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470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470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于不可能完成,毕竟陆军需要越洋面对的国家是日本,不过过去的满清,满清只需要十几万军队就能击败,但日本,叶祖圭很怀疑在那种情况下,

“到时,一但陷入日本本土之战,而不能自拔,只怕不知道会出现多少乱子。”

在叶祖圭反驳的时候,尽管面对着这个无法拒绝的诱惑,但陈默然还是知道进攻日本本土,绝不是一个什么好主意,二战的时候,正是因为担心进攻日本本土遭受的损失,美国才放弃进攻日本本土,选择用原子弹结束战争,甚至不惜接受日本人提出的有条件的投降。

现在,以现在中国的力量,进攻日本有着太多的先天不足,运输上的、国力上的、军力上的,这些问题自己都必须要去考虑,如果一但失败了,海军赢得的优势局面就有可能瞬间荡然无存。

“那么,海军可以保证运送多少部队、保障多少部队在日本作战”

观对反驳,蔡锷并没有直接给予回击,而是首先问题道海军的能力。

“嗯,这个……”

这次轮到叶祖圭犹豫起来,身为海军部长,他当然知道海军的能力,可回答这个问题,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如果包括海军陆战队一个旅的话,我们最多可以保证三个师,再多,再多就没有办法了”

三个师,叶祖圭吐出一个保守的数字,实际上海军也曾考虑过对日本本土的进攻,海军可以保障最多六个陆军师投入日本本土。

“三个师”

神情严肃的蔡锷念叨一遍,尔后又看着叶祖圭问道。

“三个师差不多是5万2千人”

“六万人,这是海军目前最大的保障能力,就这,也需要征调至少十万吨商船”

征调十万吨商船,不用想,叶祖圭都相信到时农商部海上运输署一定想生吞了海军,这等于征走中国商船队三分之一的船舶,而且还是最好的商船。

“六万人……”

再次念叨一遍,蔡锷点了点头。

“这样的话,到也足够了”

什么

双眼微睁,陈默然惊讶的看着蔡锷,他是在开玩笑,想靠着六万人去进攻日本本土,他没疯吧事情可能有这么简单吗?只靠六万人……

“陛下,根据我们掌握的关于日本的情报,现在日本本土包括南萨哈林在内,一共只有五个师团可堪一战,至于其它的新建师团,军官不足、武器更是奇缺,士兵也未接受训练,而且这五个师团之中,其中两个较为精良师团一是驻守东京,这是近卫师团,装备最为精良,亦是日本本土战斗力最强之日军,二是驻守南萨哈林日军一师团,其是用于防御俄国人,而在日本本土四岛,本州岛驻有两个师团,一为东京近卫师团,二为广岛镇守府之43师团,这是去年日军新建师团,其次为九州驻有一师团又一旅团,冲驻有一旅团日军,而四国岛、北海道,表面上分别有七个和三个师团驻守,但实际上,这些师团组建日期不早于去年12月份,所以,我认为,如果投入六万军队,完全有希望夺取两岛中任何一岛”

蔡锷这会显得非常有信心,事实上,自中日宣战之后,陆军一直同帝国情报局进行配合,搜索日本的军事情报,而且多次阻断的日本试图向他国购买轻重陆军武器,从而阻止了日本扩充陆军的脚步,而现在来看,帝国情报局的工作非常成功。

“夺取其中任何一岛”

在心下念叨着这句话,陈默然只是不断思索着这种可能,或许他们不知道,可自己却明白,如果登陆日本本土的话,需要面对什么,到那时,也许军队将会面对一场游击战,每一个日本人都有可能成为敌人。

“陛下,日本的军事工业规模远逊于我国,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每月只能制造六千支步枪以及九百万发子弹,不超过10门火炮和三万发炮弹,这亦是日本在战争期间大量向国外进口武器弹药的原因所在,其规模有限的军事工业和贫瘠的资源,限制了其军工生产,所以……”

“松坡,”

打断蔡锷的话,陈默然认真的说道。

“你要知道,在进攻日本本土之后,不仅需要面对你口中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日本新建师团,还需要面对来自民间的抵抗,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果每一个日本人都拿起武器抵抗我们的进攻,到那时……”

“陛下,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日本人,所以我们才会作出这个决定”

蔡锷认真的回答道,实际上作出这个决定的是陆军参谋部的那些留日士官生,他们在日本学习多年,对日本人的性格颇为了解,也正是基于这种了解,蔡锷才会在这个时候向陛下提出这个建议。

“陛下,日本人表面看上去,他们悟信武士道,知耻明勇,但事实上,日本人却极为崇拜强者,无论这个强者是本国人或是异国人,在日本人的意识中,他们服从并愿意侍从强者,服从敬佩强者,蔑视欺负弱者,在日本人身上他们最显著特征就是“追随强者”。现在通过海军的作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树立了强者的威信,而在未来的进攻之后,我们会不断的强调这一点,总之,通过彻底而果断的军事行动,从心理上迫使日本人彻底臣服”

在蔡锷吐这番话的时候,陈默然一愣,同样其它人也是一愣,每一个人都在心里思索着一个问题,什么是彻底而果断的军事行动。

“陛下,日本人可以将佩里视为英雄,视为功臣,但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却只会把义律视为入侵者,这就是日本人”

蔡锷又一次提醒道。

而这时看着自己的陆军大臣,陈默然的脑海中所考虑的问题却是另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彻底而果断的军事行动

“松坡,可以告诉我什么是彻底而果断的军事行动吗?”

为什么他之前会强调这句话,显然这句话里应该有一些文章,面对陛下的问题,蔡锷并没有回答,实际上作为陆军总长,他选择性的去忽视一些问题,或者说方案中的一些“美中不足”。

“陛下,有时候,为了战争的胜利,前线的将领,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

看着陛下,蔡锷最后又特意解释了一下。

“这是指给前线将领足够的授权,因为日本距离本土甚远,参谋部不可能像在国内作战时一样,对其充分指挥,所以,在进攻作战之中,前线指挥官,包括最基层指挥官,都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授权,他们都获得可以采取一切行动的权力,只是有利于击败敌人、确保占领区的稳定”

尽管蔡锷还是没有作出解释,但是任谁都明白了他指的彻底而果断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而陈默然看着蔡锷,就这么直视着他,最后在长过十数秒的直视之后。

“如果,我批准这个计划的话,陆军有多少把握”

“六万的话,有六成”

“那十万呢?”

追问一句,陈默然直视着的蔡锷,然后眼巴巴的等待着他的回答,进攻日本本土,这个诱惑谁能拒绝呢?

(无语的新书发布了,书名:新纪元1912,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谢谢明天加更,求收藏、求推荐已11万字,业已小肥,可下刀了)

第198章 中与德(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第198章 中与德(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1906年的英国聚集了世界上的大量财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殖民地。作为产业**的先进国家,这个国家的国家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当欧洲在拿破仑的战争后成为一片废墟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他们的商品像洪水一样涌入欧洲大陆,英国的财富像飞一般的增长,从而又促进了他们的再生产能力,产量不断增加,进而获得了印度、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市场。

不过现在,随着中国的在光复后,所表现出的磅礴发展潜力,在一定的关税保护和政策优先下,国内迅速发展的实业工厂,不仅正在一点点的挤压着外国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而且一些商人同时开始南下,试图向南洋发展自己的商业,而南洋的数百万华侨亦喜用唐山的商品。

购买国货即是爱国,同样的销售国货,又是更为爱国的表现,而南洋的零售商又大都是华人,在短短数月间,中国对南洋的出口,便超过过去数年的总和,按这个势头来看的话,早晚会抢走英国的市场,到时候那些堆积在仓库里的商品将无处可去。

这对于英国的商人而言,显然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现实,而英国的外交方式一直是把那些对自己有危险的事态阻止在萌芽期。

不过采取的方式却是十分狡猾的。他们尽可能的回避采取战争这一直接手段,如果不能避免时他们会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让其他国家出面去打,就算走到了尽头不得不自己派兵时,也会尽量联合一些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共同行事。

现在虽然英国很想把中国发展的苗子掐断,不过却不会和中国发生战争。用英国的外交惯用语来讲,那就是,

“远东的实力均衡”

要保持这一均衡,就需要通过一些外交手段。

他们最初考虑的就是日本。

当中国在日俄战争期间,通过果断的冒险,利用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关系到日本存亡,从而夺回十年前割让与日本的台湾后,中日两国间的关系便骤然紧张起来,而两国更是把彼此视为假想敌。

也正是因于此,当日本表现出准备对中国下手的态势之后,英国并没有阻止他们,甚至还通过一笔3000万英镑的贷款,纵容了日本的动手,更是在期间多次协助日本,可以说,也正因如此,中英关系亦随之转冷急下。

1905年12月,英国商品对华出口额为12万英镑,而在半年前,英国商品当月对华出口额却为200万英镑,这种急转直下的关系,通过贸易往往会有最充分的体现,而中英两国间的变化,却又被其它的国家所看在眼中,乐在心里。

“干脆组成德华同盟算了”

德国驻英国大使赫尔曼?冯?艾加尔德斯塔因,在意识到英中关系转冷之后,尤其是在中国大使甚至用拒绝举行正常会晤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愤怒之后。

他意识到,对于德国而言,最好的机会到了,在皇帝短视的拒绝了向俄罗斯提供贷款之后,任何一位欧洲的外交官,都明白这笔贷款最终决定着俄罗斯的走向,而德国将不得不去面对来自英法以及他们未来的盟友俄罗斯的压力。

而此时艾加尔德斯塔因却从中英两国间的关系变化,意识到,打破德国两线危机的时机到达了,只要德国能够把中国拉入德国的阵营,那么俄罗斯的局势,必定由安转危,他同样需要考虑中国的威胁。

在这么一个外交官们四处活跃的时代,不过里面也混杂着一些外行人,至少艾加尔德斯塔因就有点这个味道。作为代理大使,他和很多职业外交官不同,他并没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干这一行纯属兴趣爱好。事实上,这在各国外交界都屡见不鲜,只要能得到拥有强大的**权的皇帝的信任,就算官僚制度十分严谨的德国也会发生这种事情。

在伦敦的外交界,艾加尔德斯塔用自己私人的钱开展着外交活动,在金钱方面对他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他来说,他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合适的功绩,证明自己可以胜任这一职务,同样的,他明白,如果自己能够促成“德华同盟”,那么整个德国都将铭记自己的功劳,现在的中国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战斗力,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一纸条约了。

也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开始在伦敦展开了自己的外交行动,他首先向伦敦的那些政治精英们探询他们对待中国和亚洲的态弃。

“要保持远东的实力均衡,这是英国唯一的出发点,而英国认为,中国正在破坏远东的平衡”

英国政治家的回答,无论是亲华的或是亲日的政治家们,都是如此这般的回答,总算是让艾加尔德斯塔肯定了德华同盟。

因在拜访中国的驻英大使汪大燮时又转述了他得知的英国人的态度。

“可以想见,现在英国对于贵国对日本采取的军事行动,和之前提出的媾和条件非常不满,如果,中国再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的话,英国很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迫使贵国做出让步”

通过那份苛刻的议和条件,艾加尔德斯塔相信,对于中国来说,他们肯定有进一步的行动,不过,他们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或者说,他们根本还没作好准备。

“英国,……”

冷哼一声,汪大燮的眉头微微一扬。

“请大使先生相信,我们不会屈从于来自英国的压力无论是任何压力”

汪大燮的回答只让艾加尔德斯塔一喜,尽管只是一个非职业的外交官,但是他知道,中国的这种表态,对即将处于两国夹击中的德国来说,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们,中国就必须要考虑到,也许,你们需要一个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