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219章

重生之红星传奇-第219章

小说: 重生之红星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完酒,周副主席说:“刘一民同志,按你的设想,这建校都得花不少钱,我觉得还是节约点好。”

刘一民说:“周副主席,不用花钱,地是灞河边的荒滩,砖瓦我们自己烧制,你知道,我们原来造土地雷时就有可以烧砖瓦的窑,过去用柴草烧,这以后就用大保当煤矿的煤了,现在都正往这里运着呢!将来啊,我们还要办砖瓦厂,向市场出售砖瓦,可以挣钱的。木头也已备好,工匠是我们自己的干部战士,学校很快就可以建好。唯一遗憾的是,暂时没有钢筋水泥,不能建大楼。将来等我们的设备到了,建起水泥厂、钢铁厂,这西安的房子怕是都要换成高楼大厦了。到时候,我们就支持商家成立建筑公司,靠搞建筑挣钱,我们收税就是了。”

周恩来一下就笑了,指着刘一民说:“你怎么随便一说都有一个赚钱门路啊?我算是服了你了,你要是不参加红军,我看能成亿万富翁。”

刘一民自负地笑笑:“那是自然。不过,我对赚钱不感兴趣,还是当红军打日本鬼子、打汉奸、打卖国贼痛快。”

几个人边吃边议,看看酒喝完了,饭也吃饱了,刘一民就提出,请中央尽快委派红军大学的教务长、政治部主任、后勤处长,把干部架子搭起来。另外,这红军大学校长他干着不合适,请中央考虑另派校长,他可以做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就是这副校长他顶多只干两年,将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他是一定要上前线的。

毛泽东开始吸烟了,边吸边说:“本来这红军大学校长轮不到你,有总司令在,还有德怀同志、林彪同志、伯承同志,都比你更合适,朱老总事情多,忙不过来,其他几个同志都推荐你,希望你能给我们培养一批可以在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高级指挥员。所以,你不要推辞,至于以后的问题,到时候中央会派人接替你的,你想不上战场都不行,我是一定要把你送上战场的。我还指望着你去多弄点日本人的飞机、大炮、汽车呢!”

刘一民这才无话,只要求快点派干部。

周副主席说:“你可以在全军范围内挑选候选人,供中央参考。”

刘一民忙摇头:“我参军时间短,对其他几个军团的同志不是很了解。这事是中央的事情,我不操这心,我只等着接受干部就是了。”

毛泽东看了刘一民一眼,眼里赞赏之意越发浓厚,笑着说:“好,等你把学校建起来,干部就报道。”

从主席哪里回来后,刘一民就开始筹建红军大学了。

现在的条件和历史上林彪办红军大学的条件相比好多了,西安市场稳定,各种供应相对比较充足,对于长期处于敌人围剿下的红军来说,那是标标准准的物资丰富了。

刘一民有心将红军大学办成一流学府,让每个来学习的学员都能在心里认同自己的母校,就将校址选在灞桥,利用七军团强大的人力物力,硬生生地在一个月内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学校。

8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视察了红军大学工程。

毛泽东一看,校门口是一片广场,不用说是用来检阅的。校门口洁白的墙壁上,写着红色的大字,一面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面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左右对称,甚是美观。正门是仿古门楼,大门拉开可以并排行驶两辆汽车。门楼上悬挂的红军大学匾额,正是毛泽东的手迹。

进得正门,是一个照壁,白色的墙上写着红色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路一分为二,左侧通向一排排青砖兰瓦的学校办公室、教员办公室和教室,右侧是操场。再往后走就是一块空地,刘一民说这里准备载苹果树、桃树、杏树和葡萄。在往后走就是教员、学员宿舍区。宿舍区后面是一个小土山,刘一民解释说这里既是花园,也是战术演练场。

毛泽东等人进到教室看了一下,房子挺好,里面的课桌和凳子都没有油漆,看上去也干净整洁。再到宿舍检查一遍,见床铺是用砖砌成的,上面铺上木板。一个房间住四个人,每个床铺前都有小桌子、一个书架,床上的被褥也是崭新的。有的房间只有一个大炕,放的是双人被褥,毛泽东问这是不是准备的干部结婚新房,刘一民说这房间不分配给个人,是解决家属探亲问题的。

几个人又视察了教员宿舍,都是一套三间带一个小厨房,适合居家过日子了。

视察完,周副主席说条件太好了,比中央苏区时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刘一民笑着说,再过几十年,这里就是旅游参观景点,我们的孩子们、孙子们来看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吃惊,他们可能想不通,这么简陋的学校,怎么能培养出那么多的将军!

张闻天说:“刘一民同志,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能说简陋呢?你不会不知道,多少人都住的是茅草房呢!”

刘一民说:“洛甫同志,不一样的,苏联的伏龙之军事学院的条件一定比我们好的多!这毕竟是我军最高学府,在我看来,实在是太简陋了。等我们胜利了,到时候,我军的最高学府,一定绿树掩映、气相庄严,那才与我们军队的战绩相符合么!”

视察完后,毛泽东决定8月10日开学。

次日,中央抽调的干部和教员全部报道。教务长是肖劲光,政治处主任是罗瑞卿,和历史稍微有点不吻合,后勤处长竟然是刘一民的老领导、原红34师政委程翠林。

几个人报到后,刘一民召集开了个会,把红军大学设置专业讲了一下。

红军大学设高级指挥系,培训红军步兵正团以上干部,教授战役学、指挥学、陆军合同战术、游击战术。另设炮兵专业、工兵专业、特种作战专业、后勤辎重专业、骑兵专业,培养各专业兵种干部。

讲完后,刘一民把自己的简历介绍了一下,肖劲光、罗瑞卿、程翠林也都把自己的简历介绍了一下,几个校领导就这样开始搭班子工作了。

会后,按照分工,肖劲光主抓教学,罗瑞卿负责学员政治思想工作,程翠林负责学校的后勤管理。

第一七二章 红军大学校长(三)

八月十日上午八点,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刘伯承、李富春、邓小平等领导全部出席。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开学典礼上都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红三师政委肖华代表全体学员发言,红军大学校长、红七军团长、陕西省军区司令刘一民在讲话中,将办学的宗旨、指导思想、学制阐述的一清二楚。

开学典礼结束后,就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红军大学的课程时间表基本上是上午上课、下午讨论,周六战术训练,周日休息、整理内务。

刘一民专门制作了沙盘,让学员们在沙盘上对红军历次战役回顾推演,总结经验教训。这个方法非常实用,每个学员都能在自己指挥和参加的战役回顾推演中,找回当初战场上的感觉,总结出成败得失。

开学第一天,刘一民给大家上了第一堂课,题目就叫:“做一个学习型指挥员”。

刘一民先从学习二字说起,拿起粉笔先在黑板上写下“学习”二字,然后又把学习二字的篆体写出来,写好后,刘一民就讲到:“同志们,大家请看,这个学字,上面是一座山,而且是藏了许多宝贝的宝山,下面的子字就是男人,一个男人进到藏满宝贝的山里,就是学字了。大家再看这个习字上面是小鸟的羽毛,一片羽毛,又一片羽毛。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小鸟每天都要鼓动翅膀,练习飞翔。这学习二字,在过去是分开用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的含义在内。“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所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

这些红军学员一下就被刘一民深入浅出的讲课吸引了,听的非常认真。

刘一民讲的神采飞扬,把为什么要做学习型指挥员、学习型指挥员的基本条件、如何才能成为学习型指挥员等问题,讲的淋漓尽致。

一个下午过去了,刘一民的讲课也结束了,但学员们的兴致不减,强烈要求刘校长明天继续讲。

刘一民知道,这些学员都是红军骨干,身经百战,建国后都是将军,有的人还会从事经济工作,自己给他们讲的是后世最先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助益。只是课程已安排好,不能打乱教学秩序,无奈只好向同志们保证,他如果有时间,还会和同志们一起探讨。

晚上,刘一民回到了西安。这段时间忙着筹建红军大学,几乎没有回过家。到家一看,岳父唐海晏已经去潼关金矿当总工程师去了,只有李韵和唐星樱娘俩在家。

见丈夫回家,唐星樱也不管母亲会不会笑话,一头就扑到了刘一民怀里。

李韵知道闺女和女婿有话说,转身就去准备饭菜了。

刘一民看了一下,唐星樱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还没有出怀。就问最近反应强烈不?还吐不吐?

唐星樱害羞地说,现在没反应,也不吐了,吃饭也好,让他不要担心。然后就问学校办的怎么样,顺利不顺利?

刘一民简单把学校筹建情况说了说,把自己今天上课的情况也说了说。

唐星樱听后就说他狠心,不知道回来看她,要不是有母亲在,不知道会多寂寞。说得刘一民直笑她羞,想男人想成这样。

唐星樱也觉得自己羞,以前做姑娘时没有体会,自从遇见刘一民后,一颗心都在他身上,特别是结婚后,感觉就离不开他了,一天不见就想得慌。这么长时间不见他,不知道睡梦中骂了多少遍狠心贼。这见了面,他还是那么精神,自己心里才踏实了。

吃饭的时候,刘一民就对岳母说,回头找点资料让她翻译,算是给她找点事情做,免得她老在家里闲得着急。

李韵见女婿如此体贴,心里高兴,就说还不如让她去当老师,专门教英语。

刘一民想了想,就直接起身给西北大学校长打电话,把自己岳母是法国留学生、精通英语和法语的情况说了一下,告诉他,明天就让岳母去西北大学报到,做英语老师。

打完电话,刘一民交待李韵每天上班时注意路上安全,必要时,可以让校方派人接送。交待完,刘一民才坐下来吃饭。

第二天,刘一民没有去红军大学,回军团部处理事务。

到军团部见了罗荣桓才知道,贺龙、任弼时、肖克率红二、六军团到陕西了。原来,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就在湘西发动攻势,配合中央红军行动。中央红军占领成都后,何建抽回主力,全力围剿红二、六军团,逼迫贺龙率部向湘黔边界转移。中央红军进占陕西后,红二、六军团也到了川黔边界。但此时四川大军云集,他们过不来了,就一直在湘川黔边界地区活动。停战令下达后,国民党倒是不再围剿了,但湘川黔边界地区实在太穷,部队在那里吃饭都是问题。中央就命令他们向陕西转移。为了安全,部队只好绕了一个大圈子,爬雪山、过草地,绕过国民党防线,进入了川北。现在奉命进入陕西休整。

刘一民一听,这二方面军还是走了长征路,部队一定损失很大。就问罗荣桓,贺老总现在到了什么地方?罗荣桓说是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在宝鸡休整,红13师和独四师东移,进入蒲城、韩城一线,担任河防任务。贺老总和任弼时、肖克现在正在往西安赶,估计就是这两天到。

刘一民一听,忙喊来吴征,要他给红二、六军团准备服装、武器、弹药,等贺老总到后,看他们都需要什么,一并备齐,让他们捎回去。

倪华发来了电报,告诉刘一民第一批采购物资已经起运,招聘人员也随船同行,要刘一民准备接收。现在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投到股票市场上的资金大赚,翻了一番。倪华同时询问刘一民准备何时去美国,她好安排。

刘一民马上去找陈云同志,将倪华电报内容报告一遍,商量如何把设备和人员运回陕西。

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陈云同志早就安排妥当了,在香港接货后,直接运到天津,以山西名义经铁路从天津运回,在韩城过黄河。

刘一民知道我党在香港有力量,对香港接货比较放心,只是没想到陈云同志安排的这么妥当,已提前部署好了。就问陈云同志需要不需要派支小部队到天津接货?陈云笑着说不需要,现在天津在二十九军手中,我们有办法安全运回设备。

见陈云如此笃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