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19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19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想想净军那队列站的,执行命令那种干脆利落劲,该冲的时候,没有一个拖后腿的,那股子狠劲,心里就不得不认输,战斗力就不能再想再谈了。
    “这些都是下一步训练的重点,朕要打造的是真正的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部队,而不是要纪律xìng差、打仗怕死,遇事先逃的部队。钢铁般的意志、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战技能是一支军队所必须具有的,如果做不到令行禁止,朕会放弃这支部队,所以等处理完俘虏之后,爱卿就开始在这岱海的地面上,每天从早到晚花最大的力气给朕训练快速反应队,有使jiān耍滑者,该惩的惩,该罚的罚,屡不悔改者,清除出去。一人如此清一人,十人则清十人,如果整个队伍都如此,那也不要手弱,一个不留!明白吗?”。朱由校现在也不是饥不择食的时候了,二万五千人的部队,如果能jīng减到五千jīng兵,他就偷笑了。
    听到了皇上如此严肃的口气,这是满桂第一次遇到,可见皇上对训练的重视,满桂脑子虽然有时候只有一根筋在运动,但也知道了问题的严重xìng。每天由早到晚的训练?这人能受得了吗?本来话到嘴边,满桂楞是没敢问,前一段时间的大练兵,他也是经历过的,可不就是一天到晚的训练来着。哪里象辽东这些全国的jīng兵,五天才一训呢,就那样,能坚持训练的也是有限。现在听皇上的意思,这个训练还得坚持下去,连清除出去都说出来了。可见皇上的态度是多么的坚决,练兵靠的是什么,是人和钱,有了这些才能专心的训练,现在吃住用粮饷什么的,皇上都不缺一样不少,再不好好的训练,那就是人的问题了,满桂急忙也重视起来。
    “皇上,臣一定狠狠的训练,争取为皇上训练出大明的铁军出来!”机遇就是这样,有危机才有机会,从清除两字可以看出皇上是宁缺勿滥的思想,清除光了都不感到任何的可惜,这对快速反应队来说的确是一次危机。但同样也是机会,凤凰涅槃一样,在训练中重生。
    “嗯,玉不琢不成器,这军队没有训练只能是一盘散沙,爱卿也看到净军屡建奇功,锦衣卫也在辽东创下了大捷,这非但有神弩的功劳,更有训练的辛苦成果在里面。把这个思想给下边的人说说,大好男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yù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对自己狠起来,如果再象以前那样懒散,朕只能放弃他或者他们。切记切记。”朱由校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说着,就差没说什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等等教育语言了,搞的满桂是连连称是。
    京城,皇宫,魏忠贤再次得到了报捷的信息,力敌二十余万蒙古骑兵,蒙古大败,斩敌二千,擒获二万余俘虏,得战马三万匹,牛羊不计。捷报很简单,就这么一句话,但里面的意义却相当的重大。魏忠贤急忙请来了张瑞图、孙承宗等众阁老,看的孙承宗是叹为观止。真想飞到皇上的身边问问,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怎么能收获如此之大,看来自己不服老是不成了,但想想单单一个老字又没办说明问题,袁可立和自己可是一般大的。
    而其他的大员们,则一个个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心情,今年虽然灾害不断、纷乱四起,但也是天启朝以来,大捷最多的一年,让人心气大提。没别的,贴出喜报,庆祝吧,这běi jīng城的大街小巷,现在庆祝右屯大捷的风还没过呢,又该庆岱海大捷了。
    于是兵部忙着发塘报给各地,在前门处也张贴了喜报。现在的前门可是每天都有人围观的地方,不仅仅有效忠书公告之类的,重要的是皇上在那边种了两个大活人。如果不是宁完我死的快,没救过来,估计那就是三个了。
    两个大玻璃缸里,满是药香的溶液,一个建奴的屠夫,一个汉人的败类,用绳子捆绑住了手脚,单单的把头露在外面,嘴里的牙全部打碎了,就这样天天种在了缸里,供京城的人随意参观,可以骂可以吐,但不能打,否则打死了,就没得看了。这是让大家看看,建奴并不可怕,甚至是一个旗的旗主也可以让大明的百姓随便的侮辱、漫骂。而汉jiān才是大明最大的敌人,没有他们充当内鬼,带路、偷城,哪里有建奴屠杀汉人的耻辱?这大明汉jiān第一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就是汉jiān的下场!
    而缸里的两人,那身心所受的折磨,才是最大的,李永芳也是自知必死,倒是没有什么报怨,谁也自己怕死,如果当时就冲出去,一死了之,也就一了百了了,但现在,在这缸里泡着药,虽然如万蚁蚀身,但想死也不能够了。(未完待续。。)

第318章宁远矛盾
        阿敏可是报着有利用价值来的,梦想着搞不好明皇这边应该用他来接着迁制大金,但万没想到,到了běi jīng,先是对自己仔细的检查一番,就开始动刑,把自己的牙全部给拔了。然后就扔进了这个缸里,每天受着京城人仕的侮辱,起先被骂急了,他还回回嘴,但现在哪里还有那心情,天天下午就是给他灌那苦东西,让他维持着,阿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如此憋屈的一天。
    而朝廷把喜报一张贴出来,běi jīng城很快就轰动了,皇上又打胜仗了!这是多么的让人兴奋。这下běi jīng城又有蒙古奴卖了。于是大家都欢呼着这绝好的消息。
    这一下,侵吞辽饷的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官员懂得比百姓是多了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也强了些,早早的就把蒙古归化部的情报收集了一些,总共就有十万多的战兵,上次几次大战,已经折了三四万了,这次又被擒了二万,看来,皇上平定归化也就是时间早晚而已。南苑那边的锦衣卫不断的走出去,不是去辽东,就是去山西边墙外。皇上的力量是在不断的加强,这兵是越打越jīng;而蒙古的力量是越打越少,此消彼长的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就是说皇上定的三个月的时间,这一目的算是达到了。皇上每做一件事,虽然莽撞幼稚一些,但每每都是出人意表,最后还是让他做成了。辽饷这事,还需要再等着皇上班师回朝再处理吗?那时候的主动权可不一定会在自己手里啊。
    捷报的传递是很快的。第三天,七月十五rì,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rì,既是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这一天老百姓们都是比较忙碌的,因为信的多了,实在不知道该信谁的好了。
    宁远的情况也和这个节rì一样,不知道该往哪头去了。接到了兵部的塘报。得知了皇上大捷的消息。擒获二万人,按着皇上的前例,那肯定又是拍卖了,这个应该是错不了的……一万多人打跑了二十万。擒二万多少人。宁远的众人都不知道皇上这边是怎么擒的。这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但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这都不得不让众辽将仔细的考虑考虑。
    更恐怖的是皇上那捞钱的能力。别的皇上搞个亲征,那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花费国库多少多少银子,浪费了多少民力。但这个皇上太奇葩了,后勤保障直接交给了商人,没有朝廷、民夫的事,还把俘虏割成了宦官,明目张胆的拉回京城拍卖,有人反对,皇上理直气壮的说是为了保护汉族血统的纯正才宫刑的,而卖人大明的教坊司一直都是。
    满朝文武竟然无法制约他,因为什么?有钱、有兵、有威望,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哪里有人敢说什么?现在虽然在岱海,但这遥控指挥的能力从上次满běi jīng城打汉jiān就可见一斑了。有钱就有兵、有装备,这样的皇上才是最可怕的。
    要是放在以往,仅仅是为辽东建言的大臣们就能逼着皇上收回成命。一句国库没钱,辽东那边如果兵变了怎么办,就能把皇上制的死死的,再不行就搬出一些大义的话来,但大臣们对这奇葩皇帝实在是没办法了。国库没钱他有钱,辽东兵变他派兵,这让大臣们还能怎么说?再说他就贴黑名单,纵容着百姓去围堵大臣,这样的奇葩皇上谁遇上了不头疼?
    现在辽东的形式更加的复杂化了,因为大金的信使也到了,倒是没再提阿敏的事,估计建州那国也是已经知道了阿敏在京城的遭遇了。但下了最后通牒,若十rì不降,大兵将至。这才是让众辽将们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
    现在辽饷断了,自己就成了阻挡在明朝和建奴之前的屏障,想入关内的可能xìng基本是零,山海关就不会让自己过去。而再想着从明朝这边要些援兵、物质的可能xìng也不大了。那剩下的就只有投降或者抵抗了,这一下真的把辽将们架在了火上烤了。
    降?有皇上的战力不断的体现着,而且随着锦着卫的不断‘出师’,皇上的本钱也是越来越厚。眼前的局势看只要平定了蒙古和陕西的内乱,皇上极有可能就挥师东进。那时候自己就要面对着皇上的怒火,李永芳进了běi jīng就装缸里了,没有一个人给他审一审定个罪什么的,就这样挂个汉jiān的牌子种在了前门。皇上对于汉jiān、卖国贼没有商量的余地。
    抗?没有大明的支援,锦州、宁远这样的大城镇能抗一阵子,但军堡也守不住啊,建奴那边拿手的就是打野战,若你不出来打,他也不攻,专搞土木工程,围着你挖了个大壕沟,让你交通断绝,突围都没办法突围。即便是锦州、宁远在没有大明的支持下,没有后勤保障,也没办法抵抗啊!
    这就是辽将们进退两难的难题,当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自有因果,自酿的酒只能自己喝。辽将们在一筹莫展之际,袁可立可是正擦拳磨掌,准备动手了。
    三千锦衣卫挺进到山海关之时,袁可立兴奋的表达了欢迎仪式,三千锦衣卫会水的不多,那没办法,只能是让原三千锦衣卫训训这些新兵蛋子了。
    而此时的袁可立也接到了毛文龙发来的情报,对盖州、连云岛关(注不是岛屿,是连着陆地的)的兵力部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只等着这帮锦衣卫能上船下海了,就是动手之时。
    因为船舶还在建造之中,自己的船只够运三千人的,暂时是借了毛文龙那边的十艘运兵船。皇上所说的水泥船,造是造出来了,相当的平稳、坚固耐用,但有一条,太重了,风帆还是人力推动的都挺费力,那速度慢的不比步行快多少,并不适合远航。倒是等打下了连云岛,放在那边扔码头上当堡垒用,挺合适的。一旦建奴势大,抵抗不住,就上船待着,船上边把阻击弩一架,让建奴看着干着急,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接到了朝廷的塘报,知道了皇上打了一个大胜仗,老袁也是打心眼里高兴,自古以来,哪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不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代英主就应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抵御外侮。
    现在大明的周边是一点都不安生,蒙古的林丹可汗更是嚣张,用其战力,打了明朝几个耳光,几仗下来赢得了“虏中名王;尤称桀骜”的称号,逼着明朝和其互市。大明也当然的硬着头皮接受了。
    连老奴酋他都不放在眼里,遣使至后金,狂称“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结果两家就干了起来。大明采用了“以西虏制东夷”的策略,林丹汗更向明廷提出“助明朝、邀封赏”。明朝则每年给林丹汗的赏银先为四千两,后增至四万两,再增至四万两,今年估计又要加码了。
    如今皇上打了已经给林丹可汗朝贡的土默特,估计林丹也不会善罢甘休,两位年轻的君王,到底谁胜谁负?袁可立当然看好更加年轻的朱由校。看着身边的儿子袁枚,这是皇上专门为了让自己培育接班人,而专门的让带在身边的。大明的中兴不能仅仅指望皇上一人,还应该有自己的一群忠心能干的大臣才是。自己都到了晚年,没想到还能有些机会搏个大捷,今生不悔矣!
    七月十六rì,岱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朱由校给秦良玉和卢象升搞了一个简单的送行仪式,两军如今鸟枪换炮,成了大明帝国的骑兵,心态是相当的好。说了一些忠君报国的话语,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征程。
    而朱由校则留在岱海不断的盯着几支军队的训练,如今的快速反应队已经瘦身不少了,满桂接到的任务也是一丝不苟的执行着,但凡有第三次不听命令偷懒的,立刻清除,一点情面没有。许多的人都黯然的离开了军队。
    不过朱由校没有让他们失去了军队再失去收入的机会,从此搞什么落草为寇的勾当。如今负责水泥和地板砖生产的张经全已经被朱由校调到了大同,在哪里设一个水泥作坊,本来以为大同没有河,但一查找,还真有条御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