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要跑那么远?你先让我歇歇吧!”士信一听又要出去,自己的腿都要跑断了。
“现在回去休息,晚上就出发吧!”张阳说道。
甩掉了士信,张阳整了整衣角,向刘若寒家走去。
“若寒……”张阳站在刘若寒家门口,向里面喊道。
“士诚哥哥!”刘若寒听到这声呼唤,一路小跑着出来了。
那个自己日思夜想的男人,又出现在自己面前。魁梧的身躯,结实的臂膀,飒爽的英姿,她好想靠到他身边,贴到他那温暖的胸膛上。
可是她还不敢,她只是望着眼前的男人,说道:“士诚哥哥,你回来了?这几天我去大娘家,大娘说你出去了。”
“嗯,有点事情。”张阳淡淡地说道。
眉目如画,眼波如洗,阳光下那睫毛上隐约闪着一丝光亮,光滑白暂的脸颊,微微的一个弧度,曼妙诱人。一头秀发,清汤挂水地散在脑后。夏衣淡薄,胸前那微挺的小峰垂涎欲滴。
四目对视,那容色愈加娇艳,那双盈盈的眸子渐渐水润起来。
“士诚哥哥……”低低的呻吟声传来。
“若寒妹妹。”一瞬间,仿佛周围的时空都停止了,张阳感觉着自己的心在跳个不停,仿佛有个声音在自己的耳边说,抱住她,用你那有力的臂膀紧紧楼住她,伸入她那衣衫下光滑的肌肤上,温柔地抚摸她……
张阳感觉有一种火热的温度,腾地涌上了脑子。
刘若寒仿佛也觉察到了什么,美妙的双眸,轻轻地合上了。
“吆,士诚在呢?刚才老汉我去你家找你,没找到,原来是在这儿。”
一个苍老的声音,一下惊醒了沉醉中的两人。
刘若寒两颊红晕,低头不语。
张阳扭头,是刘若寒的大伯,刘同雨。
刘老汉爽朗的声音再次传来:“好像我回来的不是时候?”
“哪里啊。”张阳最先恢复了神态:“刘老伯,托您办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找了十几个本村的壮小伙子,都非常愿意去干活,能吃饱肚子,还有工钱拿,这好差事可不多啊。”刘老汉说道。
“你和他们说清楚了没有?一旦去了,近期内肯定不会出来了。”张阳说道,这点必须讲清楚,不愿意干的人,不能让他进入自己的基地,只要进去,就不能出来。
“只要有饭吃,有钱赚,在哪里都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没粮食吃了,不找点活路都得饿死。”刘老汉说道。
“好,那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张阳问道。
“都在刘家村等着呢。”
张阳算计了一下,“那就后天晚上三更时分,让他们在村口旁的河边等着,我派船过去接他们,注意,要让他们保守秘密,不要被别人发现了。”
“好。那我再回去一趟通知他们。”刘老汉说道。
“刘老伯辛苦了!”这来回一趟也近百里地,这两天他来回折腾。
“不辛苦,不辛苦,我这把老骨头,还结实着呢。”刘同雨说道。
“大伯,您先进屋歇着,我给您做点饭吃。”刘若寒说着,看了张阳一眼:“士诚哥哥,你也在这里吃吧!”
“不了,我回家吃,家里还有事呢。”
看着若寒依依不舍的神情,张阳只好安慰道:“我要是有时间的话,明天再过来找你。”
“真的?”刘若寒眼中闪烁着欢悦的光芒。
“士诚哥哥什么时候骗过你啊?”张阳说道。
第三十六章 运劳力回基地(一)
盐场里波澜不惊,百里之外粮食被劫的案子,和这里毫无关系,最多也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
为富不仁的地主,将佃户家里的粮食全部拉去交租,不给佃户留一条活路。粮食被芙蓉寨劫了,简直大快人心,虽然劫粮的芙蓉寨也不是什么好鸟。有的活不下去的佃农,甚至在想自己也去劫了地主收的租子,整个兴化县,各种暗流涌动,表面却是风平浪静。
在翩翩的北风中,白驹盐场的运盐船,又开始启航了。
这次要先顺着沿海水路南下,在富安向西,进入内河,过了泰州,运到扬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也就是元朝刚刚统治全国之后,就设置了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五州,并直领江都、泰兴二县。
提起扬州,每一个运官盐的船夫都非常熟悉,因为,扬州设立有两淮盐运衙署机构,即都转盐运司盐运使,负责两淮地区盐的生产、运销和缉私等事务,自己每次所运的盐,都是盐商先在这里领了盐引,加盖了两淮盐运司的官章,才能从盐场运出来的。
这次运到扬州,就是将这些盐运给盐商的盐仓,再转运去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这些地方。所以这次运的全是官盐,没有夹带私盐,上次提炼的精盐,已经全部被士信卖到高邮的大户人家了。
这次去,张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为自己即将出产的大量精盐找买主。
搞零售可以赚去更多的利润,但是自己现在鞭长莫及,只能在高邮府附近转悠,要想销到更远的地方去,非得中间搭上盐商这条线不可。
基地里面最基本的一项收入就是粗盐提纯,海盐,可以从兴化沿海的这些村子里收取,提纯,在基地上进行,销售,一半内销零售,一半外运,以后规模扩大了,外运就起主要作用了。
这次去了,先去打探打探行情,不知里面的水,有多深?
不过,在去扬州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办:把招来的劳力运到自己的基地上去,先让他们把基地建设好了,能投入使用。
盐船从白驹场启航后,走了不到五里,就靠岸停船了,张阳和李伯升,士信三人下船,快步走上了岸。
采取的战术还是一样,从盐场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船,再中途下去,干完事,再去约定的地方上船。
自己也够累的,这第二职业开发起来,是挺有难度的。
“哥,为啥又是我啊?”士信问道。
这几天,来回奔波,腿都跑细了,本想在船上舒坦几天,又被张阳拉下来。
“这不是重点培养你吗?”张阳说道。
“我不想被培养,你就让我自生自灭吧!”
“不行,少废话,快走!你看人家伯升,从来都不抱怨什么,多和人家学学。”张阳教育道。
士信看了伯升一眼:他只拿了一把拆开的弩机,而自己,背了两把,连张阳的弩机,也背在自己身上了,还有近五十支箭,自己的负重,是李伯升的两倍。
我好可怜!
三人一路向西,自然是向杀人港走去。这一走,一直到月亮爬上了柳梢,万鸟归巢,才看到了荒凉的房屋。
杀人港,还和刚来时一样,破落荒败,毫无生机。
弩机已经被组装起来,箭矢随时待发,大家手持弩机,小心翼翼地前行。
虽然上次来的时候没发现什么异常,但是为了保险,张阳还是让大家保持戒备,等以后在此保留一个小分队驻扎,就安全多了。
杀人港还是杀人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来到码头,将芦苇搬开,两艘船还静静地停留在那里,没有丝毫改变。
“留一条船,我们只用一条就足够了。”张阳说道。接十几个人,一条船绰绰有余,要不是运盐船太显眼,根本就不用动这船。
张阳跟李伯升先后跳上了其中一条船。将铁锚从水中拉出来。
士信解开绑在岸边木桩子上的缆绳,用力一推船首,跟着跳上了船。
船缓缓离开了岸边。
小船只有一桅杆,船帆已经被升了起来。
凉风习习,船头的水波,向两边轻轻荡漾,张阳站在船头,望着两岸沉浸在黑暗中的轮廓,感觉神清气爽。
“哥,我好累!”士信说道。
“你累什么?白天走路,你说累,现在坐在船尾,还嫌累?”张阳回头白了士信一眼,“你啊,就是缺乏锻炼。”
“什么?我缺乏锻炼?那你来锻炼锻炼好了。”士信说道。
“留给你吧,好好把握机会。”张阳看都不看他一眼。
“我……需……要……休……息!”
现在向东行,是逆风,想在逆风中,利用风力行船,那只有这些常年驾船的人才能做到,叫做抢风行船。
在南方,水路遍地,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南方用船运输货物,和北方的马车一样普遍。
除了极小的船只能摇撸之外,大部分都是靠船帆,借助风力来行船的。只要有风,船就能走。
但是,船不可能正顶着风走。只能去,不能回来,这也不行。所以,聪明的船夫发明了逆风行船的方法:让船帆和风成一个小角度,让船侧着风的方向前进,这样本来打算朝前走,但不是正前方,而是左前方或右前方,所以,每行一段,再转个方向,走之字形路线。这相当于是抢来的风力,也称抢风行船。
这种驾船方式,最累的就是操帆手了,得不时改变船帆的角度,获得最大的风力,其次是舵手。
士信坐在甲板上,拉着船帆的绳子,不时改变角度。李伯升在船尾操舵。张阳则在船头欣赏风景。
或者说,应该是在考虑大事。
时而双眉紧锁,时而咧嘴傻笑,大哥这是怎么了?
张阳的思绪,已经飞离了正常的轨道。
这年代的人还真是聪明,居然发明了这种逆风行船的方法,不过,速度太慢了,等炼成了钢,还可以顺便搞出蒸汽机来,用来驱动船,比用风力省事多了。
而且,自己的加工工艺中,想要造出枪来,切削,冲压,都需要动力,想要大量生产武器,这动力机还真得研制。
只不过,这也太领先时代了吧?毕竟蒸汽机可是几百年后才出来的。
第三十七章 运劳力回基地(二)
“哥,到了。”一声话语打断了张阳的思路。
“到哪里了?”
“当然是到刘家村了。”士信说道。
“时间过得这么快?”
“这还快啊,我是度夜如年啊!”士信抱怨道。
操了大半夜的船帆,两只胳膊都要累死了,还好回去是顺风,不需要自己了。
“降帆,停船。”张阳吩咐道。
士信松开船帆上的绳子,船帆缓缓落了下来。
“哎呦,我可终于能休息了。”士信松开两手,不住地摇晃胳膊。
李伯升操舵,缓缓将船向岸边靠。
终于,船帮抵到了岸边。
放下木板,搭在船头和岸边之间,张阳信步向岸上走去。
“士信,跟我上去。”张阳看士信躺在甲板上不起来,立刻说道。
“为啥要我去,你自己去不行吗?”
“行啊,那回去的时候你掌舵。”
“好好好,我去,还不成吗?”士信无精打采地站了起来。
我好歹也是个包工头呢,得有个手下才像个样子嘛。
“乡亲们,接我们的船来了,大家出来吧!”刘同雨就在岸边观察,看到张阳和士信走下船,立刻向身后的竹林喊去。
随着刘同雨的声音,哗啦一声,竹林里涌出了一群人。
第一眼看去,张阳非常满意,第二眼,脸就耷拉了下来,再看第三眼,简直要喷火了。
“我要的是壮年劳力,不包括妇女小孩。”张阳说道。
“哎,你这小破孩,别往我衣服上抹鼻涕!”
“怎么这口哼哼叫的猪也带上了,我不是开农场的!我要开的是工厂!”
张阳异常恼火,说好的壮年劳动力,怎么变成了拖家带口?干脆是要搬家过去了?
刘同雨也很尴尬:“他们回家一说,家里人不放心,就都跟来了。再说,家里也没粮食了,他们走了,家里失去了劳力,就更支撑不下去了。”说到后来,刘同雨声音越来越小。
张阳看着眼前的这群人,都是普通的村民,其中的壮年劳力,很可能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自己只把他们带走,还不许他们回家,家里的其他人,该怎么生活?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自私了?
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张阳,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渴望,又有些许惴惴不安。
“哥,就带他们一起走吧,反正基地也足够大,让他们呆在西面的生活区里,不去其他地方就可以了,反正咱们粮食充足,这些人吃两三年也足够……”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心!张阳脑子中忽然闪过这么一个念头。
“好,大家一起上船吧!”张阳同意了。
“阿毛,快点,上船了。”
“阿毛他爹,快把猪背起来,咱们可以上船了。”
“娘,走,我们上船。”
人群喧闹起来,推推搡搡地走上了船。
“大叔,去了那里,是不是阿毛就不用挨饿了?”一个小孩翠生生地问张阳道。
“嗯,放心吧,到了那里,你爹干了活儿,每天都有工钱拿,拿到工钱,就可以买米了。”张阳说道。
“不会再有人来收租吧?我家本来还有粮食,可是都被地主收走了。”
“放心吧,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全是你家的。”张阳想了想,又说道:“大家去了之后,每户先给发一百斤粮食,以后,就看大家的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