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军阀 >

第428章

辛亥军阀-第428章

小说: 辛亥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刚刚开始交火的时候就有超过二十架的盟军飞机被击落,而德国方面只损失四架飞机,五比一的比例让盟军方面都感到一阵心寒,如果这样下去,盟军的空中优势就会被彻底削平,这是盟军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德军新式战斗机在战场之上横冲直撞,不过他们很快就在奥马哈海滩上面遇到了对手,那就是中国方面装备的帝江式喷气式飞机。在二战之前,技术的积累都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出现了曙光,只是各国还不知道要怎么点科技树,所以在军事装备上出现了一个迷茫时期,很快新技术,新思路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不过中国由于有了乔宇的指点,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优秀的武器专家也不负众望的设计出了喷气机这种跨时代的武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喷气机之间的较量即将上演。

第六百三十七章巨头再聚会

()从螺旋桨飞机变成喷气式飞机,其中的困难并不小,最主要的就在于材料。喷气式飞机是通过向后喷射高温气体来获得足够的推力,因此对发动机的材料要求就变得很高,能够扛住高温高压。

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国,在材料科学方面中国的积累也还十分浅薄,不过乔宇早早就在这方面着手进行了准备,特别是制定了庞大的核武计划。特别是又推进了核电站的建设,在研究的过程之中,产生了大量附带的新技术新材料。

另外德国的喷气式飞机迟迟没有推出有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那就是缺乏钨和铬两种耐高温金属,这对于中国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中国拥有大量的有色金属矿,而且还不受战争影响,可以保证飞机的正常需要。

有了这些成果作为基础,互相整合起来,中国才在喷气式发动机上面取得了突破,也制成了喷气式战机,当然这种战机还很不完善,比如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十小时,在机动灵活性上面还比不过活塞式飞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才能真正让喷气式飞机取代活塞式飞机。。。

不过任何一款武器都只有放到战场上,历经实战的磨练才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因此乔宇才决定派遣三十六架喷气式飞机到欧洲作战,为的就是检验这种飞机的作战效能,同时也是向其他国家展示中国的实力。

诺曼底登陆之后,两种喷气式飞机终于在西欧的天空之中不期而遇。德国飞行员海因茨贝尔正驾驶着座机在寻找自己的猎物,在过去的三天之中,他驾驶着Me262战机一共击落了五架盟军战机,而自身毫无损伤,在德国的飞行员之中处于最顶尖的水平。

贝尔对他的宝贝座机有着强大的自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一个喷气式飞机王牌飞行员。他驾驶着飞机娴熟的掠过空中。在不远处似乎有盟军的轰炸机出现。他的肾上腺素立即加速分泌,他的飞机也超乎正常的速度向盟军的飞机扑了过来。

就在贝尔选择了他的猎物之时,他也成为了别人的猎物,一架帝江式战机也把目标锁定在了他的身上。这架飞机的主人是王恒。他是中国最早的王牌飞行员王岳的儿子,他凭借着出身,很早就接触到了飞机,十几岁的时候就驾驶着飞机在天空翱翔。多年以来练就了十分精良的飞行技术。

二战爆发之后,他也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南洋等地参加了大量的战斗,击落上百架的日本飞机,一跃成为中国空军的王牌。在喷气式飞机研发出来之后,王恒又成为了第一批接触这种新式飞机的飞行员。

喷气式飞机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吸引王恒的就是他的速度,能够接近九百公里每小时,足足比活塞式飞机极限速度还要快一百五十公里。在空中完全就像一道闪电一样,王恒对这种急速的感觉十分着迷。

这一次他也到了诺曼底的战场。就在一天之前他就得到了消息,据说德国出现了一批怪模怪样的快速战机,连续击落了大量的盟军飞机,很快盟军方面就猜到了是德国研制出了喷气式战斗机。

听到这个消息的王恒显得十分亢奋,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喷气式飞机只有和喷气式飞机较量才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王恒早就等着这个机会。

就在贝尔驾驶着飞机出现在视野之中的时候,王恒毫不犹豫的向他扑了过去。贝尔此时也本能的感到了一丝危险,他猛然间注意到正有一架飞机快速向他接近。

这架飞机从外形上看和他的飞机十分相似,贝尔瞬间瞳孔就缩紧了,盟军的喷气式飞机也出现了,他也毫不犹豫的驾驶着飞机迎了上去。

很快贝尔就看清了对方的飞机,在机翼上面绘制着奇异的动物,一看到这个标志贝尔就知道对方一定是中国战机。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这二十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清楚,他们的印象之中,中国还是一个落后腐朽的国家,怎么一转眼之间这个国家在技术上已经追上了德国,这样人有些无法接受。

当然贝尔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飞行员之间的胜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两架飞机快速接近,他正要向对方开火,突然之间对方的飞机快速向上拉起,成功的避开了他的火力射击范围。

贝尔顿时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也急忙躲避,不过已经有些晚了,王恒驾驶着飞机快速转过头,向贝尔射出了一串炮弹,顿时这架Me262战斗机就带着一串黑烟向地上坠落。

诺曼底的战场依旧残酷,但是德国由于兵力有限,加上将主要防备力量放在了加莱方向,等到觉察到盟军主攻的方向是诺曼底之后,一切都晚了。盟军的五个登陆场全都连成了一片,整个登陆场才长度超过了三十公里,纵深也到了十几公里。

在英吉利海峡之上,无数的船只携带着大批的货物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欧洲大陆,这支队伍之中有不少士兵都是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国士兵,另外还有少量的法国人,而时间已经过来三年多。

这些士兵实现了重返欧洲大陆的愿望,不过已经是物是人非。当年英法还是主要抗击德国的力量,但是到了现在战争的主导权已经落到了美,苏,中三国手中,英国勉强能够挤进巨头会议,但是分量已经被大大削弱,而法国则是彻底从强国之中除名了。

在几次会议之中,zìyóu法国的领袖戴高乐都试图加入进去,丘吉尔也答应帮助他向盟国提出要求,不过对于其他三国来说,让英国挤进来都有些碍眼了,哪里还会允许法国充数啊,因此直接送给戴高乐两个字:玩去!

就连这次反攻欧洲大陆,盟军都没有过多的考虑戴高乐的zìyóu法国,戴高乐只作为一直补充力量参与反攻行动之中,这位高傲的法国将军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拿破仑的子孙合适沦落到了这个地步,竟然看别人的脸色。

或许法国特立独行的举动就从这一刻种下了种子,法国不能只当一个跟班和无足轻重的角色。成功踏上了西欧的土地,可以说纳粹德国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希特勒已经回天乏术。

与此同时中美盟军已经攻破了名古屋,数十万大军直逼东京,日本的覆亡也就在眼前,从英法正式对德国宣战开始,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已经打了四年多,将近五年的时间,现在终于到了分出胜负的时候。

被战火波及的老百姓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他们期盼着和平的到来,也希望这辈子永远不要在经历这种恐怖的世界大战。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而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却知道,战争虽然快要结束了,但是真正的争夺的才刚刚开始。

战胜国瓜分胜利果实的时间已经到了,作为在这场战争之中出力最大的苏联统帅,斯大林向罗斯福,丘吉尔和乔宇发出邀请,希望四国元首能够在苏联再次举行巨头会议,商定战后秩序。

三国元首都表示了赞同,会议地点就被选在了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乔宇也要再次出国,这一次比起德黑兰会议规模更大,德黑兰更多的是谈论战争的方略,而这一次则是主要是战后的秩序,琐碎的事情更多。

因此乔宇带的随从也比德黑兰会议多了一倍多,政府总理阎锡山,外交部长顾维钧,三军总参谋长蒋百里全都陪同着乔宇一起出访,他们也要和其他三国的高层展开会晤。特别是这一次会议还要商议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可以说事务十分繁忙。

乔宇特别提前了三天的时间动身,他并没有急着前往雅尔塔,而是沿途慰问了西北的大量工厂,这些工厂都是按照中苏两国的约定,由中国派出大量的人手,帮助苏联生产他们急需的战争物资。

这些工厂之中有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工人在辛勤工作,他们给予了苏联强大的支持,也正是由于对这些工人的价值,斯大林才愿意在远东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要知道北极熊一贯以贪婪著称,他们又何时退缩过。

这些工人都是中国的功臣,乔宇慰问他们也是十分正常,斯大林也为了表示自己对中国工人的感激,他亲自派遣了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前来迎接乔宇,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勋章。

莫洛托夫代表斯大林向中国优秀工人代表发放了勋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苏联这番动作也不是单纯的感激,而是释放了一颗烟雾弹,主要就是给美英看的,让他们误以为中苏会达成什么秘密协议。

各国的合纵连横,勾心斗角已经全面展开了,乔宇也看穿了这一切,不过他什么都没有表示,也乐得让美英瞎猜。乔宇慰问了工人之后,就在莫洛托夫和其他随员的陪同之下飞越广袤的苏联领空,前往黑海沿岸的雅尔塔。

而此时罗斯福和丘吉尔也先后动手,四大国的元首要再度会面,共同决定世界的未来。四大国各有算盘,都是紧握着刀叉,准备瓜分到属于自己的战利品。

第六百三十八章雅尔塔

()乔宇率领着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在前往雅尔塔的途中,飞机先停在了斯大林格勒,距离那场震撼世界的大会战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斯大林格勒大半的城区还都是一片废墟。不过已经有大量的苏联民众在恢复重建自己的家园,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妇女和老人,为了赢得战争,这个国家已经将年轻一代人打光了。

战争的残酷可想而知,而受到伤害最大的永远都是这些老百姓,从苏联人的身上乔宇甚至能够看到另外一个民族的影子,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苏联,却要面对更加凶残的对手,八年抗战,千万英灵,才生生止住了不断坠入深渊的国运,其中的慷慨悲壮更是难以言说。

苏联的主人斯大林也在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中等着乔宇的到来,斯大林很清楚苏联能够挺过最艰难的时间,中国的帮助至关重要。

论起援助的物资而言,中国并没有美国提供的多,但是中国却给苏联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后方,背靠着中国,苏联完全可以专心致志的对抗德国。这对于苏联来说,作用是极为巨大的,而德国却要面对两面夹攻的局面,将精力分到东西两线,甚至还要拉一把墨索里尼这个草包,德国人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出于对乔宇的尊重,斯大林才特意在这里等待乔宇,两个人将进行一个短暂的会晤,然后一同前往雅尔塔。

这个会晤也是乔宇特别提出的,按照地缘政治的学说,认为大国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缓冲区,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国间的安全。但是像美国这种地处两洋的优越位置,在世界上还是绝无仅有。有些大国就不得不挤在了一起。

比如德法这对老冤家就在欧洲连续打了几次大规模战争。而中苏之间也是如此。虽然乔宇扶持起了远东共和国作为两国的分界,但是在中苏在西北边境还有一段交界线,在远东也有一段,都长达上千公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两国最大的隐患。

“大元帅先生,我们这一次的会晤是为了后世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和平。中苏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我认为两国必须建立起足够的沟通机制,在边境的问题上互相谅解,互相克制,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都要互相通报,坚决避免军事冲突!”

斯大林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总统先生,如果按照目前的划分方式,贵国可是占了大便宜。我们通向太平洋的道路被彻底阻绝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地中海的门户已经向贵国敞开,以土耳其作为基地。去拥抱海洋不是更容易么!”

其实别看俄国占据了广袤的土地,但是这块土地更像是欧亚两洲共同抛弃的一块蛮荒之地。亚洲的精华在中国占据的部分,在中国人看来,西伯利亚等地绝对是苦寒之地。而欧洲的精华在西欧,从西欧的角度来看,东欧等地区自古也是蛮族聚居的地方。

俄国也成了两个大洲的弃子,亚洲人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