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贾一看就别提那茬了,只能说魏国好歹也算是您第二故乡,难道您就没有什么情意?
可有情意了,所以才借着请客的机会抓了公子卬。
卫鞅沉思了许久,说要我退兵可以,除非将河西之地全部划归秦国。
河西之地,曾经被吴起夺回的土地。
龙贾无奈,只能将卫鞅的条件报告给了魏惠王。
魏惠王此时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
稍一迟疑,恐怕就是灭顶之灾。
难道还指望韩国和赵国救助自己?当时自己都是怎么侵略人家的?
魏惠王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将河西之地的地图献给了卫鞅。
卫鞅凯旋而归,甚至公子卬也投降了秦国。
这一仗真是把魏惠王打怕了,秦军骁勇,这以后要是说打到安邑就直接过来了,可如何是好?如今魏国可没有庞涓那样的人才了。谁能抵挡秦军?
魏惠王经过考虑,居然迁都大梁,从此称为被梁国。
秦孝公为了表彰卫鞅的功劳,将卫鞅封为列侯,将从魏国取得的商、於等十五邑都赏赐给卫鞅,作为卫鞅的封邑,称之为商君,所以后来都称卫鞅为商鞅。
秦孝公还真是下血本了,这赏赐够隆重的。
但是仔细去想,这也蕴含着无限危险。
商鞅的改革的确令秦国走向了富强,但是损害了许多秦国人的利益。所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有许多秦国人是痛恨商鞅的。而这改革的成果没有被所有的秦国人享受,如今反而为商鞅一个人享受,自然又会引起更多人的羡慕嫉妒恨。
果然商鞅的门客赵良就对此提出了非议,但是商鞅不以为然,他问赵良,难道你不觉得我和五羖大夫的功劳一样吗?
赵良正色道,五羖大夫百里奚,他让秦穆公吞并二十一个小国,而且还三次辅佐秦穆公安置晋君,秦穆公最终成为西戎霸主。但是五羖大夫自己呢,据说夏天出门没有冠盖,再累,他也没坐过车马。这就是五羖大夫,他去世的时候,秦国百姓哭的如丧考妣。
可是您呢,您在秦国严刑峻法,百姓还根本没有享受到恩德,只看到您的威严。太子的师傅都为此受刑,他为此非常痛恨您。您还觉得能和五羖大夫相比吗?此时如果您能够辞职,回乡务农,可能还能有个好的结果,不然等到主公去世,那报复您的人恐怕数不胜数。
这是大实话。
无论是为了什么,对百姓严酷,而且还没有一点好处,那是没有市场的。
商鞅沉默不语,难道自己这样做错了吗?
难道自己真的成了全民公敌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了。世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公。
商鞅觉得领导再换没有关系,没有我,你们秦国哪儿来的如此兴旺发达?没有我,你们还想以后怎么发展?
一旦人自负到觉得离了自己不行的时候,恐怕危险就随之而至了。
有人痛恨商鞅,自认为最恨商鞅,倘若有一天商鞅死了,假如不是死在他手里,那他也会觉得遗憾。
此人正是由于议论新法被商鞅判处割鼻酷刑的公子虔。
作为世子太傅被处以如此酷刑,如果不是为了报仇雪恨,公子虔早就不准备这样屈辱的活下去了。
如今秦孝公死了,正好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
公子虔联合公孙贾找到惠文公,您就准备这样下去吗?的确,商鞅为秦国变法立功,但是现在秦国的百姓只知道商君法令,不知道这是秦国法令。而且先君赐给商鞅十五邑土地,他的权力和势力,也太庞大了吧?如果商鞅有异心,那岂不是我们引狼入室?
真是树大招风啊!
惠文公本来就记恨商鞅之前对太傅的无礼,立马派人收了商鞅的相印,命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
这很明显,新领导要对商鞅动手了。
老老实实的还好说,再敢乱说乱动,看怎么收拾你!
不过做了秦国那么久的相国,历来就看着别人对自己言听计从,商鞅根本不怕这个。
你要相印?
好,给你!
商鞅交回相印,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返回商於之地。
在商鞅离开咸阳的时候,前去送行的官员如过江之鲫,居然秦国朝堂为之一空!
这太可怕了,这不但说明秦国的官员人心朴实,没有随着商鞅的落魄而落井下石,更说明商鞅在秦国的实际力量。
问题是,这么多人浩浩荡荡去送商鞅,对立面是谁?
是惠文公!
这不是明摆着都跑到商鞅那边去了吗?
而商鞅自己还浑然不觉,居然用和诸侯可以比拟的仪式出城。
当然这一切被公子虔用最快的速度报告给了惠文公。
如果说让商鞅交出相印是惠文公为了出气,那么商鞅走的时候如此阵仗,可真是让惠文公倒吸一口冷气。
挺厉害啊!
就算没有公子虔添油加醋,惠文公也会想,如此实力磅礴的商鞅假如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一旦作乱,自己能是对手吗?
惠文公命令公孙贾带三千武士紧急追赶商鞅,必须将商鞅枭首带回!
商鞅这边还刚结束送行仪式,正优哉游哉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忽然后面尘土飞扬,有人报告说,公孙贾奉命来捉拿您了!
商鞅也乱了,惠文公这小子是准备赶尽杀绝啊!
仓促之间商鞅只能变装为小吏慌忙逃跑。到了函关,商鞅准备去小店借宿,谁知道被拒绝了。店主索要商鞅的照身之贴,也就是身份证,但是商鞅没有,所以被轰了出来。
就算有也不敢拿出来啊!
不过店主人说的很明白,这是商君法令,没有照身之贴,假如我收留你,那就是斩首的罪过,你说我能怎么办?
商鞅苦笑了,这还真是,自己的法令治死了自己!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看,商鞅对于自己可能出现的危险是没有一点预料,没有一点准备。
改革派商鞅,真是没看明白自己的危险处境。
还算侥幸,商鞅混出了函关,逃往魏国。
魏国?
就是被商鞅整的没面子又没里子的魏国?
您上哪儿去不好非得到魏国来?
看来商鞅不具备逃生的应有知识,不但去错了地方,而且被魏惠王抓住,关在囚车里送回了秦国。
置之死地而后生?
商鞅没有这个机会了。
惠文公命令将商鞅五牛分尸,尽灭其族。
令秦国走向富强道路的商鞅,最后就落得了如此下场。
所以人生不但何时走上舞台很关键,知道什么时候换场更加关键。
秦国的百姓居然因为严酷的商鞅死去而欢欣鼓舞,当然,高兴的不止他们,还有其他六国。
第十八章 苦难中
带领秦国的先行者商鞅被处以五牛分尸的酷刑,这意味着旧势力对改革的一次反扑。
反扑成功,曾经退出政坛的那些人,带着满意的笑容又回到了熟悉的朝堂,甘龙、杜挚官复原职,公孙衍被任命为相国。
公孙衍实行的是彻底的扩张政策,他劝说惠文公,不必客气,直接就把巴蜀给吞并了!然后就接着称王,他魏国都敢称王,难道我们秦国有什么地方不如魏国的?
更霸道的是,不但如此,公孙衍还建议,告诉诸侯,都要割地向惠文公表示祝贺。
割地?
您僭越称王,我们割地?
是不是太不讲理了?
不过你看秦国,那的确是,的确是油菜花啊!
一般人还真是得罪不起。
割地?
还不情愿。
一时间诸侯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纠结之中。
众人之中,总有出类拔萃的。
第一个敢对秦国说“不”的,那就是楚国。
楚威王熊商自从任用了昭阳,楚国重新走上了发展之路。楚国大军踏破越国,杀掉了越王无疆,越国整个为楚国吞并。
这是楚国真正意义上的翻身。
被攻破的郢都?
已经是尘封的历史。
秦国的使者来到郢都,要求楚国割地庆祝秦国惠文公称王,结果被楚威王直接骂了出去。
赛脸呢你们?
就在秦国使者在郢都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一个追寻机会的人也来到了秦国。
此人正是苏秦。
苏秦和张仪当日从鬼谷下山,张仪回到了魏国,而苏秦回到了故乡洛阳。
苏秦的老母亲还健在,但是哥哥已经去世了,家里就剩下寡嫂和两个弟弟苏厉和苏代。
回到家里心情舒畅,但是苏秦的心没有回来。
志在四方,怎么能困守洛阳?
没几天,苏秦就张罗着变卖家产。
变卖家产做什么?
当盘缠出国游历啊!
苏秦的这一举动招致家人的一致反对,特别是母亲,我的儿子怎么成了盲流了?你一不种地,二不经商,家里也不待,这是准备做什么?流浪去?
苏厉和苏代也劝哥哥,你要游历做官,为什么不就在这边呢?周天子不也是能满足你的心愿吗?
周天子?
苏秦怎么不知道那个被架空的周天子呢?
但是看着伤心的母亲,苏秦觉得自己必须去试一试。
苏秦没办法,只能求见周显王。苏秦用“自强”的理论说服周显王,周显王安排苏秦住进了馆舍。
周天子的窘境历经多年,多年痼疾岂是一朝能改?
而周天子周围的人也都知道苏秦不过是普通家庭出身,什么二代都不是,谁能推荐你?
苏秦在馆舍苦苦等待,但是什么机会都没有。
就是这么绝望!
人最艰难的处境不是生活困难,工作辛苦,而是看不到希望。
这就是我的未来?
苏秦煎熬了一年多,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变卖家产,得百金,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活。
风霜雨雪,我走在追寻理想的路上……
几年过去了,苏秦什么机会都没有找到。
等到听说秦国发生的种种事情,苏秦觉得,秦国或许就是自己的机会所在。
他赶到了秦国,见到了惠文王。
苏秦祝贺惠文公取得的成就,但是也问惠文王,您让四方献地,难道是想坐享其成,兼并天下吗?
坐着就兼并天下了?
看来病的不轻。
经过了商鞅其人,惠文王对所有外来游历的人都有一种戒心。这些人,都是为了谋取富贵无所不为来的吧!
所以苏秦这么一说,惠文王就心生厌恶,他借口现在秦国实力还不够,就打发苏秦退下。
苏秦将攻打天下的谋略写成书献给惠文王,不过惠文王依然不为所动。
苏秦焦躁,他拜见秦国相国公孙衍,希望公孙衍能够为自己推荐一下。
公孙衍看到了苏秦的才华,但是他更感到嫉妒和可怕。这样的人到了秦国,当了大官,将来我干嘛去?下岗?还让我推荐,我有这么傻吗?
公孙衍借故推脱。
苏秦在秦国又等了一年,黄金都花光了,无奈只能沮丧的回到家里。
家啊,沮丧时也只能回到这里了,这是我的归宿啊!
可是这一次苏秦回来情况和上一次大不相同,母亲就权当没看见他,苏秦的妻子忙着织布,他说自己饿了,嫂子说没有柴火。
这是彻底的无视啊!
亲人的冷漠最让人伤心,苏秦潸然泪下。
他翻检书箱,忽然发现一篇《阴符》,老师曾经说过,要是有什么挫折,那就好好学习这本书,这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好书。
苏秦在家里住了下来,他专心钻研这本《阴符》。
在学习的过程中,苏秦倾尽心力,研读到深夜,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即使是血流满地也满不在乎。
经过刻苦学习,结合诸国形势,苏秦对天下大势有了新的看法。
这段学习,又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能力提高了,但是要出行,可没有盘缠。
苏秦自有妙计,他找到弟弟苏厉和苏代,你哥哥我如今可不比往常,已经非常有能力了!现在我准备再次出行,寻找机会,你们俩可以跟随我一起出行,到时候我发达了不会忘记提携你们的!
苏厉和苏代面面相觑,哥哥又要出行?
苏秦知道弟弟们根本不相信自己,于是就按照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弟弟们进行了一些讲解。
这堂课上完,苏厉和苏代服了!
苏厉和苏代觉得,凭着哥哥苏秦现在的水平,那一定能够开拓自己的一番事业。于是两个人都各自拿出久存的黄金,资助苏秦出行。
苏秦再一次告辞家人,准备游历。
在苏秦的心里,他觉得秦国是当今天下最有实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国家。但是之前惠文王的态度苏秦也明白,即使自己水平提高了,到秦国也还是不会被重用。
那怎么办?
要说人必须有逆向思维的能力,苏秦忽然灵光一现,秦国既然不能去,那就去和秦国对立的国家,说服六国一起对抗秦国!
惠文王知道此情此景不知道会后悔吗?
因为没有给苏秦机会,秦国站到了六国的对面。
苏秦第一站去的是赵国,此时赵肃侯的弟弟公子成为相国,号为奉阳君。苏秦去赵国先见奉阳君,将自己的理论对奉阳君宣讲一番,无奈出师不利,奉阳君对于苏秦的理论不以为然。
悲催的苏秦,又一次碰壁。
苏秦离开赵国又来到了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