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反元 >

第258章

反元-第258章

小说: 反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最近平江路有些不正常,有许多人,正在向周庄汇集。”罗贯中进来,和张阳汇报道。

在占领区,罗贯中及时安排下了一定的人员,打探民情,同时关注下面的局势。

这几天,他得知,占领区这里,有些人都在不约而同地汇集到了周庄,意图不轨!

“周庄?”张阳对周庄这么名字,非常熟悉,周庄可是著名的旅游圣地,古色古香。

“是的。”罗贯中说道:“经过查探,大部分都是商人,我们怀疑,这些商人,正是准备对我们实施的政策加以破坏,为首的,就是大财主沈万三。”

周庄离平江仅九十里,是一个重要的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沈万三在这里,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同时开展“国际贸易”也就是“通番”赚取了巨大财富。

沈万三,几乎已经是江南商人的代表,他们此次全部汇集在周庄,肯定是和最近推行的政策有关:要对他们征收税收。

做买卖也要收税?而且税额有些高。这让这些商人非常不满,因为原来从未有过如此的政策。

在罗贯中看来,这些商人,肯定是有所图谋,他秘密地向张阳汇报,如果主公同意,那就派兵,将他们全部拿下,可以收缴出大量的财物来,足够起义军几年之需。

看来,得给他们些甜头了。张阳可不想把他们全部就地正法了,商业,是要鼓励的行为,但是,这个商业的制度,必须要建立起来,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赚钱的同时,也是要上税的!

“通知水军一个百队。”张阳说道。

听到这话,罗贯中心念一动,派一个百人人队过去,全部将他们捉拿回来,还是就地解决?不过,百人队有点少,至少也得派个千人队啊。谁知,后面的话,却让他吃了一惊。

“让他们随我一起去周庄,我要会一会沈万三。”

“主公,您要是想见沈万三,那就让他来好了,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去呢?”罗贯中吃惊。

“这些我自有本意,既然那些商人都到了周庄,那就在周庄,召开一次商务会议好了。”张阳说道。

他本来也想进行一次尝试,向商人说明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而且给他们画个馅饼,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前景。现在,对方既然都到了周庄,那就省得自己费事,再去召集一次了。

而之所以带一个百人队,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为止,那群善于用毒的苗军大部分都被抓获,经过审问之后,作恶多端的这些人都得到了报应,但是,还是有一少部分人逃脱,尤其是苗军的统帅杨完者,这让张阳事事小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是射来的还是毒箭,那一旦中箭,就是彻底魂消云散。

水军百人队在半个时辰内,就做好了准备,由卞元亨亲自带队,立刻与张阳,出发向北。

江南本来就是水多,到处都是河流,骑兵在南方施展不开,水军反而有了更大的实用价值。

罗贯中飞鸽传书,通知镇守平江的士义,让他提前派兵,将周庄保护起来。虽然主公并没有这么要求,但是,主公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张阳看着河两岸的风景,想象着周庄的样子,在后世,他曾经游览过周庄,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那份古朴,那份自然,让每一个游览打周庄的人都流连忘返。

而在这个时代,周庄应该是更加清新自然的。

谁知,到了周庄,张阳才发现,一切气氛,都已经被破坏掉了。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到处都是端着天阙铳的士兵,看这阵势,足足有一个千人队的规模。

在周庄的村口,站着许多人,看衣服的质地,就知道都是些有钱的主,恐怕就是那些商人了,感情是都将他们轰出来,站在门口迎接自己了?

张阳感觉有些头大,这样干,好像有些过分吧?毕竟他们没有犯什么罪啊,私自聚会,又不是聚众谋反。

领头的那个人,长得端庄严肃,又慈祥近人,不过,张阳总是感觉,这个人的相貌,怎么和财神爷那么相似?

这里自然是士义布置的,得知这群不法的商人在这里集会,虽然大哥没说什么,反而还亲自过来,士义非常愤怒,立刻带了一个千人队,将这里包围了起来,再将这些商人们全部赶出来,在村口迎接大哥的到来。

大哥要来,自然要隆重些。也是给他们个下马威,在这里,一切都得听大哥的!

他们在心里,不知已经问候了士义的直系女性亲属多少遍了,脸上还得努力装出笑容来,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啊!

看到前面一条大船过来,他们面露出了强装出来的笑容,在寒风中冻了半天,终于等到正主了!

张阳迈步走下大船,看到士义迎了上来:“大哥,您怎么来了?早知道您想和他们见面,我把他们都押到杭州不就可以了吗?”

还没说完,他就看到大哥的脸色有些不对:“大哥,您身体不舒服吗?”

张阳停下脚步,望了望那群如羊羔般的商人,再望了望身边的士义,叹了口气:“士义,这件事,你做错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商业税?

可怜巴巴的商人们这才知道什么叫做强势,自己的财富再大,如今却是乱世,要是被纪律不好的土匪抢了,上哪里说理去?他们本来聚集在这里,是想和商界的大人物沈家商议,联合抗议征收他们税赋的事,可是,那黑洞洞的铳口指向他们的一瞬间,他们就已经傻眼了。

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他们就算是有些护院家丁,怎么和人家斗?人家连朝廷的百万大军都打败过。

他们个个都在腊月的凉风中,等待着对方的大人物,不知自己下来的命运是如何,对方人多势众,如果来个屠村,然后将这里一把火烧了,那自己这些人都得做了冤死鬼。

没想到,对方的老大还是个很随和的人,一上来,就将眼前这个凶巴巴的头领批评了一通。

为首的那个气质很高的中年人,正是沈万三,他望着眼前的来人,说道:“不知阁下是否就是最近威震全国的张士诚,张大人?”

“混账,我大哥的名讳也是你随便叫的?”士义顿时怒气冲冲。

“不得无礼。”张阳说道:“如果我猜得没错,你就是家里有一只聚宝盆的天下第一富,沈家沈万三吧?”

听到聚宝盆三个字,沈万三顿时一震:“张大人说笑了,在下正是沈万三,不过,聚宝盆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不,你家的确有个聚宝盆。”张阳郑重其事地说道。

听到这话,沈万三顿时冒出了冷汗,来着不善啊,他这么说,纯粹就是找茬,难道想抄了自己的家?难道自己曾经看错了他?当初自己指示下,在兴化很配合他的工作,也算是和他有过交道,他好像不是这样的人吧?

“张大人说笑了,要是真有聚宝盆,那在下也就不辛苦忙碌奔波了。”沈万三说道。

“不,我没有说笑,我不但知道你家有聚宝盆,还知道他在哪里。”张阳说道。

“请张大人明示。”

张阳指了指沈万三的脑子,说道,“你家的聚宝盆,就在你这个聪明的脑壳里,要不要看看啊?”

“哈,哈哈。”沈万三这才明白张阳的所指,跟着笑道:“张大人能够成就如此大的事业,做到了如此高官,眼界果然高明啊,连在下的聚宝盆,张大人都一眼就看出来了。”

其他的商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刚才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

沈万三,男,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出生于平江府长洲县东蔡村,祖籍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他有了立业的根本。以后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使其财富的积累更上一个层次经过原始积累,并且他得到了陆氏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同时开展“国际贸易”也就是“通番”赚取了巨大财富。

沈万三能够富可敌国,和他有着精明的商业头脑是分不开的。

“请张大人到寒舍小憩片刻,尝一下刚出产的碧螺春。”沈万三说道。

“那么,我就叨扰了,各位都一同来吧。”张阳说道。

潺潺的流水,青石的路面,雕着花纹的栏杆,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走在这里,张阳感觉到心头一种轻松,现在不停地征战,不就是为了能让全天下的百姓过上像周庄这样安静富足的生活吗?

沈家占据了周庄的一隅,全部都是平房,却显得古朴秀丽。

此时,内外都站满了巡逻的哨兵,看到张阳过来,每人都振作了精神。好像这里本来就是自己的地盘,沈万三一行人反而成了客卿。

沈万三没有尴尬,将张阳带进了自己的会客大厅里。

“小人家中有三班女乐,不知大人愿意听什么样的曲调?让他们演奏一番,以乐助兴。”沈万三说道。

沈万三虽然是商人,也很懂得风雅。他常常在自己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杯觥交错之余,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

对这个时代的女乐,张阳可没有什么感觉,还是后世的KTV更适合他的现代生活,不过,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还没有见过富人是怎么享乐的,既然是对方请自己看,那就欣赏一下吧。

“那就有请乐师们了。”张阳说道。

沈万三暗中琢磨,这个张大人,恐怕不喜欢太过温文尔雅的曲调,他招呼过管家,请来了自己这里最有名的乐师,演唱一首比较高昂点的音乐。

很快,一个抱着琵琶的人就走了进来,却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女子。

如今的这个女乐,可不是后世的明星,吃的是青春饭,年老色衰,就会一落千丈。来的这个女子,长相非常普通,甚至有一种沧桑感。

这反而获得了张阳的好感,如今的娱乐业,确实是个比较正当的行业,其实,这个行业里的才子也非常之多,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在他们嘴里流传下来的。

“奴家见过张大人。”女子说完,做了个万福。

“嗯,免礼。”张阳说道。

女子坐定,调了调琵琶,开始弹奏了起来,顿时,一种轻快的声音,响彻大堂。

大弦嘈嘈如急雨,细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张阳听到这琵琶声,顿时感觉到一阵轻松,接着,就听到了一个悦耳的歌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张阳睁开了眼睛,才发现,这声音是这位女子发出的。

原来,有的时候,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声取人啊,这位女子虽然年纪已大,声音却依旧清新自然,歌喉亮丽。

一曲罢,女子告辞,款款离开。

此时,场内的气氛已经融洽了不少。

“苏轼的词,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只可惜,大江东去,我们汉人的江山,也随之东去了。”张阳说道。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震惊,如今张士诚已经投降了朝廷,怎么还能够说出这类大逆不道的话来?

张阳其实也无所畏惧,反正自己和朝廷怎么回事,恐怕双方都清楚,难道这些商人,有胆子去朝廷那里告密?即使告密,恐怕也告不出什么名堂来。

沈万三的眼中,已经露出了喜悦来,他作为一名汉人,虽然是个商人,也见惯了蒙古人如何欺凌汉人,他虽然是巨富,却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也是他屡次暗中资助义军的原因。

兴化的产业,不收任何回报给了张士诚,集庆的朱元璋,他也送去了大批的粮食,刘福通和徐寿辉所部,由于离得较远,还没有取得联系。

商业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够良好的发展,元朝已经穷途末路,尤其是太师脱脱主持下的变钞,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他也深受其害,现在,交易又重新以银子为主,那些数目庞大的宝钞,都已经成了废纸。

“各位,如今,在我们新成立的江南江北行省里,商业可以正常地进行,只是,各位大概都听说里,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税赋,就是商业税。”张阳说道。

这些人聚集在这里,恐怕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个政策,自己来这里,也是有着这个目的的,所以,与其让他们在私下里面做小动作,不如放到明面上来说。

张阳话语一出口,所有的商人,都变成了苦瓜脸。

“张大人,听说您免去了百姓的三年赋税,足见您是个好官,可是我们做生意也不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