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朝五百六十二年来,事大明三百年,两百六十二年前,中华陆沉,陷于蛮荑,然我朝事中华之心未改,至今仍沿崇祯纪元,其情其义,固不暇言。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禾闻于载籍者,……近代以降,朝鲜遭日人强迫,迫行独立,非迫他国之势,吾藩邦之臣,焉敢为君,于去岁,中国正朔光复,大帝继位,吾藩邦小臣,虽遭日人陷囚于此,然向中华之心不改,吾神宗皇帝再造之国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今丁,再得中国大帝再造,大帝再造朝鲜之国,再活朝鲜之民,吾藩邦之臣焉敢再称为君,吾藩邦之臣,焉敢为国,今丁,皇朝遣使于朝鲜,我朝鲜自当取消独立,念列圣祖于天,吾朝鲜愿再为中华千世之藩,望列圣祖保佑,中华不弃吾有罪之藩,罪臣李熙叩首……”
用汉语读出的祭文一声读出,尤其是到最后一段取消独立、再为中国之藩时,一时众人茫然,尤其是那些外国人,他们在听到翻译时,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日本统监韩国时,韩国兴国抗议,诸大臣自杀殉以独立,而现在,中国派来的接收大臣尚还在海上,这边这位韩国皇帝便主动取消了独立。
“念列圣祖于天,吾朝鲜愿再为中华千世之藩,望列圣祖保佑,中华不弃吾有罪之藩,罪臣李熙叩首……”
“靖远号”战舰长官室内,看着手中电报,豆大的汗滴瞬间即从袁世凯光亮的额头涌出,足足沉默了半晌功夫,他才感叹一句。
“丢你母亲的李熙,这小子……”
骂一句,袁世凯扔下手中的电报来回踱着步子。
“捧杀,捧杀……”
接连感叹两声,袁世凯的面上尽是感叹之意,更多的却是无奈。
“部长,这不是正好嘛,这李熙取消了独立,朝鲜再为我国之藩属,这样的话……”
不待唐昭仪把话说完,袁世凯便摇头说道。
“你不懂,你不懂,李熙这小子,这些年在满清、日本、俄国中间游着,他知道什么对朝鲜最好,什么对朝鲜最有利”
半闭着眼睛,袁世凯又继续说道。
“去年《日韩保护协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朝鲜上下的强烈反对。签约的当天,被朝鲜人视为卖国贼的李完用家被人放了火。朝鲜上下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而《皇城日报》立即把签约的真相公布于世。称保护协约公布之日为朝鲜“全民哀悼的日子”。主笔张志渊所撰写的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人民对保护协约痛恨之情。文中写道“学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儒生投章叫阖,元老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或拘而辱之。于是侍从武官长闵泳焕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赵秉世饮药自裁殉国,可以说,当日之激荡啊可谓世间少有,可李熙却一言不发,因为他知道,废除条约,只会让他皇位不保,所以,激荡就激荡,反对就反对……”
“那,部长,今天李熙取消独立,重为中国之藩,会不会也激起……”
“朝鲜人思明之心,绝非我等所能料想,今天重为中国之藩,反对,自然会有人反对,但只是少数几人而已,大多数人会乐见其成,甚至欢呼雀跃,可,这就是李熙最聪明的地方李熙啊李熙……”
感叹一声,神情显得颇为无奈的袁世凯便站在舷窗边,透窗看着窗外的海浪,在离开朝鲜十二年后,此次再往朝鲜,原本指着总督朝鲜回国升任帝国总理大臣之职的袁世凯清楚的意识到,怕是自己的朝鲜总督之梦要破灭了。
不行
绝对不行
朝鲜总督这是自己得开疆拓土奇功,晋总理大臣之职的跳板,若是没有朝鲜总督之位,没有朝鲜纳入中国一行省之功,那总理大臣的位置可就……
“陛下,陛下看到这会做何感想?”
“啧啧,”
放下手中的报告,陈默然足足失神数分钟,最后接连发出两声啧赞。
“哲勤,这李熙啊……”
“聪明若是没这份聪明,只怕他早便被日本人弄死了”
管明棠同样称赞一句。
“陛下,李熙先用明朝旧事,再造藩邦之事。这是一捧,再用今天之事,中国再造藩邦,这是二捧,这两捧可是捧的咱们上不是,下不是,上,就要坐视朝鲜为中国一藩属国,而不能纳为中国一行省,若是下,断然强纳朝鲜为中国一行省,到时,朝鲜民众非但不念我中国再造朝鲜之恩,反而会行以激事,这纳一行省之事,难度绝非先前可比”
管明棠感叹着,在心里佩服着这“小邦罪臣”的精明之处,他的这篇祭文可以说是把中国逼到了骑虎难下之地。
“可不是嘛,原本咱们就想利用朝鲜人的思明之心,直接纳朝鲜为一行省,再封李氏为中国亲王,可以说一切都是顺水推舟之势,即便是有反对之声,但绝不会激起大规模反抗,而现在,李熙直接先送一顶高帽子给朕,不管朕是否乐意,至少朝鲜人看到了朕的高义,拿朕同神宗皇帝相比……”
苦笑着,陈默然第一次发现,这小国之君,当真是有自保之道。
“若是朕强行吞并朝鲜,朕便是负义之君,即朕负义,那朝鲜之民自无需再感再造、再活之恩,自然可断然反抗,朕负义之君之名顿时做实……”
说到这,陈默然冷冷一笑,而且笑声越发阴冷。
“若因此不吞并朝鲜,又难解朕心头之愿”
话至此处,被逼到两难之境的陈默然又放声笑了起来,可笑声中却尽是冷怒之意。
“说来可笑致极,朕算计了英国人、算计了美国人、算计了日本人、算计了俄国人、前阵子,又算计了德国人,这世界诸列强几乎被朕算计了一遍,可到头来,却他**的让朝鲜人给算计了”
一口粗言,只让管明棠心头一颤,他知道这一次陛下恐怕是真的动怒了,若非如此,以陛下的脾气,是绝不会吐出这样的粗话。
可现在,气有什么用,李熙的这顶高帽子送的,陛下是不戴也得戴,戴也得戴,有时候总是如此,事不由人那。
“哼”
冷哼一声,陈默然的目光一冷。
“今天李熙送朕的这顶帽子朕戴了而且还要堂堂正正的戴,让那袁世凯,在朝鲜给我摆出堂堂天朝大员的谱来,他不单单是接收大员,朕这就似旨,任命他为朝鲜总督,总督朝鲜一切军政事物朝鲜不是愿为中国千世之藩吗?”
陛下的话只让管明棠心下一惊,他连忙起身说道。
“陛下,可……”
“可什么可?前清的时候,袁世凯都能总督朝鲜一切军政事物,怎么今个我中华帝国的朝鲜总督,就不能总督朝鲜了吗?”
冷笑着陈默然沉默片刻。
“朝鲜,我是要吞定了,纳朝鲜为中国一行省之事,绝不容改,嗯,即然为我中华之藩属,定朝鲜国语为汉语”
“陛下,这个没问题,朝鲜识字之民,皆说汉语”
管明棠这到是没有反对,从就任财政部长以来,他接触了不少朝鲜人,那些朝鲜人大都会说汉语,而且他也接触过一些去年曾入朝的军人,识字的朝鲜人写汉字、说汉语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前朕想快刀斩乱麻,现在嘛……”
冷哼着陈默然的目光变得越发森冷。
“慢慢来,欲灭一国……”
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
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
“待你们凯旋之日,朕将亲自主持校阅”
这是一个承诺,是士兵的皇帝对士兵们的承诺,是承诺就需要兑现,
“为了庆祝击败了日本,我们是否应在南京举行一次胜利阅兵式,并邀请立功最多的英雄——士兵、士官、军官和将军们前来参加这场阅兵式呢?”
尽管个人对于阅兵从来都是持以可有可无的态度,但几乎是在《中日媾和条约》和《中日安全保障条约》签字之后的第一时间,陈默然便向大臣们提出了这个建议,对于陛下的这个要求,大臣们自然没有意见,而且似乎这也是宣扬中国军威的时机。
1906年8月19日,这一天,刚刚在一个月前,晋升为元帅的肖炘韧,比平时起得早些。马上向窗外望去,昨天,南京还是一片阴沉沉的天空,下午时,甚至还下着毛毛细雨,如果今天还是这样的天气,这绝不是什么好天气,但这却是帝国第一次在光复大道上的阅兵。
推开窗户的瞬间,肖炘韧的脸上便挤出了笑容,虽说太阳初起,可如洗的碧空上几乎见不到几朵云彩,这绝对是个好天气。
从一个月前,接到陛下的电报,命令从日本派遣军中抽调立功官兵参加在南京举行的阅兵式,而他本人也被任命为阅兵总指挥,随后,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各部队抽调立功官兵,随后,立即起程回国。
而海军更是派出高速训练舰队帮助陆军把参阅官兵运回国,甚至还不惜派出军舰,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随后,在部队到达南京之后,便在皇家近卫陆军第一师的军营,举行了阅兵式的训练,而就在两天前,在午夜,当军警对光复大道实施霄禁之后,参阅部队在光复大道上举行了一次总预演。在短短的期限里,各混成团都训练得很出色,而今天……
“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了”
心里感叹一声的同时,肖炘韧又不无担心的再一次朝天空看去,但愿……
一大清清,南京的市民们和尤其是那些学生正怀着高昂的情绪,露出愉快的面容,举着大量的标语和标语牌,唱着爱国歌曲或是战歌,把光复大道两侧所有的人行道都挤得满满的。欢乐的浪潮和祝捷的“万岁”欢呼声,在空气中回荡着。
此时,这欢呼声所展开出的一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使人感到这个新生的国家有着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九点整,在幕府山下的近卫军第一师军营驻地,肖炘韧骑上了那匹黑色的顿河马,相比于白马,他更喜欢黑马,此时一万五千名从驻日以及驻东北各个部队中抽调的受阅官兵已经在军营训练场上排成了方阵。
在肖炘韧上马的训练,只听见了清晰的口令声。
“受阅部队,立正!”
随着响起了一阵靴根相击声,一万五千名受阅官兵立正。
此时,南京大钟楼的时钟正敲响了九点。
自然,骑在马背上的肖炘韧心情是紧张而激动的……
骑着战马走到受阅部队前,呈现在他面前的是各部队的军旗,它们曾鼓舞部队彻底战胜了敌人,是战士们经受过战火磨练的英毅的面孔,和流露出欢喜之意的眼睛,是战士们穿着的新制的军装,勋章在军装上闪闪发光。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令人永远不忘的景象。在检阅部队和向部队问好时,肖炘韧看到军人的帽檐上闪映着阳光,而军帽下是一张张坚毅而又充满喜色的脸。而看着这些年青而坚毅的脸庞,肖炘韧的心下却升起些许遗憾之意,在过去的两年之中,三十余万光复军、近卫军官兵,在光复民族和悍卫祖国利益的战斗中牺牲了,他们未能活到这欢乐的一天,活到此时庆祝胜利的这一天。
“起步走”
随着肖炘韧扬起马鞭骑着马向着军营外走去,朝着光复大道走去,而在他的前方,军乐队已经奏响了“帝国近卫军进行曲”的庄严而雄壮的乐曲声,每一位帝国军人的在听到这首曲子时,都会内心感到无比亲切。
在受阅部队离开军营的瞬间,军营大门外的人行道两侧,拥挤的市民立即大声吼喊起来。
“近卫军”
“万岁”
“万岁”
“近卫军”
在万民的欢呼声中,阅兵步兵在军乐队的引领下,朝着光复大道行进着,每当他们出现在的市民的视线中时,总会迎来一浪盖过一浪的欢呼声。
在南京城得夏日艳阳之下。站在皇宫前面检阅台上的陈默然,身着一袭陆军军服笔挺的站在那里,等待着检阅着自己的军队,这是皇家近卫军第一次在首都接受“士兵的皇帝”的检阅。
在高达36度的高温下,皇家近卫陆海军部以及陆海军参谋部以及政府的内阁成员,咨议院的咨议员,南京学界以及其它商业、实业社会团体成员、藩国使节、外国驻华大使、领事,全部都站在检阅台两侧的观礼台上,等候着观看中华帝国的第一场阅兵仪式。
而此时,对于大多数观礼者而言,他们大都是满怀着激动的心情,两年前,这个民族还曾在异族奴役下,这个国家还遭受异族与列强的奴役。
可是仅仅两年的时间,一切都改变了,先是民族赢得解放,紧随其后,近百万大军在东北的会战,驱逐于东北交战的日俄两国,收复东北全部权益,甚至曾一度占领了半个朝鲜,十余万日军遗尸战场,最终在日本的求和下,尽管撤出了朝鲜,但却收复了台湾。
随后,在日本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居于劣势的海军先于南海全歼联合舰队,随后又登陆日本本土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欧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