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亡宋 >

第46章

亡宋-第46章

小说: 亡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杀字军的人,又岂会只围一面墙。其他三面,乃至河道对面河道上,又有车船相侯。

百名辽军斥候走下城头走了不远就遭到了伏击。

天色刚亮,城头看城下还是漆黑一片,根本没有发现这些人。直到太阳升起了那一瞬间的黑暗过后,耀眼的光芒突然投射到大地之上,虽然其后亮光变低了,却也看得见周围的清醒了。

一百名斥候,去到白髯河上的三十人不知死活,其他两面的七十五人,在城下就留下了将近五十具尸体。

城中斥候本就不多,莫隆也是见到情况危急,所以直接派出了大队斥候求援,却不料敌人准备充足,斥候小队很有可能活不出三两人,恐怕要死的干干净净。

思虑了良久,莫隆随即下令,再派百人!

懂得影藏行迹,懂得刺探,懂得躲避追捕的斥候整个瓦桥关就这么多了。要是再全军覆没,瓦桥关在劫难逃。

百人再次下城。城下也没有马匹,当然只有奔跑,能够容得下马的,也就只有南门而已,南门如今战火烽烟,扰乱的这一方,怎能跑马?岂不是痴人说梦。

被关口,本就是水关。普通的关口,一般是护城河上架桥,通向城外。

但是这个关口却是城墙外一小段土地,如同码头一般,然后就是宽阔的白髯河,根本无法强攻。

当然,作为水关,在北方,的确不好对付。若是到了南方,就不尽然了,数百年后,朱元璋带领蒙蕫船队强攻南昌之时,城头士兵看着和城墙一样高,直接靠过来的大船,尽数被惊的无法动弹。

只可惜,辽地苦寒,虽然数百年前是繁荣之地,到了这时,却是六业不兴,当然了,五畜倒是很旺。

一百人再次冲出,先头的,自然是最有本事的,应为最前面的人最容易遭到重点打击,却也最容易逃遁。

只见,远道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的地方一道道箭羽突然袭来。

这些小黑点,竟然是弓箭手?

这,绝对有三百步!三百步按通俗算法二百四十米,按照北宋这个时代的特殊计数算就是四百二十米,这个距离,当然是说的后者,不然莫隆也不会如此吃惊。

那流线型的箭羽从天而降之时,城上的人很容易看到,城下的人,不好看到,却容易听到。

只有最有经验的斥候才知道,这个时候停下来抬头看箭躲避,那是找死,用刀挥舞挡箭也没有想象中的作用。唯一能做的,就是跑,越快越好!

当冲过箭阵之时,十之八九已经成为尸体。唯有少数人能够逃走。

于是,逃走的斥候,在战报中的四万杀字军攻城的后面又要加一条,敌人有不知名强弓,射程是弩箭的两倍,威力与弩箭相若。

当然,是说的普通弩,若是神臂弓这样的弩箭,当然稍有能与之比穿透力的武器,至于床弩,穿透力就算是反坦克导弹,也不曾多让。

就在同一天晚上,两州一关的守将都受到了战报,其中逃出来的人不超过四十人,死在路上的二十多人,三关接到了分两个批次的情报。

岐髯关,萧直窝翰眯着三角眼。一个莽汉子,也有阴沉的一面,如若不然,也不能让方天定吃一个暗亏。

七个人送来情报,跑死了两个,流血死了两个,仅仅三个人累倒在关守府。

情报很简单,四万步兵,杀字军步兵,突袭瓦桥关,敌人还拥有一种新式弓箭或者弩箭,威力比宋弩大。

这是因为最后他们突围之后,杀字军的工兵营便不再与他们接触,所以他们不知道长弓的弱点。

萧直窝翰笑了笑:“我让你吃了亏,你就要打回来,这么有自信从威海关出兵直攻我瓦桥关?想要短时间打下来,孤立我岐髯关与莫州瀛洲的联系?我用剩下的招数,你还要还回来?我偏偏不让你如意,攻下我瓦桥关,做梦!”

的确,萧直窝翰故意发消息引方天定进攻居庸关,然后却把人手调到了本来人手薄弱的岐髯关,岐髯关虽然不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却也是易守难攻。

这样一来,本来可以随意在河间府与燕京之间调兵的线路,被萧直窝翰切断了。

现在,方天定故技重施,杀字军只要攻下瓦桥关,那么岐髯关与莫州的联系就等同于被切断了。儒州居庸关,涿州岐髯关瓦桥关睦州瀛洲,全部在东经116上,一条线分布,虽然有些偏差,但总体是这样。

方天定虽然不知道这就是116经度线却也猜了个大概,毕竟北京城是118。不管是那一条经纬线,总之这一串的州县关口全部在一条直线上,倘若双方哪一环落到了敌人手中,那就会首尾断裂。

要知道这是一条线上的城池,不是一字长蛇阵。要是一字长蛇阵,攻其首,尾相援,攻其尾,首接应,攻其腰首尾团聚,缠绕敌人。唯有七寸是弱点,强势攻破蛇的前端,后端中段就不攻自破了。

这城池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这一条线,就如同时间节点,只要中间断了一下,那就没办法接上了。

但是方天定有一个优点,他拥有幽州(燕京)和威海关。

若是一年前,萧直窝翰事先预料到了威海关的这个作用的话,定然要将其拔出。

萧直窝翰随即决定,带领两万骑兵救援,留下一万步兵守城。

方天定八万人,留守数个州县就要将近三万人手,能抽出四万人攻打瓦桥关,已经是极限了,根本不可能攻击岐髯关,留下一万步兵足矣。

八月初十,两万骑兵度过白髯河,从白髯河南岸向瓦桥关进发。

半途,萧直窝翰一直记得杀字军有一种新式弓箭,攻击范围很远,威力不俗,所以一直选择大道走,而不是小路,或者山路。

既然走大道,当然是走官道,虽然瓦桥关与岐髯关之间的官道不怎么宽,但是官道周围却大多是平地。

后世的京沪铁路就是在这一线上修建的,当然比较平坦,这个地段,叫做华北平原?

走到半途,萧直窝翰才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遇到了方杰,方杰带领的,也是两万骑兵。

这就是方天定的目的。两万人与岐髯关援军作战,四万人围攻瓦桥关,一万人进攻岐髯关,或者说拖住岐髯关的辽军。

方杰遥看萧直窝翰,大喝:“太子赐予我三军的话如何说!”

三军将士齐声大喝:“荣耀即吾命,吾乃汉人,杀杀杀!”吾乃汉人,这就是荣耀,汉人的身份,就是众人的命。这就是方天定交给杀字军的命。

萧直窝翰知道此战不可避免,远远的两里之外双方斥候就发现了对面的存在,这一句大吼,震破人心。

手下骑兵,都是骁勇辽人,多年来遭到压制,如今遇到了同等数量的宋军,难道还不战?

“噢噢噢吼!”辽人标志性的怒吼,每一次打草谷或是出兵,或是杀马贼,都会让辽人中那些骁勇的存在心喜怒吼。

仿佛,他们是西域狮子的传人。

这一次,方天定却没有出现在骑兵大队中,因为他要攻下瓦桥关,然后带领四万步兵驰援方杰,到时候让萧直窝翰这两万骑兵,全部归西!

既然趁着金国大乱的机会想要偷下辽军两关,那就得神速,兵贵神速。

声东,却是击西,这西,不是岐髯关,关是死的,人是活的,拿下萧直窝翰的骑兵,岐髯关就是囊中之物。

第二十六新骑兵对老骑兵

你妹,这破自动发布又出问题了,我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我悔过,这是昨天的,今天的晚上七点整发。

没上过战场的人,永远不知道那骑兵冲击带给人的恐惧。无数高昂的战马,冷冷的铁枪头,在阳光下,肆意散发着杀气。

几近中秋,已经不如六月的炎热,却也好不到哪儿去。

将近十天,幽云地区都没有下过雨了,所以十分炎热。

从瓦桥关发出消息之后,不过十数个时辰,本来,再过大半个时辰萧直窝翰的先头部队就因该到了瓦桥关。却不料一头拦路虎卧在路中间。

两万宋朝杀字军骑兵,两万辽朝骑兵,到底谁更厉害。

萧直窝翰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斥候的情报,敌军身穿奇异铠甲,因该是很薄的铁甲,用的,都是弯刀。弯刀比较长,却比朴刀短一些。

萧直窝翰不由得意的笑了出来自己这两万骑兵中有一万五千轻骑兵,还有五千重骑兵,对面全是轻骑兵,优势不言而喻。

重骑兵在集团冲击中的作用,就如同轻骑兵对步兵的作用。

同时代的欧洲,虽然在骑兵战术素养数量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辽国骑兵,却有一点是领先的,那就是盔甲。

整个欧洲一般人都穿着锁子甲(这种锁子甲防御程度和韩世忠发面的链锁甲完全两回事),有钱的骑士却可以穿一身铁皮甲。到了1500年的时候铁皮甲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居然在每一个关节处都有无缝铁皮用铆钉和大量分段铁皮打造的全副武装。

当然,这些人要是和战斗素养高出他们很多倍的四百年前的辽骑对战,只会一败涂地。应为华夏地区,在数百年之前就出现了同样作用的全副铁甲,那就是吐蕃人。

西藏高寒,战马质量比两淮喂养的战马要好,比之蒙古马不曾多让。穿上全副铁甲的骑士,加上马的全铁甲一共是三百多斤的负重,这样的东西就是移动坦克,从纯物理的角度看,恐怕传说中的冥界士兵或是埃及死神的百万狼头军都不可能战胜他们。

但是这只是纯物理角度而已,事实证明,这种骑兵打不过唐朝轻骑兵。

任何事情都没有定论,就算是步兵,也可以战胜同等数量的重骑兵,当然,那是在特定情况下。

但是现在,双方都站在华北平原上,一眼望去,视距范围内莫说是大山,山丘都找不到。

这一片地也不是农地而是荒野,双方全力冲刺下,优势仿佛尽在萧直窝翰身上。

只可惜,这支骑兵身上凝聚了方天定和韩世忠的智慧,岂是软柿子?

中兴四将,岳飞之战,胜在一勇字,一谋字,张俊之战,胜在一阴字,一险字。刘光世之战,胜在一众字,以退字。韩世忠,这是胜在一猛字,一器字。

韩世忠从军之后,多次改良手下部队的兵刃,其中算得上世界武器史上革命性改革的就有弓箭和锁子甲,当然这些被方天定盗版了,韩世忠自己都还不知道。

韩世忠八百人驾巨舰将十万金兵围困长江之上长达数月时间,差点将这十万金兵全部饿死在江淮。这样的战果,比岳飞朱仙镇大败金军还要早十多年。

倒骑驴的韩世忠,比倒骑驴的赵钱孙强,比倒骑驴的张果老也不曾多让。

方杰倒是一笑,随即下达命令:“传令下去,左右军包抄,中军随我冲,举起杀字旗,杀的辽人丢盔弃甲!”

这两万骑兵当然不可能从一个方向往前冲,那样太混乱了,但是为了发挥骑兵的冲击性和机动性,还是得冲,却是从三个方向冲。

萧直窝翰知道对面敌军的将领因该已经看出了自己阵中有五千重骑兵,本以为对方会接着轻骑兵的机动性退走,却不料敌人先冲了过来。

那飘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一道血红的印记,一个大大的黑色杀字无意不表明了敌人的身份。

千百年来,这个古老的帝国每一次出兵都号称是王道之师,什么替天行道,什么惩罚外邦,那里有什么时候有那一只军队取这么一个肃杀的名字。

杀字军,这支军队的统领,不知道是不是会打仗的人,却一定是有血性,十分霸道的人。

王道不兴,霸道也能走得通。

事实上,每个朝代的更替靠的都是霸道,而不是王道。

敌军冲击而来,都扬着手中的战刀,拍打着战马的屁股。

不算太远的距离,终于拉近了,当方天定下令冲锋的时候,萧直窝翰的中军大旗同样摇晃着,冲击而出。

看到欧洲的战争,都是吹响号角下令攻击,而在中原却是擂鼓为战鸣金收兵。但是真正作为指挥士兵的东西,却是旗帜。

想一想,希腊那一次圣战,号称两百万人出战,战争描写却说吹响号角,你就该知道,两百万人,就在吹号角那一刻忍不住不下心放屁的人的屁声都因该比号角声音大,你就该知道这次战争的描写是有多假。

就像乞讨的人都在幻象自己是富人,然后给真正的富人说:“我曾经是个富人,比你富,我一顿要在桌子上摆十个馒头。”

浩瀚中土,偌大中华,在冷兵器史上,有确实记载最多的一次战争双方人数是四十七万,加上备战人员一共是七十万。

而史书记载的最大一次战争隋炀帝率领包括民夫与骑兵总数量为两百万人的军队进攻高句丽是否属实,已经不可考察了。

只是,史书记载的军事才能的确很出众的隋炀帝杨广那一次的策略是,每名骑兵上战场前在战马上放一个沙袋。然后把高句丽都城城墙到城墙外七里这一片地方磊出一个斜度不超过15%的缓坡用作骑兵冲刺。

你就知道,这么霸气的皇帝,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