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立隋 >

第294章

立隋-第294章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士兵听见喊声,抬头看时,只见山包之上,一片混乱,一名隋将在山包之上,纵横厮杀,就是七八名唐军都不能近身。他们虽然不知道李大亮究竟如何,但是这帅旗不见,却是事实。

帅旗,乃是一军士气之所在,这帅旗一失,就如人被打断了脊梁骨。本来唐军受到常平县已失的打击,就有些六神无主,如今又不见了帅旗,就意味着主帅有着不妙,恐怕是已经被那名英勇不凡的隋将斩杀了!

顿时,唐军的士气就降到了谷底,隋军鼓起余勇,奋力追杀,漫山遍野,为数不多的隋军乘胜追杀,火光在迅速移动,朝着西边移动。

李大亮看着这一切,骑着战马,深深的闭目,眼角,有些艰辛的泪水。这一战,他策划良久,步步设防,可是还是功亏一篑,功亏一篑啊!这让他如何是好?就算逃回关中,如何敢见陛下?

夜风,凉凉的,猛烈的刮在李大亮的脸上,他睁开眼睛,瞧着兵败如山的唐军,只能是快马加鞭,朝着山谷疾行,只要走出了山谷,想办法,再去常平看个究竟,收拢残兵,再做他图。

马蹄声急促的奔驰,终于,奔出了山谷。这时,李大亮就隐隐的感到了不妙!“吁!”他勒住了战马,缓缓而行。

这场大火,在钟山那边瞧着,就是常平县,可是在此地看着,就有些不一样了,这场大火,分明是在近处!就在李大亮想着的时候,突然之间,散漫的马蹄声响起,一声一声,敲打在李大亮的心中。

借着月光,李大亮仔细的辨认,四周,除了骑兵,还有步弓手!

“李大亮,你已经无路可逃,还不束手就擒?”李靖勒马,眼睛很是明亮。

“你……”李大亮瞧着弯弓搭箭的隋军步弓手,心中就只能是叹息。他叹息的原因,是因为隋军在此地,建造了一个极为简单的防御工事,木城、飞辕寨,已经牢牢的堵住他的出路,就算是唐军想要冲击木城、飞辕寨,也几乎是不可能。

木城,是防御物品,一般是放在城墙的缺口处,也可以连成一片,作为营寨。此物有些类似于栅栏,但在上方,有滚木两道,装有大竹钉,一个人就可以背动。至于飞辕寨,下有两个轮子,用木是极大的木柱制造,非常坚固,分为上下两道,上面密布铁枪,同样是将它连接起来防御,内可藏弓箭手,外可拒战马,此物极重,需要畜生拉动。

李大亮瞧见了,心中无奈。这样的阵型,几乎就等同于一座营寨了,就算是平时攻打,尚要思谋良久,更不用说如今的败局。

果然,就在李大亮沉思的时候,有匆忙奔跑的士兵冲来,来不及停住脚步,就被遍布在地上的铁蒺藜扎上,顿时哀叫不已。

“果然是好计!”李大亮说着,心中苦涩。

“李大亮,你的父亲李充节,是大隋的朔州总管、武阳公,何故反焉?吾知你文武全才,若是投降,可免一死,陛下自然重用!”李靖说着。李大亮年轻的时候,声名远传。历史上,就是此人攻下襄阳郡,后来随李孝恭平定江淮,功劳不小。

“哈哈!”李大亮忽然发出一串大笑,李靖的话没错,可是,他尚有家小在长安,若是投降,就是将家小往死路上送。

“你,可是不降?”李靖就说着,李大亮的心思,他能猜着,只是这样的一个将领,死了可惜。

“李将军,今日我败在你的手下,自然没有话说,只是请将军看在是同宗的份上,送我骨灰回到家乡!”李大亮说着。他是雍州泾阳人,而李靖是雍州三原人,两家往上数三代,是亲戚,因此才这般说。

“你……”李靖想要说些什么,就见李大亮忽然拔出了利刃,在脖子上一抹,鲜血就飞洒而出。横竖是死,至少也要保证家中妻儿。

空气中,淡淡的血腥味就弥漫开来,李靖就吩咐着:“客师,将他尸首火化了,送回泾阳。”

“是。”李客师答应着。

李靖又说道:“火化之前,送李大亮的尸首到常平县下,劝降朱琦!”

就在这时,唐军看见李大亮身死,就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纷纷跪下说道:“小人愿降,小人愿降!”

这个时候,唐军因为在山谷处被堵截,就显得有些混乱,面对隋军的追杀,大部分就选择了投降,只有少部分,还在抵抗,不过随着李大亮的死讯传开,这种抵抗很快也就消失了。

半个时辰后。

“万述、万淑,两位辛苦了!”李靖瞧着两人浑身浴血,就拱手说着。

薛氏兄弟,薛万淑稍微好一些,薛万述却是手臂上被砍中一刀,鲜血淋漓。两人喘着粗气,薛万淑说道:“此战若不是将军及时应对,恐怕我等皆丧命于此,还请将军责罚。”李靖听了,说道:“此事缘由我已经知晓,是我考虑不周,两位将军并没有罪过!”

就在李靖说着的时候,李君羡、阚陵等人也是来到,阚陵说道:“李将军,唐军已经投降,降兵约有两万!”

李靖点点头,就说道:“将降兵先行关押,待此间事情一了,就送往河北。”还是做苦力,虽然辛苦,但总比坑杀的好。

定鼎之章第十章%20有子(上)

'奇·书·网'。电子书:2012…2…162:26:49本章字数:8945

“什么?”长安皇宫内,李渊失声说着,声音之中,带着惊慌。(_)

“陛下……”那个声音,又响着。

良久,李渊听完,很是颓然的倒在了软榻之上。隋军进逼襄阳的事情,他并不是不知道,就是李靖率领舰队逆汉水北上,仍在李渊的掌控之中。李渊的猜测,与刘兰成、李靖不约而同,均是认为,王弘烈在隋、唐两军的攻下之下,势必不能持久。隋帝凶残,将王世充全族男丁斩杀,女子大都充为官奴,在这种情形下,王弘烈的出路就不难想象了,必然会选择投效李唐,以保全性命、富贵。

这在李渊看来,就几乎是铁定的事实了。而事实上,从襄阳传来的情报,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唐郑两军联合的情况下,这襄阳不仅被攻破,李大亮也身陨钟山,数万唐军被俘,这样的一战,可以说是失败之极。

不过两三日,李大亮就兵败,而从消息上来看,李大亮的部署是没有大的问题的,这么看来,不是李大亮无能,而是李靖太狡猾。这样的一口恶气,李渊是一定要出的,只是,李大亮失败,襄阳重地落入隋军之手,李唐的局面就更加危急了。

接下来,隋杨会怎么做?从襄阳南下,攻打江陵,然后逐步统一南方?还是四路夹攻李唐?这四路,有河东、潼关两路,然后从南阳盆地走武关、上庸,又是两路,总计四路,若是隋军占有夷陵,就可以五路并进,这夷陵,是水路。

李大亮先是带兵三万,后来李渊又增兵一万,多是巴蜀的精锐,这一战败,形势就更加的危急。就如今的局势来说,李唐更加困难。不过南北朝以来,巴蜀不如河东河北甚至是关中板荡,战乱连连。当初隋蜀王杨秀,对巴蜀是苦心经营,后来赵郡王李孝恭入蜀,又是招降,并没有大的战事,因此巴蜀之地人口殷实,百姓较为富足。如今之计,只有再征巴蜀精兵,守住关隘,徐图恢复元气了。

虽然如今关中几乎没有了地利,可是当初宇文周是如何扭转局势,作为关陇世家子弟的李渊,是非常的清楚,因此,他决心打一场反击战。乘着南方未平,北连突厥,甚至是东接高丽,务必要将这困难的局面撑过去。

就在李渊想着的时候,裴寂走了进来,说道:“微臣参见陛下!”

“玄真,你来了。”李渊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困乏的说着。

“陛下,微臣有一间好事,想要禀告陛下。”裴寂说着。

“好事?”李渊不由苦笑,然后问道:“究竟是什么好事?”

“陛下,隋军如今势大,引起頡利可汗的恐慌,因此他派了赵德言前来,想要共同攻打隋帝!”裴寂说着。

“哼,突厥人毫无信义,前次约好攻打河东,却是半途撤军,实在可恨!”李渊冷哼一声。

李渊说的是隋军攻打王世充之时,刘季真、梁师都一事,本来突厥人是要进攻河东,可是半途听说刘季真身灭,梁师都进攻孟门关受挫,頡利可汗就收回了兵马,使得李渊攻击河东的希望就此破灭,转而攻伐南方,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陛下,突厥人虽然毫无信义,可是如今的局面,却是对关中不利,还需仰仗突厥人。若是等天下平定,再向突厥人讨还就是!”裴寂说着。

“这个,朕自然是知道。”李渊沉吟着,说道。似他这等宦海沉浮数十年的人,怎会不知其中利害。“这事,就让建成去办理吧!”李渊想了一想,又说。

“陛下,中原初定,臣听说死伤不少,隋军军中恐有厌战情绪,是不是考虑一下出兵潼关?”裴寂又说道。

“出兵潼关?”李渊神色之间,有着疑惑。

“不错,隋军虽然在潼关外有着兵马,更有函谷关之险,可是若能骚扰新安、渑池,就对洛阳的安定有着一定影响。”裴寂说着,这个想法,是他考虑了许久的。如今提出来,算是“雪中送炭”。

李渊听了,就沉思着不语。

洛阳。

杨浩瞧着军文,心中高兴着。李靖设计,不仅攻下了襄阳,还消灭了李大亮,常平县在隋军大兵压境之下,就选择了投降。襄阳平定,这个功劳不小,于是就吩咐马周,让他前去慰劳士兵,三军皆有赏赐,至于李靖、薛氏兄弟,就留在襄阳,整顿兵马,兴水师,为将来的南下做准备。而刘兰成、孟海公等人就召回洛阳,另有重任。

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整,洛阳周边已经稳定了下来。至于清河,无论是军政,还是太后、皇后妃子,都已经开始南下,只是军政官员,就来的较快,其中兵器营更是一路疾奔,不过数日,就到达了洛阳,接受杨浩的指示,开始秘密研究新的东西。

本来,崔珺然、宇文漪、窦红线都有着身孕,不宜出行,杨浩想着去清河,后来瞧着洛阳初定,人心未安,一旦离开,可能有着变故,就只能让她们南下,只是慢一些就成了,免得动了胎气。

这洛阳的官僚机构一定要尽快架起来,才能尽快掌握各地的政权,尤其是那些主动投诚的郡县,虽然就任的官职不变,但是当地的军权,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不然,如原本历史上,唐初徐元朗、高开道、辅公祏等人纷纷叛变,层出不穷。这是教训,不过事情也得慢慢来,不能急躁,只要把握好分寸,才能将新降的郡县全部真正掌握。

河北的州县学,文武均有培训,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这些学生,虽然年轻,经验不足,但是用来驻守一县,勉强能行,而更重要的是忠心度很高,经过在河北学习的学生,虽然比起后世如传销之类的组织的洗脑有所不及,但是放在现在,就没有问题。这也是是怕洗脑过度,造成其他的后果,因为这些人,是要领军治政,与后世的那些组织大不同。

就在秋风之中,中原逐渐稳定下来,大多数投降的郡县,都接受了大隋的整编,少数的郡县,尤其是靠近江淮的郡县,虽然有着不满,但是就连杜伏威都已经投降,仅凭他们,却是无力反抗,只能是选择了默认。

李渊派出了庐江王李瑗,兵出潼关,对潼关以东的大隋势力范围进行骚扰,罗士信、黄君汉以渑池、新安之兵,使庐江王李瑗不能寸进,战事一度胶着。杨浩就让罗士信守住渑池、新安,对潼关并不攻打,现在,还不到时候。

日子,就在忙碌中过去。

十一月二十五日,洛阳迎来了第一场雪。

“瑞雪兆丰年啊!”杨浩说着,这个时候,他在安喜门之外,身后,是一千禁卫军,军容严整,四周已经被戒严,一个百姓也无。

之所以如此的郑重,是因为经过两个月的奔波,太后皇后,以及一路护送的来整、杨恭仁已经达到了洛阳。这一路,有五千禁卫军护送,每到一地,大多住在当初明帝修建的离宫之内,四周皆被戒严,一日只走两个时辰,有时候因为距离的缘故,就只有一个半时辰。

“是啊,陛下。这场雪,的确是来的及时。”魏征说着,他是与兵器营一同南下,这些日子,忙着处理政事,累的够呛。杨浩这个时候拉他出来,有着散心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这车辆之中,是否暖和?”杨浩这个时候,就有着顾虑,问着。这场雪,虽然有助于刚种下不久的冬小麦,但是于走路,却是不便。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何当年看电视的时候,总说大禹还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个时候,他以为是瞎扯,这个时候,才有着体会。

“陛下,有火熏。”魏征提醒着。这火熏,类似于香薰,是杨浩让清河工匠制造,倒也小巧,用的就是竹炭,少烟尘。

杨浩这才笑着,就在这时,远方就有一匹快马,疾奔而来,到了杨浩跟前,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