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情,战争开始后更是不敢再乱跑,所以这回难得出来,自然想多跑几个地方看看。
眼界决定成败!
李默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这句话了,但他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建国后就不断地通过报纸鼓吹走出去理念,在这个没有互联网,还没有电视的年代,这是加深国民的深蓝思想,借此机会让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上的人明白,世界实在是很大的唯一办法。
20多年了,在他的潜移默化下,国内很多人都开始接受了这种走出去的思想,但大多数还在南洋等近海活动,不过他相信,对着澳大利亚、巴拿马这些地方纷纷留下军队的足迹,未来走出去的人会更多,尤其是那些借战争机会走出来见过世面的士兵,将异国他乡的消息带回去后,会促发年轻人更多走出国门。
后世都说中国人认真刻苦,却在创新上不如外国,其实在李默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国人封闭太久了,从满清羸弱,到军阀割据,内战抗日,紧接着又因为和苏联搭上关系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排斥,最后又来场文化浩劫,也能开阔吗?反观那个时代的欧洲,列强脱变为了帝国,一战二战促使了科技大爆发,战争浩劫的同时,也使得很多人离开战乱国家前往世界各地。
走的路越多,眼界自然更加开阔,思维也不会被约束起来,而且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下企业想要长久生存,就只能被逼不断推陈出新去吸引客人。
现在自己回来了,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开始向往并且逐步走向世界,当带着开阔的眼界回国后,未来这个国家会怎么样呢?
李默哑然失笑,觉得自己想的有些远了,刚要回屋时杜大壮已经走了过来:“皇上,车子准备好了。”
“好,等我换件衣服。”
李默点点头,暗想这个当年被福伯安排在自己身边,说拿来挡枪子的“肉盾”恐怕就是走出去的最好例子了,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差点沦为奴隶的穷小子,变成了会三门外语,几乎走遍了五大洲的皇家禁卫军团长,如果不是走出来了,怎么可能会有今天呢。
全副武装的车队很快就驶出了要塞,虽然知道李默来的人很少,但皇家禁卫和军方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等李默抵达被炸毁的加通船闸时,四周早已布满了密探和便装的禁卫军。
陪同的除了李恩富、陈平外,还有暂时驻扎在这里保护运河和巴拿马的蔡锷。李大皇帝对历史不大熟悉,所以很想问问这个长相不错的师长是不是遇到了小凤仙,不过想了想还是没开口。
船闸上下游已经被截断封堵了起来,数以万计的美军俘虏和从国内赶来的工程人员正在维修船闸,见到李默后也没太多想,就以为是来视察的官员,毕竟最近来这里的人很多,尤其是海军,几乎每周都会有高级军官抵达,询问和视察工程进度。
“损坏严重吗?大概需要多久才能修好?”
“回皇上。”蔡锷介绍道:“美国人用的炸药不少,船闸和两旁的水泥结构损毁很严重,现在我们已经把上下游都堵住了,不过据工程师说,想要完全修复恐怕要拖到四月了。”
“四月?”
见到李默眉梢微挑,陈平连忙说道:“不仅仅是维修,我们还准备借此机会加宽船闸宽度,前面的三道船闸可以通行船只宽度是28米,可这里我们测量下来只有26米左右,所以需要加宽一些。”
听到这么说,李默明白了,西秦级航母建造时设计最大宽度就是28米,当时就考虑到通过巴拿马运河,只是没想到这里宽度只有26米,幸好发现了,要不然等到航母过来发现自己没法通过,那可真要悲剧了。
李默一扫黑压压的美军战俘:“有多少人?”
“一共是19万人,其中伤残的已经安排前往哥伦比亚就地医治和监管,疏通和维修运河的是1万人,还有1万负责维修被炸断的运河铁路,剩下的都暂时被关押了起来。”
“十几万人关押,粮食恐怕就消耗不少了吧!”
“呵呵,是啊,不过这是哥伦比亚的事情,我们帮着他们打下了巴拿马,战俘自然就靠他们了。”
“你……行!”
李恩富翘起大拇指,这可不是假恭维,把最头疼的战俘交给哥伦比亚关押,这件事绝对是总参谋部故意的,再加上日韩管理的新西兰超大“战俘营”,使得新华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要不然光是几百万战俘的养活问题,就要愁死首相府了。
正在说话间,数艘中型货轮忽然出现在了远处河道内,这让李默有些好奇,连忙看向了这里的临时总指挥蔡锷。蔡锷连忙说道:“是海军的运输船,运送鱼雷艇和油料寄养的。”
“鱼雷艇?船闸不是还没通吗?这么急干嘛?”
“这我知道,是海军参谋长程璧光的主意。”陈平立刻说道:“海军觉得,如果没有巡逻船只的话,仅靠空军恐怕会被别人骚扰,而且协约国进入加勒比海的军舰现在是越来越多,也需要一支力量来保证巴拿马东海岸安全。”
“那怎么过运河呢?”
“呵呵……”陈平指了指身后笑道:“皇上,您忘记了,那边还有条天然的查格雷斯河,上月海军用炸药把它炸开了个缺口,正在进行疏通,虽然水浅而且礁石多,但鱼雷艇还是能够通过的,而且海军还准备继续开挖大一点,想把潜艇部署过来。”
“海军这回动作很快,还开始通过运河往这边囤积物资,不过码头还是有些问题。”陈平接着说道:“圣洛伦索要塞海港吃水深度最大只有7。5米,除了巡洋舰外其余主力舰都无法停靠,所以龙国章这厮正在着急呢。”
“我看他急的不是找地方停船,是觉得太平洋没对手了,想早点进入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吧!”李恩富打趣道。
“呵呵,急也没办法,查格雷斯河吃水深度只有3米还不到,所以必须等运河开通。”
几人一边说笑着,一边向前走去,除了运河外,沿着运河的铁路目前也在加紧维修中,和运河相比,铁路破坏倒不是很严重,大概是美国觉得破坏了运河就足够了,再加上几万俘虏日夜维修,预计下月底就可以全线通车了,这样一来从巴拿马城抵达加通的运输量将可以大大增加,为海军进入大西洋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
汇报声打断了欢语,陈平走过去拿起电报看了眼后,眉梢稍微挑了挑。
“怎么了?是不是孙九功来的?”想到目前的亚利桑那关键战事,李恩富心头顿时咯噔一下,急问道:“出问题了?”
“这倒没有,阿尔伯克基大桥顺利拿下来了,不过……”陈平将电报递给了李默,道:“最后时刻英国炮兵还是把桥面破坏得比较严重,看来暂时是没法通过坦克和重型装备了。
现在步兵已经在大桥东岸建立了新防线,此外侦察机已经发现了三股支援美军,从规模上看至少有1个军规模,再加上艾伦比和昨晚抵达的那个军,最多5天内阿尔伯克基将已经云集起3个军。”
话一说完,李默就知道为何陈平脸色微变了,无法通过坦克就意味着无法快速拿下阿尔伯克基,迅速打通格兰德河变得不可能,随着美国源源不断向那里增兵,一场城市为中心的争夺消耗战必将要上演了。
“特勤团怎么样了?”和阿尔伯克基相比,李默更在意第一次登场的精锐空降兵。
“死伤327人,其中死亡是197人。”
李恩富和蔡锷都倒吸了口冷气,总计不过700余人,一下子损失了近半,实在是有些让人心疼。
“没什么好可惜的,部队不打就成不了精锐,何况大桥还保住了,只要解决完亚利桑那州内的美军,修复也只要几周时间,我倒是觉得,能通过这场仗总结出将来伞兵的运用,加强伞兵的使用方式方法,比抢夺阿尔伯克基强多了!”陈平倒是先豁达起来,几百人的损伤在一场决定百万人生死的战争中实在不算什么,不过空降兵的出现,已经悄然改变了步兵作战样式,试想一下如果这次投下的不是一个加强营,而是一个师的话,结果恐怕将大不相同了,所以把这笔宝贵经验总结出来,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说的不错。”李默点点头:“让特勤团回国休息吧,顺便抽出有经验的老兵去指导目前组建的几个空降团。”
“四发轰炸机和运输机都已经通过测试定型了,目前国内正在加班加点制造,所以你们必须加强总结经验和教训,还应该开始研究让重型装备空降的办法和技术。”李默继续说道:“空降兵!将是我们未来对付地区冲突,乃至战争的快速反应部队,现在它已经暴露在了世界面前,各国虽然现在飞机不行,但总能慢慢赶上来,所以要利用这次难得的实战教训和经验,加速我们在这个方面的优势!”
“皇上说的是,恩富以前也没想到过,陆军可以再几个小时内被送到几百公里外的陌生地区,空降兵的确是改变了战法,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等到将来飞机技术更先进了,眨眼间在敌后部署几个师的话,恐怕任何人都会头疼。”
“呵呵。”聊了几句后,大家也慢慢忘记了没能竟全功的事情,正要往回走时,随行参谋又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过来。
“念吧。”这回四周没有外人,所以陈平也干脆的让他念出来。
“报告皇上,孙将军来电说,美军卡尔中将派了一位叫乔治·马歇尔的少校来商谈投降事宜。”
“投降?没开玩笑?!”这个消息,即使陈平这样的人也傻眼了,李默虽然被乔治·马歇尔这个名字弄得眼角狂抽几下,但现在不是考虑要不要干掉他的时候,所以一把抢过电报想看看是不是有人在和自己开玩笑,只有李恩富似乎若有所思。
“还有一百多万军队呢,这家伙打什么注意?李先生知道吗?”李默看完电报后,发现李恩富似乎罗若有所思,立刻问道。
“皇上。”李恩富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我想,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美国和协约……,恐怕要地震了!”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751章 必须!立刻!
伦敦。
清晨,北海上空飘来的寒雾将整座城市笼罩,和阴霾的天气一样,这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心脏正在逐渐失去温暖,虽然人们开始纷纷走出家门,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但近三年战争留下的只有麻木、伤痛,和那串越来越长的飘荡在整个国家上空的长长死亡名单。
和常年都无法散去的雾气一样,让人难受和不安。
理查德走出家,和妻子告别后推着一辆自行车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当他路过港口,见到寥寥几艘货船时,双眉顿时紧皱了起来。
和普通人不一样,理查德在首相府工作,虽然只是最普通的办公人员,但也能知道一些别人无法知道的事情,这段时间最让首相和大人物们不安的恰恰就是日渐萎缩的海运,这里面除了有德国潜艇开始重新活跃的因素外,更主要是因为中队在美国登陆,还打下了洛杉矶,听说圣迭戈也在几天前被攻陷了,使得美国必须集中所有资源保卫国家,造成了来往于大西洋两岸的运输船队开始极具萎缩!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英国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地,印度和澳大利亚,非洲殖民地又因为交通和开采等原因无法全部满足战争需要,所以能得到多少美国原材料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理查德虽然和绝大多数英国人一样不喜欢大西洋对面的暴发户,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如果没有美国原材料,情况将会变得更加糟糕。不过他也没继续想,因为他只是个小人物,这种事情自然有大人物们来处理和决定。
从码头的家中抵达唐宁街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虽然他有辆车,但战争开始后汽油就成了战略物资实施配额供应,最近更是连配额都没有了,市场上再也买不到一滴汽油,所以汽车也只能停在家里生锈。
一路过来,除了步履匆匆的工人外,还有大量排队等待领取救济物资的市民,战争已经打了近三年,所有物资都开始紧缺,虽然英国孤悬外海,即使没有了印度还有非洲殖民地可以提供部分需要,但也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不过这算还好的了,据说法国和意大利,甚至都爆发了饥荒,饿死了很多人。
骑车行走在城市内,再也看不到昔日骄傲的世界中心的影子,悠闲地下午茶餐厅从街头巷尾消失,全国的所有工厂现在只生产一种东西,武器。而且工人们也变成了无偿劳动,因为已经无力再支付如此庞大的开销,所以需要每个人做出牺牲。
英国不怕牺牲,从纳尔逊爵士时代这个国家就充满了牺牲精神,但随着战争越来越惨烈,死亡名单越来越长,人们的忍耐力正在不断下降。
很快,理查德就来到了著名的唐宁街,当他看到停满了街道两侧的汽车,微微有些惊讶,在限制了汽油供应后,连国内剩下的为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