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859章

重生之红星传奇-第859章

小说: 重生之红星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一部分投身工农运动。除了牺牲的中央红军最早的参谋长朱云卿,王耀武就是黄埔三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了。

王耀武当即抓起电话,命令全师发起总攻,督战队架起机枪,胆敢后退一步者,杀无赦!

51师主力全线发动,尾随张灵甫的153旅朝着高安城扑去。

历史本是血写成!

日军见中国军队饿虎一样扑来,不惧反喜,不但轻重机枪打得震天响,步兵炮、掷弹筒拼命射击,日军步兵竟然也挺着刺刀哇哇叫着从城门口涌了出来,开始和接近城门口的153旅部队白刃决战。

张灵甫一梭子扫过去,把三个小鬼子打翻在地,向前一个虎跃,跳到了一个正和他的勤务兵拼刺刀的小鬼子跟前,抡起冲锋枪就砸在了那货的钢盔上,把小鬼子的头都砸凹了下去。

扔掉冲锋枪,张灵甫弯腰捡起鬼子的三八步枪,身子还没有站直,就感觉后腰生风,赶紧向前一扑,扑到在地,躲过了鬼子的偷袭,扭头一看,两个小鬼子狞笑着,端着刺刀向他扑来。

要是在地上起不来,就没有反击的机会,非死到这里不可。张灵甫情急之下,赶忙喊他的勤务兵。

勤务兵正和一个小鬼子对刺呢,一听张灵甫喊,扭头一看,就见旅长被小鬼子逼得躺倒在地,没有还手之力。这勤务兵人即令,对着大狼狗就是一声唿哨,那狼狗一听命令,嗖地一下就蹿了上去,一口咬在了和勤务兵对刺的鬼子大腿上。小鬼子疼得腿一软,刺刀就朝向了地面。勤务兵没有犹豫,直接把刺刀送入了小鬼子的腹部。可能是用力过大,竟然拔不出刺刀。勤务兵干脆不拔了,用手朝张灵甫一指,又是一声唿哨,狼狗就直奔正在刺杀张灵甫的两个小鬼子,一口咬在其中一个鬼子的腿上。

等勤务兵捡起鬼子的步枪冲上来的时候,狼狗已经把另一个小鬼子的腿也咬了,张灵甫也已站了起来,挥动着步枪与鬼子杀到了一起。

眼看着小鬼子越发的凶狠,拼刺刀我军不占优势,张灵甫急的跳脚大喊:“弟兄们,快开枪,小鬼子枪里没子弹!”

张灵甫这一喊,弟兄们都惊醒了,傻了,和小鬼子拼什么刺刀么!手里的家伙就搂火了,子弹砰砰啪啪就朝小鬼子招呼开了。

这样一来,小鬼子支持不住了,开始溃败了。张灵甫率着弟兄们趁势掩杀,冲进了高安城。

激战几天,终于攻进了高安城,城外的部队都是一片欢呼。王耀武命令所有号兵一起吹冲锋号,激励部队冲上去,杀光高安城里的小鬼子!

滴滴答答的冲锋号在高安上空回荡,51师官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向高安城猛扑。

这仗要是往后推迟一段时间,等74军换装美式装备后,再来打小小的高安城就不用打的这么艰苦、这么惨烈了。现在的74军,说是国军精锐,其实炮火距离日军差很远,只能靠战士们的忠勇和牺牲来换取胜利了。

张灵甫杀进高安城后,后续部队跟着杀了进去,很快就和小鬼子展开了巷战。等51师大部队涌进城里时,日军高安城防线就垮了。

102旅团旅团长工藤义雄少将见高安城破,反击无效,大批中国军队杀进城来,再也不敢恋战了,马上命令古川幸造大佐和福井浩太郎大佐收拢部队,交替掩护,撤出高安城。

张灵甫杀得兴起,哪里会让小鬼子从容撤退,指挥153旅发起了追击。

追到城北的时候,意外出现了,不知道是哪个狗日的小鬼子机枪手瞄准了张灵甫,一梭子子弹打来,张灵甫扑地而倒。

等勤务兵和几个卫兵把张灵甫架到安全地带,才发现鬼子的机枪子弹打中了旅长的右膝盖,血把裤子都染透了。

张灵甫喝令卫生兵简单包扎,要卫士去抬担架,他要坐着担架追击鬼子。结果,卫生兵包扎后报告说,必须转后方医院治疗,不然的话很可能就得把腿锯了。

张灵甫一听,这才不得不同意去后方医院。

勤务兵抱着狼狗,哭丧着脸报告说:“旅长,你的腿被打断了,狗的腿也被打断了。”

张灵甫气得哭笑不得,骂勤务兵说:“你个狗日的,怎么说话呢?”

勤务兵仰着脸继续报告说:“旅长,俺说的是实话。你不是经常说只准说实话、不准说假话么?实话就是你和狗一样,腿都短了。”

张灵甫忍着疼痛,抓起一顶钢盔就朝勤务兵砸去。

砸完了,张灵甫喊来副旅长,交待说要好好照顾这个勤务兵,他是张古山上活下来的223人中的一个,今天又救了老子的命。

看着张灵甫的担架向后撤去,勤务兵还摸着被钢盔砸的有点晕的头,喃喃自语:“旅长真奇怪了,明明是他和狗的腿都被打断了,还不让俺说。”

话刚说完,脑门上就挨了一个爆栗子。

勤务兵扭头就喊:“那个狗日的打俺?”

就听副旅长笑吟吟地说道:“打的就是你个傻瓜。还不快去打扫战场?再晚了,战利品都让其他弟兄抢完了。”

勤务兵嗷地一声,撒腿就跑。

第七三0章 喋血赣江(二)

刘一民发完电报后,不见有任何回音,心里惊异,觉得正常情况下蒋介石无论如何是会回个电报,最起码通报一下战况,征询一下意见。这不回音是什么意思?

眼见着已经到了反攻南昌作战发动的日子,仍然不见蒋介石有回音,刘一民果断下令在盐城活动的三个骑兵营向南佯动,伪装主力,摆出一副向长江边进军的架势,吸引长江防线日军,意图牵制日军向南昌方向增兵。

就这刘一民还不死心,忍不住又给中央、总部发了即到即转的给蒋介石和薛岳的电报。指出,日军之所以攻占南昌,不是什么战略进攻,而是一种自保性的战役攻势作战,目的是占领南昌确保武汉安全。日军战略思想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冈村宁次之所以把各师团的坦克装甲车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把各师团的大炮集中起来统一使用,目的是为了突破修水防线。原因是南昌以北防线只有修水一段数公里适宜突破。这种战法并不新鲜,是冈村宁次将一九一八年协约国突破德军阵地的方法照抄一遍而已。日军并没有发挥出装甲集团作战的优势,其中途需要飞机空投汽油就说明他们准备不足。而且攻占南昌后又将坦克、装甲车、火炮分散至各师团,说明集中使用火炮、坦克只是冈村宁次的战术行动,并部署战略思想上有说明大的创新。反观我军,虽然丢失了南昌,但是在战略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先发制敌、率先对敌展开主力攻势、以战略单位在敌后游击、以正规野战军建立游击区等,预示着今后我军作战战略指导思想的实质性转变。两相比较,我军战略思想要比日军显得更有创新精神。

刘一民写道,南昌失守,痛定思痛,不是工事修的不坚固,不是部队不勇敢,而是军事思想过于陈旧。南昌失守宣告了一线式防线思想的彻底破产,再坚固的一线式防线都是注定要被攻破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以少量部队坚守防线、监视日军,以南昌城为目标吸引日军来攻,以坚强有力部队驻守南昌城,与日军作持久巷战准备,以主力置于南昌外围,待日军攻城疲惫之际,主力杀出,完全可以聚歼日军于南昌城下,至少也可以击溃之。如果这样部署,既可以避免部队摆在固定防线上成为日军强大炮火的靶子,又可以将主力置于激动歼敌的有利位置。这种战法可以概括为后退决战。

分析完南昌保卫战前期得失,刘一民笔锋一转,又分析了我军反攻南昌作战敌我双方优劣。指出我军优势在于兵力庞大,且为收复失地而战,将士勇敢。劣势在于机动能力差、缺乏重火力,野战追不上敌人,攻城又缺乏手段,而且最关键的是参战部队分为四个集团军,不易指挥协调。日军的优势在于火力强大,机动性强,指挥统一,空地协同作战好。缺点在于兵力少,而且被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分析完这些后,刘一民写道,如果军委会和第九战区决议执行原定作战计划,应注意三个关节点:第一是时间节点,务必在4月27日前攻进南昌。否则,即可撤兵。因为超过4月27日,我军攻击就要满一周时间,部队伤亡、弹药补给均成问题,精锐之师变为疲惫之师。而日军此时也反应过来,援军大集,我之袭击战转为消耗战,失去战役意义,不如转为与敌持久作战。第二是协调指挥节点,不能令出多门,务必注意部队协调,应以前敌司令官命令为我军参战各部队之最高命令,违令必究。第三是集中主力节点,攻击南昌之第三十二集团军攻击南昌时切忌添油战术,务必集中炮火,全集团军一涌而上,拼死一战,或有攻占南昌城之希望。第74军、第19集团军是我军主力,应绝对集中使用,大胆穿插,将敌固守坚固要点置之不顾,留给后续部队围困,从日军要点之间之防线薄弱处撕开口子,直插南浔线。第一集团军、第三十集团军要有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之决心,坚决拦住向南昌增援之日军。

电报最后,刘一民写道,如遇攻击不顺,应尊重前敌将领意见,调整攻击方向,不以调整攻击方向而处罚前线浴血奋战之将士。一旦发现日军援兵大至,应坚决停止攻击,以小部队诱敌追击,主力布设伏击圈,力争打敌追兵一路。

发完电报,刘一民忧心忡忡,不知道蒋介石会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怕只怕蒋介石就是想采纳也来不及了。想想那南昌城下、赣江和秀水河、抚河、锦江之间,沃野一片,正是埋葬小鬼子的好地方,不如什么时候奇兵突出,到江南一游,好好给鬼子上堂课,才是正理。

这封电报对蒋介石、薛岳的影响是巨大的。

蒋介石看完电报后,表面上沉默不语,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一样。他知道,罗卓英算得上有智谋了,而且最大的长处是忠诚。他的防线工事修得非常标准,可以说是国军阵地战工事建造的典范。要不是日军集中炮火、集中施放毒气和使用装甲集群,要想攻破防线,那是需要付出巨大伤亡的。结果,日军不但没有巨大伤亡,相反我军那么坚固的工事在日军毁灭性的炮火打击和毒气覆盖下土崩瓦解。不是士兵们不勇敢,也不是临阵脱逃,而是全部死到了阵地上。看来,还是刘一民在徐州说的对,防御作战必须纵深配置阵地。这一点,张治中、陈诚到是学的很好,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后来的武汉会战都打的不错。唉,要是刘一民不是共产党而是黄埔学生该多好,可惜了。

蒋介石对刘一民提出的统一南昌前线军令、加强部队协调看的很重。问题是没办法。19集团军、74军、32集团军好办,那都是中央军,只是三十二集团军属于第三战区,让罗卓英越过顾祝同给上官云相下命令,怕是不合适。自己下命令自然无话说,让前进就决不后退,罗卓英下命令就有点不合体制了。主要问题是这第一集团军和第三十集团军不好办。第一集团军是滇军,第三十集团军是川军。这两支部队参战以来都是立过功的部队,只是罗卓英怕是指挥不动。搞不好,就会扯南昌反攻战的后腿。

思来想去,蒋介石把心一横:刘一民能够攻占太原、天津、青岛、济南,难道国军几十万人马就攻不开南昌么?娘希匹,不能让共产党看国军的笑话,这南昌还非得攻克不成。

蒋介石也不想想,刘一民是曾经攻克太原、天津、青岛、济南,但这几个城市周围的日军不是被刘一民调走了就是被消灭了。象天津,那是日军的大后方,本来就没有多少守备部队,而且还是特战奇袭开路。象强攻济南,刘一民动用了十来个炮兵团,大炮开兮轰他娘,一轮炮击就把城墙摧毁了。而他呢?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攻南昌,主攻部队配置一个山炮连,直到部队打到南昌城这个山炮连都没有到位,完全是让士兵们用血肉之躯去挡日军的子弹,那能行么?而且,八路军是一个整体,一声令下,千难万险无所畏惧,和国军派系重重的情况不一样。

好在蒋介石毕竟是一国领袖,不可能意气用事。等情绪稍微缓和后,蒋介石又拿起电报认真看了一遍,下令将电报转给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和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代司令官薛岳。然后又给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和三十二集团军司令上官云相发报,要他们务必严格执行作战计划,集中兵力攻击南昌。接着又给第一集团军代司令高荫槐、第三十集团军司令王陵基去电,对两支部队慰勉一番,要求他们务必遵从前敌司令管罗卓英命令,坚决执行作战计划,阻击日军,确保反攻南昌成功。最后,蒋介石又给罗卓英去电,把刘一民强调的三个节点重申一遍,要求罗卓英督率前线各部队坚决执行军委会决策,务必收复南昌。

这次,蒋介石给中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