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1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人向丹麦发起进攻,即将展开正式的西线攻势,英国人马上就分清了主次,与苏联的合作骤然停顿,苏联外交破局又成泡影。由此可见苏联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时朱加什维利皱着眉头沉吟,不知道在考虑什么,半晌才看着贝利亚道:“中亚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贝利亚犹豫了一下,才摇了摇头:“总书记,情况不太好,通过我们的情报分析,哈桑诺夫等人的盅惑在中亚有相当的影响力,即便是部分官员可能都在暗中与这些叛国分子联系,随时可能叛国。短期内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这些影响力,所以我打算采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我相信,只要哈桑诺夫等人不存在了,中亚地方的叛乱就能平息。”
朱加什维利皱了皱眉头,中亚的情况让他很担心,而且他也知道贝利亚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哈桑诺夫等人的盅惑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效果,其实关键还在于苏联本身,在于朱加什维利此前所采用的一些政策有关,暗中的民族清洗镇压,对宗教势力的镇压,以及政治清洗镇压、集体农庄运动对当地民众造成一定的伤害,这都有关系。
就连朱加什维利现在也有些后悔,如果不是这样,他相信,中亚人民是不应该这么容易被阿拉斯加人利用的。只是后悔也没有用了,只能想法办解决这个威胁,否则苏联在中亚的统治将彻底被动摇不说,那百多万大军会直接在中亚被淹没。
“仅仅一两个人不在了,没有用,反而可能进一步刺激中亚各族人民反抗苏联统治的情绪,所以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我不反对,现在我们也没有其他更好更快的见效方法。但一旦采用这个方式,就必须确保将主要的叛乱分子都处理掉,任何有影响力的带头叛乱分子都不能再留下一个,否则都会出更大问题。”
“好,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的。”贝利亚对自己手下的特工非常有信心,在他看来,克格勃绝对是特工中的精英,哈桑诺夫这些暴发户叛乱分子没有幸免的机会。
朱加什维利点了点头,最后又看了看莫洛托夫和贝利亚两人,才道:“布琼尼是有能力的,但他毕竟老了,有些跟不上现代战争的节奏和发展步伐了。同时最高统帅部目前军方将领也太少了,所以东方面军司令部要改组,最高统帅部也要改组,你们去做下准备吧,我需要更多军方将领的详细资料。未来的最高统帅部需要更多的军方指挥官而不是政府官员或政工干部,而且我们需要提升一两个新生代将领加入,军队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莫洛托夫和贝利亚闻言,相互看了一眼,两人却都有些意外,朱加什维利已经下定决心换掉布琼尼他们刚才就已经猜到了,但他们没想到朱加什维利对布琼尼的评价却不是他们想像中的那样完全否定,反而肯定了布琼尼的能力,但他还是要更换布琼尼又是什么原因呢?
要说布琼尼有缺点,但其他新生代将领中缺点只会更多,哪怕是最优秀的将领也是如此,毕竟东方面军可是两百万大军,未来可能更多,统帅这样一支部队不是什么人都行的。经验非常重要。新生代将领再出色,骤然统帅一支两百万的大军,也有可能手忙脚乱,甚至犯下大错。还不如留着对乌拉尔战局更熟悉的布琼尼呢。
另外他们对朱加什维利要改组最高统帅部也有些意外,苏联最高统帅部又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不过跟历史上不一样,并不是在苏联本国遭到外国入侵时才成立(历史上是在德国入侵后成立的),而是在决定进行芬兰战争时就成立了,作为战争时期对武装力量实行战略指导的最高指挥机构。
不过因为成立的早,其组成人员相比历史上有很大不同,此时的最高统帅部更多的是突出政治控制力量,所以最高统帅部只有伏罗希洛夫这个国防人民委员是真正的军方将领,其他的都是像朱加什维利、莫洛托夫等人这样的苏共领导人甚至政府领导人,连贝利亚这个秘密警察头子都是成员。
由此也可看出这个最高统帅部真正在军事战略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更多的反而是体现在了政治上的突出影响力。
这一点莫洛托夫和贝利亚也都有自知之明,莫洛托夫的加入还好说,毕竟作为外交部长,他的加入对最高统帅部制定关系国际间的重要战略时是有重要话语权的。而贝利亚严格来说虽是情报头子,但在军事情报方面,其作用就不见得非缺不可了,这时候的克格勃作用更多的是用在了对内镇压和对外政治、经济情报搜集上。
改组最高统帅部是有必要的,但莫洛托夫等人意外的是朱加什维利居然要他们提供资料,这表明他们还会进入改组后的最高统帅部,这值得高兴,毕竟不管他们在最高统帅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至少这代表着地位。
另外朱加什维利还特别提出要补充新鲜血液,这既表示他对现在的几名主要高级将帅有些不满外,还有可能是朱加什维利要火箭式提拔某个新生代将领了。要假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的手来达到火箭式提拔这名将领的目的,到底是谁呢?
首先可以排除铁木辛哥和梅列茨科夫、沙波什尼科夫,他们三人现在已经是大将,苏联国内目前仅次于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两大元帅后的人物,地位已经很高,如果最高统帅部改组,多加入军方将领,那么这三人中任何一人进入最高统帅部都不算太出人意外,至少算不得什么火箭提拔,这完全由朱加什维利一言可决,不会有人反对,用不着他们出力了。
那么接下来还有哪些人呢,首先看朱加什维利以前对哪些新生代将领表示过较高的关注。再来看成绩,第三就还要比较一下资历了,当然军衔现在最少也应该是中将才是,否则军衔太低,就算火箭提拔也不可能直接提拔到最高统帅部。
这一确定范围,就比较好找了。引起朱加什维利特别注意,或者说曾经有过优异表现的就那么几个,在中亚取得了一场大胜,也是目前苏军在东线取得的唯一一场大胜的直接指挥者罗科索夫斯基算一个,虽然罗科索夫斯基现在只是中将,但他本身就是火箭式提拔的,要知道进入中亚之前,他连少将都不是呢,短短一个多月便成了中将,这足见朱加什维利对他还是满意的。
不过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作为南哈萨克方面军的副司令、实际指挥者,克孜勒奥尔达的失陷造成了很大的被动,甚至可以说是后果极其严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保住克孜勒奥尔达并及时将集中营的不稳定因素清理,导致克孜勒奥尔达失陷后中亚独立叛乱分子形成气候,因此对整个中亚甚至乌拉尔战局都造成了无可弥补的伤害。
所以因为这一次失误,他和沙波什尼科夫一样又肯定会在朱加什维利的眼里丢掉一些分,是否还能得到朱加什维利的继续信任很难说。
除他这外,整个东线战场因为仗打得比较差,所以接下来可能得到重用的将领应该没有几个。比如以前受信任的叶廖缅科就算没有就此完全失去信任,至少是不可能获得提拔的。毕竟他的北乌拉尔是除东南方面军外东线丢得最快的战场。不降职就是万幸,提拔是不可能了。
要说整个东线还有谁略有可能得到提拔,仍然是在中亚方面,就是中亚军区司令即现在中亚方面军司令阿纳帕先科上将,他的资历算是比较高的,曾与布琼尼同时担任苏联时代的骑兵师长,只是国内战争中表现远不如布琼尼,升迁速度稍慢,但后来的表现还算可以,其军衔职务一直稳中有升,现在做为资历较老的上将,在中亚方面军的表现虽然不算好,但他的兵力不占优势,能一直守住安集延以西的费尔干纳盆地,将李济深第八方面军压在安集延以东两月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果,相比东南方面军全军覆灭和东方面军的连战连败,当初东线三大方面军中,显然中亚方面军这个兵力最少,防御方向最多,可用机动兵力最紧张,装备和兵员素质最差的部队反而是表现最好的了。
所以说不定朱加什维利在面对东线绝大多数将领不满的时候,也会通过对表现稍好的将领进行奖赏来激励东线其他将领作出出色表现也未可知。
不过严格来说,阿纳帕先科不算是新生代将领了,好像又不太符合朱加什维利所说新鲜血液的说法。
而除了罗科索夫斯基和阿纳帕先科这两个东线将领外,整个苏联红军将领中大概也就只有五个人可能有机会了。
首先是现阶段已经进入战场有更多表现机会的科涅夫和崔可夫,这两个在芬兰战场的新生代将领,都算是政工干部出身,也都曾很受朱加什维利及伏罗希洛夫等军方老将的看重。
不过嘛,他们以前虽然号称表现最优秀的新生代将领之一,但真正上了大战场,却仍然表现出了经验缺乏的弱点。甚至他们在战场上都犯了错误。
崔可夫本来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的,奈何在芬兰开战不久,就损失大半个集团军,苏军遭到了最惨重的伤亡,差点连集团军司令都干不了了。这段时间虽然在铁木辛哥和梅列茨科夫两人调整战略后,崔可夫在芬兰也打得不算太差了,但也没有太亮眼的成绩,只是相比连战连败的东线,芬兰战场上的大多数将领就被衬托的更出色一些。毕竟在其他人不是败就是降时,没有再败的就算优秀了。所以崔可夫严格来说可能还有些机会。
而科涅夫嘛,这个家伙还真不好好,以前就连莫洛托夫都认为他可能是苏军新生代将领中的天生指挥者,而在东线,开战之前他和朱可夫与布琼尼一样准确的判断出了阿军可能发动入侵的事实,虽然当时未被采纳,但不可否认,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三人的表现,朱可夫和科涅夫这两个新生代将领光论战略眼光就显然比东线其他将领要高上一筹。要知道东南方面军现在几乎已经全军覆没了,唯独他和朱可夫两人因祸得福,但他们不是逃,不是跑,而是在战前就调出来了。这本来是应该可以为他们加分的。
奈何,科涅夫就像是那些华人谚语所说的纸上谈兵一样,在训练演习、兵棋推演、战术理论上表现的优异,但上了真正的战场,却现了原形。
科涅夫调离东南方面军接任崔可夫第四集团军司令后,得到兵员补充,集团军满编达十四万人,可是除了最开始取得了两次小胜外,后面在阿拉斯加的远征军参战后,却同样是连战连败,比东线其他将领的表现可好不到哪里。半个月前,就在芬兰中北部的克米湖甚至被胡向东带领的半个集团军不过四万人打得大败而逃,损失三万多人。虽比不上当初崔可夫那样离谱的大败,但这场败仗无疑给科涅夫的声名蒙上了阴影。
而且要知道,严格来说芬兰这个西北战场上苏军所面对的敌军水平应该是比不得东线的敌军的。就算是这里的阿军其装备也比东线其他阿军要差一点。尤其是重装备严重缺乏,比如胡向东在克米湖带的就是特设第二十四集团集团军的四万步兵,几乎没有多少重装备,何况特设集团军的实力本就低于阿军的其他常设集团军,面对这种敌军,科涅夫在以多打少时也遭遇败仗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莫洛托夫和贝利亚几乎同时在心中肯定了,科涅夫的机会已经很小,除非他在这接下来一段时间打出一场希姆肯特那样的大胜出来,才有可能重新得到信任。
最后除了科涅夫和崔可夫,还有一个人虽然现在没有直接进入战场,但却可以算是有可能随时参战的前线指挥官了,而且是最高指挥官。
那就是秋列涅夫上将,他曾担任过很多职务,并在一年前指挥过进军西乌克兰的战斗,此前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这可是西线的第二大军区,不过就在两个月前,阿苏战争爆发后一久,他就被调往了高加索,现在更担任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高加索军区司令三大职务,现在已经领兵近一百五十万,直接面对着集结在小亚细亚和黑海沿岸的阿、保、土联军。论领兵数量,仅次于现在的布琼尼和沙波什尼科夫了。
而且所谓的不做不错,因为他的高加索战线目前属于一种诡异的静坐战,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开火,所以这时候秋列涅夫虽然不能说战绩如何,但至少他把一百五十多万大军组织的很好,防线布置的也不错,否则阿军早已经趁越而入,而不是这样诡异的对峙。从这一点来说,只要大军没有乱成一窝粥,就至少证明了他是有能力组织大兵团作战的,这可是一百五十多万大军,换一个将领并不一定就能把防线布置的这样稳当。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秋列涅夫还可能是这几个人当中最有可能直接升任最高统帅部成员的将领。
但与阿纳帕先科一样,他的资历其实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