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庄-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兴没理会魏征,而是问元春:“元春,你认为如何?尽管说,说错了也有奖励!”
“殿下,不如一百五十天如何,发五成。”
“你这个时间可是依医理而讲?”李元兴问完,没等元春回答就直接对魏征说道:“这个时间魏长史向御医院拿个建议,也请我皇嫂提一个建议出来。”
“殿下仁厚!”
李元兴继续说道:“怀第二胎,加一成,以后每怀一胎,只有顺利生产。就加一成,一直加到十成。”
“殿下是要鼓励生育?”魏征大吃一惊。
李元兴没有解释,继续说:“第二胎开始,可发其父亲一成收入,一对夫妻超过五个孩子的时候,妻如果需要专心照顾自家的孩子,那么他的男人直接涨五成工钱。”
崔壹叶只是记录,他还没有感觉到其中的特殊之处。
魏征却是激动的站了起来,他非常清楚这个政策一但实施,十几年之后,秦王封地的人口增长就是数倍,甚至十倍呀。
等这一批孩子长大成人,那么人口增涨会以三十年翻十倍的基数在增加。
好恐怖的人口增涨率。
“一对夫妻,家中有三男两女,平安活至十岁者,家中务农者永免粮税!家中作工者,工薪税减半!”
李元兴眼睛之中闪着光,他相信不出二十年,人口问题不再是问题了。
魏征这时问道:“殿下,如果是四男一女呢?”
“光有男子,无女子,人口能增加吗?”李元兴笑着问道。
魏征却不认同李元兴的说法。
施礼后说道:“殿下,男子从军,男子劳役,这都是多死伤之数。眼下就依长安计算,女子人口是男子人口的两倍还多,这就是隋末战乱引起的麻烦,但大唐日后不可能没有战争,所以男丁,才是国之根本!”
魏征的话有理。
因为大唐不同于现代,和平年代是不会轻易死人的。
不过李元兴依然还是说道:“魏征,不要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至少不要严重,本王以为,无论男女都是大唐子民,所以本王发的奖励,三男两女。”
魏征也不争了,他心中倒是认为,依三男两女这样说,男丁还是比女子重要一些。
李元兴心中的比例,就是这三比二的比例。
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部分,比如娶一妻一妾的,这种补偿应该如何。或者是,家中女人根本就没有出来作工的,仅靠男人作工养家的。
还有,那种小区域种田的承包者。牲畜的承包者。
再然后,就是外来的,经如室韦人,靺鞨人,这些不是奴隶,却也不是大唐的子民之类。
“殿下,请给臣下十天时间,殿下需要完善这个政令,有太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了。”
魏征的请求是合理的,一个政令不可能拍拍屁股就发布的。
魏征要考虑的有许多,这需要平衡的是各个不同阶层的利益,至少不能发生,比如耀州的奴隶们狂喜,而平民没有感觉到秦王殿下仁厚的事情。
而且除了平民之外,在秦王封地还有一些是士族。
“最后一条政令,仅限本王封地内,今天之前登记入籍的。再有外来者,除本王特别批准的大量人口迁入之外,要有一个入籍的规矩。”
“这是自然,殿下所言极是!”
魏征又问道:“殿下,这条政令要封锁消息吗?”
“不用!”
“那殿下是否要臣下留意一下长安各阶层的反应?”魏征又提了一个建议。
第451章 人口问题
人口不足,确实是一个让大唐上中下阶层,特别是长安周边的人都受到影响的问题。
皇族,朝廷自己不用说了。
自大唐立国以来,户,就是考核州县两级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大唐的州、县分级也是围绕户籍数量这个指标在走的。
一千户以下,就是下县、中县三千户,上县五千户。上州三万以上,中州两万户,一万至两万户则为下州,这就是最最实在的人口问题了。
李元兴的新政,魏征还没有细化的时候,可以说整个长安知道这新政的人,已经超过了长安人口的七成以上。
上至皇帝,下至贩夫。
李二坐在桌前发呆,长孙皇后喊了几次,李二都没有回过神来。这可是把长孙皇后急坏了,立即争召长孙无忌,房玄龄,王及善,崔君肃,还有身在秦王府的魏征以及杜如晦进宫。
杜如晦原本只是跟着李元兴一起来长安,顺便与几个老朋友喝一杯。
对于杜如晦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放假的日子。
可谁想,空酒杯还没有倒满,皇宫急召,只好立即进宫了。
“圣上,秦王殿下可能想的简单了,没有考虑圣上的心情,只是一昧的想要增加人口。如果有什么逾越之处,请圣上念在秦王殿下一心为大唐的份上,从轻处罚!”魏征一看李二的脸色,心说坏事,圣上生气了。
李二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朕也想给大唐子民免了粮税呀。”
啊,原来问题是在粮税上。
众臣都想起来了,曾经李元兴说过,大唐的子民不用再交粮税,当时李二就动心了。
李二的梦想是在有生之年让大唐再无粮税。
可现在呢,李元兴这边可以说已经在免粮税了。
“圣上,秦王殿下曾经说过,想真正免了粮税,必须保证两条路。一是商税足够,二是直属于国家经济体。比如,耀州!”杜如晦在旁边也跟着说了一句。
李二的眼睛眯了起来,耀州归了李元兴,现在耀州值多少钱呢?
想到这里,李二开口问道:“如果把耀州折成银钱,这个耀州有多少?”
这个问题,只有户部尚书崔君肃可以回答了。
“圣上,不好算。但如果真的要算一算的话,耀州顶十个洛阳!去年的洛阳!顶一百多个莱州吧,去年的莱州!”
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呀。
“众卿说说,五郎这个鼓励生育的政令如何?”李二换了一个问题。
“回圣上,是个好政令。但也只有秦王封地有可能这样搞了,换一个,大唐任何一个王爵都没有半点可能,因为他们免了粮税首先就把自己饿死了。秦王殿下不怕,因为秦王殿下不需要小钱。”
“不需要小钱,那就是需要大钱了?”李二半开玩笑的问了一句。
魏征说道:“是,臣计算过,殿下现在需要的银钱大约为十三亿贯,如果为圣上修建新皇宫,还有新长安城的银钱也同秦王府出的话,那么就接近十四亿贯钱了。皇宫所需要的银钱,在秦王殿下所需要的整个银钱上,百牛一毛!”
九牛一毛,已经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比喻了。
可魏征却说了一句,百牛一毛。
李二连笑都笑不出来了,李元兴要干什么,需要这么多银钱。
不过,李二不会问,也没有必要问。
李元兴没有正式报给自己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实施的,想来就是一个长远的伟大计划吧。或者说李元兴给秦王府的臣子们画了一个天大饼。
“朕决定了,华州收归国有。秦王李元兴代管。”李二说到这里,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华州毕竟是一个州,朕已经许给秦王了,现在收回就是朕失言了,所以再挑几个县作为秦王封地吧。”
王及善从进来就没有开过口,他选择静观。
这时听到李二说要再分几个县给李元兴作封地,侧头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仆射,不如挑几个最穷最苦最差的县。”
“为何?”长孙无忌心说,王及善你和李元兴没仇吧,这会你整人。
王及善和李元兴没仇,但是他却另有心思,听长孙无忌发问后,对长孙无忌说道:“秦王殿下的耀州,是他事先挑好的。华州也一样,都是他事先有过选择,那么随便一个州县,会不会有奇迹呢?”
“王尚书此言有理!”
“为私,大唐全境穷苦之地甚多,就我王家也有许多旁支穷的一天只有一餐饭,而且还没有办法天天吃干饭,秦王殿下如果能让一个穷县变成富县,其中高明之处必须是我等需要学习的。”王及善这理由,就算当着李元兴也可以直接说。
长孙无忌也点头认同。
两人说话,其余人都不出声了。
王及善又说道:“为公,也让大唐的州官县令学一学,如何治理一县。”
“那不如,连这几个县的县令也让给秦王算了!”长孙无忌这句话,当真只是一句随便开口的笑话。
“大善,看秦王殿下如何调教这些县令!”
“善!”李二听的高兴:“查,找最苦最穷的县!”
几位大臣都满脸的兴奋,魏征却是一脸黑,不过他本身就脸黑,所以想反驳连杜如晦都没有支持他,只好认下了。
“圣上,雩县!人口只有八百户,长安周边排名第二的穷县。真正的穷山恶水。没几块好地,八百户上守着不到五百亩水田,靠着打猎为生。穷到连县令都的年俸都发不出,家里吃一回肉,都不敢在白天吃!”
崔君肃说到这里的时候,都笑乐了。
“为什么吃肉不敢在白天吃?”李二却是非常的好奇。
“因为县里太穷,一点肉香就能够引来全县衙的人!他自然就吃不到了,可怜已经三十有七,却没钱娶妻。臣以为,他是整个大唐最穷的县官之一。”
还有一句话,崔君肃没有说。
因为这个雩县(后世的户县)就是京兆的属县,距离长安太近,近到这县令连收一斤肉的礼都不敢,所以他是最穷的县官。
礼部尚书王及善又说道:“雩县穷,真正的原因是,这里十年九灾,自武德元年开始,八年报大旱,到今年已经是六年连旱,武德七年的时候,全县颗粒无收。雩县的人口也从一千九百户,逃难到现在的不足八百户了!”
“周至、终南两县,亦是穷县。只是武德三年划归稷州。”
“从今天始,两县归京兆!”李二一句话就等于将两县划归李元兴名下:“再加一个,蓝田县也归他了。立即准备文书,趁五郎还在长安的时候,就要让他签押!”
大唐的公务圣旨,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帝诏之类的,倒很象后世的公文。上面有各部门签字,发文单位备案情况,以及宣旨的人是谁谁等等。单张的圣旨,其实就是皇帝的一份手书纸条罢了。
蓝田有多穷,穷的可怜。
如果说户县是年年旱,那么蓝田就是今年涝明年旱,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这两县不仅是天灾,因为都在秦岭山边,野兽之类的才是庄稼的另一个大害。特别是野猪入田,那是毁灭性的破坏。
圣旨到天策上将府的时候,李元兴正准备回秦王庄呢。
一看到圣旨,李元兴愣了。
“老魏、老杜,你们认为蓝田是穷县。本王听说,那和氏壁就是蓝田玉,蓝田出玉,而且都是上等好玉,穷吗?”李元兴一百个不理解。
杜如晦与魏征都笑了。
“成了,反正这圣旨本王先收下了。”看两人笑,必须是有原因。李元兴先是签收了这圣旨,然后说道:“陪本王同车,一起回秦王庄。”
“臣下不去了,天策上将府还有许多公务要处理。”魏征心说有杜如晦作说明,和自己没什么区别。李元兴听到魏征不去,靠近魏征小声说道:“本王交待秦琼将军那件事情,你有空了去聊一聊。”
魏征点了点头,作了一个杀头的手势。李元兴说道:“很好,此事不得有误!”
在回秦王庄的路上,杜如晦说道:“殿下,和氏壁出自葱岭,古昆仑山。也有传闻是出自楚山。名为蓝田玉,却不是京兆这蓝田县,只是一个巧合罢了。臣下以为,出自楚山更可信一些。”
“杜公继续!”
李元兴让杜如晦继续讲,藏区甚至往中亚去了,而楚山就是现在武当山东南,江西地界里。原本李元兴一直认为,和氏璧是蓝田玉,应该就出自蓝田。
“和氏壁是软玉,蓝田也有些许似玉的美石,但却还不是玉,只是石。是硬石。”
“只是名字有了巧合?”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正是,和氏壁也却有蓝田美玉之称。臣下家中有一汉代古玉,圣上也派人在蓝田去查证过,仅仅是名字上的一种巧合。所以蓝田无玉,仅有些奇石罢了!”杜如晦说的肯定,李元兴也相信杜如晦说的不是假话。
(注:玉石这段有史可查)
……
玉石这部分,根据明《天工开物》有过记载。然后现在的蓝天玉是石质玉,硬玉。古蓝田玉与现代的蓝田玉,并不是一种玉。
查了许多资料,没有找到蓝田县玉矿的开采历史。
但可以肯定的是,秦汉开采过的,是接近玉的石头。以及,来自江西一代的玉。
第452章 把黑科技进行到底
杜如晦的话李元兴听懂了,至少明白了一点,眼下蓝田县那里是一些被称为菜玉的小矿,但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值钱,无法被称为美玉。
更不用说,像是传说之中的和氏壁那样的华丽了。
“殿下,这几个县,一个比一个穷?殿下有何良策!”杜如晦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没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