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意义的。毕竟这关系到日后的战争。眼见范文程的眼中又开始有了不屑。揆一镇定的补充道:“但我们的火炮可以与南明一比。而火枪只要使用得当同样可以战胜明军。重要的是士兵的训练。”
“恩,这一点汤若望神甫也向摄政王提起过。他还介绍了一种新的编制给朝廷。”范文程点头答道。
“哦?新的编制。是什么编制?”揆一好奇的问道。
于是范文程便将汤若望那日所说的西班牙编制简单的复述了一下。这下轮到揆一的脸上露出了不屑。果然,汤若望那“半瓶水”肚子里就那么点货色。略带得意的揆一不紧不慢的说道:“噢,范大人。若是大清的士兵真的照汤若望神甫所说去做的话。估计他们在战场上会成为明军标准的靶子。上帝啊,40排的方阵!明军的炮兵闭着眼睛开炮都能砸死一大片人。只有愚蠢的西班牙人才会用这种老掉牙的方阵。范大人,我敢向上帝起誓。现在的欧洲没有人会在战场上使用这种阵形。西班牙编制早在30多年前就被淘汰了。”
范文程听罢又是一惊。汤若望那日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后来摄政王同豫亲王多铎核实了一下发现这明军的阵形好象没那么多人啊。最多不过才三排而已。因此众人均是狐疑不已。如今听揆一这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对揆一不由的又尊敬了几分。于是范文程以谦虚的口吻问道:“那依揆一将军看大清的火枪兵当如何配置才好?”
被范文程“将军”二字这么一叫揆一骨头都轻了。他不过是个挂名的上校。这将军的头衔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也才有。当下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大人,我们荷兰摩利士将军的编制比西班牙人的编制要合理得多。作为联军总司令的摩利士将军在独立战争时期将西班牙人打得灰头土脸。我们荷兰的编制中长矛步兵团的横排数为5排,这样所有的士兵就能够一次将全部兵器投向敌阵。每排约有50名长矛兵,士兵间距约3英尺。在这种队形的各个侧翼,是3个由滑膛枪士兵组成的排,每排40人,面对敌人编成四路纵队,每纵队10人。这样滑膛枪士兵射击完毕后就可以采用反方向行进方式,到最后一排去换装子弹。”
揆一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范文程。此刻的范文程只有一个劲点头的份。揆一知道这鞑靼官员完全被自己吸引住了。于是趁热打铁的继续说道:“不过这种阵型也有弱点。就是在对付敌人骑兵的正面冲锋时,滑膛枪士兵必须以长矛兵作掩护,艰难而杂乱地向后移动。当敌人向自己侧翼进攻时,必须把队形的正面转过来面向侧翼,这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当然有大清的骑兵阻击正面冲锋的敌骑兵并保护阵形的侧翼。也就没那么麻烦了。毕竟没有哪个国家的骑兵比得上大清的骑兵。”
揆一最后的一句话倒真是真心话。在欧洲人眼中东方人的骑兵简直就是个神话。从匈奴人的上帝之鞭到后来蒙古人的铁蹄哪一个不是恶魔的化身。对此范文程比揆一更有信心。汤若望所建议的编制还有一点让八旗将领不满的就是其中没有提及满清的骄傲——骑兵。如今揆一所说的荷兰编制详细的提到了骑兵。让骑兵同火枪兵组合使用在范文程看来更符合大清的情况。对揆一已经深信不已的范文程连忙向他邀请道:“揆一将军精通兵法。我大清如今正需要将军这样的奇才。不知将军可否留下助我大清一臂之力。”
“这当然是没问题的。能为大清训练合格的士兵对付南明是我的荣幸。大人放心,那些南明士兵只是拥有火枪的乌合之众。他们根本不是军人。我一定会在战场上让孙露那女人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斗!”揆一咬牙切齿的说道。台湾之战自己战败当众向孙露投降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为了挽回作为军人的荣誉揆一特地向总督迪曼请战来北上同清国洽谈合作事宜。为的就是找到机会一雪耻辱。不过以目前清军的实力还不够。于是揆一又向范文程建议道:“范大人。大清目前的火枪和火炮是远远不够满足日后战争需要的。荷兰可以向大清提供上好的武器。可以派出专业的军官帮助大清训练士兵。但这一切都要秘密进行。绝对不能让南明知晓。”
“这本官清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旦大清有了自己的火器军就不用再忌讳那些南夷了。到时候大清一举南下。荷兰从海上袭击南夷在沿海的老巢。这天下即可定矣。”范文程摇头晃脑的说道。仿佛清军铁蹄踏平江南就在眼前似的。可是他转儿又轻咳了一声说道:“不过揆一将军。我大清入关刚不久。百废待兴,朝廷有点捉襟见肘。这个火炮和火枪很贵吧?”
揆一虽然不懂成语。但范文程最后一句话他还是听懂了。就是说没钱啊。不过揆一倒没显得有多意外。对此东印度公司早有准备了。于是呼,揆一立刻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架势说道:“荷兰说过愿意为大清的一统大业献上点绵薄之力。所以价钱的事好商量。如果实在付不出的话可以用货物抵价。这大清如此大。相信一定有煤吧。羊毛也行啊。当然荷兰也有些小小的请求。这台湾本是荷兰所开发。如今被南明强行占去了。要是以后大清消灭了南明。荷兰希望能拿回台湾。更希望大清日后能开放南方沿海的城市便于两国交往。”
范文程一听立刻也来了兴趣。本来嘛,搞火器最麻烦的就是没钱。现在红毛夷说可以用煤和羊毛抵价。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北方有着丰富的煤矿。满清和蒙古又以游牧为主。煤和羊毛当然比银子好搞。只是他不知道红毛夷要这些干嘛。南方又不冷。至于台湾嘛。本来就是化外之地要与不要也没关系。只是开放南方的城市有些问题。毕竟那里连接着内陆。想了一圈的范文程觉得这实在是笔好买卖于是回道:“此事事关重大。还需等摄政王殿下回来后才能定夺。众位使臣暂时还是住在老夫府上以便避人耳目。”
同范文程一样揆一也觉得这是笔不错的买卖。枪、炮的价格利润被煤和羊毛替换了一部分。可从清国搞来的煤和羊毛却可以直接在南明卖个好价钱。这一来一回两头倒卖的暴利只有荷兰人自己心里清楚。于是揆一欣然的答道:“那就谢谢,范大人了。”
第23节 休整
烈日下王俊正背负着沉重的背囊艰难的跋涉着。背囊中的铁疙瘩压得他直喘粗气。他身旁的战友此刻也比他好不了多少。这不但但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一种考验。仿佛每跨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每抬一次腿都是一次艰辛的决定。然而没有人吭声,也没有人停下来。教官的吼叫声不断的王俊的耳边响起。远处的营地看似很远又好象很近。王俊整了整身上的背囊继续小跑着。
青龙集一役后,王俊所在的六师几乎被撤消了番号。如此重大的损失使得六师不得不留在了徐州进行休整,补充兵员。而原本直属第二军团的六师也被划到了王兴的第一军团。谁都知道第一军团其实是首相大人的直属军团。因此在不少人看来六师这次倒是因获得福了。王俊本人也因为这次的际遇进入了一个新的连队——掷弹兵独连。
其实义勇军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研发了手雷。由于孙露受到后世军队的影响想当然的认为每一个步兵身都该配有一至二枚手雷。可义勇军的手雷毕竟不是后世那种小巧轻便的手雷。而是一种一斤重的圆形炸弹。挂在身上不但重而且步兵在列队射击时很少有人能想到投掷手雷。结果一场战斗下来不少战士身上的手雷都被原封不动的给带了回来。于是一师的一个营长便别出心裁的让其麾下的三个连将手雷集中给其中一个连。由这个连在战场上单独负责投掷手雷。其他两个连负责列队齐射。事实证明这种专门的掷弹兵在战场对付敌军骑兵有着很好的效果。由此在两淮之战中一师率先成立了临时的掷弹兵独连配合作战。后来逐步向整个义勇军推广。这次战略休整期间兵部正式将掷弹兵这种新兵种列入了正规编制。
新建的掷弹兵除了配备手雷外还配备了标准的燧发枪和刺刀。虽然兵部下属的军械监的努力下手雷的体积减小了,威力增大了。但仍需要士兵有足够的臂力投掷手雷。因此这些个掷弹兵都是从各支部队专门选拔出来的。个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在训练中除了负重的体能训练外还有手雷投准确投掷的项目。训练量当然不是普通步兵可以比拟的。
连队终于到达营地了。这里是里徐州城两里地训练营。无论是从战场上下来休整的部队,还是刚征集的新兵,亦或是从军校调来的士官身均要在此地接受各自的军事训练。“训练”对一支使用热兵器的军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严格的训练和良好的纪律,新的军事编制和改良后的兵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士兵从入伍开始,他们就被要求不断进行各种严格的训练。新兵先要接受为时两周的基础训练。之后各常规部队还需经常进行小部队和大部队的机动演习。以保证部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迅速进行编队和变换队形。“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明军任何一个兵种都通用的信条。
象是脱虚了一般的王俊丢下了那沉重的行囊。可还未等他喘过气来教官尖锐的口哨声又响了起来。战士们立刻小跑到教官面前排队大声报数。虽然刚刚经过严酷的体能训练,虽然日头是如此的毒辣。但每个战士腰板都挺得象标枪似的。汗水沿着他们那黝黑而又刚毅的脸庞淌下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到教官高声宣布解散后,战士们才四散开休息起来。而王俊这才觉得自己的小腿肚子打颤得厉害。连忙找了荫头处坐了下来。其他战友则发疯似跑到水槽那里又是喝水又是洗脸的。一个战友给王俊打来了一壶水。他接过水壶狠狠的灌了几口水后便将帽子摘了下来将剩余的水一古脑儿的从头上浇了下去。
远处校场上其他连队的战士也在顶着烈日训认真练着。“抬腿!”“起步走!”“匍匐前进!”随着教官口令战士们反复进行着队列训练。他们按击鼓的点子走步,学习拼刺刀和滑膛枪装弹。是的。滑膛枪装弹。王俊发现那些新兵现在使用的不再是自己手中后装针发枪的“43式后装针发枪”而是前装的“41式步枪”。41式步枪不是民兵使用的吗?王俊纳闷的想到。
其实王俊是搞错了他所看见的不是41式步枪。而是经过改进的“45式前装步枪”。45式步枪是前装燧发枪。采用击锤起爆药雷汞,引燃火药,推出弹丸。并将原来手枪上的铁制推弹杆应用于现在的燧发枪。这两项改进使得明军的45式前装步枪能在一分钟内发射5发子弹。而原有的41式步枪一分钟只能发射2发子弹。不过45式步枪毕竟是前装枪,它的装弹速度当然比不过后装针发枪。43式后装针发枪一分钟能射10发子弹。可明军陆军现在普遍装备的却是这种45式前装步枪。
就枪械发展来说明军改用45式前装步枪是一种退步的无奈之举。但包括王兴、张家玉在内的将领乃至下层士兵却都普遍青睐这种45式前装步枪。原因很简单作为后装针发枪的43式后装针发枪虽然先进射速快,可是在实战中使用效果并不好。在大规模使用时经常会出这样那样的故障。不是撞针损坏就是卡壳情况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义勇军战士在枪械保养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后装针发枪不是大刀长矛。它需要士兵每日对其进行保养,以保证零件不生锈卡壳。可习惯于冷兵器作战的军官和战士根本没有这样的观念。还是用以前保养大刀长矛的方法保养枪械。加之南方潮湿的天气结果许多士兵的枪械普遍都有生锈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后装针发枪造价昂贵,且结构复杂。它比起前装枪要精贵得多。严重的撞击、浸水甚至沙土都可能让枪的撞针出现故障。而一旦枪支出现故障普通的战士基本上没办法自行修理。只能将带有刺刀的后装针发枪当长矛使。结果两淮之战的后期义勇军几乎一半的部队又恢复到了前装枪状态。后方的政务院则收到了大量报废的43式后装针发枪。对此孙露和陈邦彦的心情只能用滴血来形容了。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再加上后装针发枪过高的工艺要求也使得它的推广受到阻碍。而45式前装步枪虽然比不上后装针发枪。但它的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便于修复。因此兵部最后还是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45式前装步枪”作为明军步兵的标准装备。
至于原来的43式后装针发枪则被作为狙击枪应用于专门的“来复枪”团。以及装备给掷弹兵和骑兵使用。用来完成特别艰巨的任务。不过无论是后装枪还是前装枪。枪支的保养都是绝对重要的。必须要让每一个战士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