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碧海长天艳山河 >

第234章

碧海长天艳山河-第234章

小说: 碧海长天艳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度已经向同意我们提出的条件极大倾斜,现在他正努力说服正教高层接受我们的条件。军情局综合各方情报对约翰*科穆宁的人物描述是,此人道德品性上佳,能力一般,性格中有软弱的缺陷……”

“……在我们击败穆斯林联军之前,东罗马对塞尔柱帝国加诸的威胁非常紧张,他们积极的向东西方寻找盟友支持就是源于此。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西罗马帝国保留了一定的戒心,上次十字军东征已经过去这么久,迟迟没有发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西罗马帝国内斗是一个方面,东罗马对西罗马的不信任也是重要原因。

当我们击败穆斯林联军后,塞尔柱帝国实力大减,东罗马实际上对于寻求西方支持的诉求急剧降低,但另一方面,西罗马则对发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对塞尔柱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诉求急剧增加。现在不是东罗马希望西罗马出兵攻打塞尔柱,而是西罗马积极要求并开始向东罗马施加强大压力,借道攻击塞尔柱,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东罗马帝国判断的第一外在威胁正由西罗马取代塞尔柱。而约翰二世恰恰是个软弱又有点理想化的人,他一方面抵挡不住西罗马帝国加诸的压力,以及难以安抚本国内部也想趁火打劫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有东、西罗马同宗,西罗马不至于侵害他们的想当然。实际上,他本人也是有利用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帝国南部威胁的憧憬。种种因素加起来,军情局判断,西罗马组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即,发动时间应该就在一到两年之内。

另外,正是对西罗马的不信任,也迫使约翰*科穆宁只能选择成为我们的盟友,实际上,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我们给他们的震动和威胁感觉更强烈,只是地理上还隔着一段距离,让他们能暂时稍稍心安,但避免和我们成为敌对关系却是他们需要确保的目标。东罗马接受我们要求的可能性非常高,而西罗马接受的可能性则非常低,最起码在允许我们东方宗教在其辖地自由传教的要求他们不可能现在就答应。

女真方向。因为基辅罗斯公国在西方世界一直属于边缘势力,也被认为是刚刚脱离野蛮的地区,而且女真目前的攻略方向是戡定花剌子模以及北冰洋沿岸原始维京人部落(今俄罗斯东欧靠近北冰洋沿岸部分,当时有几百年累积下来从北欧迁移过来的维京人建立的多个部落聚居区),还没有和基辅罗斯发生激烈对抗,所以西方世界现在对女真的威胁感觉不大,甚至连信息都不太有兴趣知道。”

时迁把西方情报汇总汇报了以后,便暂时停下,等待统帅部大佬们的下一步指示。

李纲问道:“军情局能否判断,塞尔柱帝国还有没有向东反扑的实力和可能?单就国家实力而言,一旦西方发动东侵,塞尔柱能否和西方抗衡,均势局面能持续多久?”

时迁摇了摇头说道:“军情局判断,塞尔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实力和可能向东反扑。卡特万一战,他们败的太惨,几乎全军覆没,信心和勇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这直接导致了塞尔柱帝国在东方的伊斯兰联盟全面瓦解,实际上已经有多个附庸国宣布不再效忠苏丹,伽色尼更是在积极准备军力,对塞尔柱占据他们历史上的地盘蚕食。当然,伽色尼也对我们和大辽的实力感到畏惧,他们正在谋求联系我们,并希望获得我们的支持。军情局现在还没有回应他们,南洋海盗们倒是已经拿到了不少请求牵线搭桥的好处费,外交战略情报司应该也有情报提及。”

赵良嗣点了点头表示外交战略情报司确实有这方面的汇报。时迁继续说道:“而对于塞尔柱还能不能抗衡西方,现在还无法做出判断,情报太少,特别是西方能组织多大的实力东征,根本就没有情报支撑。假设西方能组织起不弱于上次东征的实力,那么塞尔柱将无法与之抗衡,很有可能会导致国灭,因为不但东方伊斯兰联盟已经瓦解,在西亚伊斯兰核心地带,桑贾尔的苏丹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原有附庸国纷纷蠢蠢欲动,觊觎老大地位的野心越来越强烈。西方再次东征极有可能点燃西亚伊斯兰势力分裂内斗的导火索,那样的话,塞尔柱崩溃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得到塞尔柱不可能向东反扑的回答,李纲已经很满意了,至于塞尔柱还有没有实力同西方抗衡,军情局判断不出也没什么,那只不过是李纲的良好愿望,塞尔柱能和西方多打几年,打的要死要活的是最理想了。李纲把身子靠向椅背说道:“既然是这样,我看是不是建议女真暂时放缓一下向西开拓的步伐,待西方同塞尔柱打起来了,再向西进发?”

诸位大佬都露出了暧昧的笑容,纷纷点头同意。赵良嗣说道:“女真确实有稳固既定地盘的现实需要,当年仓促南下的教训记忆深刻啊,这个建议我想不需要刻意说服,他们就能接受。”

接下来岳飞和薛弼又问了一些军情局在吐蕃诸部的情报收集和各部军事政治等情况,虽然时迁做了如实汇报,但他还是被这帮大佬突然变换方向,弄的有点糊涂,猜不出他们又再打什么坏主意。

这样面对面的交底,不需要过分神秘,大佬们很快就揭开了谜底,赵桓给军情局下了一个任务,在来年入夏之前,需要吐蕃“敢”部出些状况。出些什么状况呢?那不强求,只要宋廷有足够的理由和需要,必需和敢部开战就行了。(敢部,占据今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很大的一片地区,在吐蕃中算是目前地盘最大的部落,当时其北面是脱思麻部,就是当年普速完要人家大首领向她磕头致歉的那个部落,目前已经有部分领土被大辽侵吞;其东边同大宋利州路、成都府路接壤;南边则是大宋交趾路,即原大理)

挑起战争只是开头,在朝堂和地方的运作也是不能少,朝廷同吐蕃部开战,必然要从其他地方调兵入川,赵构的江南平叛之军不能让他掺和,要保证朝廷是调西军入川。西军中最好是永兴军路的,把刘光世那个讨厌鬼给支到川西和吐蕃蛮子打仗是最优目标。

时迁明白了,这么说来,统帅部是决定加快统一进程了,在宋廷辖地的西北战略军事区,刘光世控制的永兴军路无疑是最讨厌的,先行把他支走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对西军各方统帅的评价中,吴阶兄弟、姚氏、种氏都是属于可以争取的,而这个刘光世,虽然还不能说给他判了死刑,但恐怕统帅部已经对他不抱太大的希望。另一方面,刘氏父子是赵楷在军方中残留影响最有分量的棋子,弄去打仗让他无暇分身,也就省得耍什么妖蛾子给爷们填堵。相信吴敏等中间派主导的朝廷政事方,耿南仲主持的枢府,都不会放过这个折腾刘光世的机会。

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两年

统元1361年12月5日,宋联联邦议院以及各省、行政大区、直辖市地方议院联合表决通过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给近两百多天的“百日政体大论战”画上了句号。第一修正案的内容并不多,最主要的内容是彻底明确了联邦境内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需完全约束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民主政体的基础,确保民主建设的方向;维护大宋统一完整,是每一个大宋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单独决定某块领土从大宋这个整体中分裂出去,是否允许大宋某地域独立或自治,只能由大宋全民的共同意志决定,必要时可举行全民公投,只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国民赞成,某地独立或自治的行为才是合法,才被允许。

关于自治和独立的内容,第一修正案罕见的超出了宋联的范畴,而是以整个大宋为行法范围,很是震撼了大宋南北不少人和势力团体。为此还引起了一番激烈争论,甚至包括宋联内部的不少法学专家的质疑,但大宋现法理君主,大宋皇帝陛下赵佶却打破了沉默,对该条例给予了强力支持。赵佶的理由很简单也很蛮横,大宋并无宪法,宋联作为大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暂时代行、试行维护大宋统一完整的宪法,是件好事。

宋联那边推出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理上给某些人谋求分裂设置了天大的障碍,同时也给宋联以武力手段维护统一提供了法理支持。宋廷这边的江南民主政体试行改革也终于粉墨登场了。

不出大多数人预料,江南民主改革夺权之争,从一开始便达到了白热化的激烈程度。由吴敏等中间派占优势的朝廷,怎么可能任由江南改革的领导权让赵构夺去,更不可能让赵构的如意算盘打成。大宋朝廷执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按照赵鼎提出的思路办的,首先从吏治行政改革着手,行政财务公开政令全面强制施行之日前一个月,大宋江南诸路上表请辞官员三百九十七人,亏空告罪折子六百多本,畏罪潜逃者一百六十人,畏罪自杀官员二十四人,其余变卖家产东拼西凑勉强把窟窿补上的官员更不知多少。一时间天下大哗,感叹江南官场是烂透了,当真是无处不贪。

大宋官家的仁慈摆平了这场改革的第一道巨大难题,赵佶曲赦了亏空五百万以下的官员,令其戴罪立功,今后俸禄减半,直至将过往亏空补回,朝廷户部筹集二十亿宋元的资金,先行填补。

赵佶有这么一出,也算是在各方预测之内,大宋的储备官员是多,但一下子要换掉这么多有经验的官员,那确实是有些难为,更大的问题是有行为过激导致矛盾激化的危险。不过经过这次事件,赵佶在江南官员中的人气倒是直线飚升,相反的,赵构的人气值则是倍受打击,范宗尹提出江南民主改革的建议谁不知道是出自赵构?

好像所有人都乐见江南民主改革的快速功成,连宋联都像是在背后怂恿,官场风波还没过去多久,地方议院体系建立就匆匆上马了,貌似谁都不担心如此激进的改革步伐会引起什么不可预料的激变。

当然,地方议院的建立仍然是按照赵鼎制定的原则,比照宋联进行地方普选,拥有功名和世家勋荣的人将毫无特权。赵构突然发现,他谋求江南自成一系,独立于大宋之内的战场,由一个变成了十三个,江南十三路都成了夺权的战场。谋求分裂自治的同时,他的势力也被迫要均分到十三路中,到处救火,到处失守,弄的是疲于奔命。

还有添乱的,没有得到任何优惠和特权的原有既得利益集团,和赵构结成同盟的纷纷找赵构抱怨,不和赵构站在一个阵营的则表达强烈不满,一时间江南血雨腥风,到处都在上演政治暗杀和械斗,甚至又冒出了十余支地方反动武装,为了守卫自己的特权和利益,不惜叛乱造反。当贪婪和自私吞没理智后,疯狂是唯一的结果。

作为朝廷军机知事,又统领江南平叛军事和海军,维护江南稳定,为江南民主政体改革保驾护航是赵构的份内事,在应对各地选战的同时,还得到处去弹压打击那些叛乱抵制的人,安抚自己一方对改革不满的,赵构都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三头六臂来使。

但不管怎么说,毫无民主基础或者说民主思想基础薄弱的现实,让这场由大宋朝廷强势推行的江南民主改革容纳不了多少民主的实质内容,当各路地方议院席位之争尘埃落定之后,遍观江南各路议院,人员组成的偏颇性非常明显,能进入议院的扶犁黑手真是屈指可数。

后世历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指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赵构明面上是赢家,他成功的把江南从大宋整体统治框架中单列了出来,达成了他谋求江南事实上独立于大宋之内计划的第一个前提步骤,从那以后,他只需专心攥取江南的统治权,而不用再疲于应付来自朝堂之上的攻击。

但宋联却不是输家,而是事实上的暗中赢家,即便江南的民主改革非常浅薄,但思想的种子却通过这场改革遍撒,民主之风已经吹皱了江南的一池春水,就算是在这样具有偏颇性议员代表组成的议院体系架构下,赵构谋求江南事实分裂所遭遇的阻力也是比原先模式要大的多。不说宋联的《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已经在法律层面上否定了一地之民自主决定是否的独立、自治的权力,就是在这些地方议院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让赵构窃取统治权的门槛抬高了不止一阶。还有就是宋联通过此举,成功的分散了赵构的力量。一个江南变成了十三个相对独立的角斗场,赵构力量被极大分散的同时,也让宋联谋求和平统一,尽量避免战火在本土上波及太广的计划,提升了很大的运作空间。

1362年的春夏之交,一场突入起来的战争降临到大宋,一支吐蕃高原上敢部的蛮子不知发了什么疯,越过边境侵入大宋成都府路,洗劫了成都府路永康军(今都江堰市附近)辖下几个乡村,打死边军边民百余,更加严重的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