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衙内新传-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郓王深得赵佶的信任,这点小事就算被时迁捉到痛脚,也伤不到他半点毫毛,万一被他借题发挥,比历史上更早地从赵佶手中获得皇城司的权力,那可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尽管水浒传中时迁在祝家庄偷鸡,偷的很是失败,不过这一次他明显表现好了许多。
至于耶律大石和自己同样遭到谣言中伤,遭遇却迥然有异,高强连唏嘘一刻地闲功夫也没有,人和人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同人不同命么!他命人将这几分密报整理好之后,随即命人聚将军议。
此时宋军十余万大军分布在辽东各处。除了大忭的一万五千兵在贵德州以北招抚诸部,保护辽东侧翼,栾廷玉在鸭绿江边和粘罕长期对峙之外。余众皆在黄龙府周围布防,宾、威、祥等州亦皆加固城防,并于要害处新建堡寨,以巩固各州与黄龙府之间的联络。得悉军令之后,诸将半日之内齐聚黄龙府大营,并那监军童贯也一体列席,待听高强宣布辽国耶律大石回师中京之时,俱都一脸茫然,这不分明是一个坏消息么?为何相公却是喜形于色?
待高强说明了其中的种种干系之后,诸将方意识到个中关节,花荣便即道:“如此说来,那萧干曾两叛辽国,辽国朝廷固然不能信他,他亦未必敢信辽国,所恃者惟耶律大石而已。今大石回京,萧干必定彷徨自疑,此时相公若遣使招抚,他多半便会来降?”
高强笑道:“我也不必他现下便降,只须大家有一个默契,我便挥师渡江,与金兵决战,谅他兵微将寡,又无辽国为恃,也不敢大举来援金国,到时候除了举兵降我,他还有什么路可走?”
座中韩世忠与林冲都曾经在卢沟河边随高强与萧干交战,见高强又要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萧干,两人对视一眼,一起起身道:“相公三思,萧干为人反复,不可轻信!”
高强拱手道:“二位统制宽心,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如今大泽尚存,固然不利我军进兵长春州,然而他萧干若然要来攻我,也未必就是一马平川,此险我与之共也,只须有万军扼守宾州,萧干有何能为?诸位将军看那萧干的为人,可会弃守长春州,与金兵大军会师来与我决战么?”
韩世忠见高强已有了提防,便放了心,应道:“他便是来了,区区一万余兵,又要连过鸭子河与混同江两条大河,方能与金兵会师,济得甚事?来了也好,正好算一算卢沟河边未了的债!”林冲在旁不语,只是哼了一声,一股杀意却是一目了然。
高强见士气可用,正要说话,忽然旁边站起一人,叫道:“前次开州大战,我等身在中原,不曾赶上,今番决要与金主对敌,相公若要使人把守宾州,乞使别将,郭某敢请渡江参战,其金兵兵势最重处,某愿以身当之!”
原来郭药师现在就在宾州驻防,一听说高强要以万军守卫宾州以防萧干反复,他立时大为担心,这不是又要将他排除在主战场之外么?如今大宋在辽东的根基日益稳固,辽东常胜军的老底子渐渐都变了样,他若是此番还不能立下功劳,战后余人升官受赏,势必又要将他抛下了,空自顶着一个太尉的荣衔,复有何用?
高强还未说话,童贯从旁笑道:“郭太尉威震辽东,前次又不曾立功,今番正要观太尉骁勇,区区留守之责,自有大将担当。如今只是军议,相公尚未号令,太尉不必心急。”
此言一出,大厅中顿时一片寂静,非但诸将尽皆面色异样,即便郭药师也是一脸的尴尬,谁料到这位监军童大王会在这关头插上一嘴?原本只是军中常见的抢头阵,被童贯这么一搅和,立时变了味道,好似是高强有意排挤郭药师,童贯在为他报不平一般。而郭药师明面上好似是童贯之举的受益者,其实却是横受其灾,没问题也变成有问题了。
高强心里别扭,这死太监在开州战后一直老实得很,怎么现今却忽然跳腾起来了?他转念之间,便想到了时迁从汴梁送来的情报,这童贯与郓王看来是结成一伙了,否则也没有这般巧法,两边相隔万里,却一起来和我为难!
“休看你把持西军数十年,这里可是我的地盘,凭你也想动我的兵!”高强心中冷笑,面上不动声色,微微笑道:“昔日郭太尉曾护送我往女真国中追杀贼人,此情此景历历在目,而今郭太尉那五十骑尚在否?”
郭药师正在尴尬,忽听高强说起往事,哪还不知高强在给他台阶下,忙拱手道:“些许微劳何足挂齿?那五十骑历年来伤折近半,现有张令徽、甄五臣等二十余人在末将军中,有劳相公惦念。”
高强点头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十余年来,我无时不忘当日太尉对我救命之恩,纵使昔年酬以一些粮秣,也无从报答万一。如今太尉奋勇争先,亦是赤心报国,本帅自不当遏抑,况且太尉帐下诸将多曾到女真境中,虽事隔十年,山川形势略未稍改,本帅正有倚重太尉处,更不当使廉颇迁魏,吴起没楚,将军无用武之地!”廉颇入魏,累战无功,叹息“我思用赵人”;吴起自魏之楚,虽得重用,后终被杀,二将皆一失其主,便无立功余地。高强将这两个典故说出来,明里是表示会重用郭药师,暗里却也是警告他,你再大的本事,改换门庭之后也未必有好下场!
不过郭药师读书不多,这等典故他是领会不到的,当时听见高强说的恳切,心下甚是感激,想起当年辽东大灾,若不是高强赈济得力,举族上下千口只怕百不存一,更不必说今日的高官显爵,风光无比了。当时呜咽道:“末将身受国家与相公大恩,更无以为报,只思将这条性命报效国家和相公,也就是了。战阵号令,自有相公司掌,末将只奉相公号令便是,更不敢与旁人争竞。”
高强点头称善,权且命郭药师归班,心里盘算着要找陈规去和他解说解说适才那两个典故的深意,一面却向诸将道:“今日本帅聚将,乃是为了萧干既然行将入彀,便是我进军之时,趁着金兵尚且不明萧干动向,本帅要请诸位将军议一议,毕竟战事如何开展?”
这个把月来,宋军可不是一直在埋头工地,沿江诸军每日里都在侦察对岸金兵的守御状况,李俊的水师也已在江边港汊中开造船只,木筏造了百十条,用于搭建浮桥的船只也造了不少,只是时日仓促,这般造出来的船只可经不得风浪,战船更是休提。
“相公,若是大军现下便要渡江,水师可于一日内搭起三道浮桥,此外却难以应付。”李俊连日来率人用木筏在江上漂流,沿江探寻流缓水浅的渡口,虽然在江上要举着盾牌防止金人的弓箭,又要有人用神臂弓和金人对射,每次侦察都要死伤些人,不过一场辛苦下来,对于能搭建浮桥的地段倒也心中大致有数。
“只是金人守御甚严,凡可渡之处皆多烽燧,甚或有石炮守把,要架浮桥甚是不易。倘若再有一月时间,多造几道浮桥出来,这江岸百余里有十余处可渡,金人终不能处处兼顾。”李俊心中甚是无奈,北人不善舟楫,这混同江上下除了独木舟啥船也没有,他的水军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否则的话,哪怕只有十来艘战船,凭着宋军水师强大的火器和远器威力,纵然金人在渡口处有多少兵马,他也能保证大军渡江的安全。
高强点了点头,且教李俊暂退,又望了望史文恭。史文恭忙即出班道:“相公,那些金人俘虏纵归之后,有十余人传回了消息,说道其族情愿归降,内中有七八人可令守江之金人纵放我军渡江,然经一一试探,皆未可信,反是有几人并非守江者,其所传回的金人布防情报,多方印证之下,尚还可信。”
女真人的觉悟很低,高强的俘虏工作效果不佳,完全没有解放战争时我党的水准,是以他也没抱多大期望。好在能探得对江的兵力布防,也不算一无所获。
“混同江上,有十三谋克,各守一处水浅可渡处,兵两千四百余,马千匹。金兵大队在宁江州,有十二猛安,兵两万,骑万五匹,多分布于守江诸谋克之后二十里处,可为奥援。其领兵者为金国宁江州都统婆卢火。此人骁勇善战,惟性过刚,且金兵士气低落,粮草又缺,若非婆卢火以城中之粮供养,只怕早已散去也。”
史文恭所言,在宋军听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事实上金兵从来都没有统一的后勤补给,向来都是各部自己养活自己,完颜部只是负责指挥而已,因此在战争中劫掠不但是战争的目的,更是生存的手段。当年对抗辽国天祚帝亲征的护步答冈一役,阿骨打在出兵前要明确与诸部约定,抛弃辎重轻兵追击,便是因为他并没有全军的后勤管理权力。
只不过,从婆卢火动用宁江州的积蓄来供养诸军的举动,看来金人面临灭国大难之下,也开始打破往日的惯例,国家的作用和凝聚力正在日渐增强之中,而历年战胜所得的虏获,大约也可支持相当一段时间,总之要指望对手这么快就自己崩溃,大约不太现实。
史文恭又道:“只因城中粮少,故此金人大军尚在会宁府,据闻今已集结三万兵在彼,骑万余匹。金人畏惧我兵深入,业已令其部民渐次向北迁徙,渡过鸭子河去,其意盖不出相公所料,将欲以此二百里生地与我军周旋,以待冬雪来临。”
果然能留下些俘虏,便是情报战的有效棋子,这些情报何其重要!高强心下甚喜,教史文恭退回,朗声道:“金人守江十三谋克,其后十二猛安,骑兵之比例又高于其全军之水准,足见其并不欲死守江上,若我兵渡者寡,便以骑兵趁我半渡而击。若见江不可守,即恃其地理熟悉,及骑兵多,退守来流水畔,复与我军周旋。诸位将军,可有破敌良策?”
尽管宋军在开州城下打败了金兵,然而凡是了解其中内情及略知兵事者,皆可看出那一战宋军委实胜得侥幸,若不是阿骨打中了陷阱,宋军最多也只得一个平手而已。如今一战之后,双方的优劣尽皆显露,真刀真枪地较量起来,金兵在自己的地面上作战,又有骑兵的优势,宋军最为犀利的震天雷可是不能移动的笨家伙,只须金人能将战场设在自己选定的所在,宋军便无从施其长计。在此情况下,优势的兵力也并不能造成战略上的优势。
倘若大军平推过去,金兵自然是逃之夭夭,只消留下些骑兵在宁江州左近骚扰,宋军人生地不熟,这茫茫山野中有时连路都看不出来,想要捉到敌人真是千难万难。要真是落入那种地步,想要在冬季来临前的几个月中结束战斗,如何能够?
一番商议之下,仍是无有头绪,对于占据了天时地利,又不愿决战的对手,宋军纵使兵多将广,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计策来。苦就苦在这地方人烟稀少,又是民族间的战斗,能玩得转的计策少之又少,想要学吕蒙白衣渡江,给金人来个偷袭的话,这江上自来没有什么商船的,要怎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对方的烽燧?
既然无法在宁江州打一仗,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高强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命诸将做好渡江作战的计划,倘若能集中骑兵,从距离宁江州最近的地段渡江发起进攻,多少也能在宁江州城下捕捉到对方一些来不及撤退的兵力吧。
军议既罢,诸将自与军中参议去作计划,童贯在军中几无立锥之地,也只得回去和他的胜捷军待在一处。高强回到后堂,遣人唤来陈规,问道:“前日先生献计,要说降萧干,以利大局。如今耶律大石已去,正是说降萧干之时,倘若我命先生全力为之,能有几分把握?倘使能说得萧干举兵反金,尽起他铁骊部之兵从后断绝女真人后路,则吾事济矣!”
陈规自献此计,早筹划周详,今日得知高强已然用计断了萧干后路,自觉时机成熟,忙道:“相公既已将大势造就,下官只须一介使者,凭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萧干来降,为我大宋立功。”
高强吓了一跳,心说这差事内战中不妨用,那是有一定底线的,这可是民族间争斗的战场,你再玩什么纵横家的把戏,仔细人家翻脸将你砍了!就算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把你关起来也受不了啊?历史上金人强留使者的例子可不少,连二帝都是被人家骗到军营里才掳走的。
当下只是不许,陈规听高强说了这些顾虑,不禁笑道:“相公,下官虽然不才,也知这劝降须故旧才好,我与萧干素不相识,如何使得?却有一人在此,正好行事。”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八三章
不大功夫,一员契丹汉子带到,高强见了懵然不识,眼望陈规,陈规便令那人向高强叩头。那汉子拜倒,口称:“小人萧八斤,拜见高相公。”
萧八斤?你生下来八斤重,所以才起了这个名么?一代不如一代!与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相比起来,中学时学过的课文对高强的印象还来得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