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驿唐 >

第102章

驿唐-第102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知道杀戮的家伙跟眼前这个男人相比连提鞋都不配

颉利看到李世民低声嘀咕道:“这家伙真是疯了。”稍后颉利听到背后动静有异,回头一看发现很多突厥将领竟然下马跪下大礼参拜李世民,不由得勃然大怒,“你们这群软骨头太丢我们突厥人的脸了,都给我滚起来”

听到颉利的呵斥,那些跪下的将领赶紧灰溜溜的爬起来重新上马。只是这样一折腾突厥人的士气难免受到影响。

李世民望着对岸黑压压如乌云般望也望不到边的突厥人,听着耳边传来旗声猎猎战马轻嘶,心中暗暗叹息。若大唐也有这样一支强大的骑兵何惧突厥这等揣着狼子野心的异族形势比人强,眼下面对这些凶恶的突厥人李世民纵然怒火熊熊只能先忍着。他暗暗打定主意,等大唐腾出手来要与突厥来个了断

主意打定李世民策马来到渭河边隔着河岸喊道:“阿史那咄苾”

颉利听到李世民直呼其名登时大怒,“大唐陛下你为何直呼吾名?”

风太大加上战旗猎猎,颉利的声音李世民根本没听清楚。李世民低声吩咐道:“你们留在这,我到桥上去。”

萧瑀大吃一惊连忙伸手拉住李世民的马缰,“陛下万万不可此前陛下所言出城乃是为了让颉利知道陛下无惧他们。现在这目的已经达到,不可再向前去了。”

李世民有些恼怒,“难道你们让我隔着一条渭水就这样喊吗?”

“陛下不可啊。”房玄龄劝谏道:“大唐安危系于陛下,若陛下有任何闪失臣等万死莫赎。请陛下派我去吧。”

“我去。”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争先恐后道。

李世民摆摆手,“朕敢这样做自然心中有数,只是你们现在还没想明白。突厥人之所以敢倾巢而出兵锋直逼长安城外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唐刚刚经历了剧变朝中政局不稳,朕也刚刚即位还有没掌控朝政,他们以为朕仓促之间没办法征调兵马来御敌。朕若向他们示弱,紧闭城门以长安拒守,突厥人必然看出长安空虚的底细也知道朕是在虚张声势,肯定会纵兵四下出击大肆劫掠,这样一来必然陷入混战再也没办法克制住突厥人。所以朕要轻骑独出,让突厥人知道朕轻视他,等会秦琼、尉迟恭等人率军来到列阵于长安两翼,让突厥人看到朕有与他们大战的决心,这样突厥人必然害怕不敢贸然攻打长安。况且突厥人倾巢而出深入我大唐腹地,肯定会怕朕派兵断了他们的退路,这样他们就更不敢翻脸了。所以无论如何朕都要上桥,让他们看到朕对他们的轻视。你们看着吧,朕即便上了桥到他们面前,他们也不敢动朕分毫。”

众人正在仔细思忖李世民的分析,李世民趁他们没反应过来一夹马腹,骏马立刻快步向前。

“李开,”长孙无忌见李世民出发了赶紧吩咐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快去保护陛下。不要让陛下靠的太近。”李开立刻策马追上李世民。

马蹄踏在桥面上发出的“得得”蹄声中李世民在无数只突厥人目不转睛的注视下来到便桥中央。李开紧随其后一边策马一边双目如鹰紧紧盯着对面。若发现任何异常,李开会毫不犹豫地冲到李世民面前为他挡住袭来的暗箭。

李世民勒住战马朗声道:“颉利,朕敢到这里来见你,难道你没胆子来到朕面前吗?”

颉利看了看对面,发现除了跟随李世民来的六个人和守卫便桥的几十个士卒竟然没有任何兵马的踪迹。颉利心中暗暗吃惊。只是他即便再吃惊,现在李世民都已经用话将他逼到无路可退了,他若不敢上前岂不让天下人耻笑?于是颉利策马上桥来到李世民面前,“我来了,你有什么话要说?”

“颉利,你带这么多人来干什么?莫非你们是来朝贺朕登基的吗?来的人也太多了吧?”

听到李世民的嘲讽颉利反唇相讥,“我听说你和李建成为争储君之位打的不可开交,所以我特地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没有。”

李世民知道颉利是故意刺激自己,压抑住心中的怒气淡淡一笑,“你准备帮谁?朕还是前太子?”

颉利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当然是帮你了。”

李世民笑容消散,“可惜你来晚了。朕已经登基了。朕以为你还是赶紧回草原的好。”

颉利暗恼,“笑话,我大军前来岂能空手而回?”

“那你想要什么?怎么要?”

听到李世民的反问颉利顿时语塞。要什么?当然是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美女奴隶了。怎么要?当然是用手中的弯刀和弓箭了。只是颉利知道若直接对李世民这样说接下来肯定是一场恶战。颉利到现在还没吃透李世民到底有什么底牌他也不愿轻易撕破脸皮。

李世民见颉利不语,转身用马鞭指着身后,“朕身后是朕的肱骨之臣。左仆射萧瑀、中书令房玄龄、门下侍中高士廉、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他们都才智高绝对朕忠心耿耿。有他们辅佐朕,大唐的兴盛指日可待。”

颉利诧异,“你告诉我这些是什么意思?”

“朕告诉你这些是要让你知道大唐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你愿意和大唐继续盟好,朕欢迎之至。如果你像今天这样擅自撕毁盟约侵扰大唐,那么朕不会再对你这般客气。今天朕言尽于此,何去何从就看你如何选择了。”

颉利面露冷笑,暗忖,我率二十万大军陈兵长安城外,随时可以攻入长安。你李世民除了胆子大还能有什么招数?

颉利的笑容正盛,李世民忽然举起马鞭侧耳道:“听。”

颉利不解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只听长安附近的大地忽然传来轻微的震动,很快急促的马蹄声从长安城两侧传来。颉利急忙翘首张望,只见长安城两侧忽然涌出无数旌旗,随后旗帜招展马蹄纷沓无数唐军海啸山呼般涌来,很快就沿着渭水在长安两侧布下了两道防线,与突厥人隔河相望。

蹄声如雷旌旗如云人潮汹涌,只在极短的时间内渭水对岸出现了十多万唐军这阵式令那些突厥将领们直冒冷汗。若再有这样一支队伍出现在他们背后……想想都头皮发麻。而看到这一幕的颉利也已面色苍白,张大嘴望着仿佛突然间出现的唐军,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李世民遥指着诸将介绍道:“上柱国秦琼,他你应该认识。朕率军攻打王世充时他在万千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尉迟恭,就是他前些日子在泾阳生擒了阿史德乌没啜。河间王李孝恭,萧铣的数十万大军被他打的望风而降。马三宝,朕之恶来。柴绍,朕的姐夫年轻时就以勇武闻名长安。侯君集、段志玄、张公瑾这些人追随朕多年,忠贞不二勇武无比,朕一个命令他们赴汤蹈火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李世民每说一个人颉利的心就往下沉一分,等李世民介绍完了颉利已明白李世民早已做好恶战的准备想来硬的只怕不行了。

李世民见颉利迟疑知道震慑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微微一笑,“颉利,你我曾签订过盟约,朕也不希望刀兵相见。你若退去盟约依旧有效,大唐会按照盟约奉上金银财帛。你若执意要战,朕一定奉陪。”

颉利眼珠一转,“执失思力何在?”

“他冒犯了朕,朕将他暂时拘押在门下省好生反省。你放心朕不会杀他。”

颉利点点头,“容我考虑考虑。”

“可以。不过朕奉劝你,你率大军孤军深入大唐腹地可以说四面皆敌,时间久了必然生变。朕虽是一国之君可群臣的意见朕也得认真考虑。颉利,你仔细想想吧。”

李世民说完拨转马头从容而去。只留下颉利一人立在桥上望着陈列于渭水河岸的唐军默然无语。

李世民率众人回宫,忙活了好几个时辰他们水米未进早已饥肠辘辘。李世民也饿的厉害命尚食监为众人准备吃食。

众人落座后,房玄龄后怕不已地道:“刚才臣捏了一把汗唯恐颉利鬼迷心窍对陛下不利。”

其他人也点点头纷纷露出后怕不已感慨万千的神情。

李世民淡淡一笑,“颉利此人生性猜忌,朕表现的越是淡定从容他心里越没有底。而且颉利在草原上施行严苛法令,诸部皆心生怨隙;虽然此次诸部都派兵跟随颉利来长安却未必愿意听从颉利的命令与大唐死战。他们心里想的应该还是如何保存实力。颉利肯定明白这些人的心思,所以朕以为他也不敢轻启战端,否则战事一开他也无法控制。”

萧瑀点点头,“还是陛下想的透彻,臣自愧不如。”

李世民一笑摆摆手道:“召杜尚书、李尚书、李将军来。”

很快,李靖、李绩、杜如晦来到。

李世民对杜如晦道:“诸路大军已经来到,你安排一下做好犒军事宜。另外,他们长途奔劳只怕士卒体力不支,需多备些草药救治免得累出毛病来。”

杜如晦点头应下。

李世民又对李靖道:“药师兄,若最终得刀兵相见我们胜算几何?”

李靖与李绩交换了一个眼神,“臣以为只有三成胜算。”

“三成?”李世民点点头,“与朕估计的差不多。不过若能撑过十日胜算应该大的多吧?”

李靖点点头,“十日之后各地勤王大军纷纷赶到长安,到那时大唐必胜。不过若突厥人见机而退百姓可就遭殃了。”

“没错。朕的意思也是能不战则不战,不过俗话说要未雨绸缪,你们还须做好恶战的准备。”

“臣等领旨。”

杜如晦赶回兵部召来两位侍郎和六位郎中将李世民交代的事情吩咐下去。两位侍郎、六位郎中立刻讨论几句将犒赏将士的分工简单划分了一下。这些人里面李潜最年轻所以押运犒赏物品送去营地这种跑腿的活大都分给了他。他接了命令匆忙回去安排好人手领了犒军的粮食酒肉和草药,便急忙赶赴各处营地。

李潜首先去了秦琼的营地。当他赶过去时突厥人已经撤退,秦琼也命人后退到高处扎下营寨。听到李潜来到秦琼亲自迎到大营门口。

“下官李潜拜见国公。”李潜见秦琼过来急忙上前行礼。

秦琼上前抱住李潜的肩膀,笑道:“你小子非得去兵部当劳什子驾部郎中,刚才那大场面没看到后悔了吧?”

李潜满脸遗憾,“是啊,恨不能亲身经历其中。”

秦琼拍了拍李潜的肩膀安慰他,“没事,这次场面虽然大不过没打起来,日后你还有机会。说来我还得感谢你呢。”

李潜诧异,“感谢我?”

秦琼点点头,“若非是你给我的那个方子我只怕早已病痛缠身体力不支,哪有机会参与其中?”

李潜恍然大悟,“国公最近感觉如何?”

“好多了,阴天下雨也不觉得浑身酸痛无力了。我跟你说,我可是四天急行军五百里赶来的。若是前两年根本吃不消。你看,”秦琼指着四周的士卒,“他们都累成什么样子了。”

经秦琼指点李潜才发现四周的士卒都已疲惫不堪,有的坐在地上抱着两腿疼的直打滚,有的已经睡着了,还有的即便能动也是摇摇晃晃。秦琼的亲兵们正分头叫那些人起来慢慢活动不能停下。因为极度疲劳之下一旦停下反而容易猝死。反倒是一些看上去根本不像府兵的人精神却很饱满。

李潜诧异地指着四周的士卒,“这是怎么回事?”

秦琼低声道:“虽然抛弃了一部分辎重但连续奔波数百里,骑兵还好说步卒能跟上队伍的只有四成。”

李潜暗暗吃惊。按照李世民的旨意秦琼应该带来的士卒不少于三万,四成也就是一万一千多人,可营地里的士卒明明有近三万。这是怎么回事?

秦琼看到李潜的神情低声道:“那些还能四处走动的都是就进征调的民夫,我将运送辎重的车辆腾出来运来了大批衣甲兵器,让这些民夫穿着冒充士卒。”

李潜无比惊骇,“这,这合适吗?陛下会不会怪罪?”

秦琼脸色变了变有些无奈地道:“这也没办法的事,陛下熟知兵事他肯定能理解。你是不知道,幸亏这些人争气,凭着一腔热血坚持下来,若我们稍一松劲晚来半个时辰或者来了之后支撑不住出现颓唐疲惫之色,让颉利瞧出端倪来那局面可就……”

李潜听了也心叫侥幸后怕不已。他点点头,“国公放心,此事李某一定烂在肚子里不会对任何人说。”

秦琼笑了笑,“等突厥人退去说了也无妨。其实不仅是我,除了尉迟恭、柴驸马和马三宝他们三个其他人带来的兵力有一多半都是冒充的。刚才的阵势虽然惊人,不过秦某戎马多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那些人是不是士兵秦某一眼就能看出来。”

“若颉利不愿和谈怎么办?”虽然李潜预先知道此事的结果,可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万一出现偏差可就全完了。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一四〇章渭水之盟(四)

秦琼冷笑一声,“那些没跟上队伍的士卒也就一两天便能陆续到达,这些人也休整的差不多了。颉利生性猜疑遇大事犹豫不决,若他一两天后才不愿和谈,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