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子敬!子敬此人耿直忠厚,不过却不善于使用阴谋诡计。此事绝对不是鲁子敬所为!”
对于诸葛亮的判断力,陈震丝毫没有怀疑,只是接口说道:“不过这个周善做事情也太不小心了,向他这样如此频繁的接触我蜀中世家,不被我们发现才怪呢!”
“我想这个周善只是个小人物,不管这个周善是什么来头,总之肯定会对主公大业不利!关于这个周善,先不要动他!”诸葛亮吩咐道。
“军师的意思是放长线钓大鱼?”
“不错,所以对于这个周善的监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主母那边,也要重点监视一下。”诸葛亮接着说道。
陈震身体不由自主的一颤:“军师,你的意思是这个周善可能和主母那边有关系!”
诸葛亮叹了口气:“我也只是猜测而已。不过凡事当谨慎小心,此事不可不防!现在两位少主年纪尚小,还没有大碍,不过主公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若是过个几年,两位少主未尝不会有争胜之心……”
说道这里,诸葛亮话音一顿,脸上露出了一丝厉色:“我深受主公大恩,蒙主公器重,三顾于草庐之中,委以重任,多年来主公对我言听计从,我当为主公鞠躬尽瘁,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如今主公大业正是关键时刻,我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在后方捣乱,哪怕这人是我们的主母也不行!”
陈震脸色抽动了一下,诸葛亮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如今这么真情流露,多年来陈震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历来无情最是帝王家,虽然有长幼有序这一说,不过说起来,手中无兵无权,即便是长子又如何?晋文公重耳虽然不是长子,但是靠着秦穆公照样当上了晋国的国君;秦始皇死后,公子扶苏虽然是长子,但是还不是被大权在握的赵高给害死了;更近的例子就在眼前,汉少帝刘辩什么下场,陈震心中更是心知肚明。
看到陈震闪烁不定的眼神,诸葛亮轻轻拍了拍陈震的肩膀:“孝起,我等身为臣子,当以主公意愿为先!有些事情,休要想得太多,很多人都是当局者迷……真正的决定权,还不是在主公手中!”
第72章 刘备自立汉中王
诸葛亮说的虽然很隐晦,但是陈震毕竟是在官场上打拼多年,诸葛亮话中的意思,陈震怎能不明白!
刘备已经年近六十了,可以说立嗣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的事了。若是刘备只有一个儿子还好,可是偏偏刘备有两子,虽然这两人现在都还是孩子,可能还没有争位之心,但是若是两人长大一些,可就不一样了。
阿斗是长子,自古立长不立幼,按理说刘备立阿斗是天经地义。可惜的是甘夫人当年毕竟只是个妾室,只能算是庶出,而刘永却是孙尚香的儿子,孙尚香可是正妻,所以刘永是嫡出,虽说是长幼有序,但是这嫡出和庶出,向来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争端,而且作为一个母亲,不可能不为自己和儿子的将来着想。蜀中大多数人甚至都能够预见到,将要来的夺嫡风暴。
按理说,这个时侯站对了方向,对以后的帮助是很大的。不过相比起来,诸葛亮说的话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立谁为嗣,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刘备手中。说白了,刘备立谁就是谁。如今刘备手下的官员,武将最有势力的关张赵肯定是对刘备忠心不二,文臣当中,诸葛亮、庞统、张松、法正,这几个真正的实权派,实际上也是刘备最忠心的拥护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刘备指东,那怕是东边没路,这些人也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所以说到底,无论最后刘备立谁为嗣,相信这些刘备的忠实拥护者一定会将刘备的决定坚决的支持下去。
所以如今那些已经站好队的官员,无非是当局者迷,现在支持这个支持哪个有什么用处,到头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手里,如今的一切许诺,只不过是井中月水中花而已。
比起这一点,诸葛亮就比陆逊高上一筹了。陆逊是江东世家出身,所以在陆逊的心中,世家的能力永远是最强大的。加上当初孙策入江东,对江东世家门阀的笼络,让陆逊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哪怕是刘备再厉害,也不过是外来户,抵不上当地世家数百年的底蕴。所以陆逊才给周善出了笼络蜀中世家这个主意。
可以说,此时的陆逊还是那个书生,缺乏一定的经验,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阶段。
相比起来,诸葛亮的就要实际多了。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刘备,也没有人比诸葛亮更清楚刘备整个势力的构成。与孙策不一样,孙策当初带三千子弟入江东,可谓是异兵突起,那时候的孙策除了孙坚手下的几名老将以外,就只有周瑜,虽然孙策占领了江东,但是实际上孙策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主动权却在世家手中。所以孙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笼络当地的世家门阀支持自己。
而如今的刘备则完全不一样了。刘备入蜀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几十年累计的声望不是当时孙策入江东能够相比的。同时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羽翼已成,手下猛将如云,谋士更是智冠天下,这也注定了刘备入蜀的时候,世家是站在被动的位置,而主动权已经完全落到刘备手中。
说白了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实力决定一切。
……
汉中的战事进行的很胶着,曹操和刘备在阳平关叫着劲,如今双方是在比谁的耐心好,看谁最后先沉不住这口气。
比起耐心来,刘备肯定是更有优势,首先刘备的补给线要更短一些,而且刘备的补给线也更安全,不会受到太大的骚扰。
对于刘备来说,汉中自己志在必得。汉中的富庶,汉中的人口,都是刘备希望的得到的。而且得到汉中,刘备就可以直接出兵威胁大雍凉二州,再加上荆州的关羽所部,刘备就有了两个进攻曹操的进攻点。西面可以出兵岐山,东面可以兵发南阳。无论是出岐山取长安,还是兵发南阳直接威胁许都,对刘备都非常有利。所以汉中对于刘备,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在曹操眼中,这汉中却是一个大大的鸡肋。首先曹操的战略重点都在东面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人口、土地足够支持曹操。而这几年,大汉战乱不断,对于西域的控制也大不如从前,所谓的西域都护府早已经名存实亡,对于如今的曹操来说,整个凉州不过是大汉和西域诸国的一个缓冲。
在曹操看来,只要是潼关以东不受战乱的波及,曹操的根基就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所以曹操的底线是长安,只要长安这个战略要地在手,哪怕是凉州和汉中都丢了,曹操也可以凭着中原广大的战争潜力徐图反攻。
也是这样,汉中在曹操眼中只不过一块肥肉,送到眼前,自然要咬上一口,可是如今这汉中却被自己和刘备咬成鸡肋了。这么大的地方,曹操是想攻下来,可是自己如今的兵力实在是不具备这个条件,可若是放弃,曹操实在是不甘心,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终于在建安二十三年,耐不住如此巨大粮草消耗的曹操决定拼一枪,不过很可惜,曹操这个决定恰好陷入了诸葛亮的圈套当中,结果一仗下来,曹操损兵折将不说,自己还很倒霉的被魏延射了一箭,无奈只能退出阳平关,退兵斜谷。而后大军班师回朝。
这一仗,曹操的损兵折将倒是其次,士气的损失却是最重要的,自从赤壁之战以来,曹操已经十几年逢刘备不胜了。如今在曹操军中,普遍的产生了一种刘备恐惧症。
而刘备则趁热打铁,命刘封、孟达、王平引大军东进,继续进攻上庸和西城。
上庸都尉申耽、西城太守申仪本是兄弟,申家也是当地的最大的世家。如今申耽和申仪见到主子曹操跑了,而刘备大军又压境,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而刘备命申家兄弟守西城,至于上庸则交给了刘封和孟达防守。
……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取汉中,并在许靖和法正的建议之下,自立汉中王。
接下来,刘备封许靖为太傅、张松为大司马、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庞统同为军师,总督军国大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手下一干将领也各有封赏。唯一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刘备没有册封太子,不过费祎和董允两人,却被封为太子舍人。
第73章 立长立贤?
刘备没有册封太子,引发了朝下不少官员的猜测。而其中最费解当当数费祎和董允二人了,他们两人为太子舍人,可是现在根本就没有太子,他们这两个太子舍人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所有人都在猜测,刘备这是演的哪一出,而刘备也在为该立谁为太子烦恼。
自古长幼有序,袁绍和刘表的例子那鲜活的例子,就热气腾腾的摆在刘备面前。从前人的经验看来,刘备是应该立阿斗为太子。
不过再想想,如今是乱世,在乱世生存可不容易,若是自己后继之人本事不够的话,别说复兴汉室了,就连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也守不住。所以自己不应该因为阿斗是长子就立他为太子,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更有才智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大业。这样才有机会复兴汉室!
不得不说,刘备的这个想法在三国时代是很有创意的,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很多君主选拔人才首先看的便是家庭出身,唯才是用这四个字体现的并不那么强烈。
目前来说,阿斗所表现出来的果然是机智过人,很符合刘备的要求。而二子刘永,所表现的虽然不如阿斗,但是也算是非常聪明,毕竟现在刘永要比阿斗小三岁,不如阿斗也是很正常的。未来很难说谁会更优秀一些。
想到这里,刘备叹了口气,两个孩子都太小了!你看看人家曹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几个儿子却早已经成年。若是阿斗与刘永都成年定性了,刘备选择起来大概也会方便一些。
这时候,刘备再次想起了诸葛亮,这样的事情,应该听听这个智囊的意见。
不一会,诸葛亮走了进来,很恭敬的拜道:“臣诸葛亮见过殿下!”
看到诸葛亮这副认真的表情,刘备笑了笑,摆了摆手:“孔明,你还是叫我主公吧,这个‘殿下’从你口中说出,听起来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是,主公!”诸葛亮站起身来。
刘备叹了口气,开口问道:“孔明,我一直为一件事情所烦恼,希望孔明能为我解惑!”
诸葛亮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早就猜出来刘备脑子里想的事情,于是开口说道:“主公,若是军国之事,亮可以解答一二;不过若是主公的家世,亮以为主公应该去问关张二位将军!”
诸葛亮本来就是个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所以很干脆的将皮球推给了关羽和张飞。谁要他们跟刘备是兄弟呢!诸葛亮的意思是刘备选儿子接班,只是家事,就应该找他们商量!
刘备点了点头,不过心里却没底,关羽也就罢了,想想张飞,刘备就不住的叹气,这个三弟要是能提出什么好主意来,那才怪了呢!
……
成都。
庞统望着堂下的阿斗和刘永,一个心不在焉的望着窗外,而另一个则低着头很认真的读书。
刘备没有立储,庞统自热是猜到了三分刘备的用意。立储是大事,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到以后几十年的大业。是立长还是立贤,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事情,不光是刘备头痛,就连庞统这样的智者,也觉得无从抉择。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法自然就是长子最贤,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其实在三国时代的人看来,立长还是立贤,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自古长幼有分,按照古人的想法,自然是立长!
这个思想一直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一直到清朝,这种情况才根本改变。相比起来,在立长还是立贤这个问题上,清朝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全都不是长子。虽然不能说他们一个比一个强,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算得上算是不错的君主。比起那些无为而治的君主,这些人算是有作为的了。而事实也证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立贤比立长更重要。
可惜的是,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庞统等人,都只有三国时代的见识,历史的局限性也使得,刘备会在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若是一个现在人看来,自然是谁有能力立谁。
江东,陆口。
鲁肃死后,江东的势力又进行了一次新的交替,如今代替鲁肃镇守陆口的就是东吴大将吕蒙!
说起吕蒙这个人,颇有传奇色彩。吕蒙是汝南人,十五六岁就跟随孙策征讨山越。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吕蒙就被孙权所看重,其后无论是周瑜时代,还是鲁肃时代,吕蒙都是一员悍将。
吕蒙这个人学问一般,十几岁就出来打仗,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于是孙权就全吕蒙去学习。经过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