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书生 >

第60章

冒牌书生-第60章

小说: 冒牌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我对着窗外吼了一嗓子:“摇树,去把小翠叫来,咱们猪肉炖粉条的说。”

————————————————————————

(上午加班忙公事,想晚上再赶稿。结果下午打了球,然后喝了酒,醒来时在床上,居然还能自己盖着被子。不过窗外漆黑,已是晚上十点,赶紧跳起来赶小说,汗,总算在十二点码出三千字来。上传晚了点,大家见谅,呵呵。)

第三卷 惊涛拍岸 第八十八章 除夕之夜

东城门的石块丢下去容易,收拾起来,却花了我们整整一天。然后东城门再次缓缓关上了,暗黑色的血迹被擦洗干净了,山海关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静静地迎接着除夕的到来。

清理俘虏和清兵尸体时,我们意外地发现,其中有不少是汉人。经过审讯后得知,原来是汉军四旗的士兵。汉军一般被清兵作为攻城先锋使用,所以城内城外死亡的士兵中,汉兵占了近三分之一。一个意外的收获是,我们俘虏的将领中,就包括石廷柱,即汉军的左翼一旗固山额真(见都统)。

八旗制是满清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分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满清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此时是1841年初,蒙古八旗军已建立,但汉军八旗还未建立完整,仅有四旗,石廷柱、马光远﹑王世选﹑巴颜为固山额真。我们抓获的石廷柱就是汉军四旗中的四大将领之一。

从石廷柱的口中我们得知,我们原先得知的情报有误,目前围困锦州和宁远的满清联军中,朝鲜兵只占二万五千人,蒙古八旗兵有五万人,另外汉军四旗兵有二万五千人。围困锦州的以蒙古八旗兵为主,围困宁远的则以朝鲜兵和汉军四旗兵为主。

兵部收到了我们的飞鸽传书,并让信鸽传回一张贺信。当然,虽然可以飞鸽传书,但朝廷还是要等到我们正式的战报,才会派人来正式嘉奖。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提前庆祝,并因为春节的到来,可以来个二合一,省些酒饭钱。

大年三十到来了,我的步兵们也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了,正好赶上年夜饭。也多亏宋献策一路以吃炖熊掌为号召,引得三十多万人连赶了六天六夜,终于赶上了除夕的饺子。

和宋献策一起到来的,还有三位我意想不到的客人。

少林寺的了因、了善二位高僧来了,说是圆通方丈派他们来协助我保家卫国,因此在路上赶上了队伍。

还有位不速之客是陈奏廷,我的表哥。古代的亲戚可真是多啊,表哥堂哥能扯上一大堆,可恼的是,我偏偏都不认识,难道又装失忆?大过年的,还得装祥林嫂,来一句“我知道我有表哥,可是我不知道会有这么多表哥”么?很久没这么痛苦过了。

好在团圆饭吃得很痛快,李仲口若悬河地讲述着我和陈奏廷表哥的往事,于是我总算听明白了个大概。在我穿越之前,李岩与李仲、温县陈沟的表哥陈奏廷(字王廷)一起,曾在唐村外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某年某月某日,我和李仲陪同陈奏廷到开封考武举,陈奏廷箭法如神,马上连射九箭,来了个“凤夺巢”,九箭均从一个箭洞中穿过。陈奏廷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夺个武状元,结果出了个大岔子。

考官事前曾向陈奏廷索贿,陈奏廷大义凛然地拒绝了,考官怀恨在心,指使报靶官弄手脚。正好陈奏廷射出个“凤夺巢”,报靶官于是认定只射中一箭。陈奏廷是个火暴脾气,顿时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张弓搭箭,一箭射死报靶官,考场当即大乱,李岩和李仲只好护着陈奏廷,杀出考场。随后,陈奏廷到登封李际遇的造反部队中避祸,而李仲就跑出去开拳馆,避了一阵风头才敢回家。李岩则跑到杞县姨母家躲避,并因此放粮赈灾,被陷害进了大狱,然后我这个倒霉鬼就BIU的一声穿越到了大狱中。陈奏廷听说了我造反并招安的事后,偷偷离开李际遇的军队,从登封一路追来,在离开北京后遇到了宋献策,于是和他们一起赶来了山海关。

陈奏廷可是武功高手,也是太极高手,他这一来,对我的武功修为大有好处。还有了因和了善,虽然是和尚,每天要麻烦一些,给他们准备素菜,不过有机会和少林高手切磋一下武功,有助于我武功的提升;再听听他们的佛理禅机,也是很有好处的,说不定哪天大彻大悟,立地成佛,顺利完成“悟透人生”的穿越任务。想到这里,我不由乐开了花。

说起这段往事,我不由得想起了红娘子在杞县劫狱的事,于是借敬酒的机会,在女兵席上找了一番红娘子,却没找到。但我意外地看到了小雅,她正坐在红梅身边,两个女子喝得脸红红地,正在那里互诉衷肠。

我在红梅身边的凳上坐下,和红梅打了个招呼,红梅随口应了一声,眼睛却不看我。

我有些迷惑,却想不通是为什么,于是问小雅:“小雅,你怎么来了?你不回福王府了吗?”

小雅笑靥如花地答道:“李总督,福王那里的债,我救过他一次,所以都还清了。我不想呆在王府里了,跟红姐姐来帮你打清兵呢。”

我心花怒放,小雅自愿离开福王,辛遥夙看来有戏了。也许,小雅根本就没喜欢过福王,一切只是辛遥夙的误解。我本来还想问问小雅,她和辛遥夙之间的事情的,但这里人多口杂,只好留到以后了。

我瞥了一眼红梅,她还是搭拉着眼皮,于是只好问小雅:“你红姐姐呢?”

红梅向门外努了努嘴:“在外面吹风醒酒呢。”

我走至殿外,四处找了找,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红娘子,她正仰着头,看天上飘下的雪花。也许是这一路上受了些风寒,红娘子的脸清瘦了很多。

我看着红娘子,忽然觉得很内疚,半晌才轻声道:“红娘子,在这醒酒啊?喝醉了,越吹冷风,越醉得快,你不知道吗?”

红娘子转头看了看我,淡淡道:“醉了又有什么打紧?”

我讪讪地搭话道:“这段时间我太忙,也没时间陪你。”

红娘子冷笑一声:“谁要你陪了?你有时间,多去想想如何升官发财吧,多拍拍皇上的马屁,说不定日后能当个宰相什么的。”

这话有些伤自尊了,我正色道:“我招安,是一心为了百姓,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要不然,我就宁肯自己打天下做皇帝了。再说了,皇上和我的关系不一般,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把皇上当成自己的大哥,不存在拍他马屁的问题。”

红娘子又冷笑一声:“当成大哥?是当成大舅子吧?看来你和香香这次去北京,这门亲事算是定下来了吧?”

我心中一虚,喃喃道:“关于香香的事,我正想和你说。我和她……”

红娘子摆了摆手:“不必说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我疑惑地问:“你知道什么了?谁告诉你的?”

红娘子苦笑道:“以前你有事没事就缠着我,现在你不来缠我了,我自然就知道了,我又不是白痴。哎哟喂,谢天谢地,我这回总算耳根清净了。”

我脸上一红,赶紧把话题扯开:“红娘子,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会爱护百姓、振兴大明的,你没有必要仇视他。公私分明我还是清楚的,我说他是好皇帝,并不是因为我和香香有那层关系。”

红娘子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又怎么知道他会一直是个好皇帝?当初在开封,你不是也说过,如果崇祯不好好治理天下,对不起我们李家军,你就要取而代之吗?怎么去北京见了一面,就这么死心踏地地相信他?”

我梗了一下,崇祯是穿越者的秘密如梗在喉,可就是不能说出来。前几天做的那个怪梦又浮现在脑海里,难道穿越者就一定是好人吗?会不会只是崇祯表演给我看的一种假相?以后我真会与崇祯刀兵相见,拼个你死我活吗?

我叹了口气,说道:“我那句话仍然作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还会考虑造反,不会对崇祯客气的。”

红娘子忽然兴奋起来:“好,到那一天,我带兵杀进官去,亲手杀了崇祯。”

我哑然失笑:“红娘子,你杀气好重,一个女孩子,居然想着杀皇帝,你以为你是吕四娘啊?”

红娘子怔了一下:“吕四娘是谁?”

酒喝多了就是话多,我一不小心就把清朝的女侠给扯出来了,于是赶紧填漏补缺:“吕四娘嘛……是孙二娘的表妹,和孙二娘合伙卖人肉包子的,和孙二娘一起造过反,是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

红娘子嘴角一勾:“又在这瞎扯了,《水浒传》我也看过,怎么就没听说过梁山一百零八将外,还有个尾巴?”

我微笑道:“你看的《水浒传》是野史,我看的是正史,确实有过吕四娘这么个人,属于梁山好汉的编外人士。”

正说得高兴,红梅过来了,叫红娘子去喝酒。我于是也返回殿内,和将士们痛饮了一回,在醺醺的酒意和热烈的鞭炮声中,把旧岁给送走了,迎来了穿越史上新的一年。

第三卷 惊涛拍岸 第八十九章 正反奸雄

正月初一早上,我借和中高层将领相互拜年的机会,和他们讨论了一下如何赴宁远救援的事情。

宁远在辽宁葫芦岛附近,离山海关两百里路左右,是重要的北方军事要塞,也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中心,是遏制清军入关的重要屏障。袁崇焕驻守此城,多次重创清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努尔哈赤在此城受创,恹恹成病逝去;皇太极为报父仇,攻打宁远,也在此城惨败。袁崇焕被冤杀后,如今的总兵是吴三桂,那个臭名昭著、葬送了汉人三百年大好时光的卖国贼。

在讨论之前,我和洪承畴先私下碰了个头。

“驰援宁远,事不宜迟,越快越好,迟则有变。”我首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十分担心,吴三桂会投降清兵,并引着清兵来攻锦州和山海关。虽然历史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三年后的事,但谁知道蝴蝶效应下,吴三桂会不会提前动手?

洪承畴有些疑惑地问:“迟则有变?不至于吧。宁远防守坚固,也仅被包围三月,以城中的存粮来看,大约还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还可以支撑一两个月,倒不象锦州那么危险。”

我索性把话挑明了说:“我对吴三桂信不过,我看他很可能会投降清兵。”

洪承畴微微一惊,沉吟了一会,说道:“断然不会。”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十分坚决。

我淡淡问道:“哦?吴三桂的骨头有那么硬吗?你对他了解多少?”我心中冷笑,他吴三桂和你洪承畴一样,现在都是大大的忠臣,还没有投降清兵,那只是因为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软骨立现。

洪承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淡淡道:“李总督好象对吴三桂颇有些成见?看来一定很了解他了,你倒说说看,他怎么个软骨头法?”

我张口结舌,有苦说不出来,这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的故事,现代人谁都知道,吴三桂的千古骂名是永远也洗不清的。可是此时引清兵入关之事尚未发生,我又如何拿来证明?而吴三桂在引清兵入关之前的事,我确实不太了解,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我于是瞎扯几句:“这吴三桂,我听说他很害怕清兵,而且好酒好色,贪图享受,恐怕不是可以值得托付之人。”

洪承畴叹道:“李大人果然对吴三桂成见颇深,却不知成见从何而来?吴三桂作为我的部下,我对他很是了解,完全不是你说的那样。据我所知,他勇力过人,武艺超群,从年少起就一直抗击清兵,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有次皇太极远远见了,都不禁对麾下称赞吴三桂是条好汉子。

吴三桂年少时就十分骁勇,在一次战役中,他冲入敌阵用箭射倒一名红旗王子。在拍马上前挥刀准备割下该王子的首级时,不料那王子突然以刀砍中他的鼻梁。吴三桂血流满面,但毫无惧色,撕裂红旗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再战。天启末年,他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当然,他今年刚28岁,年轻力壮,又兼儒雅风liu,拈花惹草的事倒是免不了的,也有些好酒贪杯,但还不至于象你说的那样不堪。”

“带二十个家丁,敢跟四万满清人斗?不是吹出来的功绩吧?”我吃了一惊,这段事,我却是不知。萨尔浒战役中,清兵前锋武理堪以二十余人闯入二万人阵营中,曾让我惊为天人。而如果洪承畴说的是真的,那吴三桂岂不是比武理堪还生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