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182章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82章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钌畹目志濉K亲匀喜皇前搅业亩允郑坏诙T谔桨搅叶源时胺驳奶戎螅侵腊搅也换岫运歉暇∩本簿兔涣俗畲蟮牡S牵牧沟拇蟛菰头被拇蠛褐菘は啾龋堑比桓敢獍岬侥诘乩淳幼 
    中部鲜卑的投诚,让敖烈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更加苦恼了。单单是十五万鲜卑人他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在安置,现在又多了整个中部鲜卑的人口,这可怎么办?
    就在敖烈冥思苦想的同时,孙尚香来了。孙坚身死的事情。被敖烈捂的严严实实的,她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依旧像平时一样快乐。看到敖烈愁眉苦脸的,孙尚香撅着小嘴问道:“怎么啦?脸色这么差。琰儿姐姐和宓儿姐姐让我过来告诉你,她们弄了一桌子美味,等着你一起进餐呢。”
    见到孙尚香,敖烈的立刻把烦心事都抛到了脑后,伸手一拉孙尚香的柔荑,把孙尚香拉进自己的怀里,让她在自己的大腿上坐了下来。自从和孙尚香以及甄宓确定了名分之后,敖烈也就不再那么君子了,时常会小小的调戏二女一下,开始的时候,二女还娇嗔着不依,后来也就逐渐习惯了。甄宓现在偶尔还会脸红,但是孙尚香这个女霸王,倒是很放得开,反正也跑不掉,早晚都是敖烈的女人,早一些和晚一些又有什么区别?
    顺从的在敖烈的大腿上坐了下来,孙尚香罕见的露出怜惜的神色,柔声说道:“你都好久没和我们三姐妹一起进餐了,说真的,我们都很想你,可是也知道你事务繁忙,不好来打搅你。”
    敖烈一双大手不老实的放在孙尚香的翘臀上,随意的揉捏着,脸上却装作吃惊的神色,惊讶的说道:“咦?堂堂的女霸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温柔了?是不是某看错了,其实你不是尚香,你是琰儿或者宓儿化妆假扮的?”
    孙尚香抬手在敖烈的耳朵上轻轻拧了一下,女霸王的气势逐渐有抬头的趋势:“怎么?只许两位姐姐温柔可人,我就不能温柔一下吗?痛快点,想不想和我们一起进餐。”同时,孙尚香还伸出另一只手,用力拍掉按在自己翘臀上的一双魔爪。
    “好好好,某怕了你了,咱们去吃饭。”敖烈装作屈服的样子,向孙尚香讨饶。孙尚香这才开心的露出笑容,挽着敖烈的手臂,拉着他向后院走去,一边走,孙尚香还把发生在身边的有趣事情,一一讲给敖烈听,在孙尚香心中,能够和心爱的男人一起分享内心的小秘密,实在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你知道吗?城北的王大妈好可怜的,他有五个儿子,可是一个也不在身边,五个儿子分别居住在五个不同的地方,很难得才能回来燕京看望王大妈的,不过王大妈真的是教子有方,听说她的五个儿子彼此之间很是和睦呢,而且每逢年底的时候,都会一起回来陪王大妈过年……”孙尚香不厌其烦的把发生在身边的琐碎事情,细致的讲了出来。
    敖烈奇怪的插嘴问道:“那王大妈是怎么让这五个儿子都这样听话的呢?”孙尚香悄然笑道:“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王大妈在年轻的时候曾定下过规矩,谁要是挑起兄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认王大妈这个母亲了,听说,这是王大妈的祖上传下来的家规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敖烈耳中听着王大妈的故事,心中却在盘算着鲜卑人的事情,两件事情渐渐在敖烈心中重叠,一条清晰的脉络,出现在了敖烈的脑海中。现在,敖烈就好比是王大妈,治下的汉人和鲜卑人,就相当于是王大妈的五个儿子,兄弟之间,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同根同源,这才能称之为兄弟。
    如果敖烈消除鲜卑人的称号,让鲜卑人以汉人自居,这样既能让鲜卑人迅速融入到汉人之中,也在面子上保留了汉人的尊严,能够最大化的化解两族之间的矛盾,让两族人民变成同根同源的兄弟,之后,敖烈在定下一条死规定,愿意消除鲜卑称号,加入汉族的人,将得到和汉人一样的待遇,如果再有极端的汉人刁难他们,那就是公然藐视敖烈的法令了,到时候,就会有相关的法令来制裁了。完成融入之后,再把城内的十五万鲜卑人打散,分散到幽并境内的各个郡县去居住,就不会发生暴动了,而且还更加有利于民族融合。至于依旧留在草原上的那些鲜卑人,敖烈决定也让他们自动撤掉鲜卑人的称号,而改称汉人。届时,敖烈会安排人手,到草原上进行垦荒,一边指导汉化的鲜卑人耕作,一边在草原上建造城市,以便让留在草原上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赢得了这些留守人员的真心归顺,就等于是在自己的后方开辟出了一块巨大的自留地,那里土地肥美,沃野千里,以后敖烈就不用为粮饷的事情发愁了。
    至于鲜卑人愿不愿意撤销掉鲜卑这一称号,敖烈根本就没去想。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人,向来是以强者为尊的,对自身文化的传承,远没有汉人那么看重。敖烈比他们强,他们就一定会听从敖烈的命令。同时,他们在内心中,也十分向往汉人的生活,给他们一个加入汉人大家庭的机会,敖烈相信,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当然,这些想法只是一个大体的思路,具体的操作事宜,敖烈还要和诸葛亮、荀彧等人进行详细的磋商。争取尽可能完美、妥善的解决鲜卑人的问题,而且,敖烈想要的,是那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随着袁术的僭越称帝,各地诸侯的动作也是越来越大,敖烈越来越感到形式危急,他已经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样慢慢经营了,尽快解决掉鲜卑人汉化的问题之后,敖烈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呢,扶余油田的开发、水军新式战船的研制、西凉贼心不死的李傕郭汜等等问题,敖烈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一解决。
    思路清晰起来之后,敖烈笑着在孙尚香的面颊上亲了一口,由衷的夸赞道:“真是家有娇妻,夫复何求啊……”(未完待续。。)
    ps:  ps:大琨今天下午还有一场县区足球赛要踢,就不四更了。但是这章是4300字的大章,加上前两章,也勉强算是爆发一下了。喜欢燕王这本书的朋友,请投上您珍贵的推荐和收藏。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三十章 第十四州
    在和三位娇妻,呃,虽然甄宓和孙尚香还没有正式过门,但是敖烈早已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女人了。在和三位各有千秋的角色娇妻愉快的共进午餐之后,敖烈又着急火燎的跑回了大厅,并立刻把诸葛亮、贾诩和荀彧三个人叫了过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参谋一下适才想到的处理鲜卑人的方案。
    当敖烈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之后,诸葛亮三个人在一旁补缺拾漏,四个人共同拟定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来。定下方案之后,敖烈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召集麾下众人全部前来,把刚刚拟定出来的方案说了出来。用后世的思想和方式处理现在的民族矛盾,敖烈这一点无疑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因此,他拿出来的方案,得到了麾下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善于直言纳谏的田丰,在补充了几处细节上的小问题之后,也就没有了异议。
    接下来,敖烈把鲜卑人汉化的问题交给了公孙瓒和阎柔去做,这两人一文一武,又都是久居边陲,熟悉鲜卑人的习性,在融合鲜卑人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问题的话,他们有着足够的经验去解决。而且公孙瓒因为常年镇守边陲,每年都要和乌桓、鲜卑人作战,因此,他的名号在鲜卑人那里有着很强的震慑力,有公孙瓒在,敖烈根本就不担心乌桓和匈奴人会趁火打劫。
    同时,敖烈还上表给刘协,建议刘协新成立一个大州,就以鲜卑人的原有地盘为基础,把辽阔草原和塞外,正是划入大汉的版图中来。其实,鲜卑人原有的地盘非常之大,西边连接着雍、凉二州,东边接壤幽、并二州。中间又和司隶校尉部所辖的关中地区比邻,可以说,这个新成立的州,将是大汉有史以来的十三州又一部中,最大的一个州了,比幽并二州加起来还要大上将近一倍,这就是大汉的第十四个州了。不过,新州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地广人稀,人口还不及幽州的一半。因此,这么大一块地盘,也不可能在划分成两个州了,那样的话就太不利于管理了。
    敖烈的奏折和马超送玉玺的路线一样,是从草原上一路向西,然后在半途转向向南,直接进入司隶校尉部,然后在途径关中,递给洛阳的刘协。这期间,完全省略了走冀州受袁绍节制的弊端。以前,敖烈每次派人给刘协缴纳赋税的时候,都格外的揪心。生怕袁绍会半途杀出个程咬金来,把送给刘协的钱粮布匹等物资劫走,从今以后,敖烈就再也没有这个担心了。他甚至还考虑,以后的岁贡,可以再加多一些了。这么多年来。敖烈每年都按时向朝廷缴纳岁贡,不为别的,敖烈只是认为现在的刘协,有能力执掌好朝廷,可以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单凭这一点,敖烈就没有把刘协赶下皇位的打算。
    奏折一旦进入关中地区,就等于是进入了刘协的直辖势力范围了。别忘了,张绣的叔父张济率领数万大军驻扎的长安,因此,整个关中都是安全的,换言之,大汉辽阔的疆土,也就只有关中这一小块地方,是受当今天子刘协直接管辖的。尽管手里掌握的地盘不大,但是和在他之前的几位天子比起来,刘协已经要好上很多了,至少不再是名义上的傀儡皇帝了。刘协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对敖烈加倍的倚重,吃水不忘挖井人嘛,没有敖烈的鼎力支持,刘协甚至连个傀儡都不如。
    在接到敖烈的奏折之后,刘协显得十分开心。刘协是天子没错,但他首先是一个汉人,开疆扩土是每一个汉人内心中都希望看到的。如果后世的史书这样写道:汉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敖烈,在天子协的指令下,一举扫平北疆,使为祸大汉边疆数十年的鲜卑人俯首称臣,纳土而降。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他刘协不就名垂青史了么?甚至比中兴大汉的光武帝还要尊崇的多。
    欣喜之余,刘协立刻召集文武百官来德阳殿议事,把敖烈的奏折让贴身侍卫大声念诵了一遍。现在的刘协,可比历史上的窝囊形象强太多了,手中直接掌握着一万精兵,还有张济率兵数万坐镇长安,就连上朝的时候,王越带领的五百亲卫,也是按剑侍立在大殿之内,天下第一剑客王越更是笔直的站立在刘协身后,衬托的刘协自有一番威严。因此,朝中的各个大臣们,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说话之前都要先掂量掂量,刘协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旦触怒了刘协,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被责骂两句倒没什么,关键是这些大臣们怕王越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剑术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说话,都要先看刘协的脸色的。皇甫嵩站出来大声说道:“启奏圣上。冠军侯仰仗圣上天威,得以平定北疆,使鲜卑人不再为祸我大汉边疆,实乃是我大汉千万子民之幸、我大汉江山社稷之幸!”
    刘协笑着说道:“朕也是这样的心思。只是,冠军侯上表,让朕给新州冠名,诸位爱卿说说,新州应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听到刘协这样说,一众大臣们已经确定了刘协的心思,刘协这是以天子之尊,为敖烈请功呢。能混到朝中做大臣的,无不是心思玲珑之辈,既然确定了刘协的心思,阿谀奉迎之词便如同潮水般涌来:“圣上天威所致,北疆俯首称臣,不如就叫做威州,以彰显圣上的天威。”
    还有一些人说道:“不若干脆就叫做新州,意寓我大汉将迎来崭新的大好局面。”
    “圣上,依老臣看……”
    一时之间,近乎一半的大臣们,纷纷出谋划策,在为新州的命名的同时,暗地里的马屁恰到好处的拍向刘协。那架势,就仿佛偌大的北疆,是在刘协的弹指一挥间就被打下来一样。
    大汉自桓、灵二帝以来,历代皇帝无不喜欢阿谀逢迎之词,专门爱听利好的消息,对那些不好的消息而是充耳不闻。这就养成了许多大臣报喜不报忧、阿谀奉迎的习性。在敖烈穿越之前,汉代的大臣们虽然不是绝对的世袭,但也是很看重家世传承的,很多重臣在退下来之前,都会把自己的子侄辈提前扶上位。于是,在大臣们世代的传承中,这个毛病也就一代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皇甫嵩和朱儁两位重臣,是为数不多没有拍刘协马屁的大臣,他们暗中相互对视了一眼,均是皱起了眉头。朝纲不振,有时候真的不能去怪那些作乱的逆臣,就拿董卓来说,如果不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暗藏私心,企图扳倒十常侍进而控制朝政,怎么会有后来的董卓霍乱京师?所以说,朝纲大部分是败坏在了这些所谓的朝中重臣身上,他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