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三国-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着曹操行事的方法,岂非是大小诸事都得由着他的意思,身为君王不过也仅是一个盖印之人,更是否何时连此权力都会失去……如此结局自然非刘协所愿!
不论刘晔与刘协两人如何不情愿,但在正式场合下,他们都得以大礼迎旨意。 接过“圣旨”,刘晔教张昭负责接待于宣旨而来之人,他自己却借着将圣旨亲请回家,奉在正堂供着之名急匆匆带着刘协回到了府中。
“这旨意却是让臣极其为难,却不知皇上意思如何?”
有正牌天子在身边,刘晔对于这等领王爵大事当然不能置之不理,若刘协心意不喜,他接一个没有实际作用地王爵之位岂非得不偿失?
“曹孟德不是自领为大将军,更有袁本初亦进位太尉之事?叔父不必多想其它,凭着叔父功绩,这王爵却也实质名归……”
刘协在这里却也显示出他对于人情世故的精明,以这种开明的态度来放任刘晔接任王位,这可以算是他身为实际上君主在此时拉拢于刘晔,想使刘晔在以后的日子里完全忠心于他,最终能够使他重新收得汉室江山。 相比较而言,一个有好听名号,却无多少实际用处的王位实在不堪相比。
“有皇上许诺,臣方能依此身份与他人虚以委蛇,臣多谢皇上宽宏之恩!”
无论平时如何逢得这等场景,君臣礼仪在刘晔还承认刘协是唯一的正统皇帝之时,都得重视实行。
“皇叔不必见外,朕亦非是不知事理之人,何谓真心,何谓假意,经过皇叔教导,知晓一切只为最终能够顺利成事之后,却是再不会计较于此等小节,虽无玉玺在身,朕亦属落难之人,但身为帝皇一言九鼎还是能够当得,便借机真封皇叔为安平王之职,加九锡,将来若能收复冀州之地,也可使得皇叔实质名归!”
借花献佛,使得这张本就会让刘晔与刘协之间极有可能产生一丝尴尬地圣旨,反而成为了刘协用来示己之诚,拉拢于刘晔的手断,这并非刘晔所教,只是刘协自己本身具有,且观察刘晔御下手断后,自己总结而出。
到了最后,在这个短暂的两人又回归于君臣关系时刻,刘协忽然笑道:“现今往后,私下朕却可称皇叔为王叔了,而王叔于人前却也得以孤家寡人自称,这却并非极其惬意之事!”
“皇上说笑了,却不知有多少人却想着这机会呢!称孤道寡并不能为实际带来何种影响,更有可能身份变化与属下产生距离感,这其中可谓有百弊而少利,却不知天下人为何如此热心……”
正如刘晔所说,他的身份如果成为“王爷”,那么无论是与士族中未及仕官之人,或者是属下那些并未成为亲信者而言,都是一个需得仰视,距离感极强。 就算是心腹属下之处,只怕也多少有些这等影响。
“王叔不必如此作想,至少王叔之属下众将官们却能得到更高一极武职赐封,王叔自己又有都督军政大事之实,对于他们的任命在如今形势下却可属于‘先斩后奏’,对于将士们的积极性而言,此项可为大利!”
刘协对于刘晔能够宠辱不惊,在正式得到封为王位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与他这位真正的皇帝交流,最后实质名归,同样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封王之事弊大于利之实的这种作风,当然是极为欣赏地,也如此作开解道。
“或许……此便为惟一有实利之处罢!”
刘晔轻轻摇头叹息一声,以这句话作为了结束语。
曹操最终进位为魏公,最后很快再加为魏王,便是他大开杀戒,性情大变地时期。 从实际意义上讲,在打天下之时,一位身份不高不低的主公相较于很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地高位者,在刘晔奉行的“以情感属下而收其心”主体策略来说,说他封王有些得不偿失也并非是妄语。
……
“该来的,终究会来!这等封王之事,不在于其名号如何,却终应当还在自己实际态度如何,便如往时一般,希望能将此影响减小到最少,更能以可封更高武职之利发挥最大,那便可再变坏事反成为好事……”
当夜心思冷静下来的刘晔,在回到家中以后,却是脑中灵光一闪如此想道。
有此想法,刘晔终于将这个曹操本就为了拉拢他而特意力排众疑,实际上却给他带来不小困扰的圣旨之事抛开,而将目光转向了,很快便要进行的讨伐袁术之事上……
卷七:跃马徐州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五章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五章
因为袁术意外的提早称帝,而并非于历史上那般在夏季,故而刘晔本来打算的趁着蒙冲船加时加力下将在二月中旬下水之时,待得水军将士熟悉,将于三月剿灭东海贼王通部后回到幽州,处理诸多事务的打算,也就只能再次延后。
此次刘晔到徐州已近一年,若非幽州有刘虞作镇,他想这般长期不留于职守方式,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变故,不会如现今这般相安无事!
刘虞强于治政,与刘晔在离开徐州之时,张昭,陈群,糜竺等人互相牵制不同,刘虞无论是身分和能力,都可以作主绝大多数重要之事。 他的弱项也仅是于军事方面而已。 刘晔留下的张飞统领军事,数次征集更多了充足的整训军士,两相结合下,自然相得益彰。
故此刘晔往来于两州之间,通常是徐州这里却是离开得时间少些,幽州则相对多些。
通过书信绕道传递,刘晔也能大略把握幽州两月前的形势,对于现今再延后些时日,等得袁术之事告一段落,然后再回于幽州,这当然是恰当和明智的。 毕竟牵涉到作战之事,非他作主,只怕就算独领军事的赵云无法顶住文臣们压力,自作决断征讨与否。
如若没有文臣们的粮草后勤保障,想打赢一场大战,只怕也是痴人说梦而已!
于是,时间便从二月刘晔数次巡视军士,并前往朐县水师大营。 亲自鼓励初登于蒙冲大舰熟悉的水军,并且聚集军粮辎重备战过程中缓缓度过。
……
“公台,奉先之心意如何,汝可有把握?”
刘晔在二月十七日这吕布与陈宫依例来到郯县,求取于补给粮食手令时,寻机安顿好吕布后便招来陈宫问起这个他极为关心地问题。
“启禀主公,温侯知晓属下与主公关系之后。 便一直有些隔阂,其人心思也渐有些深沉。 实难以如前时那般他丝毫不对属下设防时完全知其心意。 但仅凭行事属下可略作推测,温侯非是一心认主后便再无多余想法者,无论主公待他如何厚恩,只怕若有机会,他的选择如何实难以预料!而其属下士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卒,纪律散慢者十之六七。虽然因为主公之告诫有些收敛,却并非长久之计,终将会有反复,故而以属下意见还是,寻机一劳永逸好些……”
无论是对于吕布还是曹操,陈宫都没有什么效忠想法,他更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故而在经过一年有余的观察。 发现吕布是个不确定因素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直言相谏。
当然,这里的“一劳永逸”并非是必须要杀了吕布,解决的方式有很多,而除恶务尽也仅是其中最简单也是影响最坏的一种。 驱其出境任其自生自灭,或者夺其兵权。 让他完全退出征战争霸天下舞台,无论哪种都比直接杀了效果好些。
“嗯,温侯表现确实有些令人失望,此次征伐于袁术之事,公台便可多作周旋,尽量调用其中那些纪律最差者参战,至于奉先如何处理之事,有吾妹在彼,若能选择,还是让奉先归于闲职好些……”
一件事情地最终结果如何。 通常在于两方面的态度。 刘晔这里地态度决定了吕布是否有选择机会;而吕布的态度又决定了刘晔为了貂蝉着想,在他没有早些回醒。 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以后,又是否会有个让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结局机会。
“主公仁义,若能如此却也不失为一方良策,只是其能否体会主公之良苦用心,属下仅持不乐观态度。”【wWw。wRsHu。cOm】
对于吕布的了解,跟随其时间不短的陈宫是知道,若吕布失去权位以后,只怕也没有心思能够安于平静生活,与妻子厮守家中。
那么由此而来,吕布的惟一善终只能是他能早些表明心意,抛去多余心思全力效忠于刘晔。 他地态度是否真挚,无论是刘晔还是陈宫,都可以一眼看穿,这也是因为他们分别有着知察人性以及对于吕布的多方面了解。
“公台居于奉先之下,却也需得多加警觉,前时调于公台之二十亲卫终是少了些,此次便以出征安全为由,你再带三十人回去,以后顺势留于身边,也好多作些照应。 ”
陈宫属于田丰之后第二个归顺于刘晔的谋士,对于他刘晔当然是抱着想让其能够得到与付出同等的回报,在吕布之事有了最终结果之后,刘晔也将会依着所有功劳对他进行封赏,以表自己的感激之心。
“属下多谢主公之厚意!”
陈宫先是面上略略一愣,明白了刘晔却是怕将来终要向吕布动手后他的安全问题,虽然看似五十人亲卫并不多,但在提早发觉前提下,保证陈宫能够安全突围机会却是极大的!如此他自然更是感激万分。
“有付出就有回报”,陈宫为了刘晔之事奔波于曹操吕布之间,不仅提供了曹操最为真实的一面,使得吕布熄了往投其手下,将中国迅速统一心思,更是在吕布之下为其投奔于徐州,使得刘晔能够收得张辽这等文武全才,可谓真正地功不可没!
……
就在刘晔紧张准备着打算击破袁术主力,大局定下后便回转幽州同时,许昌城内曹操的大将军府中却也正在进行着紧张的议事。
这自然是为了诸侯们对于此次曹操封赏的回应问题了。
“幽州牧刘子扬接受了封王旨意,而冀州牧袁本初却是有言‘孟德为大将军,吾为三公。 上朝之时却得排其之后,吾何等实力,岂能居于人下’而拒之……”
荀攸将这个最终结果向众人通报以后,果然见得人人皆有些惊讶,不仅是刘晔的爽快接职,更有袁绍地似乎不可理喻,无理取闹。
“哈哈哈!本初即然有此心。 大将军吾让之即是!”
接到这个消息时,曹操便已有了打算。 这次在正式议事上提及,而属下们多要限于其它不能直言相谏于曹操究竟让与不让,故而他便直接朗声笑道。
“无论哪个职位,身份又是如何,终究在此时只是虚衔而已,看得依旧是各自地实力。 许是明白这点,刘子扬方有很快接受王爵之事。 而袁冀州却未免有些过于斤斤计较,徒招人小视而已。 ”
对于袁绍并无多少好感的郭嘉倒是对其得寸进尺敢于直言。
“任本初与子扬如何作想,确如奉孝之言,这些终只是些虚幻之物,能统合天下最终也只是靠综合实力强大与否罢了!吾欲重复前汉丞相制度,如此大将军与三公便皆为名誉职位,诸卿以为如何?”
曹操在如何处理这事上,并没有与众人先作商议。 却是要趁着这个机会与众人说明,而且他对于这种可以名正言顺借丞相开府之即,以自己班底处理各种事务,让别人在短时间内无法以“挟天子而专权”之事成为理由责怪于他。
“天子本就年幼难以处事,而朝中百官更乏有真才实干之人,惟有钟繇与杨彪二人可算才能出众。 今时主公以丞相制度使得天子掌握名义上最高权力,而主公及我等立身于实际处事,可算得明智之举,属下以为此计为绝妙!”
程昱敏感地发觉了实行丞相制可谓一举而数得,对于曹操而言是极其有利的,不论其中是否有失礼之处,他却是第一时间表示了同意和支持的态度。
“在重新统一之前,方今乱世便需得主公一力承担重任,分薄权力于朝野以及尚不能独力处事之天子并非好事,攸亦同意此策!”
荀攸心里与其叔一样。 是有着汉室的。 但现今乱世中情势多变,许多时候都是需得立下决断而不能拖延之时。 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位强势又精明的掌权人物处事,比诸于让意见从来不能统一,按照常规程序更是会拖延不少时间地情况来说,却是利处极多。
有这些考虑,他会这样选择当然正常之极。
“属下附议……”
最有可能表示反对的荀攸都表示了支持,当然其余谋士们也没有不识趣地出来表示反对,纷纷称好之下,这事情也就这么先定了下来。
……
“臣启奏于陛下,方今诸事未上得正轨,各处情势万变之时不在少数,故而臣请复前时丞相问责制度,由皇上与百官督于臣下,若有差池则直问吾之过失,未知皇上心意如何?”
二月十七日,在上朝之时曹操第一时间便如此进言道,令无数本以为他会先说早前便已传开的近日征讨于袁术之事地百官们颇有些意外。
“不可!”
太尉之职让出后,被封为大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