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刀1937 >

第110章

刺刀1937-第110章

小说: 刺刀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军队同样也付出了巨大伤亡,而且最为关键的,他们已经没有了援兵……

一直坚持到了第五天,守卫冷口西线白羊峪的141师郭维藩的721团受到敌人强大火力的轰击,伤亡惨重。

尤其守在前沿阵地的三营官兵已所剩无几,营长戴英失踪不见,其他军官几乎伤亡殆尽。敌人乘此机会一阵猛攻,突破防线,冲开一条口子,杀了进来。

这样一来,冷口关的中国守军被从白羊峪冲进的敌人抄了后路,形成夹击,难以支撑,只好纷纷撤退。

这时,商震终于下定派来的增援部队正向冷口赶来,可惜为时已晚,败局已定。

坚持了五天的冷口关,重新陷落敌手……

冷口的失陷为敌人打开了一条突破长城防线的大门,进而导致全部防线的崩溃。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冷口战场的白羊峪就好比一个蚁穴,冷口陷落引起的反应是极其严重的。

日军由白羊峪打开缺口后,东进包抄,进而占领了整个冷口关。

然后以此为通道,向南猛插,威胁到了界岭口、喜峰口侧后的安全。

为避免这两个阵地形成遭敌前后两面夹攻的局面,北平军分会下令29军等收缩撤退,放弃第一线阵地,退守到二线警戒阵地上来。

自从长城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守军在长城线上拼命杀敌,付出了重犬牺牲,顶住了日寇的南侵。

现在一夜之间被打开缺口从而撼动全线,使不少将士愤恨不已,对商震多有埋怨。

商震一怒之下下令撤了守卫白羊峪的143师723团团长郭维藩的职,对师长高鸿文也进行了斥责。

从此,长城抗战的战斗,尤其是中线东线的战斗,开始转移到了各个警戒阵地之上。

这时军中又有了调德式师上去的呼声,尤其是针对郑永的第11师,但都被委员长毫无选择余地的顶了回去。

上次的战斗已经是一个教训了,委员长绝不会再犯第二次错误。

这时如何尽早结束战斗成为了委员长的当务之急……

……

长城抗战的战斗,尤其是中线东线的战斗,开始转移到了各个警戒阵地上。

到了六月中下旬,除西线古北口南天门尚在对峙中外,长城中线、东线的中国守军,都先后撤到了警戒阵地,和预设的二三线阵地。

在这些阵地上,他们与尾随而来的敌人又摆开了一个个战场。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洒河桥、小龙湾狙击战,南北团汀争夺战,官厅反击战及遵化、石门、蓟县、三河、通县郊区等战斗。

在这些战斗中,中国军队的官兵以长城精神顽强与敌拼杀,给了日军有效杀伤。

长城战役进行到六月底,中日双方都有结束作战的想法。

只是在达成什么目标、以什么手段结束的问题上不同而已。

7月上旬,日军越过长城各口,向长城以南的冀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守备从古北口到山海关400公里的长城线。

各种微词已经在日军之中出现。

“兵力显然不足,处于不遑应战的状态”。

“且屡以小部队越过长城线进行反击,致使官兵疲惫不堪”。

因此关东军参谋部内产生了莫若进行一次短暂的大规模作战的设想,企图越过长城线结束长城战役。为此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于7月到东京寻求军部的支持。

当滦东和南天门战斗进行之际,蒋介石请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代替宋子文主持国民政府。

汪精卫上任后即起用黄郛为未来的华北政权首脑,目的是寻求与日本停战谈和的途径。

从7月中旬开始,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秘密谈判,日本提出四项停战条件,并坚持中方先从长城前线撤军,否则不予停战,使谈判进展缓慢。

而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认为战争的“扩大与不扩大要对时间、地理、兵力三方面进行考虑,如时间能缩短,地域和兵力的扩大都可认为是次要的,时间的延长才是大忌”。

于是陆军省与小矶国昭新制订了“以迫和为主”的沿长城线作战计划。

武藤信义遂8月3日下达作战命令,其要点为“决续予敌以铁锤的打击,以挫其挑战的意志”。

此时日方对谈判已不感兴趣,而着手准备以更大规模的作战来夺取整个冀东地区。为此,将在黑龙江的第14师团之28旅团调至长城一线。

在长城一线参战的中国军队已坚持了数月之久,人员、弹药消耗都很大,战斗力已经下降。

何应钦也一再致电蒋介石,要求蒋增派援军和增加财政补助,以利作战。

这时,国民政府的中上层中枢机构,特别是军委会北平分会已对长城抗战失去了胜利的信心。

在7月下旬的时候,何应钦已作了收缩兵力、确保平津的部署。

8月26日日军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

时中国军队总指挥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

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奋勇搏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

然而,正当傅作义指挥的中国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17日晚黄郛在北平竟然接受了日方的停战条件。

何应钦随即令傅作义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并且立场坚定的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

经交涉之后双方答应同时后撤,傅作义才忿然下令撤兵。

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

该战役计毙日军二百四十余名,中国官兵阵亡三百六十余人,伤近五百人人。

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长城抗战历经数月,至八月底的时候战火逐渐平息下来。

这次抗战失败了,但却给予了日军重大伤亡,极大延缓了日军侵略步伐,并有一个人和一支中国军队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日军官兵的脑海里永远也无法忘记:郑永,和他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

第二百零八章 自己最不愿意见的人

长城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其带给中国军队的教训却是极其深刻的。

撇开政治和外交上的原因,仅从战略和战术上来看长城抗战的失败也是极让人惋惜的。

从战略上来看,两线作战导致了长城抗战必然失败的命运。

对日作战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大事,需要集中国内主力力应战,但此时中国国内政局不稳,内战不断发生,使中央军无法全力参战,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尴尬。

其次热河守将汤玉麟弃城而逃,导致热河战役失利,日军以一百零八骑占领承德,是为中国军队之奇耻大辱。

而从战术上看,消极防御,死守阵地,终至败局。

日军在进攻热河前,驻扎在华北地区的东北军的数量并不少于日军。

仅就热河而言,其境内部署的东北军就有近十个师的兵力,约十万余人。

而日军投入的军队仅二个师团又三个旅团,共四万人。

日军为达到战术上的优势先在山海关打响,又在渤海湾造成登陆的假象。

其用意为牵制何柱国、于学忠等于滦东和津沽间而不能援热;还利用刘桂堂、崔兴五、李守信等伪军在察哈尔东部和热河北部牵制了中国守军五个师的兵力。

同时,日军集中了装甲车、汽车、骑兵部队,沿交通大道快速机动,很快将热河占领。而中国军队处处设防,消极死守,线长兵薄,工事简陋,若一点被突破,全线即溃。

中国军队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日军,而且有地形上的优势,如果在日军进攻时采取伏击,或派出小分队,打其后方,是能给日军以杀伤或遏制其进攻的。

可惜中国军队不仅根本没有这样做,而且最高指挥机关也从未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

长城防御时线长空隙多,局部的出击是能奏效的,如第29军在喜峰口、罗文峪的夜袭等;大部队的前出和突进也能办得到,最突出的例子即为郑永之11师取得的大捷。

可惜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值得推广。

严谨的说此前指挥长城抗战的张学良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一些军政官员的腐败昏庸在这次作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平军分会的主要官员平时沉湎于酒色之中,一些军国大事竟然在交际苑里处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各军师在作战,或因斗志不坚、指挥失当,或因麻痹松懈、缺乏协同,导致了战斗失败。

从这一点上来看张学良的下野便必然成为了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

就在中日双方重开谈判的时候,远在南京的11师却似乎已经忘记了长城抗战。

他们必须选择忘记。

长城抗战已经失败了,11师做到了他们能做的一切,这样的耻辱只有暂时抛在脑后,将来用自己的刺刀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光荣。

郑永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风头已经出过了,委员长也已经训斥过了,现在到了忘记这些的时候了。

他只牢牢的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尽管11师在长城抗战里出尽了风头,但长城抗战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又有几千人先后补充进了11师。

新补充进来的士兵们对这支传奇的部队充满了新鲜和兴奋。先进的装备,神奇的名声,不败的铁血之师,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但那些老兵们却冷冷地看着他们,谁知道几个月后,在残酷的训练下,这些人里还有多少人可以继续留在这里。

10月,孔祥熙通过香港怡和洋行从英国购入三十二辆“维克斯”型战车和若干当时称为机器脚踏车的“哈雷”牌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

本来这将会编成一个战车营,但在委员长的直接干涉下,以及孔祥熙说不清原因的偏袒下,11师被分配到了三辆维克斯战车,三辆水陆两用战车,以及一些三轮摩托车。

一个11师专属的战车队被整编起来了,刘晓龙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战车队的队长。

同时,郑永还申请购买了一批脚踏车,意图成立一个脚踏车队,脚踏车这种交通工具,郑永知道即便在二战爆发后的德国军队里也甚为盛行。

就在11师积极整军的时候,林卫东的哥哥林汉杰却突然来到了11师师部。

对于这个人郑永心里还是颇为感激的,毕竟在当初他帮了自己很多的忙。

亲自接见之后,林汉杰和郑永闲聊了一会,问了些自己弟弟和11师的近况,忽然话锋一转:“郑师长,有个人非常想要见您。”

“哦?”郑永应了一声:“林兄对我郑永和11师有恩,林兄引见的人郑永是一定会见的。”

林汉杰笑了一下:“其实说出这个人的名字,郑师长也想必是乐意一见的,他就是才回行政院支持工作的季新先生。”

季新先生,是谁?

看出了郑永的疑惑,林汉杰笑着说道:“就是行政院院长汪兆铭汪院长。”

汪兆铭?汪精卫!

那个从坚定的革命者,到坚定的汉奸的汪精卫。

郑永的心跳动了一下,汪精卫怎么会想到忽然见自己?

这个赫赫有名的汉奸,当真是个奇怪的人物。

早年追随革命,立场坚定,但在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事件后,整个人却一下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但在他彻底投敌之前,却看不出任何一丝要当汉奸的征兆。

在其后他亲笔批准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把华北主权拱手相让,社会舆论哗然,连他的子女都反对他兼任外长,以免“独负卖国责任”。

汪精卫听了伤感万分,流着泪说:“现在聪明人,谁肯当外交部长!”

从这一点上来看,当时的汪精卫何止不是一个汉奸,简直是忧国忧民……

郑永半分也不想和汪精卫扯上关系,一旦真的出现了什么状况,势必将成为自己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污点。

可是现在的汪精卫却不是汉奸,而且还是行政院院长,自己断然说不见,未免得罪了他,对11师,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有利的事。

“郑师长不必多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是汪院长久慕郑师长大名,想和你喝个茶聊聊天而已。”

似乎看出了什么,林汉杰赶紧解释道。

“既然这样,那郑永就挑个时间亲自登门拜访吧。”郑永想了一会,找了个借口敷衍道。

林汉杰笑了起来:“拣日不如择日,我看就定在今天吧。来的时候汪院长特别嘱咐过了,如果郑师长军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的话,汪院长愿意亲自前来拜见……”

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再不去估计有些难堪了。

郑永忽然明白了,这林汉杰摆明了就是汪精卫的人。

这林家实在有些古怪了,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