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第6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又说道:“我昏迷后发生了什么事?”
声音很弱,元气根本没有恢复。但思维开始活动了,看到了现在躺在皇宫中,说明他昏迷了很长时间了。
老爷子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且说到允弼的时候,连说:“皇上,恕臣罪。”
“皇叔,做得好。”赵祯并没有怪罪元俨,当时自己情况那么危险,不将接班人预备好,万一自己有事,宋朝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他也看到了,这些天,老爷子本来只有几根白发的鬓角现在全部变成了苍白一片,可以想像老爷子的忧虑与焦急,他说道:“皇叔,你辛苦了。”
老爷子再次跪下,说道:“这是臣应当做的。”
赵祯想起来扶他,可现在他那能动弹。只好无奈地让元俨跪在地上。他又问道:“刚才你说的写信给了石大人。”
老爷子点点头,说道:“石大人以为契丹参加这次谋逆行动。差点带着大军与契丹交战起来。”
他将关外发生的情况说了一遍,这也是朝廷快马用八百里加急禀报的。当时元俨听了很担心。现在石坚不能发疯,就是契丹人做的,也不能进攻契丹,而必须将朝廷稳定下来以后,再来报仇。如果皇上有了意外,而石坚不在朝中,他一个人压制不了这些败家子。当听到快马禀报,说石坚带着大军回头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当听到石坚居然为了自己打了耶律焘蓉两个耳瓜子,赵祯会心地一笑,这让他感到暖暖的。不是其他,而且说明自己在石坚心目中比耶律焘蓉地位重要。
这不更证明了石坚没有反意?
唉!不知道当时刘太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不重要,这是石坚就事论事。该斥责时还是要斥责,该关心时还得要关心。如果耶律焘蓉真让宋朝瓦解,而使石坚的计划泡汤,就是再有感情,石坚也会对耶律焘蓉下毒手。
这也是赵蓉对耶律焘蓉同情的原因。两个人相处,耶律焘蓉是弱势群体。如果石坚将契丹灭了,耶律焘蓉也只想为族人多争一点好处,就会接受这个命运的安排。这一点石坚永远是做不到的。
不但如此,契丹大臣提议,刺杀石坚。也被耶律焘蓉拒绝。你们安排,我不支持也不反对。为什么?石坚一直没有因为我给他带来麻烦,就将我杀死。我下不了手,把萧达丽儿气得浑身发抖。现在萧达丽儿一直为此事,与耶律焘蓉关系别扭,在她的想法中,如果当时在宋朝的京城,将石坚杀死了,那有今天契丹这样的情况?
然后小皇上听元俨讲解石坚的和议条款。这一次有许多人不理解。宋朝处在强势,为什么给了契丹这些好处?赵祯点点头,以前石坚也与他说过,契丹太大,要一步步蚕食。这件事欲速则不达。
赵祯最后才说:“皇叔,你为朕草拟一道圣旨,叫石爱卿将回来的速度放慢。”
元俨还没有想到其他,以为赵祯这是体贴石坚,怕石坚在路上因为赶路吃了苦。他立即喏了一声。
赵祯又说道:“还有今天朕醒过来的事情,各位暂且保密。”
元俨先是一愣,然后大喜,说道:“皇上圣明。”
第621章 步步生莲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这是着名的词人刘过写的一道《沁园春》前三句。描写了军队令行禁止的严明军纪与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如果老刘同志看到了石坚所带的这支军队,该不知作如何的感概。
石坚所带来的五千士兵,是从几十万经过了无数次浴血奋战的大军中挑选出来。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兵强卒。如果时光再往回倒退,退到邢州城外,让这五千士兵与契丹士兵较试,可以说最少能做到平分秋色。
五千铁甲带着一万五千匹战马,宛如一条游龙,从天际之处出现,然后消失在天际的尽头。可这五千大军脸上面容严肃,所过之处,虽然一人带着三匹战马,但一棵庄稼都没有踩倒。队伍也根本看不到一个人与阵型脱节。
虽然老百姓未必看得出关健所在,但也能看得出这支军队,士兵身上所散发的浓浓杀气。
石坚带着大军顺着山海关,一直到幽州,再进入保州。也就是在这段路上浪费的时间多一点。毕竟现在幽云十六州的道路并没有修好。到处是一段段的,而且因为天气冷了,所有工程结束,现在只有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次修建。
但过了保州后,都是大道。开始加快了速度。
现在石坚很焦急,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大军几乎都没有得到充分地休息,每天赶路达到了近六个时辰!
原来石坚安心收复幽云十六州,而对朝中的事情不管不问,是有他的原因。一是那时候正是收复幽云十六州最佳时期,放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是收回来了,也是与契丹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石坚不想那样火拼。
第二个就是问题很多,但都能解决。首先是经济,石坚冷眼相观,其实经济问题并不是那样的严重。至少现在比他才来到和州时还是要强得多。但为什么民情这么激烈。这就比喻一个拥有几亿家产的巨富突然变成了平民百姓,很不适应。就象王曾所认为的那样,勒勒裤腰带,还是有一口饭吃的。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大,工业的底子还在。一旦找到突破口,一拉动经济就活了过来。
而且经济低潮期,以后宋朝继续发展下去,还会经常遇到,这一次的经历也给了他们一个参考经险。
然后是不法商人的垄断。少量中小型商人被这些大商人逼头走投无路,有的都选择了最激烈的做法,自杀!石坚很气愤,但现在他在的时候,可以利用声名压制,以后呢?这幕情形将会不断上演。就是石坚本人也只能规范一些律法,尽量让大家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想要杜绝是不可能的。
那么吕夷简的改革。改革本身是好事,可执行的官员将它引向了相反的方向。这一点也好办,只要石坚一回到朝中,找几个正直的大臣作为巡抚使清查。正好现在他想对冗官动手,这些官员送上门来,这是老天送来的机会。
但贪官污吏,不要说一个石坚,就是一百个石坚也没有办法杜绝,这是中国的特色,比中国菜还要有名。总体来说,这是宋朝,因为丰厚的薪水,贪官的情况还要少一点,其他朝代更坏。
还有一个细微的问题。只有石坚很关注。大量百姓的回流,再次回到了农村,这会减慢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只有进城务工的农民多了,而且将务工当作生活的来源,就会主动地学习工艺操作。大量的熟练工人将会产生,这才是根本所在。
对于这一点,石坚也一愁莫展,难不成不让他们返乡?在城中靠救济粮渡日?
问题很多,但别要在一起爆发。如果这时赵祯突然死了,而继承人的问题引起纠纷,最后导致内战。再加上现在的局势,宋朝有可能面临一场很大的风险。
石坚现在不知道这个王爷是谁,但回京城,他第一任务就要将这个王爷揪出来,难道你不姓赵?这个王爷现在已经真不知轻重了。
但不管王爷候爷,现在必须进京,保障朝廷安全。如果赵祯死了,也要保障权利顺利交接。没有办法,长期的君王制,虽然痛恨皇帝,可叫百姓离开皇帝还不行。
大军很快离开保州,到了真定府。也就在这时候,元俨派来的快马才将石坚堵住。下了密旨来了。
下旨的钦差石坚认识,蛾子吴然,不是考虑感情,是考虑身体因素。吴然的身体素质好,所以才耐得住快马的颠簸,不快的话,以石坚这个速度,再有几天就到了京城了,赵祯那出戏如何唱下去?
赵祯醒过来了。
石坚在马上一哆嗦,激动的。
小皇上渡过了危险期了?这是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他再次问道:“安全了?”
吴然说道:“身体还是有点虚弱,但应当安全了。”
别人不相信,吴然石坚可是相信的。他立即大叫一声:“停!”
要扎营休息了。这几天赶下来,他自己本人胡子老长,头发也乱了,都不成一个人形,士兵一个个也累得要命。
对于赵祯的不要声张,他明白过来了。小皇帝这是想借这次事件,来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现在他将消息封锁出去后,那么就有可能看到一些大臣的动向,还有宗室子弟的一些意向。当然还有一个用意,有可能使那个王爷暴露出来。
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石坚开始为难了,自己现在到了真定府了,离京城并不是很远,如果象以前那样的速度,只要四五天时间就可以到达京城了。
现在如果自己放慢了速度,那么肯定有人会怀疑。想想也好笑,本来担心赶到京城的速度迟了,可现在反而担心时间早了一点。大军开始扎营。听到石坚的命令,士兵自然欣喜若狂,以石坚的体力都有点吃不消,只是他现在没有察觉而己。况且普通士兵。
石坚坐在草地上想着主意,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不过还是以喜色为主,有时候居然失态地呵呵直乐。小皇帝,福大命大。石坚不知道,吴然这一行,除了吴然外,还有其他几个人,事后将石坚的情况禀报了赵祯。更让赵祯感到感动。这也为以后石坚的政治生命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二天,吴然回去了。这行保密,不让大臣发现。所知道的几个人都让赵祯下了封口令。对于小皇上的这种做法,石坚并不是很赞成。不过小皇上开始自己拿主意,这是一个好事。不能以后自己保他一辈子,而且自己也打算了,事情一了,自己开始要选择退隐。就是在朝中,也不行,征伐契丹什么的,他还是要离开朝廷。
也就是说,也要让小皇上学会独立。这是小皇上走出的第一步,石坚必须要配合。让他玩上几天。
石坚想了想,还是将申义彬喊来,将事情真相说了一遍。申义彬一听,这是好事啊。小皇上与石坚的感情,申义彬不是不知道。当时,太后掌权时,小皇上还为石坚向老太后争执,而石坚掌管军权,直接说了,谁要动小皇上,石坚就要与谁拼命。这一年多来小皇上安然无事,也与石坚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果换了一个皇帝,后面的事未必可以预料了。
两个人想了想。反正小皇上现在脱离危险了,陪他玩玩着。于是石坚带着大军从娘子关进入河东路。做什么去了。他再次绕道,到五台山为小皇上祈福去了。
这样一来,从理由上也马马虎虎得讲得过去,而且因为这一绕,最少耽搁了五六天时间,腾出这时间让小皇上去玩吧。也不能太长,否则怕小皇上玩过了火。
三天后,石坚来到了五台山。这是石坚第二次到五台山,第一次,是与小皇上一道来的,是不为百姓祈福的。这一次石坚是为皇上祈福。五台山不是一个寺庙,但石坚还是来到五台山的主庙之一,也就是宝严寺,上次与赵祉一道前来的地方。
现在石坚心情大好,他还规规矩矩地念了《无量寿经》。这个经义主要讲述的是,过去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发四十八大愿,称:“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经漫长时期,积无量德行,在十劫前成佛,号“无量寿佛”。光明寿命最尊第一。其国土谓安乐净土,无量功德庄严,国中声闻、菩萨无数,讲堂、精舍、宫殿、楼观、宝树、宝池等均以七宝严饰,百味饮食随意而至,自然演出万种伎乐,皆是法音。其国人等智慧高明,颜貌端庄,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皆能趋向佛之正道。至于往生者有上辈、中辈、下辈之分。彼国菩萨都得到一生补处(即隔一生而成佛),以观世音、大势至为上首。最后释迦牟尼劝弥勒及诸天人等,备勤精进,不存怀疑,信心回向,便能在彼国七宝华中化生,等等。
当然,石坚用这个经义,一是祝福赵祯长寿,二是讴歌宋朝百姓文明开化。
听到石坚口诵经义,宝严寺的老和尚们摇头晃脑。妙啊,石坚现在多大的声名?帮助佛教说一句话,也免去了道教的挤压。
这件事本来到此为止,可是老和尚贪心不足。主持走出来说道:“石施主。”
石坚点点头,称施主是不错的,佛教也讲究一个平等嘛。难道让老和尚磕头,下拜,然后欢呼石大人,自称小民?
主持说道:“老衲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请说。”
“石施主,到了我们寺庙已经两次,可谓是有缘。能不能为我们宝严寺题一首词。”
石坚郁闷。题一首词,他的一首词在市场上价码在几千贯,还有价无市,这是也是小小的要求?不过他还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道:谩说蓬山烟云处。老子驾扁舟,破海去。
一句写了,满堂喝彩。石坚的壮词名闻天下,这一句开头就壮阔到了极致。
石坚继续写道:自幼看《易》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