞大,日军的鱼雷机飞行员们会选择在敌人防空火炮的射程之外发起攻击,虽然命中率会明显下降,但飞机却要相对安全得多。
而且过氧化氢鱼雷航迹很不明显,敌人要到鱼雷很近时才能看到,所以美**舰很难及时规避。而由于日军鱼雷机飞行员现在都已经知道必须从多个方向发起鱼雷攻击,让敌舰无法通过舰首朝向自己来降低被命中的概率。因此,只要日军机群射出的鱼雷够多。对付美国人的大舰队,一轮攻击总能打沉几艘,只要飞机还在,回去补给好再来一遍就行了。由于目前日军基本夺取了南太平洋上的制空权,不必太担心敌机的拦截和追击,所以大可以连续发动两三轮攻击(次数再多的话飞行员的体力和精神要吃不消的),敌人的舰队再强,也吃不了兜着走。。。。。。
而若是敌舰不多,防空火力自然就不会强到哪儿去,则日军鱼雷机的飞行员往往会选择强行逼近敌舰发射鱼雷。以尽可能地提升鱼雷的命中率。只要能够击沉敌舰,那么多损失区区几架飞机还是值得的。同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弹命中率奇高的俯冲轰炸机在战术里仍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外就得是收拾残敌的时候俯冲轰炸机才用得到了,虽然对付失去战斗力的敌舰用鱼雷更干脆。但是对付轻型军舰用高爆航弹也同样可以一击毙命。而航空炸弹的造价还不到同等重量鱼雷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当初被德国人坑过之后。鬼子也从中得到了启发,意识到在主力低空突袭的同时,也可以派出少量俯冲轰炸机飞到高空“捡漏”。由于数量不多,敌舰的大口径高射炮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因为大口径高射炮没有数量就没有威力,如果敌人只分出少部分防空炮火对付高空的日机,那和不打几乎毫无区别,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