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朱重八 >

第235章

明末朱重八-第235章

小说: 明末朱重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有许多不甘,但他别无选择。身在乱世,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无奈随波逐流,但求一生好过。

夏二多听不太懂他们在说什么,也搞不清楚这几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好在他这个人比较朴实,不清楚就算了,反正没有人要害他的意思,他现在做着三县的县丞,得三县百姓敬仰,活得也算十分开心,没啥好优虑的事。

接下来,夏二多便开始教授百姓们贮藏土芋的办法,其实这东西的存贮方式并不是什么很稀罕的方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扔在地窖里,只要搞好防鼠就行了。古代没有电冰箱,冷藏库什么的东西,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穷人,都在挖掘地窖的习惯,家家户户都是把粮食存贮在地窖之中。土豆扔在地窖里一般可以保存一年左右,我们后世在农贸市场能买到的两种土豆,一种叫新土豆,其实就是当年收获的新鲜土豆,一种叫做老土豆,其实就是去年收获下来存贮了一年的土豆。

白水的百姓们听夏二多说这东西可以存放在地窖中,顿时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当然是存贮方法很简单。愁的就是地窖太小,放不下这么多土豆,因为往年只在里面放个一两石的米而已,没想到今年一收就是上千斤的土豆,地窖都装不下啊……几个老农赶紧向家里跑,嘴里大声嚷嚷道:“儿子、侄儿,快来帮我挖地窖……”

村里有个美貌小寡妇家里也收了一千多斤土豆,地窖放不下,但她一个女人家根本没力气挖地窖,只好坐田坎边哭:“哎呀我的天啊,粮食收多了居然也会成为烦恼……当家的,你若没死该有多好……”

哭了没几声,就见到王二扛着个铲子来了:“这位嫂子,我来帮你挖吧!”

这正义感过剩的家伙,刚才在旁边地里帮一户人丁不足的穷人收土豆,这会儿听到小寡妇哭泣,就自靠奋勇来帮忙。他倒是没想什么,但是旁边刷地又冲出一条母大虫来,正是映山红,这家伙一拳就把王二打得退开几步,吼道:“寡妇你也帮?”

“嘿,不是寡妇我还不帮呢!”王二道。

“你……你……你怎么能这样?”映山红大叫道:“不准你帮她。”

“喂,你这臭婆娘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我不帮她谁帮她?”王二不爽。

“我!我去帮她!你给我走远点!”映山红无奈地道。

王二摊手。

……

六月底至七月初,白水、澄城、大荔三县,都收获了大量的土芋,百姓们个个都笑得合不上嘴,当初朱元璋推广土豆时,许多人还存了疑虑之心,担心这样做会让大家挨饿,但是在事实的面前,一切的疑虑都烟消云散。

白水的税收本来是按春赋和秋赋两季收取,现在还是夏季,当然不需交税,但是收获颇丰的富户和乡绅们却主动提前来交税了,反正现在交税和秋天再一起结算了交税是一样的……该交的钱躲也躲不过去,还不如干脆点,反正地窖放不下嘛!

今年所有种植了土豆的富户和乡绅都按十税二的比率交税,虽然税率从十税三降到了十税二,看起来是低了一成,但实际上朱元璋征收回来的粮食却比往年多了几倍不止,有许多本来不需要交税的穷人,也感恩戴德地拿出一部份的收获,主动地送到了县城里来。

以往,处理这些税赋是李初九的工作,曹宝相只是装个样子,当个“不倒翁”在那里看着,但是这次却不一样了,曹宝相突然迸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尸餐素位,而是拿出当年考科举的干劲,玩命地干起活儿来。

朱元璋并没有看错他这个人,没有后台却没混进官场的,绝非无能之辈,他以前只是没有发挥的机会,现在朱元璋给了他机会,他便充分地展现出了能鱼跃龙门,跳过科举这个难关的人真正的能力。

每天从鸡鸣开始,曹宝相就升堂理事,各种堆集如山的民间纠纷和税收事务,他都试着努力去处理,刚开始闹了不少笑话,因为他缺乏做实务的经验,但是多处理了几十件事之后,他的学习能力就体现出来了!开玩笑,那么艰难的科举,他也能凭着自己的实力通过,没有买通考官,也没有在批改试卷时有大官帮着他说话……他是全凭自己的能力杀出一条血路的,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民间小事,怎能难得倒他?

曹宝相这一发力,还真真不得了,原来许多让李初九头疼的事情,在他手上轻易便解决了,如此一来,李初九就可以安心地退居幕后,搞他的财物管理,不必再兼任着许多不该他管的民间琐事。

白水城迸发出一股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气氛。

就在这种欢乐祥合的气氛中,七月底、八月初又到了,又到了秋土豆播种的季节,在夏二多的指导下,百姓们将土豆切块,重新栽培……田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朱元璋带着曹宝相,在田坎里随意地走着:“如何?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你这县令可当得开心?”

“嗯!比我以往那几年的时间都开心。”曹宝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多亏了大人您的提携,下官对您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

“停!别拍马屁了,这个习惯一定要改。”朱元璋没好气地道。

“是的,下官一定改。”曹宝相又道:“在大人的英明领导下,这种小人行径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必须被改正,下官沐浴在大人的……”

“嗯?”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他赶紧闭了嘴。

“对了,下一任的县令什么时候来和你交接?”朱元璋随口问了句。

“信里说是……八月初……想必就快来了吧。”曹宝相嘿嘿笑了,笑声里有一种兴灾乐祸的味道:“他若知道自己要来的是什么地方,只怕现在已经吓得哭鼻子了。”

“你以为人人都像你这么没出息?”朱元璋也笑了。

“这……咳……在大人面前,下官确实很没出息,简直如同蝼蚁,所以下官才要跟随在大人身边,无时无刻不听大人的教诲,在大人的英明领……”

朱元璋哭笑不得,这家伙……又来了……

三四零、新县令

八月初,县城外的练兵场里,朱元璋军正在加紧进行着训练。三十六营大闹山西为大家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此时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儿,要在这段时间里将自己提高到足以争霸天下的水准。

薛红旗悄悄联络上了几股陕北的马匪,通过这些马匪的手段,居然又弄来了两百余匹骏马,将她的骑兵队扩充到了五百人,并且在朱元璋的帮助下,将其中的两百人训练成了重骑兵,另外三百人则继续保持着轻骑兵的装束,只是在弯刀之外,多了两把轻弓。这些马匪的箭术还没有练好,算是很糟糕,用来射单个的目标还很难命中,但是射排成一排的矛阵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像许人杰打趣时曾经说过的,如果你对着一个长数丈,宽数丈的军阵射箭居然射偏了,那真要把敌军给吓死。

王二、映山红、苗美、飞山虎、大红狼等人的马术,现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他们才学了短短几年,想要和半辈子都在马背上长大的马匪们相比,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他们已经懂了许多基本的知识,例如骑兵作战时的打法,冲阵时的注意事项一类的,现在再让王二上战场,就不会像蒲州之战时那样,直接扎到人堆里去了。

另外一边,许人杰的弩兵也训练出了一些成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配合练习之后,士兵们终于可以将三段射击运用得比较熟练,不会在切换位置的时候撞翻自己人了,不过……当他们和薛红旗的旗兵进行联合练习时,弩兵们面对着迎面冲来的骑兵,还是有些慌乱,切换位置时忙中出错,结果在演习中被薛红旗的骑兵队打败,害得许人杰很长一段时间在军营里见人就骂。

至于杨洪,则大部份时间躲在一个距离城池很遥远的山沟里,训练火枪队和炮兵队。黄龙山寨目前一共有十七门弗郎机炮,其中十六门来自蒲州,一门来自神机营,还有一百五十支鸟铳,这些鸟铳也来自神机营。另外还有五十只乱七八糟的各种火铳。有三眼神铳、拐子铳、抬枪一类的玩意儿。这五十只制式混乱的火铳则是在先后几次与官的交战中缴获的。

弗郎机炮的弹药还算充足,因为蒲州里防御物资堆集了不少。但是火铳却面临缺乏弹药的问题,火药和子弹都不是在市集上可以买到的东西。朱元璋也不敢让曹宝相写信找朝廷要,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暴露出这个县城有问题。所以训练火铳兵非常困难。无法进行实弹射击,杨洪只好让火铳兵们反复训练阵列,以及挺枪瞄准,收枪后退等动作。这样的训练用处不大,但总胜过完全不练!

以上事儿属于军事。至于内政方面嘛……秋土豆的播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春土豆播种时的情况不同,当时百姓们对这种新式农作物半信半疑,干活也不是很起劲,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百姓们对播种秋土豆充满了热情,每个人都喜笑颜开。而且有了春土豆的种植经验在前,百姓们也显得更加熟练,上一次做了半天都做不好的事。现在做起来得心应手。

几乎每一片农田里都有农民在折腾,放眼望去,白水那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到处都是人影。

在白水城西城门外的官道边,曹宝相身穿官服。带着一群衙役捕快,正坐在路边等人,而朱元璋居然也扮成城中乡绅的样子,与他一起等在这里。原来。新一任的县令已经让驿站递了名贴,许了时间。就在今天午时会来此交接。

这个新来的县令名叫李轻水,今年才二十五岁,正牌子的进士,这是名贴上可以看出来的东西,至于名贴上没写的,曹宝相不知道,朱元璋更是不知道,为了掌控这个有可能给自己捣乱的家伙,朱元璋只好亲自来迎,想看看来的会是何方神圣。

众人坐在路边等了一阵,正午时分到了,正主儿却还没有等到,只等到了毒辣的太阳,几名老农从他们身边走边,一边走一边嘀咕着:“这天气不对啊……看来,又要有很长时间不会下雨了。”

咱们天朝古代的农民是很懂得看天候的,他们随便看看天上的云,塘里的鱼,就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是晴是雨,甚至可以看到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整体气候如何!这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必备的技能之一,也因此而有许多判断气候的儿歌流传到后世。

朱元璋听到这几个老农的对话,眉头微微地皱起,在记忆里努力地挖掘了一番之后,他想起来了,从崇祯六年的八月开始,大旱灾又要开始施虐了。连续两年看似好转的气候,将从这时开始更加不可收拾,中原和西北会有许多地方连续一年滴雨不下,这一来也救了因为紫金梁王自用病死而一度陷入混乱的三十六营。若是气候没有在这时候再大变一次,说不定紫金梁的死就会成为三十六营灭亡的契机。

朱元璋摇了摇头,叫来一个亲兵,吩咐道:“去把城中所有的打井匠都集中起来,现在开始玩命地打深井……务必保证土芋的灌溉用水……”

这也就是土豆的好处之一了,旱灾来时,传统农作物压根就别想活,就算打了井,那点井水也不够浇的,必定是颗粒无收的惨痛结局。但是土豆却可以活,只不过长的个头略小。

亲兵赶紧去找井匠!

这边又等了一会儿,那新任县令却还是没来,看着午时都过了许久了……

“那家伙难道死在路上了不成?”曹宝相不满地道。

正不耐烦呢,突然见到官道正中间来了一匹小毛驴,毛驴上面坐了个儒生,看上去差不多二十五岁左右,穿一身淡青色的长杉,双手空空,眼睛不停地向着四面张望。在毛驴后面跟着个书童,背一碎花布的小包裹,跟着小毛驴气喘吁吁地走着。

“莫不是新任的县尊大老爷来了?”一名衙役道。

“怎么可能是?”另一名衙役摇头:“若是县尊大老爷赴任,应该是坐着马车赶来,家丁仆役怎么也得有几个,说不定还会带上娇妻美妾,外加师爷……这一主一仆一头驴算是哪门子的作派?”

在衙役们的议论声中,那一主一仆一驴慢慢近了,原本跟在最后的书童跑了上来,对着曹宝相恭敬地问道:“这位可是白水的县尊大老爷么?”

曹宝相点了点头:“正是!”

书童赶紧指了指后面毛驴上的那个儒生,道:“咱们家老爷是来和您交接的……”

“啊?还真是新任的县令?”曹宝相楞了楞,家丁呢?仆役呢?娇妻美妾呢?师爷呢?赶情这位李轻水兄弟是啥东西也没带,两袖清风,甩着手来啊?

书童见他不信,倒也不意外,这一路走过,每次路过什么城池、关隘,被官兵挡住问话时,书童报上自家老爷大名,人家一律不信!他都已经习惯了,于是从包裹里摸呀摸地,摸出了一封吏部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