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星传奇-第1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富有人情味的话能从林彪嘴里说出来,刘一民也是大感意外。想想历史上林彪之所以最后摔死在温都尔汗,原因很复杂。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现在历史发生了变化,但愿林彪将来能避免最后的悲剧结局。唉,历史啊,走着瞧吧!
第一二三六章 春风沉醉的晚上(续)
风儿在轻轻地吹,海浪在轻轻地摇。
听了林彪的话,刘一民也有点遗憾。说实话,他的想法也是让林彪统一指挥115师、120师从晋察冀、晋绥向北出击,最起码牵制住日军的驻蒙军,堵死华北方面军向北增援、夹击我军的通道。可惜的是,山东根据地需要有力部队、有力统帅来镇守。在主席心目中,林彪是当然人选,这样就只能派林彪率115师东进山东了。
这样也好,115师红军成分高,山东的条件比起晋察冀来,要好的多的多。以林彪的才干和115师我军种子部队的优势,一年、两年内就能发展成规模庞大的战略集团,成为强大的战略力量!
刘一民淡淡地对林彪说到:“我们在东北进展是否顺利,与山东战场关系很大。关东军南下部队已经抵达德州、济南地区,山东又要面临日军的重兵扫荡了。一定要严格坚壁清野,尽量把关东军南下部队在山东多拖一阵。多拖一天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援。我会尽量隐蔽行动。等后续大部队成功登陆,关东军南下部队再赶回去增援,就会撞上我的炮口!”
林彪点点头,不再做声,眯着眼,看着港湾里忙碌的船队。这一刻,林彪又回归他原来那种波澜不惊、沉默寡言的状态了。
黎玉和刘一民合作这几年,挨过批评,但更多的是得到了刘一民强有力的支持。山东根据地这几年之所以能够在大旱之年不出现大规模逃荒要饭的人流,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在鬼子大扫荡中间不中断学习,都得以于山东主力的支持,得力于刘一民的正确领导和决策。现在,司令员、政委奉命率军北上,黎玉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失去了依仗一般。
看着港湾里忙碌的船队和一队队次第登船的部队,黎玉眼里酸酸的,一直都没有说话,生怕一开口眼泪就掉下来。
刘一民和林彪说完话后,一扭头就看见黎玉呆呆地看着船队发愣,走过去轻声说到:“黎玉同志,你在想什么呢?”
黎玉一回头,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滚滚而下,握着刘一民的手,哽咽着说到:“司令员,我,我舍不得同志们走啊!你为什么不带我去东北?是不是我的工作做的不好,让你不信任我?你能带郭子化都不带我,我想不通啊!”
说完,黎玉松开了刘一民的手,蹲在地上,双手抱头,竟然嚎啕大哭开了。
这一哭,让刘一民心里也酸酸的。山东啊山东,那是刘一民率部征战四年、一手建立起强大根据地的山东啊!这里浸透了烈士们的鲜血,黄苏、李东海、郭征、晶晶、陈瑶光和一大批烈士为了抗日、为了建立巩固的山东根据地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他的至爱之人晶晶、妻子陈瑶光就埋骨于此。这一北上,不知道得过多长时间才能重返山东!
行前,刘一民命令各部队都要向烈士陵园举行告别仪式,祭奠英灵。他亲自率领警卫团去了英雄山烈士陵园,向烈士们告别,又赶到万寿宫扫墓。并在晶晶、陈瑶光墓前默祷,告诉她们自己要率军北上待胜利后再回来看望她们。
黎玉这一放声大哭,刘一民就想起了牺牲在山东的战友,想起了推着独轮车支前的乡亲们。可惜,这是秘密行动,走了也不能在报纸上发个通告,他刘一民感谢山东的父老乡亲!
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
战争年代,生离死别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几个人又都是统军作战的高级将领,不能说铁石心肠吧,最起码很难出现这样的分别场景。林彪、杨尚奎、叶挺等人都看着蹲在地下痛苦的黎玉,心里边各种想法都有,但是都认为黎玉大可不必这样。主力北进东北,是中央的命令,是执行战略任务,值得这样嚎啕大哭么?但是,他们再一细想,这说明什么?说明刘一民、罗荣桓和同志们感情深厚,说明留在山东的同志对刘、罗离开山东肝肠寸断,依依不舍!特别是叶挺,本来以他的资历、身份,怎么也不可能给年轻娃娃刘一民当副手,回中央去当副总参谋长、协助主席指挥作战还能说的过去。但奇怪的是,叶挺到山东和刘一民、罗荣桓短暂共事后,就不愿走了,请愿留在山东给刘一民当副手。因为给刘一民当副手没有心理负担!
刘一民伸手拉起了黎玉,伸手擦了擦他脸上的泪水,温声温语的说到:“黎玉同志,你想错了。不是我不想带你去东北,而是不能把你带走。东北、远东、蒙古那么大的地盘,我恨不得把整个山东3600万人口都带到东北去,更别说你这样的领导干部了。你想过没有,我们山东局最早的常委现在只剩下罗政委、蔡主任、朱瑞、你和我了。罗政委、蔡主任不用说了,必须得随主力走。朱瑞是回西安后又被要回来的,现在在办海军,进军东北后将来发展海军的事情就交给他了。杨至诚呢,是后来派来的常委。他是我们红军的大管家,要到东北去接管工业、商业。郭洪涛、谭政都调回陕西去了。我已经向中央报告了,要求派他们到东北去,但是中央不一定会同意。算来算去,能留在山东协助林彪同志、杨尚奎同志的,就只有你了。选中你,有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你是抗战爆发后我党在山东主持工作的最早的领导,对山东方方面面的情况熟悉。115师刚进山东,必须得有熟悉情况的同志配合他们、帮助他们。这样,你就走不了了,不得不留在山东。等于是我们老山东局班子给新山东局班子留下的一个熟悉山东情况的引路人。我要是连你都带到东北去,用老百姓的话说,岂不是对林司令员、杨政委他们太不仗义了么?好了,山东的任务很重,我希望你勇敢地承担其责任,协助林司令员、杨政委领导好山东根据地建设。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重逢的!”
黎玉这才点点头,对刘一民说到:“祝司令员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第一二三七章 春风沉醉的晚上(再续)
黎玉说完,刘一民看了看林彪、杨尚奎、黎玉和其他来送行的高级干干们,抑制住感伤情绪,大声说道:“同志们放心,此去东北有惊无险。日本海军各舰队这个时候都在太平洋战场,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军会通过海路运输登陆东北。就算他们现在得到情报,也赶不回来拦截我军。留在东北的伪满国防军的海军,只是一些内河巡逻的小型船只,也到不了渤海。我军此行看似冒险,实则是绝对安全。只要我军顺利登陆,日军是绝对不可能把我们赶进大海里去洗澡的!”
这都是实话,符合现在的战场实际。这次关东军抽调部队增援山东战场,就没有通过海军运输,而是经过铁路运输。说明日军为了打太平洋战争,不光是把军舰都调去了,连运输船只也都调去了。关东军不得不通过铁路运兵了。
刘一民接着又说道:“山东是个好地方,人民淳朴尚武,有反抗侵略者的觉悟。我军在山东奋斗四年,建成了地道网,推广了一年两熟耕作法,解决了部队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军工基地。可以说,山东根据地已经具备了巩固根据地的所有条件。同志们要努力,我等着大家胜利的消息!”
这等于是临别赠言了,林彪、杨尚奎等人走上前来再一次和刘一民、叶挺握手道别。
倪华因为带着孩子,早早登船了。随刘一民行动的赵小曼站在领导们后边,一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可能是受临别情绪感染,赵小曼竟然两眼噙泪,亮开歌喉,唱起了沂蒙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山(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哎 ,风吹(那个)草低 见牛羊 。
高粱(那个)红来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堆满仓 。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山(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哎 ,风吹(那个)草低见牛羊。
咱们的共产党,领导的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赵小曼是有名的红军百灵,她这一唱啊,听得在场的领导们都是痴痴的!
赵小曼的歌声引起了已经登船的部队的共鸣。不知道是哪支部队带的头,已经上船的战士们都朝着石臼所、朝着沂蒙山的方向,开始低低地哼唱《沂蒙小调》。唱着唱着,就成了此起彼伏的大声合唱。八路军山东主力一纵、骑纵、炮纵、防空旅、工兵旅的干部战士们,用歌声向他们奋斗了四年的沂蒙大地告别,向和八路军鱼水情深的沂蒙老乡告别,向长眠在山东大地的战友们告别!
刘一民就是在《沂蒙小调》的歌声中走向码头的。他不敢回头,生怕回头看一眼山东大地,会热泪盈眶!
寂静的夜色中,庞大的船队从石臼所起航,向黑黝黝的海面驶去!还是袭占上海时的老办法,军舰、轮船、铁甲机动船后面拖着长长的木船船队。连巡逻艇、汽艇后面都拖着一艘木船。
这个春夜,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战争年代再平凡不过的夜晚。但是对于激烈交战中的华北敌我双方高层领导来说,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夜晚。
临潼中共中央驻地。
主席和朱老总吃过晚饭就站到了地图跟前,叶子龙手里举着个马灯,随着主席和老总手里的铅笔的勾画在不停地转换角度。就这,主席还不满意,大声斥责叶子龙连举个马灯都举不好,看不清。
朱老总年龄大,越来越慈祥了。见主席烦躁的训斥叶子龙,就笑着劝到:“润之啊,火气不要太大么!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刘一民他们还没出发呢,早着呢!”
主席想想也是,他虽然没见识过大规模船队集结、装运、出发的情景,但是稍微一想就明白,那事情复杂着呢!搞不好还会有人员或者驮马掉进海里的事情呢,急不得的!
主席自嘲地笑笑,拉着老总离开了地图,到椅子上坐下,说到:“老总啊,兹事体大,想不着急都难啊!”
朱老总沉思了一会儿,说到:“刘一民看的很准,当前日军正忙着在东南亚攻城略地,舰队都集中到了太平洋战场。关东军占了远东、外蒙古那么大的地盘,虽然日苏停战了,但关东军不能不分兵把守。现在,关东军又抽调部队南下增援山东战场,东三省地面日军兵力同样相对分散。象大连,估计除了常规守备部队,可能就没有日军野战师团。就是有,也不会超过一个师团的兵力。我军大举出动,实际上是打在了关东军的薄弱环节。初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应对关东军、伪满军接下来的反扑。可以想见,一旦梅津美治郎接到我军大举在大连登陆的报告,会何等的惊慌、何等的气急败坏。他会动员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实施反击,企图将我军全歼于大连地区。”
主席笑笑:“这个我倒是不担心,梅津美治郎就是想反击,也得有命活到那个时候才行。我估计啊,现在刘一民八成已经命令赵勇刚进入长春城了,搞不好狙击手们早早就把枪口对准关东军司令部的大门了,就等着梅津美治郎出现的时候狙杀他呢!想想死在哈尔滨的日本前外相松冈洋右吧,可能梅津美治郎的下场和他差不多。”
朱老总没有这么乐观,听后就说:“润之啊,长春是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和伪满洲国的首都。到处都是宪兵、特务、汉奸,赵勇刚的特战小队再精锐,恐怕也很难再长春立住脚。这个事情不能寄希望太大,还是要看两军对阵的结果。就算打掉了梅津美治郎,日军也不过是一时惊慌失措,反应过来后还是会迅速统一指挥、展开反击的。”
主席又是一笑:“只要能造成日军短暂混乱就行。这个时间不要多,只要有个三、五天,我军登陆部队就在辽南站住脚了,也就不怕日军的反扑了。”
主席真是了解刘一民。虽然刘一民没有报告最详细的作战计划,主席还是想到了远在东北的赵勇刚,想到刘一民必然动用这支小部队,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主席和老总在住处密切关注着我军即将展开的登陆战,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这天晚上也是彻夜不眠,因为他要发起对山东的重兵扫荡。
冈村宁次原本有详细的作战计划,准备大力推广他的三光政策,没有想到八路军率先发动,一下就把山东日军防线打的七零八落,逼着山东日军分别困守连云港、徐州、济南、青岛、潍城,陇海路、胶济路、津浦路三条铁路动脉全部陷于瘫痪。
用冈村宁次的话说,那就是刘一民太猖狂了,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