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悠闲大唐 >

第11章

悠闲大唐-第11章

小说: 悠闲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真要想对各自娘家好得话,日后赚了大钱,完全可以从别的地方给些好处。
    而这样的想法,等李安然拿出自己的山寨手机,在赵二家的院子里拍了几张清晰地照片之后,就变得更加坚定了。别说大唐这个时期了,就是在民国时期,照相这种技术也会被一部分生活在低层的老百姓,当成一件恐怖的事情。
    生怕自己的魂魄会被那西洋的机器给摄走,对于赵二他们来说,也同样是如此想得,所以,心中越发敬畏起来。
    有得人会说,李安然为什么不放低身段和赵二他们打成一片呢?那些同类穿越小说里不都是这么写得吗?主角与古代人打成一片,然后后者就感恩戴德地恨不能连命都卖给对方,然后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快就发展起来。
    非要通过拍照来吓唬人家,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其实这一点李安然并非没有想过,而且以古代人淳朴的环境,也不是没有可能做到那些网络小说里的地步。但在李安然看来,有了一定的根基和实力之后这么做才是亲民、爱民之举,啥都没有就放低身段,反到会让人看轻。
    自己眼下除了一个杜撰出来的身份外,又有什么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才最妥当。最重要的是,那些小说中描写的古人有多么淳朴的情节,李安然在没有亲身体会前,真得不敢太过相信。

第16章 消息
    新的一周,每天两更,早上十点左右,晚上七点左右。
    书正在冲榜中,求打赏、收藏、推荐、点击、评论等等所有的支持!
    ……
    这顿饭虽然来得迟了些,但对于赵家兄弟两家来说,不光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味道方面也同样是极好的。这一次弄回来的野猪相当大,以赵大赵二当了这么多年猎手的感觉,大约在三百斤出点头的样子,很是肥壮。
    即便是被村民分成了小五十斤,后来又弄两根猪蹄和十斤肉给身为族老的赵青山另外送去,剩下的份量也不少。除了一大盆红烧肉之外,原本很少有人吃的下水也被李安然变成了美味,唯一缺憾的就是香料方面还是不全。
    甭管是红烧肉还是炖猪杂,在李安然看来味道远不如自己吃过的好。但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却已经是无上美味了。等享受完这顿与生俱来的最美味的饭食之后,赵家兄弟两家人也没闲着,烧炭的烧炭、烘炉的烘炉、采购的采购。
    狗蛋他们这些小的,原本还想着留下来帮忙。却被各自的父母破天荒芜地主动赶到外面去玩儿了,一个都没留下。采购的事情交给了赵大,借着去长春堂里拿药材为由,到族老赵青山家借了牛车,然后拿上了两家多年的积蓄。
    赵大婆娘性子比较胆小,虽然这生意看着是不错,但毕竟还没见到回头钱,所以也不敢把自己的积蓄都折腾出来。到是赵二婆娘比较舍得,直接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拿了出来。当然,这里面也是因为之前收了个琉璃香水葫芦。
    哪怕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能值多少钱,但以赵二婆娘平日里做些绣品贴补家用的经历,也能推测出绝对不会便宜。至于两家分成的问题到是并没像李安然想得那样,出钱多的占大头。别看赵二家出的钱多,但依旧是一家一半。
    对于这一点,李安然私下里到是问了赵二一下。最后才知道对方小时候一直就靠赵大养活,两人的感情相当深。眼瞅着不用自己介入人家就已经把利润分配的事情处理妥当,李安然不免觉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了。
    趁着赵大去进货买货的时候,眼瞅着有了雪糖这么个进项。李安然自然不会放过,招呼着赵二又忙活起来。这一忙活就忙活到了晚上,等赵大驾着牛车带着一堆东西回来的时候,之前的那种简陋过滤器已经做了不少出来。
    不过李安然却并没有急着就做糖,而是将长春堂送来的那些个药材检查了一下,然后将那些做香料的挑捡出来。先是用赵二家的石磨统统磨成了粉,再用一同买回来的细布扑成极细的香料末,最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没错,李安然做得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十三香。当然,这玩意儿可不只是随便把十三种香料混在一起就完事儿了。十三香的配方其实有很多种,除了所谓最正宗的王守义十三香外,不同地区里卖的十三香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
    光是李安然手里的十三香配方就足足收集了有六种之多,这一次用得则是六种配方之中最差的那一种。这一次这么做可不是为了防备赵家兄弟两家,而是借鉴了后世的销售手段,商品要更新换代才能利润最大话。
    就拿手机和电脑来说吧,别去相信那些制造厂商说得什么自己眼下售卖的都刚研发出来的最新技术,那都是屁话。真正最新的技术不可能这么快就上市销售,而是等那些应该已经被淘汰的技术赚足了钱之后,才会上新品种。
    不光是十三香,就是雪糖这一块儿李安然也留了后手。除了雪糖外,砂糖、冰糖、果糖、奶糖,能做得品种可不少。如果不是眼下还缺不少的工具,而且生意才刚开始得。光是糖的生意,多了不说,李安然最少能搞出十几个品种。
    等调好十三香之后,李安然这才将如何选肉、如何腌肉等一系列的流程当着赵大赵二四口子的面,一一言明。除了第一盘肉是李安然亲自动手示范了来得,剩下的肉都由赵二他们自己来做,哪怕就是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
    反正对于这个时代的饱含界来说,这种来自于后世积累了上千年的烹饪手法,哪怕就是“阉割”版的,也足够了。在李安然料理的几种肉食之中,咸肉最简单,抹上混合了十三香的咸盐就行。腊肉、熏肉其次,最难的就是烤拆烧。
    为了能一炮打响,在吃完晚饭之后,李安然还不得不指挥着赵家兄弟四口子,开始挖出若干的土高开始烧炭。其实烧炭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窑,可惜眼下实在是没这个时间。只能先烧些炭出来凑合着用用,后面再弄也不迟。
    赵二家从下午开始就忙得热火朝天的情形,加上不断飘出诱人的香气,自然被以赵青山为首的赵家村村民看在眼里。可惜得是,李安然那个纯阳真人的名号放在长安城可能作用有限,但在赵家村里却有着很不错的震慑效果。
    村民们也都知道赵二在山里救了位真人,而这个真人还颇有些神异手段。所以对赵二家的动静,虽然很好奇,但却没人敢乱打听。
    不过,普通的村民不敢打听,却不代表其他人不敢。
    之前见识了手机和打火机这两样法宝之后,赵青山第一时间就将消息传到了里正那里,接着又被转到了蓝田县衙。消息的内容是这么说得,赵家村村民赵二,入山行猎救下一道人,人家姓李,名安然,字洞玄,道号纯阳真人。
    看似年轻实则气度不凡,一身华丽道袍非平日所见。据探查,其身手不凡,一身剑术极为高明,非军中武功。有一古怪坐骑,以铁为主料辅以不明副料,不用人力、不用畜力自可行动,且行动时偶有雷鸣之声响起。
    曾拿出两样法宝,一曰手机,可无风自响、奏响乐曲。一曰打火机,可无中生火。二者疑为银制,很是精细。此人医术不凡,村民赵二宝入山遇野猪被捅伤,血流不止几近必死。却被此人以针线缝合伤口,并施以奇药。
    又以一名为仁丹之药方与长春堂孙长庚合作,功效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舟车晕呕之症。除此之外,当这个消息递到蓝田县县尊手上的时候,还附上了一盒仁丹的成品,和某人和那些物品的画相等内容。
    甚至连长春堂送出去的那些中药品种和份量,以及赵大驱车进城之后,采购了不少杂糖的事情也都记载在了里面。看完了消息里记载内容,身为一县之尊的顾邦才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才将面前的放着的纸张、画像和药匣放一起用细布打了小包。
    接着招来一个平时最为油滑的捕快,门也不关地就以对方昨日在外吃人饭食不给钱的事情,好好训斥了几句。等好捕快耷拉着脑袋一脸晦气地在同僚们戏谑的眼中,走出衙门去处理一件偷鸡案后,顾邦才面前的包却不见了。

第17章 很会吃
    天刚蒙蒙亮,赵家村的公鸡们就已经开始扯着各自嘹亮的嗓子,此起彼伏的展示起了各自的歌喉。在第一声鸡鸣的时候,李安然再次从那种物我两忘的玄妙练功状态中苏醒过来,一夜没睡不但不困反到更加精神。
    从塌上起身之后,活动了一下丝毫没有因为盘坐一晚而酸麻的身体,李安然却并没有急着去河边练剑。
    “昨天晚上练功时再次浮现出来的符纹上,那些一个个仿佛穴位一样的节点,怎么会有十分之三的亮了起来?”
    回想着之前练功时自己发现的奇异之处,李安然思索了好一会儿也没能想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只能暂时记在心里。等洗漱完,李安然换回自己的道袍,拿着拂尘背着长剑来到距离赵二家不远处的河边空地,开始练起剑来。
    一套纯阳剑打完之后,李安然顿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力量、速度、弹跳以及神经反应等方面,又提高了一些。特别是感觉方面更加的敏锐,这不,在练剑的时候就发现了在河对岸的草丛里有些不对劲,但却并没表现出来。
    将纯阳剑来来回回打了几遍之后,完成了早课的李安然也并没急着回去,而是拿着“法宝”手机在河边溜达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这古代的环境确实很不错。别看赵家村不是什么名胜景区,但到后世都能算得上是景色优美之地。在打开强制闪光灯后,李安然嘁哩喀喳一通拍摄,然后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手机往百宝囊里一塞,转身离去。
    等回到赵二家时,赵二夫妇俩已经忙碌了起来。喂鸡、喂牛、还有昨天李安然特意让赵大去县城买回来的猪。
    在唐代这个时期,普通老百姓基本上一天只吃两餐。但在李安然的要求下,赵二家里却改成了一日三餐。
    将道袍、宝剑全都放好后,换回粗布唐装的李安然,趁着赵二一家都在忙碌,弄了些白面在厨房的案上揉了起来。有了之前雪糖、加工肉制品的经历,对于家里这位与众不同的真人很会吃这一点,赵二和赵二婆娘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但对于这种从没见过的揉面方法,到是相当的好奇。没办法,谁让地道的兰州拉面,眼下这个年代可还没有出现。
    为了第二天早上有面可吃,李安然除了让赵大买回白面之外,还特意去野地里弄了些蓬草回来,晒干后烧成灰。然后放进水盆里做成蓬草灰溶液,静置了一晚上之后就成了做正宗兰州拉面所必备的一样关键之物,蓬灰水。
    传统的兰州拉面讲究的是“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经过改良后直接将水与灰混合溶解,效果更佳。
    要说这兰州拉面的方法,还是当初李安然在大学时跟同宿舍的兰州舍友学得,甚至还偷学了些牛肉汤的配方。兰州拉面除了面条要筋道之外,最最关键得就在汤底和配菜上。可惜,古代的牛都是耕牛,严禁杀来吃。
    特别是大唐贞观时期,因为隋末战乱的影响,对于农业的伤害很大,各地都在休养生息,谁敢杀牛那可是重罪。好在虽然手头上没有牛肉可用,但头一天熬的大骨浓汤用来做拉面的汤头也很合适,特别是加了香料后又小火煨了一晚上的浓汤,更是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借着夏天的便利,很快就醒好面的李安然三下五除二就用赵二夫妻俩眼花缭乱的手法,拉出了一把细如发丝儿的面条。
    在正常的兰州拉面里,面条也是很有讲究得。不光是选用的面粉和蓬草灰,同时连面条的尺寸也分成很多种。
    毛细,顾名思义,就像头发,其实就有点像细粉丝那样细,也就是李安然眼下拉出来的这种面条。
    细,这个比毛细要略粗一些,大约有香头那么粗。
    二细,这种就有点像一般的炒面条那样粗细了。
    三细,比二细还要稍微粗点,吃起来像吃粗粉条,不过面如果拉的比较劲道的话,这个嚼起来却最有感觉。
    韭叶,顾名思义,这种面条就像韭菜叶子一样宽。
    大宽,这种面条则是像吃麻辣烫的那个宽粉一样,很宽。
    细面条的好处,可不只是口感更细滑,入口之后几乎不用咀嚼,对于商家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种面非常易熟。只需要在开水锅里涮上几下,就可以出锅,能节省不少的火力。但如果面拉得不好,这种毛细一入锅就会化掉。
    换成是以前得话,李安然还没办法把面拉得像现在这么好。可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了不少之后,却是水到渠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